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酈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秦朝陳留縣高陽鄉(xiāng)(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西南)人少年時就嗜好飲酒,;燠E于酒肆中,自稱為高陽酒徒。酈食其投奔劉邦時,已經(jīng)年過六旬,堪稱是“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他獻策攻下陳留,使沛公的西征軍獲得許多糧草和輜重物資,解除了后顧之憂。在楚漢兩軍相持苦戰(zhàn)難解難分情勢被動的局面下,他建議漢王奪取滎陽,占據(jù)敖倉,獲得鞏固的據(jù)點和糧食補給,為日后逆轉(zhuǎn)形勢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

二、宋準介紹:

癸酉科考官為翰林學士李昉,擢宋準為第一名,貢士徐士廉擊登聞鼓,狀告李昉在錄取上徇私用情。太祖震怒,親召宋準于殿上復試。太祖見宋準相貌英俊,聰敏迅捷,非常贊賞,認為就應是這樣的人奪魁,遂復欽定宋準為第一。此后,省試之后再加殿試,成為制度,歷元、明、清未改,宋準便成為宋朝殿試產(chǎn)生的第一位狀元。

  開寶八年(975),宋準受詔修定諸道圖經(jīng)。不久,又奉命出使契丹。第二年,南平軍改為南平州,宋準為知州,加著作佐郎。太平興國四年(979),遷著作郎,通判梓州;爻髤⑴c文獻。興國八年,主持貢舉,之后出任河北轉(zhuǎn)運使。雍熙四年(987)患病,遷金部郎中,免知制誥。端拱二年(989)病逝,享年51歲。

三、韓絳介紹:

  韓絳(1012-1088)字子華。韓億第三子。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舉進士甲笠,任陳州通判,直集賢院,為開封府推官、戶部判官。仁宗時,知制誥,因?qū)忁k-擢為右正言,曾修起居注,后遷龍圖閣直學士、知練院,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以討平羌亂,加端明殿學士,召知開封府為三司使。神宗立,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贊成王安石變法,又任陜西宣撫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進觀文殿大學士。王安石罷相后,由他代相。元豐初,為建雄軍節(jié)度使。哲宗立,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官至司空、檢校太尉。七十七歲卒,謚獻肅。絳工豪翰,其書師法顏真卿、柳公權,風格剛勁挺拔。

四、吳芝圃介紹:

  吳芝圃(1906~1967.10),原名殿祥,字芝圃,河南省杞縣趙村(今傅集鄉(xiāng)趙村)人。青少年時先后就讀于杞縣甲種農(nóng)校、杞縣黌學私塾、北平勵群學校、開封培文學院、河南省立二中(開封)。求學期間于1923年與進步學生張海峰、韓紹棠(韓達生)等組織反對舊禮教、舊風俗的"風俗改良會"和探討革命理論的"讀書會"。1924年又與開封二中同學韓曉亭、劉少文、高炳坦等聯(lián)系校外進步青年成立"社會科學研究會",研討《共黨員宣言》等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從事革命活動。他主編《我們的通訊》和《現(xiàn)實生活》兩種刊物,發(fā)表進步青年學習共產(chǎn)主義理論的心得及駁斥反動謬論的文章。翌年,"社會科學研究會"改為"河南青年社",發(fā)展社員五百余人。

  192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在開封黨組織的領導下,發(fā)動全市學生、工人、市民和各界人士成立"慘案后援會",6月5日,十萬余人在開封南關演武廳集合,發(fā)表聲援"五卅"宣言,會上他作為學生領袖登臺演講。同年秋他受黨組織派遣回杞縣領導農(nóng)-動,年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6年2月,他受黨派遣到廣州農(nóng)-動講習所學習,聆聽毛澤東等的教誨,并到海陸豐參觀學習,列席當?shù)剞r(nóng)民代表大會和群眾大會。9月,他回到河南,任中共杞縣地委-部長,秘密發(fā)展農(nóng)民協(xié)會會員,建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同時以辦夜校等形式,將紅槍會轉(zhuǎn)化為革命武裝力量,至豫東農(nóng)民-前夕,發(fā)展農(nóng)民武裝基干六千余人。

五、徐本善介紹:

  徐本善(1860-1932),號偉樵,道號乾乙真人,杞縣人。少時曾隨父朝拜武當山,謁遇真宮,武當山氣象萬千的景色,金碧輝煌的建筑,精湛絕世的拳術使他為之傾倒,遂起棄世出家之念。20歲由家經(jīng)南陽,入武當,拜龍門派王復邈、劉復寶為師,研經(jīng)習武。

  徐本善性情忠厚,聰敏過人。隨師誦經(jīng),過耳不忘。數(shù)年后被明了真人納入靈門弟子,授以武當內(nèi)功、拳術。在老師的嚴格指教下,他勤學苦練:夜行曲徑定時往返,暮夜置身深谷野嶺,礪志練膽;平日于廟堂立樁,躍行其上;繼練獨臂取水、足趾行走、手指掛物、懸空擊袋;又于雙臂套鐵環(huán)各5只,每只1斤,抖臂發(fā)射,直出橫飛,環(huán)環(huán)中的。他從師習藝10余載,深得武當拳術奧秘,堅持聞雞起舞,風雨不輟,武功日臻上乘,卻深藏不露。

六、王耀軍

王耀軍,男,開封杞縣人氏,別號樂天杞人,年齡未考證,據(jù)說他本來是縣里高考狀元,因為名額被人頂替,卻因家境貧寒,無權無勢,不能伸張正義。悲憤抑郁太久,精神就有些失常。后來就效法孔子,周游家鄉(xiāng)列縣、市,常常是左手提一個石灰桶,右手掂一個大個的掃帚,文思泉涌時,就會攀爬到沿公路村莊的房子墻壁上肆意揮灑,風格多樣,天馬行空。因為常年不事生產(chǎn),醉心于文學和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故而經(jīng)年累月下來,倒也作品無數(shù),以詩歌和俳句類型居多,并且主要發(fā)表在祖國各地的屋山、大墻之上,因為他本人是河南人氏,因而其作品在河南境內(nèi)流傳最多,最廣,堪稱墻上名人。鄭州市火車站若干年前也曾經(jīng)留有他的墨寶,后因為城市市容整治而不幸被損毀不保,甚為遺憾。

王耀軍有一首詩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那就是題在許昌鄢陵“少年童子取高位”——甘羅的陵墓旁的一處墻上的詩文,《復拜甘羅祠》: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載青史幾數(shù)春/千秋古柏歷滄桑/神童佳話傳至今。關于王耀軍的故事還有很多;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周口日報》登載,王耀軍在北京流浪被警察收容。當警察聽說眼前的這位流浪漢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軍時就對他說:王耀軍,聽說你才比曹子建,七步能作詩;給我們來一首,立馬放了你。誰知王耀軍一步未走張嘴就來:“大鵬鎖囚籠,有翅難飛騰。眼望幽燕地,欲游在夢中!本炫宸牟湃A當即將他釋放。我中學時的班主任老師也有關于王耀軍的一段故事:我的老師有一次進城,在太康西關見到王耀軍;當時王耀軍正在一堵墻前完成他的作品;他在他的作品一側(cè)落款:中華共和國詩人王耀軍。我的老師提醒他:“耀軍,國名里你漏寫倆字”!澳膫z字?”“人民。”“人民?誰記得誰有心添,就添上吧!”王耀軍說完竟頭也不回地走了。我的老師后來跟我說,看來王耀軍并不是漏寫,而是有更深一層意思。

最佳貢獻者
2

先不說杞縣有哪些名人,看見杞縣這個名字,使我想起了一位老師,也想起多年前的尷尬。

透翁出身鄉(xiāng)野,恰值大躍進時代,新中國創(chuàng)立不到十年,鄉(xiāng)村小學尚不完善,師資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前無古人:墨水多的都是地主富農(nóng),屬于管制對象不能用;后無來者:新中國教的還沒有大學生畢業(yè),即便是中專畢業(yè)生,也不會到鄉(xiāng)村教書,國家正需要人才,因此,教我小學的是高小畢業(yè)生。那時老師是跟班的,在二年級或三年級(記不得了),就學了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就是這個成語,尷了我老人家多年的尬!我那位蒙師教我們念的是杞(ji)人憂天,以至于以后我一直把枸杞子念成枸杞(ji)子。直到前幾年看望(編。I(yè)師,給先生介紹我?guī)У蔫坭接卸嗪,先生竟然沒有聽懂,后來先生給我訂正這個字念杞(qi)。今天又看見這倆字,差一點又順口而出杞(ji)人憂天。

閑話撇開,書歸正傳。由于幼年的這個故事,使我對這個“杞”格外的“親切”。不說幾句,心里感覺對不起教我念訛了的蒙師,(蒙師尚健在,以后有文章專述)。杞在我記憶里和黔是捆綁的,一個是杞人憂天,一個是黔驢技窮。盡管杞縣的朋友不愿說這個成語,但是,正是這個成語使杞縣因此不朽。其實杞縣的朋友大可不必因此忌諱,杞人是智者,他悲天憫人,未雨綢繆,用現(xiàn)在的說法,他具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正是我們現(xiàn)在一直強調(diào)的。

透翁不是中原人, 杞縣有多少名人我不甚了解,但是,有兩個人我是知道的,而他們二位也足可以代表杞縣古代名人了。這二位都是京劇麒派創(chuàng)始人周信芳(麒麟童)的藝術使我常記不忘的。一是酈食其,京劇《蕭河月下追韓信》的名段“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lián)P,也是我主洪福廣,一路上得遇陸賈酈生與張良……”,這個酈生就是酈食其。他和張良、陸賈、陳平都是興漢謀士,酈食其更是一代辯士,領風騷于漢初。 酈食其初見劉邦即展現(xiàn)其辯才。劉邦何其人也?不單單是和霸王爭鋒的漢王,人家未出道時就是大痞子,以酈食其的身份,老劉是不一定接見的,酈食其思想,你是大痞子,我是大混子,就報出自家名號——高陽酒徒是也。老劉一聽,嘢,什么的干活?敢和俺報出這名,叫進來我瞅瞅,不順眼我弄死你!

此時老劉正在做足療,兩位女技師一人一只腳,捏得正叫一個酸爽,酈食其進來老劉眼皮都沒有抬。酈食其先聲奪人:聞你老劉正在招賢納士,我乃當今名士,你光腳丫子接待我,你就是這樣對待人才的嗎?此其一,其二,你在眾人面前公然進行異性保健,自己違反七項規(guī)定,何以服眾!老劉一聽,嘿,膽夠肥的,就這兩句,夠酒徒的稱號。趕緊整衣以待。

后來劉邦為齊王田廣犯愁,酈食其說你愁什么?老劉說,田廣不怕,他叔叔田橫厲害。酈食其說,別煩,我去,憑我三寸不爛之舌,搞定他們爺倆,叫他們歸順漢王。酈食其見了田廣,轉(zhuǎn)動如簧之舌,真把田家爺倆給忽悠住了。他們隨決定不再中立,歸順劉邦。

恰在這時韓信攻下趙、燕,兵指齊國。韓信聽說酈食其在齊國策反成功,正高興呢,他的謀士蒯徹說,你高興個屁啊,漢王并沒有下令不叫你攻打齊國,再者,你擁兵幾十萬,難道要輸給酈食其的一根舌頭嗎?韓信的腦子標準的一邊好使,一邊不好使,典型的側(cè)漏。一聽老蒯鼓動,揮鞭攻城。田廣正陪著酈食其喝酒呢,聽說韓信攻城,立即就把酈食其綁了,好小子,天天陪你喝酒,原來是緩兵之計,等胯夫來奪城。我先把你弄死再說。來啊,把這個狗日的給我油炸了!

一代辯才就這樣給烹了。他死在誰手?恭喜你答對了,就是老蒯,這是蒯酈情結,比瑜亮情結早了二百多年。

第二位名人就是東漢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書法家、大音樂家蔡邕。人啊,不能太能,英才必有天妒,就是這樣一位天才不得善終。

一個文人,寫寫畫畫就得了,別問政治,可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愛問政治,最后被弄死拉倒。他天天給皇上遞條子,提意見,出點子,搞得皇上不勝其煩,把他給流放吳地了。知識分子就是二,既然被流了,你就老實改造,哪知道,一天中午肚子咕嚕咕嚕直響,正在愁沒米下鍋,突然聽見鄰居灶底咧咧聲響,拔腿就跑,將鄰居灶中一根木頭給拽出來。連聲大叫,好琴,好琴。蔡邕將這根木頭做成一張琴,由于尺寸不夠,留有燒糊的一截,這就是名傳千載,名震樂壇的焦尾琴。

后來因為得到董卓賞識,連升三級,遭人妒忌,董卓垮臺,蔡邕自然在劫難逃,命斷無常。 別人嗎, 死了也就死了,可是蔡邕死了也注定要倒霉。明朝的高明(字則誠)偏偏和他過不去,生生無中生有地杜撰出一個《琵琶記》,把蔡邕寫成一個無義無恥之徒。麒派至今還在搬演這出戲,最精彩的保留折子戲就是《掃松下書》,把個蔡伯喈罵了無數(shù)遍。

中國人的歷史,過去都是從演義、公案及戲曲來的,盡管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蔡邕是被戲說的,但是,蔡邕注定要被永遠黑下去。 黑下去也不是壞事,如果沒有《琵琶記》,蔡伯喈也許就沒有這么被民間熟知。

從沒有到過杞縣,不能信口開河,以上二位是戲說之戲說,謬誤如否,請不要在意。老戲劇家吳石堅(原上海京劇院副院長、原江蘇省戲劇學校校長)曾說:戲乃屁也。此話隨糙,此理不謬也。

3

伊尹

酈食其

蔡邕

蔡文姬

董宣

王毅齋

穆青

杜祥宛

杜孟模

肖紅

高占全

張武

陶玉亮

4

宋準

癸酉科考官為翰林學士李昉,擢宋準為第一名,貢士徐士廉擊登聞鼓,狀告李昉在錄取上徇私用情。太祖震怒,親召宋準于殿上復試。太祖見宋準相貌英俊,聰敏迅捷,非常贊賞,認為就應是這樣的人奪魁,遂復欽定宋準為第一。

此后,省試之后再加殿試,成為制度,歷元、明、清未改,宋準便成為宋朝殿試產(chǎn)生的第一位狀元。開寶八年(975),宋準受詔修定諸道圖經(jīng)。不久,又奉命出使契丹。第二年,南平軍改為南平州,宋準為知州,加著作佐郎。太平興國四年(979),遷著作郎,通判梓州;爻髤⑴c文獻。興國八年,主持貢舉,之后出任河北轉(zhuǎn)運使。


韓絳

 韓絳(1012-1088)字子華。韓億第三子。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舉進士甲笠,任陳州通判,直集賢院,為開封府推官、戶部判官。仁宗時,知制誥,因?qū)忁k-擢為右正言,曾修起居注,后遷龍圖閣直學士、知練院,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以討平羌亂,加端明殿學士,召知開封府為三司使。神宗立,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贊成王安石變法,又任陜西宣撫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進觀文殿大學士。

王安石罷相后,由他代相。元豐初,為建雄軍節(jié)度使。哲宗立,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官至司空、檢校太尉。七十七歲卒,謚獻肅。


宋庠

宋庠(996-1066),字公序,宋代人,初名郊,為避“宋交”之諱改名宋庠。祖籍豐邑,曾祖宋駢遷雍丘,居雙塔村。 庠出生于世代名宦之家,家教優(yōu)越。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他與弟祁同赴京參加進士考,禮部定庠為第三,祁為第一。

章獻太后改庠為第一,召試后授職直史館,-《起居注》,再升左正言,因爭論郭皇后被廢不當事,被罰款并改任審判院長官,時密州地霸王澥違反禁令私自釀酒,其鄰父子4人去其家搜查,王指使家奴誣鄰為盜,將其父子殺害。因宰相陳堯左袒護王家,州官只將其家奴繩之以法,王澥卻逍遙法外。宋庠不畏權勢,排除干擾,將王澥依法處死。


步金門

步金門(1839-1904),字夢蓮,號榮詔,杞縣步大樓村人,居縣城西門大街。生于世宦之家,家財萬貫,出生8日而母亡,隨父長大成人,自幼天資聰明,讀書不倦,又擅書法,兼習兵略,平日習拳自衛(wèi)。

20歲考中秀才,知縣黃見三十分器重,將他收為弟子。后鄉(xiāng)試不中,家道中落,遂以增貢生資格步入仕途,先后任靈寶、修武、濟源等縣儒學教諭。 步金門熱心教育,任教職多年,始終堅持先做人后做學問、后做官的信條,以身作則,率先躬行。由于當時學風敗壞,人品掃地,任職者不求盡職,只計較禮品多寡,他深以為恥,,慨然以“興教化、講廉恥,力行勵學”為已任,勤勤懇懇,盡職盡責。


韓維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

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


江統(tǒng)

江統(tǒng)(?—310),字應元,西晉圉縣(今杞縣圉鎮(zhèn))人。生于世宦之家,性情冷靜沉著,志向遠大。成年后繼承其父江祚之爵位,被任命為山陰縣令。時,陜西、甘肅邊境不斷遭到氐、羌族的侵擾,為防患計,他作《徙戎論》上奏,為皇帝出謀劃策,未被采用。他改任太子洗馬,很受太子信任。

后太子被廢,遷許昌,江統(tǒng)送其至伊水泣別,因此受株連下獄洛陽,不久獲釋。太子死,他作詞悼念,文辭悲切,催人淚下。再后任齊王司馬芃冏參軍,曾對齊王驕奢荒淫多次忠勸。繼任廷尉正、成都王司馬潁記室,政績顯著。母親病故,他去職奔喪。

5

開封杞縣是一個古代名都,擁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自然是人杰地靈之處,古有商代名相伊尹,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蔡文姬等

蔡文姬是有名的才女,她生于東漢亂世,有過艱苦的生活,這些造就了她優(yōu)于其他人的才華。這些才華主要表現(xiàn)在詩詞方面以及音律的方面。此外,還有當代有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吳芝圃,新華社原社長穆青,香港、澳門區(qū)旗區(qū)徽設計者肖紅,2008年奧運會會徽設計者張武等。

6

金杞大地名人輩出,多不勝數(shù),大家知道的有烹飪界的祖師爺尹伊,蔡文姬等等。期中最最有名的、也是大家都熟悉的人叫‘憂天’——杞人憂天,成語是這么說的。

'''

''''

'

7

想說一下讀于大同中學的穆青先生,他是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當代著名新聞記者穆青,他的新聞作品、新聞主張和新聞實踐,均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現(xiàn)在大同中學的穆青班也說明了此人對學校的影響也很大,感覺他是杞縣近代以來一個很值得尊敬的先生。

8

吳體彥 (1891~1937)

  吳體彥,又名吳金科,1891年出生于河南省杞縣傅集鎮(zhèn)李店村。7歲入私塾讀書,12歲輟學。1927年在家鄉(xiāng)李店組織紅槍會,抵御潰兵土匪,反對苛捐雜稅。1925年,結識本家后生吳殿祥(吳芝圃)。受到教育和影響,革命覺悟提高很快。1926年9月,經(jīng)吳芝圃介紹,吳體彥……

侯杰 (1919~2010)

  侯杰同志生平(1919-2010)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西藏自治區(qū)原顧問委員會常委侯杰同志(享受自治區(qū)政府主席級醫(yī)療待遇)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0年10月8日14時在成都逝世,享年91歲。侯杰同志1919年12月出生于河南杞縣,1938年5……

李繼松 (1941~2006)

  李繼松同志生平(1941-2006)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我軍優(yōu)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南京軍區(qū)原副政治委員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李繼松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06年10月12日15時3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65歲。李繼……

黃貫勤

  黃貫勤,河南杞縣人,1938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延安通信學校干事,軍委三局秘書、科長,中央陜北直屬團副團長,軍委三局工程處副處長,軍委電信局處長,郵電部財務司副司長,計劃財務司司長,遼寧、甘肅、陜西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局長、黨委書記……

李景亭 (1921~2015)

  李景亭,曾用名李裕林、李玉林,男,漢族,1921年1月出生,河南杞縣人,194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3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柳州地區(qū)行署財貿(mào)辦公室顧問、享受按自治區(qū)政府副主席級標準報銷醫(yī)療費待遇的副廳級離休干部,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5年9月8日16時1……

吳樂亭 (1929~2016)

  吳樂亭,1929年8月出生,河南省杞縣人,1944年4月參加工作,194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冀魯豫十二分區(qū)通訊員、豫皖軍區(qū)情報處班長、阜陽軍區(qū)司令部報務員、淮上油廠電機車間負責人、馬鞍山鐵廠組織部副科長、馬鞍山市黨訓班副主任、干部科科長、馬鋼黨委組織部……

尚安平 (1923~2013)

  尚安平,1923年生,河南杞縣人,1938年4月入伍,同年10月入黨,歷任宣傳員、干事、指導員、股長、教導員、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軍區(qū)研究室研究員,南京軍區(qū)

9

王耀慶啊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