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秦始皇中國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しh。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げ┝_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毎部h。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fā)展。明朝萬歷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yōu)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qū)優(yōu)良港口的潛力。
不惜以鴉片戰(zhàn)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fā)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yè),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qū)。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英國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qū)。
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

擴展資料: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陜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
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
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關于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
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yè),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并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yè)。后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2、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
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3、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后,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
后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后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占領的整個地區(qū)的統(tǒng)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香港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