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犀角杯。
是不是清代犀角杯您要先多看看圖片,一般來說清代犀角杯(爵杯)雕琢都很繁復(fù)。
明朝中期犀角杯。
而明代犀角杯都比較簡約,因為到了清代犀牛角原料比較多,又有明朝匠人對它材質(zhì)和雕工技法的探索,技術(shù)比較成熟了。所以要先確認一下再說。
另外還要看看是不是真犀角,角和牙(象牙)歷來都是很難得的珍品,原料價值就很高,也就會有人造假,明清時代都有,如果用假材料做出來的不論是不是清朝的都沒多大價值,要是現(xiàn)代人拿樹脂或者塑料做出來就更沒上手的意義了。
那么怎么辨別真假呢?通常來說一支犀牛角原料要做成個杯子,一分為二,有尖兒的部分要做成“爵杯”、底部要做成“碗杯”。要辨別真假第一步就是拿個小刀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刮下來一點(通常都允許),然后拿打火機燒一下,如果有燒頭發(fā)或者燒豬皮的味道(脂肪燃燒的焦糊味兒)就證明它確實是動物材質(zhì)的,如果沒有就是假的(通常都能聞到塑料味兒)。
確定的動物材料之后要看它的紋理,犀牛角會有縱向的“竹絲紋”(圖片上),這個必須要有!動物的角通常都是這樣的紋理,不可能是橫向生長,而樹脂或者塑料是不會有這樣紋理的,這是第二步確定是不是犀角。
第三步就是看看有沒有“魚籽紋”,這是犀角在生長過程中的縱向紋理截面,但這一步辨別非常的困難,由于犀牛的產(chǎn)地不同,“魚籽紋”的形態(tài)也不一樣,其它的動物比如:非洲水牛角也會有“魚籽紋”,這就需要在這方面多看,有很高的經(jīng)驗才能識別。
通常來說亞洲犀的“魚籽紋”(凸起)比較大,排列不怎么均勻;非洲犀紋理會細膩一些;而水牛角表現(xiàn)不明顯,鑒別的時候就要很注意了。
那么上面顯微圖片里的蹄料是什么東東?這個蹄料就是驢蹄子,這東西本身也是角質(zhì)類的,性質(zhì)基本與犀牛角相似,也有“魚籽紋”,但是價值可就是天壤之別了,不簡單的是物以稀為貴。
清.犀角碗杯。由于蹄料受尺寸的它只能做成碗杯,做不了爵杯,在收藏時盡量的收藏爵杯,當(dāng)然價格更貴。
上面只是最粗略的犀角杯的基本特征,要需要更多的去了解,確實真的想收藏就得去博物館找專家鑒定,雖然說犀角和象牙現(xiàn)在不讓買賣,但是清朝的犀角杯已經(jīng)是古玩了,應(yīng)該不在禁止之列,如果允許交易就應(yīng)該花倆錢找明白人看看,古玩行當(dāng)水太深,造假自古以來就有,花了6位數(shù)買個假貨多糟心呀。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