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44年清兵,當時就頒發(fā)了“剃發(fā)令”,規(guī)清軍所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頭,削發(fā)垂辮,不從者斬”,口號是“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绷舻们嗌皆冢慌聸]柴燒,大多數漢人還是選擇了剃發(fā)。

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接受,古來就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加上難以接受降于蠻夷之下,因剃發(fā)死亡的漢人也不在少數。但從相關資料記載來看,寧死不剃發(fā)的原因可能也與在清朝前期這發(fā)型太丑了。

滿清初期,統(tǒng)治者頒布剃頭令:頭頂只留發(fā)一錢大,大于一錢要處死。

清初的滿人皆是此風俗:頭頂只有金錢大小一片頭發(fā),蓄做手指粗細的小辮子,須得能穿過清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滿人稱之為金錢鼠尾。

后來經過了200年,才逐漸演化成清末時期的剃半光頭。

清代末期,在覺悟了的知識青年和學生掀起的革命暴亂中,把剪辮子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擴展資料

滿清逼迫漢人剃頭留辮的原因:

是將此作為一種威懾,一種歸順的標志,是為了徹底從精神上征服漢族人。1645年順治作為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發(fā)布了“剃發(fā)令”,從此,剃發(fā)留辮成了政治問題。

漢人的口號是“寧為束發(fā)鬼,不作剃頭人”,而滿清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則是:“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當然最后的結果是,在滿清殘酷的鎮(zhèn)壓下,隨著南明小朝廷一個個垮臺,光復的希望不斷破滅,漢人最終無奈接受了滿清的統(tǒng)治,辮子也就都留了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發(fā)型

-

下面是更多關于辮子頭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清朝辮子頭的歷史真相

現今看的清宮戲里滿族男梳著陰陽頭,就是頭發(fā)的前半部分剃掉,部分編成發(fā)辮。實際史上真正清朝發(fā)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發(fā)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幾乎就是光頭)陰陽頭是清末才慢慢出現的。

不妨設想一下康熙爺微服私訪、乾隆帝四處風流、紀曉嵐鐵齒銅牙之時頭上光溜溜的頂著一個老鼠尾巴一樣的東西,清宮劇里的清朝人物才沒有按照“演什么像什么”的原則塑造人物

3

什么叫歷史?

4

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秦始皇中國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しh。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げ┝_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毎部h。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fā)展。明朝萬歷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yōu)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qū)優(yōu)良港口的潛力。

不惜以鴉片戰(zhàn)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fā)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yè),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qū)。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英國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qū)。

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

擴展資料: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陜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

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

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關于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

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yè),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并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yè)。后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2、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

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3、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后,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

后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后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占領的整個地區(qū)的統(tǒng)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香港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5

祖國的歷史

世界上

四大文明古國

之一,

的歷史

文明源遠流

華夏

五千年的歷史同

黃河

、長江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

現代

。驀然回首,

中華民族

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

炎黃子孫

倍感驕傲。美好的

堯舜

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

華夏文明

的曙光。夏、商、

周朝

的昌盛,秦、漢、唐

時期

的輝煌,給

祖國

歷史

文明史

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涌現出無數叱咤風云的仁人志士,他們

為了祖國

的統(tǒng)一,國家的興旺,

民族

的富強而拋頭顱、灑

熱血

,不屈不撓。偉大的

詩人

屈原

,憂國憂民,身沉

汩羅江

?乖

將領

文天祥

,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這些豪杰無疑向世界上證明,炎黃子孫不愧為

龍的傳人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