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季”的招牌在沈陽民間一直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之所以“神”,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吃的一份鄉(xiāng)情和懷念吧!就像那句話說的“哥吃的不是面,是情懷”。
老四季最早成立于80年代末,那時候正是國有企業(yè)受沖擊大范圍下崗的開始,因為老四季價格的親民,所以老百姓聚在一起啤酒、雞架、抻面…即能解饞解餓,又能哥們弟兄喝酒開懷,實在是一處“老百姓的樂園”。
即便現(xiàn)在你在中午或是晚上飯時去沈陽任意一家老四季,如果是幾個人想聊聊天,基本不靠喊,互相之間根本聽不見。
我是2000年在沈陽工作、結(jié)婚之后才慢慢的通過朋友接觸到了老四季,那時候去的十三緯路的總店,記得好像還是長條的凳子。當(dāng)時在沈陽老四季的分店并沒有幾家,這幾年也是陸續(xù)的在鐵西、于洪等地開始有分店。
其實論老四季的號召力,它這些年才陸續(xù)在各個區(qū)開始有分店,這樣的步子算小的了,還沒有聽說在別的城市開設(shè)分店,感覺創(chuàng)始人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很扎實不冒進。張秉榮有點老干媽的做派。
現(xiàn)在只是偶爾去老四季簡單吃一口,其實面條就是那么兩種,基本一筷頭子的量,如果飯量大的,不吃別的就是吃面的話,至少兩碗才夠飽腹。而且現(xiàn)在肉炒面都是用的雞肉炒的,原來應(yīng)該不是的,是不是雞肉便宜啊。
一般吃老四季的程序就是:一個人先去找座位占地方,一個人去先開票,然后取拌菜、香菜根、雞肚兒、雞脖、雞架(大。㈦u頭、榨菜,取紙巾、手套、啤酒。
先慢慢的撕雞架吃,雞肚兒拌上香菜、辣椒油、陳醋,同樣小盤榨菜也拌上陳醋、辣椒油,邊喝老雪邊撕雞架,最后快喝完之前再去窗口要求抻面條。因為這樣可以防止面條上桌太早,等時間太長就坨掉失去勁道不好吃了。
老四季的雞湯面現(xiàn)在也才5元/碗,雖然量少但是也基本裹腹了,也是促進消費者先消費點其余副食吧,避免量太大浪費了。
在沈陽想吃面條有很多種,除了“老四季”還有“四季”“許家抻面”“祥記”“蘭州拉面”“重慶小面”,還有我最愛吃的鐵西九路的“民宜家抻面”,當(dāng)然還有“蘇氏牛肉面”“李先生”“加州牛肉面”,后面幾種無一例外價格太貴,動輒20,夠我吃老四季4碗雞湯面了。
當(dāng)然每一家面條都各具特色,不一而足,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老四季在這些當(dāng)中一定不是最好吃的,但是如果你在沈陽呆過些許年頭的話,我想它都或多或少的都能給你留下很多難忘的回憶。
曾經(jīng)和朋友、戀人、同事、家人……來此同醉共飲,現(xiàn)在路過或是一個人再來老四季小坐,我想你吃到的不僅僅是一碗面,更是一碗盛有滿滿的曾經(jīng)和回憶的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