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里,三教九流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包括了所有人的生計營生。各行各業(yè),各得其所,生有所養(yǎng),老有所葬。古代中國社會有著嚴(yán)格的等級劃分,三教九流自然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等級劃分的一種標(biāo)志,誰也無法擅自僭越。整個的社會人才不斷的產(chǎn)生、消逝、流動,依舊是三教九流的社會群體,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動,一有變動也會馬上就能自然恢復(fù)。這也就是三教九流在我們古代社會中的中轉(zhuǎn)站作用。
三教九流就是經(jīng)史子集,經(jīng)史子集就是三教九流。地位和職業(yè)的區(qū)分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古代小說將其變成了含有貶義的詞語。早在漢朝之前的三教九流的名稱是不含貶義的。
三教在前面,三教自然就是根本。三教就是儒、道、佛三家。這是三種教育方式或觀念,F(xiàn)代人一聽到儒道佛,就以為是一種宗教,聯(lián)想到信仰上去。實在講,離開教育的信仰就是迷信。由于佛教在漢明帝時才傳入中國,所以早期的“三教”里并沒有佛教。傳說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chuàng)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tǒng)領(lǐng)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為“三教”。
九流在后面,九流也就成為了服務(wù)于三教或從屬于三教的。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在這之外還有小說家,因此有“九流十家”之說(出自《漢書·藝文志》)。
今天是貶義的“三教九流”一詞是民間對于地位和職業(yè)名稱來劃分的。
三教沒有什么特殊區(qū)分,而九流就不一樣了。九流有兩種說法:
第一:民間按社會地位,將“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吧暇帕鳌笔牵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nóng)、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第二: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dāng)、七商、八客、九種田。 中九流:一流舉子、二流醫(yī)、三流風(fēng)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幫、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街、九賣糖。
【注:除三教九流外的類似名詞知識補充,可忽略】
【三皇】伏羲 女媧 神農(nóng)
【五帝】太皞 炎帝 黃帝少皞 顓頊
【三山】安徽黃山 江西廬山 浙江雁蕩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太 湖〖江蘇〗 洪澤湖〖江蘇〗巢 湖〖安徽〗
【四!坎澈 黃海 東海 南!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八卦】乾〖天〗 坤〖地〗 震〖雷〗巽〖風(fēng)〗 坎〖水〗 離〖火〗艮〖山〗 兌〖沼〗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 長眉羅漢 芭蕉羅漢沉思羅漢 伏虎羅漢 過江羅漢歡喜羅漢 降龍羅漢 靜坐羅漢舉缽羅漢 開心羅漢 看門羅漢騎象羅漢 探手羅漢 托塔羅漢挖耳羅漢 笑獅羅漢 坐鹿羅漢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xué)》《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