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想著下一道是什么菜!哈哈哈哈

最佳貢獻者
2

小時候有哪家過事務(wù)都是村里最熱鬧的,重要客人來了都要放鞭炮迎接,記憶最深還是搶燃放后鞭炮的啞炮,小男孩都喜歡炮火嘛.

3

我家親戚比較多,又是當村的姥娘家。所以有很多的表兄。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領(lǐng)著我去娶媳婦兒的親戚家吃喜宴。俺們這邊叫“坐席"。一般就是新人點完禮進洞房,喜宴正式開始。一個桌上客人們都到齊了,有侍候客的給發(fā)碗筷。這時候最心急的是小孩子們,拿著筷子叮叮當當?shù)厍玫忧猛。最先上的四干四鮮八個壓桌碟。里面是點心,豆腐干,桔子瓣等。然后正式上萊。俺們這稱:十大碗。也就是咱們這會俗稱的扣碗。一般是豆腐,粉皮墊底兒。上面是肉片,丸子,卷煎,餅子(面做的)。~~印象深刻的就是碗里鋪在上面的大肉片,肥肉多瘦肉少,我現(xiàn)在想從七八歲就不吃肉了,肯定是那幾年吃席吃膩了的。

4

小時候辦喜宴,我印象最深的有兩種現(xiàn)象:一是因為沒有桌子,用青松毛代替桌子;二是把白肉片染成紅色,以示喜氣。

這兩種現(xiàn)象,青松毛代替桌子吃飯,到是讓人懷念;而把白肉片染成紅色,……卻讓人有點鬧心……。

5

人家結(jié)婚、賀新房子、賀滿月酒

6

北方人,農(nóng)村的習俗就是先用涼白碟子開始宴席,最期待的就是這時候了,大口吃肉的感覺最爽了

7

看到這個題目,內(nèi)心有一點激動,思緒也被拉回到了小時候。

在那個時候,不夸張地說,一個村子里辦一場宴席,大半個村的人都會去,而且是那種攜家?guī)Э诘娜,所以宴席一輪根本無法容納這么多人,一般要舉辦3輪以上。這波人吃完飯,下一波就頂上去,所以農(nóng)村的宴席也叫做流水席。

流水席使用的桌子是那種八仙桌,不像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專門承包宴席的飯店,桌子也都是飯店提供了。

當時宴席用的桌子都是從村里其他家挨家挨戶借的。所以在村里 只要看到有人在搬桌子,就知道又有人舉辦宴席了。我也會跟著興奮起來,這意味著一頓豪華大餐又要來了。

一般宴席當天,我會和幾個小伙伴,早早地趕過去,占一個好位置。因為去晚了,就真的沒有什么位置了,只能等下一輪。如果去早的話,不僅能吃第一輪,還能接著再吃第三輪。當時就是這么想的,也確實是這么做的,F(xiàn)在想想,當時自己臉皮真是夠厚的。

在我印象里,每次宴席的上菜流程基本是沒有變過得,先是九個涼菜,然后是一只整雞,一只整魚,幾個小酥肉炒菜,接下來就上大肥肉,并開始分發(fā)饅頭,意味著正式開始吃飯了,前面那些都是喝酒菜。再后面還會上幾個熱菜,無非是雞塊,魚塊,小酥肉。最后,就是上各種各樣的湯。不過,最后一個一定是雞蛋湯,當人們看到這個菜時,也就明白,這一輪宴席就要結(jié)束了。

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這些菜式的繁多,而是當時吃菜那種瘋狂的場景。

這么跟你說吧,當前面上涼菜時,大家都還斯斯文文的,一筷子一筷子夾著吃。當那盤雞上來時,一個個就暴露本性了,每個人兩眼放光,就像是一匹餓狼看到了美味的食物,死死的盯著那只雞。等著接菜的那個人把盤子放下

經(jīng)常是這樣的場景,那位接菜的把盤子放下后,拿起筷子再去夾雞時,發(fā)現(xiàn)盤子已經(jīng)空了。對,就是這么夸張。你可能會疑問,不可能吧,速度再快,一人夾一筷子,也不可能吃完啊。

那只能說明你too young,too simple。在那種場景下,沒有人會用筷子的。。。。。。

所以接菜的一般會有兩種人,一種是老年人,他們知道我們這些孩子就是前面起勁,但沒吃幾個菜就飽了,后面他們就能慢慢的安心吃菜。而且最后會發(fā)現(xiàn),剩下的菜還會比其他桌多,他們就能把這些剩下的菜打包帶回家,所以說姜還是老的辣。

另外一種,就是和我們同齡的孩子。不是那些愿意接菜的孩子思想覺悟比我們高,而是他們會采用更絕的方法。他們接到菜,不會立刻放到桌上,而是先往自己盤子里扒一些,然后再放到桌子中間。所以我也一直想做那個接菜的人,奈何力量不夠,搞不好可能會被其他孩子圍毆。

現(xiàn)在回老家,也會參加一些宴席,還是那種八仙桌,還是那些菜,但再也見不到一群孩子哄搶一只雞的場景。

8

一起吃才開心

9

小時候爸媽愿意帶去吃喜宴,會提前高興好幾天,花生糖果飲料卯勁吃,光盤政策是肯定的,遇到特別喜歡吃的,還會打包回去,都不覺得不好意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