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奇瑞。
別看奇瑞這幾年銷量不行,但在早幾年奇瑞的技術確實是國內主機廠里最好的。在汽車行業(yè)內,奇瑞的技術早幾年是公認的No.1,被譽為汽車行業(yè)的黃埔軍校,不少后來發(fā)展起來的主機廠比如吉利、長城等,其研發(fā)中高層很多都是來自奇瑞。為什么,因為奇瑞是最早一批從事汽車工業(yè)的企業(yè),且注重人才培養(yǎng),早期送出去了幾批的潛力苗子去美國戴姆勒還是福特學習,回來后都相繼成為了目前國內研發(fā)的中堅。還有一點,就是奇瑞注重的是基礎研發(fā)與技術積累,它在NVH、CAE分析等性能研究方向一直是國內領先。只不過奇瑞早年不注重造型設計,生產出來的汽車都是叫好不叫座,也白白斷送了國內銷量老大的位置。
再談吉利。
這兩年吉利確實風生水起,收購了沃爾沃以后對沃爾沃開放技術的吸收轉化做得淋漓盡致。李書福董事長的打法是通過收購消化吸收技術實現(xiàn)彎道超車。這一招還真靈驗了,這兩年吉利的技術突飛猛進,一方面得益于愿意花高價去聘請行業(yè)專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術吸收。從目前來看,吉利的技術應該是國內主機廠里最平均的,沒有短板,它的研發(fā)中心軟硬件投入都是國內含合資廠在內規(guī)模最大最先進的,包括自己的碰撞實驗室每天至少碰撞1輛車來驗證其安全性,動力系統(tǒng)副總裁王瑞平又是國際響當當?shù)膭恿偝蓪<遥贪宀簧蟻砹,吉利的技術就整體上來了。這從吉利目前投放到市場上的車輛的整體市場反饋評價中,就能夠切身感受。
再談比亞迪。
眾所周知,比亞迪的核心優(yōu)勢在電動新能源領域。事實上比亞迪集團的整體戰(zhàn)略在做調整,他們目前把資源在往電池領域以及電動公交車、云軌道交通這方面傾斜,因此在汽車領域的資源自然就減少了。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汽車目前的銷量基本都在百位、千位數(shù),且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這與比亞迪的整體戰(zhàn)略轉型分不開。比亞迪每年招收大量的應屆畢業(yè)生,如果論整體技術,比亞迪不比奇瑞、吉利,但就新能源來講,由于王傳福本身就是電池專家出身,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還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即使吉利近兩年在新能源領域加大了投入,技術能力仍然比不過比亞迪。
最后談一下長安。
長安其實從很早開始就兩條腿走路,SUV和轎車的發(fā)展都很平均,這也是長安在去年前年吉利還沒今年這么銷量突飛猛進之前,霸占著TOP Sale的原因了。長安因為平均,所以在技術上并沒有給人特別深刻的印象,在面試他們工程師的時候,只能夠感覺他們技術積累還是有的,畢竟有和福特合資,但總覺得哪里差了什么,這里對長安有深入了解的小伙伴也可以講一下。
PS.題主為什么不談長城?其實我覺得長城還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