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常寶華老先生去世時,作為“曾經(jīng)”大徒弟的牛群并未出現(xiàn)在其葬禮上,死者為大,又是授業(yè)恩師,有什么理由拒絕出席和恩師最后一別的葬禮呢。

說到底就是因為牛群當了二十多年常寶華的大徒弟,卻在侯耀華拜師常必須屈居老二之位。相聲界的許多傳統(tǒng)和規(guī)矩,被一群為老不尊的“藝術(shù)家”徹底玩壞了。

拜師儀式上牛群也出現(xiàn)了,笑容很尷尬,知道侯耀華要拜師、卻不知道自己要退居“二線”。人生最懵逼的事情就是在你混得連狗都要欺負的時候,最熟悉的人在你傷口上撒了把鹽。

那種時刻估計牛群內(nèi)心只有一種感受:憋氣!即使在香港古惑仔世界里,也得講究個先來后到,何況一個百余年歷史的傳統(tǒng)曲藝,居然為了利益交換,什么規(guī)矩什么傳統(tǒng),通通滾蛋,剩下只有拜師喜慶場面下的污氣熏天。

如果不是牛群,而是馮鞏,或者姜昆,或者郭德綱,或者牛群還是在上世紀末的牛群,能上演這出“退位讓賢”的丑劇嗎?歸根結(jié)底就是牛群混得不好,沒給師父長臉。又有侯門余輝照耀下的侯耀華上門求師,一拍即合。

只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僅此而已。在有了“門戶”之后,侯耀華隨即批量收了二十幾位徒弟,聲勢浩大。

而實際上,侯耀華幾乎沒說過什么相聲,僅有的幾段還是在侯耀文在世時表演的,甚至被親弟弟侯耀文評價為:你的相聲朗誦得真好!也許是玩笑話,只不過玩笑話卻戳中了侯耀華的軟肋。

正如郭德綱所說:如果你讓一個人去唱京劇、去表演武術(shù),他會覺得自己干不了。唯獨你讓他去說相聲,他心里會咯噔一下,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說相聲無非就是換個地方說話,無非就背背臺詞、穿上西裝到臺上說,有何難?

相聲這行說難干也真難,說學逗唱要樣樣精通,要勤學苦練。說好干也挺好蒙事,從小耳濡目染,即使沒正兒八經(jīng)學過,也能說幾段讓人笑的段子,也能上臺表演,但效果卻不是那么回事。

侯耀華就是屬于這類相聲演員,從小家庭熏陶,也主持過電視綜藝節(jié)目,演過小品,干過影視,穿上西裝或大褂也能說小段相聲。但真稱不上相聲演員,更成不了相聲藝術(shù)家。卻能被常寶華收為徒弟、還是“首席”大徒弟,讓牛群情何以堪、相聲界規(guī)矩情何以堪。

最佳貢獻者
2

今天,常寶華老師逝世,一路走好!

相聲界的“大師兄”并不是按照年齡來排序,而是按照入門順序來排列。在相聲界,每一代只有一位大師兄,也稱作門長,是那一代入門最早的才成為大師兄,并不是每一個老師的大徒弟都能稱為大師兄,七代“大師兄”分別為:

第一代自不用說,是張三祿,只有他一人;

第二代就是朱紹文,也算是相聲界的祖師爺;

第三代有字輩,為“貧有本”(藝名),是朱紹文的大弟子;

第四代德字輩,為裕德隆,是富有根的大弟子;

第五代壽字輩,為張壽臣,是焦德海的大弟子;

第六代寶字輩,為趙佩茹(寶琛),是焦壽海(焦德海之子、范瑞亭徒弟)大弟子;

第七代文字輩,為趙心敏,是李潔塵的大弟子。

常寶華是相聲第六代弟子,其師父是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其弟子有牛群、趙福玉、包常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侯耀華拜入常寶華老師門下,即為第七代,而第七代的“大師兄”是趙心敏老師,如果論年齡,比侯耀華大二十多歲。

3

侯耀華就是一個規(guī)矩的破壞者。插手遺產(chǎn)、當大師兄、替父清理門戶、開除郝愛民、替侯耀文清理門戶,哪一件是守規(guī)矩的?弄個女徒弟送個包還是假的,泡妞都不守規(guī)矩。

相聲門中,歷來的規(guī)矩就是入門,早為大師兄。著名的例子就是李伯祥,小高英培十歲,但入門早幾個月。高英培喊了一輩子李伯祥師哥。蘇文茂小常寶堃六歲,比常寶堃的幾個弟弟歲數(shù)都大。但還是師父師叔分得清清楚楚,師父去世后孝順師娘如兒子一般。

輩分其實就是人倫,亂輩分如亂人倫。以他的能力,相聲是說不了的,但是相聲大師的名頭,他是很樂意接受的。以侯氏相聲掌門人的身份自居,也是他常干的事兒。

沒有了假藥廣告的收入,只好利用花邊新聞、緋聞、整頓門戶等等來炒作自己。近來又頻頻參與各項相聲活動。對付郭德綱,無非就是利用郭德綱的熱度來炒作自己。本來與侯耀華八竿子打不著的各路徒弟家譜也都成了他的利用對象。

侯耀華的存在,對于娛樂界來說,只能是笑料一枚。因為他不屬于相聲界,他也不是相聲演員,雖然他自認為是相聲大師。

4

這個事情,要從侯寶林大師聊起。


侯寶林大師是相聲界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解放前就曾經(jīng)以一己之力,第一次讓相聲成為「大軸」(最后一個表演的節(jié)目),提高了相聲在整個曲藝界的水平。解放后,更是積極投身到相聲改革中去,在其他曲藝形式都漸漸走衰的時候,相聲反而越來越繁榮。

他也獲得了極高的社會地位,堪稱一輩相聲演員中,最耀眼的一顆巨星。侯氏相聲,也就成為了相聲界如少林武當一樣的名門正派。


而對侯寶林大師的繼承,也主要分成了兩個脈絡(luò):一個是血緣這一脈,一個是業(yè)務(wù)和行政職務(wù)這一脈。

郭德綱作為侯耀文的弟子,在師傅去世之后,要站出來為師傅料理家務(wù)事同時侯家的一位孫子侯震也在德云社,郭德綱每次介紹他時,總要強調(diào)他是侯家掌門長子的地位,這些也不外乎證明,他要從血緣一脈來表示自己是侯門的一位繼承人。


其實也不只是相聲界,在別的領(lǐng)域,這種后入門的弟子反為大師兄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發(fā)生過,著名的像晚清的大佬曾國藩與李鴻章,在李鴻章為曾國藩所寫的挽聯(lián)上,他就明明白白的寫道: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但是比李鴻章更早入門的,大有人在。他的親哥哥李翰章,就比他更早成為曾國藩的弟子。但因為李鴻章后來的爵位、官職、影響力,李鴻章也就以曾國藩門下的大弟子自居,大家也愿意承認。


包括馬季先生,作為侯寶林大師的弟子,姜昆作為馬季先生的弟子,他們都不是最早入門,但是都被看作同一代師兄弟中最有話語權(quán)的人物。究其原因,固然自己的業(yè)務(wù)能力,更主要是在同一輩相聲演員中,擁有最高的影響力和行政職務(wù)。


這也是新的時代相聲界的一個縮影,舊時代的師徒門派的秩序在或多或少的延續(xù),但同時以職務(wù)來區(qū)分地位的觀念也被認同,這樣的一個雙軌制并行,才造成了一些錯位。


但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侯耀華都不可能作為大師兄,最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他根本沒有相聲的業(yè)務(wù)能力。


說一千道一萬,不論你的級別多高,不論你的影響力多大,你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及格線,才能夠把自己稱為相聲演員,更何況,作為侯耀華,他也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和談不上行政級別。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說這是一出鬧劇了。


常氏一門,侯氏一門,都曾經(jīng)是中國相聲史上讓人仰望的高峰,而如今這樣一出鬧劇,不禁讓人唏噓,也許相聲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相聲人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我是陳章魚,知乎60萬人關(guān)注的讀書人,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章魚讀書」,和我一起,做更聰明的讀書人。

5

侯耀華本是相聲世家,父親相聲大師侯寶林,弟弟侯耀文也是名家。但侯耀華本人并不是說相聲的,退了休才拜師,又收徒弟,就難免惹得大家議論。

常寶華收徒侯耀華這件事,并不是新聞了,2009年12月15日,在北京亞運村某烤鴨店。參加相聲界人士有李金斗、王謙祥、李增瑞、石富寬、師勝杰、唐杰忠、王文林等。期間以三鞠躬代替磕頭,完成儀式。這一年,常寶華79歲,侯耀華63歲。

按照相聲門的老規(guī)律,師兄師弟的排序,并不是依照年齡,而是拜師的先后。

常寶華的徒弟中,大徒弟及最有名氣的是牛群,雖然后來不說相聲了,但也曾是著名相聲演員很多年。而侯耀華卻是弟子中年紀最大的,若把牛群變成二師兄,就壞了規(guī)矩。

看另一個例子,趙佩茹先生的大弟子是李伯祥,1938年出生。另一弟子高英培是1928年出生,卻也只能排行在后。侯耀文拜師趙佩茹,也是大師兄李伯祥代拉師弟。這就叫規(guī)矩。

去年侯耀華又收了何云偉,加上女徒弟買假包風波,就更有意思了。

6

看了看常寶華的那些徒弟,還別說侯耀華真的有這底氣當頂門大弟子。


在百科上,常寶華的弟子大約有這么幾位:牛群、趙福玉、包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


除了侯耀華,最有名的就是牛群了。

牛群和馮鞏搭檔說相聲那些年,可謂如日中天,地位相當于今天的郭德綱。


但是牛群對自己的定位很模糊,主業(yè)之外玩了很多副業(yè),玩的比價好的是攝影,玩砸了的是當副縣長。


在他事業(yè)最紅火的時候,和馮鞏拜拜,去蒙縣當了一任副縣長,但是從政和說相聲還是不一樣的,他的縣老爺當?shù)暮鼙锴,后來又回到娛樂圈,但是馮鞏還是當年的馮鞏,牛群卻不再是當年的牛群了。


他再也回不到昔日的風光歲月了。


他娛樂圈的資源還在,曾經(jīng)和趙本山宋丹丹上過春晚,但是人們只記住了趙本山和宋丹丹,他自己把自己玩殘了,怨不得別人。


過氣的牛群當然無法和侯二爺掙大師兄的地位了。

趙福玉當年和牛群短期搭檔過,給牛群捧哏,在相聲圈資源不多。


包春甚至在網(wǎng)上連他的資料都找不到,算是小透明,這倆和侯二爺爭門長基本沒戲。


楊魯平、楊子春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廣州,在當?shù)鼗斓牟诲e,但是對于相聲的核心地帶的京津圈,他們基本也沒有啥影響力。


最后馮翊綱、宋少卿是臺灣同胞,相聲圈里的紛爭他們基本沒啥關(guān)系,不管誰當大師兄,他們都是那個搬著小板凳在旁邊鼓掌的。


所以看下來,好像除了牛群,最晚入門的侯二爺如果想當大師兄,是能輕輕松松當上的。


而牛群大約也不會和他掙這個門長的位子吧。


其實我覺得侯二爺當門長也不錯,他一身本事,只有當上門長才能夠以身作則的教育師弟們,怎么賣藥,怎么教那些又美麗又風流,又年輕又漂泊,又勾勾又丟丟的女孩子愛上相聲。

============

文/ 薛白袍

謝謝關(guān)注,歡迎點贊。

7

楊少華認識郭榮起更早,就是因為沒“擺枝”到現(xiàn)在還讓人非議呢,你剛剛?cè)腴T就要當大師兄?憑啥?認識的早頂用嗎?國有國法,行有行規(guī)!你爸爸是說相聲的,你就能為所欲為?侯寶林大師是死了,要是活著,都得讓你老小子氣死!你說說你干過點什么人事兒?私分弟弟遺產(chǎn)、代言假壯陽藥、收“女徒弟”、買假包......!你對得起你們侯家的名聲嗎?我敢說!要是沒有你爹的福音,你老小子要是生在一個尋常百姓家。不把你餓死,你也得進監(jiān)獄!都70多歲的人了,給自己的后人基點陰德吧!讓后人也對你有點念想兒!再有你還好意思打壓人家郭德綱?你放眼看看,你們家“侯氏”相聲的門人里邊。有幾個出息的?現(xiàn)在郭德綱把相聲又個盤活了,你作為“侯氏”的家人,難道不感到驕傲嗎?你應該挺郭德綱,你打壓他是什么理由呢?你雖然不是“侯氏”相聲的門人,但你是“侯氏”的家人呀?這么做是不是吃里扒外?

8

侯耀華拜師常寶華本身就是利益交換,甚至不惜破壞相聲圈里一些傳統(tǒng)規(guī)矩。

侯耀文在世時候說侯耀華相聲朗誦的真好,郭德綱干脆諷刺他說壓根不是說相聲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刺激了侯耀華,一把年紀拜了一大把年紀的常寶華,二人干了個荒唐事,侯耀華后來居上,成了大師兄,借用網(wǎng)友的話說,人要落魄了狗都欺負。

啥是規(guī)矩,約定俗成,五歲孩子演老生上臺他是爺爺,八十爺爺演小生上臺他也是個孫子,這是規(guī)矩,入門先后,自然而然應該有個長幼尊卑,退一萬步說,即便牛群早就不說相聲了,侯耀華有一點達到牛群成就的可能嗎?

常寶華過世了,風評如何就不多說了,只是要是他泉下有知,看到侯耀華鼓掌歡送他一路走好的場面,會不會氣的活過來,常遠當時真是叫“忍泣吞聲 ”。

現(xiàn)在相聲圈拜師收徒就是種斂財手段,收錢辦事,學本事與否無所謂,關(guān)鍵是“禮”不可廢,花少了師父還不樂意。

侯耀華拜師后火速收了一堆徒弟,他能教誰本事,王自健早就說過,拜師侯耀華就是找靠山,只是他大概沒想到靠山是如此的不靠譜。

現(xiàn)在所謂的規(guī)矩在曲藝圈就是遮羞布,攻擊人的利器,等到他自己需要講規(guī)矩,他就耍流氓,但這得看條件,牛群但凡有個好爹或是好兄弟,侯二也不敢這么干。

說到好爹好兄弟,常寶華侯耀華應該有共同語言,紈绔子弟到老就是紈绔老頭,規(guī)矩算個屁,能買真包嗎?

9

哪那么多的規(guī)矩?給觀眾能拿出好的相聲作品,就是好的合格的相聲演員,拜誰也沒有用。演員不是拜誰就都會說相聲的,演員投機取巧,得苦練基本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像郭德綱一樣,孜孜不倦的學習,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呈現(xiàn)給觀眾。建議猴二還是好好的練練基本功。別一天到晚的“光屁股拉磨一圈一圈的丟人”了。

10

無論從相聲還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來講,都符合,因為侯耀華年齡大,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郭德綱這樣對待侯耀華是不尊重老前輩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批評他。文藝評論家潘龍江回答完畢。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