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冷兵器TILLLINDEMANN
《師說》聞道有早晚,術業(yè)有專攻,如果從學術的專業(yè)程度來對比這四位,馬未都先生的知識顯得更有專業(yè)性,但歷史本無定論的特殊性,也決定了馬先生的考古角度有別于官方標準和其他流派,但他能從器物的細節(jié)和傳承的脈絡來打開一段塵封的歷史從而復述一個文化現象,試圖用文物的外在痕跡挖掘深邃的國家靈魂以達到重建信仰的目的(當然,他自己也許沒有這么高大上的初衷,但他的探索之路也許正在向這個方向靠近,用他自己的一句話說就是:“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些道理”),馬先生雖然常年浸淫于幾千年前的文化氛圍當中,但他卻能以與時俱進的思維高度和天馬行空的奔放狀態(tài),活躍于當下各種文化形式精彩紛呈的舞臺并能脫穎而出,獨樹一幟,此為老有所為之典范,青年入世經驗之導師,,,
梁宏達老師年輕時主修新聞評論專業(yè),出道后嘗試過多個傳媒領域的評論,自從結束了“體育評書”之后,預設話題早已超越了“新聞”的局限性而轉為多元的方向拓展,涉及面包括政治,軍事,文化,歷史,藝術,宗教,地理,社會,民俗,國際,,,天上地下,國內國外,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去當下和未來,給人的感覺是無所不知卻涉獵不深,但他強悍的大腦記憶功能和對世界強烈的好奇,能讓他在浩如煙云的知識海洋里找到大眾的興趣點,由于他早年師從評書大家金文聲先生,有深厚的語言基礎,因此每一個話題都能用自己的語言習慣和思考方式生動有趣的展現出來,正如他所說:在中國,合格的新聞評論者并不多,因為這個職業(yè)必須秉持公正客觀,就事論事的專業(yè)態(tài)度,在把握好正義公理的基礎上有理有據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如果用這個標準來檢驗一個新聞評論者優(yōu)劣,老梁在行業(yè)內算是比較出眾的一個,但各種條件的限制和掣肘,也煉就了他用老江湖式的劍走偏鋒在危險的禁區(qū)火中取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敢說,你敢播嗎?”,,,
說到高曉松,很多人就會想到他強大的家族背景,認為其所有的成就都來自于他的家庭,但如果用他的知識庫存和涉獵范圍以及他有目共睹的才華來考察,這個說法應該是不公平的,如果說他從上一代手里繼承了巨額財富或者某種上升的優(yōu)勢,倒也不值得大家用精神層面的高度去過多地給予肯定,雖然他沒能接手父輩們對學術的繼續(xù)探索,但至少他繼承了家族成員們對知識尊重與渴望的原始基因,并成為他獲取知識的重要動力,如果說家族背景對他有幫助的話,那應該說他依靠其家族顯赫的人脈結構,給他提供了一個常人無法進入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和通道,在美國的經歷(有海外經歷的人很多,這一點好像也沒必要過分解讀)也讓他在某種程度上跳出意識形態(tài)的圈子,用理科生特有的冷靜和理智,不帶情緒的敘述某段歷史,“詩和遠方”的浪漫格調在很大程度上也暗合了當下年輕人從橫向到縱向的思想轉變和興趣熱點,,,總之,是真名士自風流,能不能成為“士”,就要看這個社會能給他多大的寬容,,,
小崔一路走來,都以好青年到好中年到好老年的“三好”形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實話實說》和《小崔說事》也一度作為央視節(jié)目的標桿被業(yè)內推崇同時也被普羅大眾所喜聞樂見,在長期關注社會問題的過程中,也自創(chuàng)了一套處理敏感話題的話語體系,但這種世故也僅僅表現在節(jié)目之中,并沒有把他淹沒在“老好人”的茫茫人海之中,特別是他被選為人大代表以后,不止一次的用硬碰硬的愣頭青方式試圖撼動堅不可摧的壁壘,雖屢屢受挫,甚至讓他一度在保守與自由之間進退兩難,在兩者之間不能選邊站的煎熬中毅然以壯士斷腕的悲壯選擇了單挑這個世界,因此被他的朋友們比作21世紀的唐吉可德,但即便如此,他仍堅持自我,初心不改,特別是這兩年由于轉基因的問題和方舟子的戰(zhàn)爭讓他對某些強勢力量產生了巨大的排斥和不信任,并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絕走上了一條前途未卜的艱難之路,,,小崔,祝你好運吧!
總之,現在是一個各種思想碰撞,各種知識爆炸的火熱年代,如何能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往來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正能量”,就看你有著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和世界觀,不求這些“話語精英”們能帶給我們開啟智慧的金鑰匙,只求自己不被這個社會中風起云涌的不良思潮左右了自己的靈魂,見仁見智就是最好的態(tài)度,您說呢?
創(chuàng)建于2018.1.22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