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并沒有直言武松為天人。關于武松為天人的說法,是由明代大才子金圣嘆提出的。金圣嘆評水滸,就如同脂硯齋評《紅樓夢》,是最權威最客觀最真實的評論,金圣嘆評水滸可謂入木三分。
金圣嘆對梁山108將的評價準確而形象,其中武松、魯智深、李逵、林沖、吳用、花榮、阮小七、楊志、關勝這九個人,為上上人也,梁山泊頭領宋江只被列為下下人也。被評為上上人的九個人,對于武松的評價最高。
金圣嘆是這么說的“武松天人也,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石秀之警。”意思是說,武松真如天人,有魯智深的豁達,有林沖的拼命,有楊志的正義凜然,有柴進的善良,有阮小七的敏捷,有李逵的光明磊落,有吳用的常勝之才,有花榮的高雅,有盧俊義的義薄云天,有石秀的機智。金圣嘆對于武松不惜贊美之詞。
稱武松為天人,雖來自于金圣嘆之口,然而,如果沒有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的贊美性描寫,那么金圣嘆的評價就成了無根之水了。
水滸中,給以武松描寫的章節(jié)最多,共有十回,而且水滸書中對武松的描寫,更具江湖英雄本色,更使人難以忘記。武松的形象已深入民心,在民間廣為流傳。舊時社會,人們愛看戲劇及各種民間藝術,其中武松的故事更廣為流傳,特別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在舊時農(nóng)村,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舊時農(nóng)村,武松形象可以關公形象并列,真如神一樣存在。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可以說是與一部水滸對武松贊美性描寫有關。
《水滸傳》中,雖未稱武松為天人,但由于對武松形象之贊美性描寫,再經(jīng)金圣嘆明贊武松為天人,特別是民間對武松故事地廣為流傳,千百年來,武松在舊時人們心中,真是天人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