1

的確是個笑話,我只參加過兩次同學聚會,我基本上都一言不發(fā)。

第一次是2010年剛過完年,我在老家還沒出來,初中同學就安排聚會。說真的,我壓根就不想去的。因為我與他們初一只讀了一學期半,我就轉學了。架不住我本村的同學軟磨硬泡(還有親戚的關系,他又叫我哥哥)我就硬著頭皮去了。

他們先去的礦區(qū)大酒樓,我因為臨時有事而姍姍來遲,我推門進去一看,我都蒙圈了。一個3桌的大包間,男男女女坐了3大桌。好多我都沒有印象了,一起上學的時間太短。又都過去8年時間了,12~13歲的年齡,都20左右了,真是模糊不清的記憶。

我那弟弟就給我做介紹,我當時扭頭就想走。我的骨子里非常的傳統(tǒng),穿著打扮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粗麄兤婀值陌l(fā)型,又是染發(fā),又是蓬松的離子燙,又是挑染,甚至衣不遮體,能露的都露。我都感覺我是不是走錯地方,去的不是飯店。

介紹完以后,我就坐在那里抽煙,聽他們在那神侃,我根本就沒有說話的機會。因為只有我是做廚師的,他們聊的都是什么電子廠,什么社會之類的事,我聽著都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萬般無奈之下,我給我父親發(fā)了一個信息,讓他5分鐘后給我打電話,就說有急事找我。我去超市買了一條好貓香煙,讓服務員送進包間交給我弟弟,我騎著摩托車就走了。

第二次是2015年,那是另一中學的同學聚會。這次是我發(fā)小要我去的(鄰鎮(zhèn)鄰村的,他父親跟我父親是死黨,我倆從小一起長大)聚會16個人中,只有我學歷最低。只有他和礦區(qū)那位同學,跟我的關系最鐵了,也只有聯系。整個飯桌上,我就跟他倆頻頻舉杯。

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也不知道問什么。學歷參差不齊,職高、中專、大專、大學、做小老板,退伍軍人的都有,唯獨我是初中學歷。聊的話題,不是車子房子,就是票子和女人,再就是游戲,總之就是互相瞎捧唄。

我2015年月薪7000,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除了那倆,其他的都是輕佻的眼神,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我只好硬著頭皮,直到散場。他們去KTV嗨歌,我直接去酒店開個房睡覺去了,奉陪不起。

從那以后,我再沒參加過同學聚會。這些年,只跟4個同學有來往,一個接了父親的食品廠,食品包裝是我父親紙箱廠供應的。一個開餐廳的,一個玩二手車的,另一個就是我發(fā)小開公司的,我們的關系處的很融洽。聊天就是聊天,從來不會涉及車子房子和票子,一類的話題。

現在,別說什么同學聚會,就是同事聚餐,回家和老鄉(xiāng)喝酒,都是互相攀比,吹捧。腦仁疼,受不起。

最佳貢獻者
2

大家好,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

我首先亮明我的觀點,我并不反對同學聚會,同學聚會即便是無利,但也不會有害,感覺到不爽的人,無非是心態(tài)出了問題,克服了攀比之心,即便有同學在聚會上炫耀財富和地位,那就讓他炫耀好了,你也不會損失什么,一般來說,如果有同學來炫耀,起碼會把單買了,難道白吃白喝還不好嗎?,這總比有同學來哭窮,需要同學幫忙救濟強吧?。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人是個社會的產物,生長在社會之中,總要與人打交道,有時難免有求助他人的時候,當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也應該幫肋他人。不愿意參加同學聚會的人,多數都是生活不如別人的人,如果把自己關閉起來,只會生活越來越不如人,還不如放飛自我,多參加些類似同學聚會的這種聚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

裘某在一家國營分公司工作,近40歲還無一官半職,這意味著,一,沒有發(fā)展前途,二,收入不高。有一天,突然集團公司領導來分公司視察,帶隊的領導正是剛調到集團公司裘某的同學,當裘某遇到這位同學后,自然是交談甚歡,陪同的分公司大小領導卻被涼在了一邊,而讓人不知道的是,兩人曾是同年級而非同班,真正相識在一星期前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出于禮節(jié)互留了微信。從此,裘某時來運轉,先是副科,后是正科,現在是副經理,有希望拿下總經理寶座。

回憶往昔,致敬青春,重溫友誼,共話未來,我認為,從積極的方面看,同學聚會還是良益頗多的,沒必要拒絕參加同學聚會,能參加還是參加為好,在這世上不存在誰笑話誰的事情,同學之間也不會素質那么低是吧?不知大家意下如何?請留言評論!

謝謝閱讀

3

我感覺沒有必要去參加同學聚會,那的確是個笑話,我家住在湖南路上和我同班同學有很多是軍區(qū)大院的,他們父母是軍官當時入伍的人有十幾個,現在的他們有的升官,有的從政也有的搞軍事科研,春風得意,在聚會時說話聲音都比其他人響,小說,電視劇情都來源于生活,一個女同學離婚并帶著孩子,生活的困境可想而知,沒有想去幫助她卻諷刺挖苦,嘲笑她,這樣的人場合讓我很生氣,我憤怒的拉著她離去,發(fā)誓永遠不會參加同學聚會。

4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起了同學聚會。至今為止,我只參加過三次同學聚會,因為我對這些同學很失望,不想看到他們那副德行。我從來不受他人牽制,不愿意就不參加,隨我的心走,心告訴我不愿意,我就不去,不參加。

目前為止,因為我只讀了8年書,我手機里只有小學同學群。剛建群時,同學都是踴躍發(fā)言,老熱鬧了?墒呛髞恚慨斂词謾C時,群里總是要么聚會喝酒,唱歌,要么就是某某家的孩子升學宴,告訴同學屆時參加。我不怕隨份子,我討厭的是有些同學純粹的為了接點禮金才搞同學會,這種目的我非常反感。

我總結出的經驗是:當很多年的同學都不聯系你,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電話了,對你噓寒問暖,問東問西的,你就準備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他家一定要辦喜事了,這是在提前預熱。不然的話,他認識你是誰呀?呵呵!

現在的同學聚會,一開始聚幾次還有話題可說,彼此說說小時候在一起上學有意思的事兒,還有說當年在心里特別喜歡哪個女同學的話題。

可是隨著聚會次數的增加,可能之前用力過猛把話題說完了,變得尷尬無話題可聊了。說的更多的是哪位在哪上班,哪位當官呢,哪位做生意呢等等?傊在比誰現在有錢有能力。

更能看出聚會沒有意義的是,別看同學聚在一起幾十人,有說有笑。但是吃著吃著都你一伙兒他一伙兒的躲到旮旯去說悄悄話了,也就是說當年上學和哪幾個關系好,現在還是那么好。

所以,造成同學聚會越來越沒意思,有的同學甚至都退群了。

題主問同學聚會是個笑話,我贊同。要我看嘛,同學聚會就是互相在比現在誰的生活條件好,都太勢力眼了。

曾經有人說過,“同學聚會,最好的聚會地方就在浴池,脫光了都一樣,誰也別在誰跟前炫耀,因為在浴池里每個人都一樣”。

有句開玩笑的話是這樣說的:膽子大的鉆被窩,膽小的瞎嘮嗑,心眼兒少的鬼哭狼嚎在唱歌,沒心眼兒的傻喝酒!

戰(zhàn)友聚會就是喝大酒,同學聚會就是搞破鞋。這話聽起來很糙,但確實是如今聚會的典型現象。

我認為,無論什么聚會,初衷一定是好的。聯絡感情,共同回憶下當年上學曾經發(fā)生過的快樂事兒,還有糗事。其實真的很美好,畢竟過去的時光再也回不來了,但是現在的大部分同學聚會變質了,變得太功力,太齷齪,功力在都炫耀自己老公有多大能耐,自己家住著多少平米的房子,自己開著多少萬的豪車。

齷齪在開始破壞同學家庭了,不知深淺的開女同學玩笑。甚至膽大的,都敢趁著酒勁兒摟和摸女同學了。這是在干什么?不臉紅嗎?不丟臉嗎?更有的因同學聚會最后導致夫妻離婚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看過這么多和聽過這么多聚會,我總結的是:沒事兒別瞎搞同學會,可以和當年上學時比較要好的同學適當來往來往,多人的同學會就不必了,沒意義,因為有很多同學現在也和你關系不好或者一般,還不如就三個兩個同學聚聚得了。人多的同學會真就是個笑話,千姿百態(tài),各路大神都有,又不是看怪物,還是算了吧!

5

這話說得沒錯,如今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笑話很多,同學聚會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

比房、比車、比娃、比媳婦、比職務、比見識……總之就是一個比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在不知不覺間被比較了一番。

觥籌交錯之間,紅顏依舊,當年未得手的趁此機會鴛夢重溫;當年被忽略的毛頭小子如今意氣風發(fā)地近乎頤指氣使,把丟掉的自尊十倍百倍地撿起來。


紅光滿面,唾沫橫飛,你裝修了長城,他截斷了喜馬拉雅;資金流水萬億,馬云化騰鄰家;就差被山呼萬歲,橫槊賦詩,高吟普天之下了。

少了“還記得當初你答應過我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少了“你曾經問我的那些問題”。

心理滿足了,酒足飯飽了,可這是同學聚會的初衷嗎?

不是我酸,同學聚會我也參加過,就一次。以后再有人發(fā)起之類的聚會,均找托辭回避了,我覺得沒必要。

那次聚會,是我們班,我們宿舍,我上鋪,發(fā)達了的同學出資,副班長組織的。當時副班長打通我的電話,通了姓名,我激動得語無倫次,十五年了,十五年來第一次聽到副班長的聲音,這可是我們全班同學的大姐(副班長為男性,大姐系昵稱)。大姐千叮萬囑,一定要去。

怎么能不去呢?我當年背書的小池塘邊的柳樹長粗壯了嗎?我埋在教學樓前花壇里的心愿石還在嗎?**同學又該胖多少了呢?直到畢業(yè)都還欠我錢的***,這回一定得把錢要回來,盡管那只有幾塊錢,可那也是我當年一個禮拜的夜宵錢,這個臭不要臉的這么多年也不通個信息,他不知道我多想連請他吃一個月的夜宵。**老師該退休了吧?當年苦苦哀求他高抬貴手,被他訓得顏面掃地后得知他那科過了,我還欠老師一聲謝謝……

一樁樁,一幕幕,過電影一樣閃過,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返老還童了一般地活躍。雖然挈婦將雛鬢有絲,該穩(wěn)重了,可就是控制不住,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然而,往事如煙,事隔多年……同學聚會還不是開頭說的那個樣子?十五年了,我只看見了同學們油膩的臉,發(fā)了福的水桶腰,再有就是親切的握手,客氣的招呼……

有顯擺上了癮的同學,早早約好了下次聚會的事宜。我可去你媽了的吧,這哪里是同學會?這是花錢虐心。

聯絡感情,回憶過往,開拓將來只是同學聚會披著的皇帝的新裝,其實它就是個笑話!

6

同學們聚會應該在一起,回憶過去在學校的好時光,不應該在一起搞吃吃喝喝。




7

我參加的最后一次同學聚會,是高中同學畢業(yè)二十周年聚會。因為有微信這個神奇的工具在,你拉我我拉他最后居然湊到了四十多個人,有些同學從畢業(yè)后就沒見過了。即便高中時玩的好的,后來因為不在一個城市,從事不同的行業(yè)也漸行漸遠。所以突然集中在一個群里,真的超級開心,每天都熱鬧的不行,大家約定了一個日子在我們的中學重聚。

因為離那個約定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分布在各個城市的同學都三個五個先約了起來。同學中在上海及周邊生活的居然有九個,很快就約了時間吃飯。那時候熱情真高啊,見面的時候真開心啊,互相寒暄后介紹各自的情況,然后就是說高中誰誰誰怎么樣了,然后是老師怎么怎么樣了,然后是自己小孩怎么怎么樣了,然后呢,然后就是混的好的同學開始演講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開始拉客戶了,無聊的開始拍照了,最后居然每個人一個手機,在班級群里發(fā)信息。那個畫面可笑吧?八九個人坐在包廂里,一句話沒有,每個人都低頭刷微信群,我當時都要尷尬死了。

好不容易熬到退場,拍了幾張照片,就算是結束了,我對同學聚會的熱情也減了幾分。

一個多月后迎來大聚會,到了三十幾個,見到了當年的老師們,還有幾個玩的好的朋友,聊得挺開心的;旧厦總人都是和熟悉的同學在一起,所以還滿融洽的。到晚上就是真正的歡聚一堂了,表演節(jié)目、訴說衷腸,有的人還當場向過去暗戀的人表白,說是彌補遺憾。不知道是因為喝了酒還是什么的,到了后來居然有不止一對開始摟摟抱抱,旁邊還有人起哄。我真是一陣惡寒,他們都已經有各自的家庭了啊,我是傳統(tǒng)的人,我真的接受不了。

在這之后,我只接受三五好友小聚,這樣毀我三觀的同學聚會再也不想去了!


8

我并不認同,同學聚會,是個笑話!

社會變得冷漠,是從我們走向社會開始的。同學情很難的,同學在成長的路上,多數是單純和真誠的。同學聚會聚的是同學之間的友誼,時代可以不停的變遷,但友誼會種在每個同學的心間。在走上社會后,很多人為了生活,都學會了偽裝,自然也學會的權衡利弊,用社會后的人,來看社會前的同學,是一種來自心靈的慰藉。

不是所有的聚會都是為利而聚,不為利而聚的同學聚會,會你看到之前的自己,也會發(fā)現現在自己的變化。很多在網上的丑陋不堪的同學聚會,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或者說只是個例。多數的同學聚會還是挺有意義的,人累了,休息的時候最單純的關心,最真誠的勸解,是最有效的減壓良藥。

不論社會怎么發(fā)展,美好的東西,始終都是美好的,如果真的變了味道,至少曾經是美好的。

9

我覺得現在的同學聚會早就已經沒有了意義,以前大家身份都一樣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聚會才是真正是為了聯絡感情而聚會。而現在的同學聚會,除了攀比我已經找不到言語來形容。那些混得比較好的同學,看到混得不好的同學,除了挖苦還是挖苦。而那些混得稍微差點的同學,覺得尷尬也不愿意去參加這個所謂的聚會。

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這種聚會既沒有營養(yǎng)還浪費時間,還不如在家陪老婆和孩子呢!至少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不會笑話自己,無論風里雨里總是能陪伴自己,給自己打氣加油。如果去參加那種聚會,不但吃不飽還會受一身的氣,也給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為什么說現在的同學聚會除了攀比還是攀比,聚會不是為了聯絡感情,而是為了互相嘲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01:格局的不同,讓一群長時間沒有聯系的同學聊天的話題都不一樣。

就拿我自己來說,大學畢業(yè)已經有五六年了,剛畢業(yè)那一兩年有些同學因為混得比較好,可能也想在同學的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所以那里面。召開同學聚會的次數也有點多,一年至少也搞了兩三次。剛開始為了不掃興,所以不管多忙我都會去參加。

但是慢慢的我發(fā)現,每次同學聚會大家聊的不是車子就是房子,要不就是工作,一點沒有說,聊一下大家最近過得如何,有什么困難,大家伙可以互相幫助啥的。而且格局也非常明顯,混得比較好的全部擠一堆,混得稍微差點的沒人理,好像是來蹭飯一樣,場面極其尷尬。

而且那些喜歡充大頭,以為自己混得好的就看不起那些混得不好的。是不是調侃一下說到,多吃點多喝點,在平常是不是很難吃到。如果不是同學聚會,你們可能見都沒見過。因為這些原因,后來不管誰發(fā)起同學聚會,就算我閑得沒事做,我也不會去參加,干嘛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02:同學聚會不是攀比,那樣的話就沒有意思了。

參加同學聚會都是奔著聯絡感情,看看能不能互相幫助的。但是聚會歸聚會,千萬不要成為攀比會,那樣的話整個過程都會非常的尷尬。因為你把別人比下去,你并沒有得到什么。相反,如果你看到同學有困難,拉他一把,那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記得有一年,是班長發(fā)起的同學聚會,要求大家如果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事情,能參加就盡量參加,畢竟大家好久不見了。有一位同學,仗著自己這一兩年混得有點樣子,所以他在群里喊道,本次聚會他來買單。意思很明顯,就是想在班里的美女面前威風一把,把我們這些男朋友比下去。

那時候好像大學剛畢業(yè)三年,看到他這樣說確實有很多女生紛紛夸他人帥就是不一樣,還問他有女朋友了嗎?我想那時候他肯定非常的滿足和自豪吧!在聚會上我們也被他使勁的挖苦,不斷夸自己多厲害,班級沒結婚的女生一直圍著他轉,把他得意的。

可尷尬的是,當大家說吃飽了他去買單的時候,卻被那些數據嚇到了。還和別人理論干嘛要那么多,是不是黑點,可他不曾想一下班級幾十號人,這點賬單的錢也是合情合理的?匆娝馓鄣臉幼,我們男生說到男生平攤吧,這樣壓力小一些,之后凡是有他在場的同學聚會,我們都不會參加了。

總結:如今的同學聚會早就變了味道,沒有了當初那種感覺,所以很多時候我都不愿意參加。在我眼中的同學聚會是大家坐到一起,有說有笑,聊一聊這些年的情況,分享一下自己遇見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互相攀比,互相較量。

10

做為今日頭條的創(chuàng)作者,我的觀點是,社會復雜,人性更復雜,時間改變了一個人,人心也在變化。昔日的患難之交變成了幕后黑手、曾經的翩翩君子變成了貪財好色的油膩大叔、曾經的清純;ㄗ兂闪孙L塵女子等等,人在變,事在變,美好再也不見!

崇尚物質的社會,利益當先,情誼靠后,富人深山有遠親,窮人鬧市無人問,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識人標準,你一身沒有干過一件壞事,傷害過一個人,別人還會說你是一個偽君子,這就是人。俗話說的好,人前風光,人后受罪,現在變了,人前受罪,人后還要受罪,你的一句話可能讓人浮想聯翩。

同學講究的是情誼,社會講究的是利益,情誼和利益,兩者能夠得兼的故事,實在不多。情誼之上的利益關系,有一天終會土崩瓦解;利益之上的情誼關系,沒準活得時間很長。昔日的同學聚會,沒有摻雜更多的情緒化、人性化的東西,簡單吃個飯,聊個天,哈哈牛皮。而如今的同學聚會,更多的是炫耀、浮夸、攀比、拆臺、陷阱、嘲諷、打壓等等。

一個餐桌上,有大老板,有小嘍啰,有高管和高官,有基層,能量差異和認知差異巨大的一頓飯會讓人吃得是壓抑無比,不知從何說起,不知怎么說話,就成了很多問題。如今的大學同學之間,除了一個寢室的,似乎也聚得也不是太多,遺忘的也都差不多了,曾經彼此沒有故事,現在又何來感慨呢?

想要通過聚會吃飯,尋找到曾經的美好回憶,我想很難做到。最好的辦法,還是需要重回校園,重回教師,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切去探尋昔日的美好,這樣才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也不會出現更多的笑話。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人有七情六欲,有人早已經做了斷舍離,有人偏偏想要把它撿起,這本就是矛盾。畢業(yè)后,每個人都各奔前程,每個人的遭遇又不盡相同;氐揭黄,能掏心掏肺的講出真心話的人真的不多了,如果有,有人覺得傻,有人覺得真,有人覺得可愛。

時間會沖散一切,時間也會改變一切。人生已經在某個方向往前走,或思想、或事業(yè)、或感情,但你停下來了,留下的,等到的未必還是那份美好,只有你一直大步往前走,可能會遇到更大的美好。

別人想起你,說明你在他心中有分量,別人愛著你,說明你在他心中很美好。當我們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再回首的時候,發(fā)現還有這樣一些可愛的人,很溫暖,就行了,藏在心中,大可不必表現出來。我們終將從孤獨中走來,也終將從孤獨終老。

離散是為了更叫的相聚,相聚可能導致更長的離散,與其強求,不如不語不遇。你來,我風雨無阻去迎接你,你走,我目送著你離開。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留,相忘于江湖,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入世脫俗是我們必經之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去心中的塵濁,才是最美好的事情。同學聚會的目的是什么,會有不一樣的體驗,純碎的感情不復存在,聚會的意義何在,每個人都很忙,就不想、不必打擾了,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時間不說話,悄悄地回答了很多,最美好的東西永遠在你身邊,你要學著做一個大人了,不許回頭,悄悄地往前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