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梵蒂岡雖然是主權(quán)國家,但是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了。整個梵蒂岡小到站到最高的地方,甚至都有可能望:-
梵蒂岡雖然是主權(quán)國家,但是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了。整個梵蒂岡小到站到最高的地方,甚至都有可能望到國界線。
由于梵蒂岡四周與意大利交界,因此也被稱作是一個國中國。另外由于國家比較小,所以與意大利的國界線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用黃色油漆畫的邊界線,出了邊界線就是出國了。
當然正是由于國家比較小,所以梵蒂岡并沒有海關(guān),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國防力量。要知道梵蒂岡的憲兵,加起來也就是幾百人左右。
不過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國家,它可是天主教的教廷所在地,也就是說梵蒂岡可以稱作是天主教的圣地。而世界有多少人信奉天主教呢?有1/6之多。
所以梵蒂岡小是小,但是力量不小。另外圍繞著梵蒂岡有兩點內(nèi)容可以值得討論的。第一點是為什么沒有人打梵蒂岡?第二點是梵蒂岡為什么還沒有和中國建交?
為什么沒有人打梵蒂岡?其實無論是任何事情,要想去做,總是要抱著目的去做。無論是從軍事或者是經(jīng)濟角度考慮,梵蒂岡都沒有任何的“價值”,就算是打了也沒用。
另外上面也說了,梵蒂岡是一個國中國,所以如果想打梵蒂岡,必須先和意大利開戰(zhàn)。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梵蒂岡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和梵蒂岡開戰(zhàn),就相當于是和天主教開戰(zhàn)。
而我們上面所說,全世界有將近1/6人都信奉著天主教。 現(xiàn)在把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給打了,這不就是要開戰(zhàn)嗎?所以沒有哪個國家愿意冒這個大不諱。
第二點,梵蒂岡為什么不和中國建交。在19 29年的時候,梵蒂岡成為了一個主權(quán)國家,另外由于梵蒂岡的特殊性,成立主權(quán)國家之初便宣布保持中立。
梵蒂岡沒有和我們建交,有人說是因為我們信奉的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無神論。梵蒂岡作為一個有神論者,當然不會和他們建交了。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并不會因為有神或者是無神論的問題,而和某個國家斷交或者是建交。梵蒂岡不和我們建交,有著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大約在2000年左右,梵蒂岡把一群曾經(jīng)活躍在中國的傳教士封為了圣人。但是當年西方侵略中國的時候,他們這群“圣人”在旁邊煽風點火。
此舉大大傷害到了我國人民的感情,那么你可能有疑問了,這些人基本上都死了,梵蒂岡為了一群死人,損害了和中國的利益,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其實梵蒂岡也是這么想的,但是問題是梵蒂岡的教皇沒有錯。這也是只要教皇的命令出來了,不管對錯都要執(zhí)行下去,因此想收回也收不回來了。
根本原因:上面所說的封圣事件,只不過是無法建交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在任免權(quán)的問題上。根據(jù)天主教的教規(guī),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天主教教徒的首領,都需要由天主教教皇來任命。
然而問題是,在我們的國家,中國的天主教實行的是“自治、自養(yǎng)、自傳”的三自原則,我們有著我們中國的天主教愛國會。另外在現(xiàn)行的政治下,無論任何一個宗教,他們的宗教領袖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
正是由于這個矛盾——梵蒂岡的天主教想擁有對我們中國天主教的任免取權(quán),而在中國幾千年來中央集權(quán)制影響下,基本上都是政府任免。因此兩者沖突下,讓建交事宜一直沒有實現(xiàn)。
梵蒂岡城國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quán)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是一個“國中國”。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東南的圣彼得廣場外,國界以梵蒂岡古城墻為標志。梵蒂岡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梵蒂岡城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文化瑰寶,擁有許多世上重要的作品。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龐大的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著世界性的影響力。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2f3295d46e2da728a18bb7f8.jpg 國徽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b3b7d0a20cf431ad0777d07e4b36acaf2fdd98d4.jpg 國旗
梵蒂岡城是一座被意大利羅馬包圍的城邦,是羅馬天主教會的總部。
該國的全名是梵蒂岡城。
梵蒂岡城面積約44公頃,2016年人口約840人,是世界上面積和人口最少的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
這是一個內(nèi)陸國家,沒有海岸線。
拉丁語應該是梵蒂岡城的官方語言,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梵蒂岡城國沒有官方語言,但自1929年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使用意大利語。另一方面,拉丁語是羅馬教廷的官方語言。
梵蒂岡是在1929年2月11日教廷與意大利簽署拉特蘭契約之后成立的。梵蒂岡的領土是蒙特梵蒂岡和鄰近的前梵蒂岡領域的一部分。 正是在這片土地上,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使徒宮殿,西斯廷教堂和博物館以及其他各種建筑。
歷史文獻顯示圣彼得在梵蒂岡山上的尼羅河花園或其附近被釘在十字架上,并埋葬在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壇現(xiàn)在所在的山腳下。
梵蒂岡的圣彼得教皇大教堂,或簡稱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城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教堂。
在公元320年,按照君士坦丁大帝的命令,在第一座圣彼得大教堂開始施工。
建造現(xiàn)在的大教堂,取代公元4世紀的舊圣彼得大教堂,于1506年4月18日開始,于1626年11月18日完工。
圣彼得廣場是一個大型廣場,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面。它由貝尼尼在1656年至1667年間在亞歷山大七世教皇時期設計和建造。廣場的中心是埃及方尖碑,建于1586年。
使徒宮是教皇的官邸,位于梵蒂岡城。 它也被稱為教皇宮殿,梵蒂岡宮殿和梵蒂岡宮。
使徒宮包括教皇公寓,天主教堂和教廷的各個辦公室,私人和公共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和梵蒂岡圖書館,包括西斯廷教堂,拉斐爾客房和波吉亞公寓。
西斯廷教堂是梵蒂岡城使徒宮內(nèi)的一所小教堂。 這座小教堂最初被稱為卡佩拉麥格納,它的名字來自教皇西斯都四世,它于1477年至1480年之間重建。
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由米開朗基羅于1508年至1512年間繪制,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shù)的基石。
拉斐爾的四間客房在宮殿中形成了一套接待室,是梵蒂岡宮的教皇公寓的公共部分。 他們以拉斐爾及其工作室繪制的壁畫而聞名。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shù)收藏地之一。
梵蒂岡圖書館于1475年正式成立,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并且包含了最重要的歷史文獻集之一。 它目前有7.5萬個歷史的抄本,以及110萬本印刷書籍。
梵蒂岡城花園也被非正式地稱為梵蒂岡城的梵蒂岡花園,是私人城市花園和公園,覆蓋全國一半以上,位于該地區(qū)的西部,由教皇擁有;▓@占地約23公頃 。
梵蒂岡城擁有自己的電話系統(tǒng),郵局,天文臺,廣播電臺,銀行系統(tǒng)和藥房。
瑞士衛(wèi)隊是梵蒂岡和教皇的官方衛(wèi)士。 該單位最初由教皇朱利葉斯二世于1505年建立。 該單位有110名士兵和6名軍官。 他們都穿著非常多彩和獨特的制服。
梵蒂岡銀行是一家位于梵蒂岡的銀行,開展全球金融活動。它有一個帶拉丁語指令的ATM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這種ATM機。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離婚法,除了菲律賓和梵蒂岡城。在這兩個國家,法律只允許廢除婚姻。
梵蒂岡城有一支國家足球隊。它成立于1972年。
意大利人不必向意大利政府繳納稅款,而是可以將每年8%的稅款捐贈給梵蒂岡。
梵蒂岡有一個廣播電臺,在世界各地用20種不同的語言播放。
約翰保羅二世是455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教皇,于1978年當選。
梵蒂岡城是唯一一個整個國家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的國家。
關(guān)于梵蒂岡的十件事
1、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梵蒂岡市被與意大利3.2公里的邊界包圍,是一個獨立的城邦,占地面積只有100多英畝。梵蒂岡市是以教皇為首的君主專制政體。梵蒂岡鑄造自己的歐元,印制自己的郵票,發(fā)行護照和車牌,經(jīng)營媒體,并有自己的國旗和國歌。它缺乏一個政府職能:稅收。博物館入場費、郵票和紀念品的銷售以及捐款產(chǎn)生了梵蒂岡的收入。
2、圣彼得大教堂坐落在一座死亡之城的頂部,包括它同名的墳墓。
梵蒂岡山上矗立著一座羅馬墓地。
公元64年,當一場大火把羅馬大部分地區(qū)夷為平地時,尼祿皇帝為了擺脫自責,指責基督教徒挑起了大火。他把他們燒死在火刑柱上,用野獸把他們撕碎,釘在十字架上。在被釘死的人中有耶穌基督的圣彼得門徒,使徒的領袖和羅馬的第一位主教,據(jù)說他被埋葬在梵蒂岡山的一個淺墳墓里。
到了公元4世紀,羅馬正式承認基督教,君士坦丁皇帝開始在古代墓地上建造最初的大教堂,中心據(jù)信是圣彼得墓,F(xiàn)在的大教堂,始建于15世紀,坐落在迷宮般的墓穴和圣彼得的疑似墳墓之上。
3、卡里古拉占領了圣彼得廣場上的方尖碑。
羅馬皇帝卡里古拉在梵蒂岡山腳下他母親的花園里建了一個小馬戲團,那里有馬車夫訓練,尼祿被認為在那里犧牲了基督徒。為了給圓形劇場的中心加冕,卡里古拉讓他的軍隊從埃及運來了一座最初矗立在赫利奧波利斯的塔門。這座方尖碑由一塊重達350多噸的紅色花崗巖制成,是3000多年前為埃及法老建造的。1586年,它被移到了現(xiàn)在的圣彼得廣場,在那里它兼作一個巨大的日晷。
4、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近60年里,教皇拒絕離開梵蒂岡。
教皇統(tǒng)治著整個意大利中部的一系列教皇國,直到1870年意大利統(tǒng)一。新的世俗政府占領了教皇國的所有土地,除了梵蒂岡的一小塊土地,然后在教會和意大利政府之間爆發(fā)了一場冷戰(zhàn)。教皇拒絕承認意大利王國的權(quán)威,梵蒂岡仍處于意大利國家控制之外。教皇庇護九世宣稱自己是“梵蒂岡的囚犯”,近60年來,教皇拒絕離開梵蒂岡,服從意大利政府的權(quán)威。當意大利軍隊出現(xiàn)在圣彼得廣場時,教皇甚至拒絕送上祝福,也拒絕出現(xiàn)在俯瞰公共空間的陽臺上。
5、墨索里尼簽署梵蒂岡城成立。
1929年,隨著拉特蘭條約的簽署,意大利政府和天主教會之間的爭端結(jié)束,該條約允許梵蒂岡作為自己的主權(quán)國家存在,并為教皇國賠償了教會9200萬美元(今天的資金超過10億美元)。梵蒂岡用這筆錢作為種子基金來重建其國庫。意大利政府首腦墨索里尼代表維克多·埃曼紐爾三世國王簽署了該條約。
6、教皇直到14世紀才住在梵蒂岡。
即使在最初的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后,教皇主要居住在橫跨羅馬的拉特蘭宮。1309年,菲利普四世國王安排法國紅衣主教當選教皇后,教皇朝廷遷至法國阿維尼翁,他們甚至徹底離開了這座城市。七個教皇,都是法國人,從阿維尼翁統(tǒng)治,教皇直到1377年才回到羅馬,那時拉特蘭宮已經(jīng)被燒毀,梵蒂岡開始被用作教皇住所。然而,由于梵蒂岡已經(jīng)年久失修,以至于狼在墓地里挖尸體,牛甚至在大教堂里游蕩,因此需要做很多修復工作。
7、瑞士衛(wèi)隊被雇為雇傭兵。
瑞士衛(wèi)隊,以其盔甲和多彩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制服而聞名,自1506年以來一直在保護教皇。就在那時,教皇朱利葉斯二世追隨當時許多歐洲法院的腳步,雇傭了一支瑞士雇傭兵部隊來保護自己。瑞士衛(wèi)隊在梵蒂岡城的職責是嚴格保護教皇的安全。盡管世界上最小的常備軍看起來是嚴格的禮儀性的,但它的士兵都是訓練有素的高技能射手。這支部隊完全由瑞士公民組成。
8、在梵蒂岡歷史上,教皇曾多次通過一條秘密通道逃走。
1277年,修建了一條半英里長的高架有蓋通道,即帕塞托-迪-博爾戈通道,將梵蒂岡與提伯河畔的圣天使城堡連接起來。它是教皇的一條逃生路線,最顯著的一次是在1527年,當時它很可能在羅馬被洗劫期間挽救了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生命。當神圣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軍隊橫沖直撞,殺害了牧師和修女時,瑞士衛(wèi)隊將敵人擊退了足夠長的時間,使克萊門特能夠安全抵達圣安杰洛城堡,盡管147名教皇的軍隊在戰(zhàn)斗中喪生。
9、梵蒂岡城600名居民中的大多數(shù)居住在國外。
截至2011年,擁有梵蒂岡公民身份的人數(shù)共計594人。這一數(shù)字包括71名紅衣主教、109名瑞士衛(wèi)隊成員、51名神職人員和梵蒂岡城墻內(nèi)的一名修女。然而,最大的公民群體是在世界各地擔任外交職務的307名神職人員。隨著本篤十六世在梵蒂岡以名譽教皇的身份居住,當新教皇被任命時,人口將增加一人。
10、梵蒂岡天文臺在亞利桑那州擁有一臺望遠鏡。
隨著羅馬的擴張,來自城市的光污染使得梵蒂岡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越來越難以看到夜空,該天文臺位于距離羅馬15英里的甘道夫城堡教皇夏季住所內(nèi),因此,1981年,天文臺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開設了第二個研究中心。梵蒂岡在亞利桑那州東南部的格雷厄姆山上用最先進的望遠鏡進行天文研究。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一塊山丘上,是世界上最為“袖珍”的國家,被稱為“城中之國”。
(梵蒂岡鳥瞰圖)
梵蒂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整個國土呈三角形,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宮、教宗避暑勝地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周圍有城墻環(huán)繞。其中的圣彼得教堂對外開放。梵蒂岡的國門設在教堂左側(cè),是一道堅固的鐵門,由全副武裝的警衛(wèi)把守。
梵蒂岡的常住人口只有不到60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這些人中大部分是神職人員,由主教、神父、修女組成。在這些居民中男性比例高達95%,全國只有30多名女性。而真正生活在梵蒂岡國內(nèi)的居民,只有200多名。
因梵蒂岡國土面積太小,整個國家沒有任何工農(nóng)業(yè)以及自然資源。國家的經(jīng)濟主要依靠旅游業(yè),以及銀行貸款、房屋出租、郵票發(fā)行、教徒的捐款、向教皇贈送的貢款等支撐。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就是教皇。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擁有至高無上的神權(quán)。同時,擁有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權(quán),由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多數(shù)選出,任職終身。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彈丸之國,卻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它擁有著全球10多億天主教信徒,是宗教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其影響力,絲毫不亞于世界任何超級大國。
198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梵蒂岡全境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保護名錄。在這片狹小的國土里,集中了一批舉世無雙的藝術(shù)品和建筑杰作,每年吸引著上百萬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教皇舊照)
那么,這片土地為何如此神奇?這么小,為什么沒人想過要滅掉它呢?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是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6世紀時,羅馬主教取得了該地區(qū)的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稱為“教皇”。也就在此時期,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得以修建。
公元750年左右,“教皇國”得以成立,直轄領土面積達到了4萬多平方千米。14世紀末,梵蒂岡成為了教皇的主要住所。1870年,羅馬爆發(fā)了反抗教皇統(tǒng)治的起義,教皇被剝奪權(quán)力后,退居到了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
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簽署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主權(quán)國家,梵蒂岡也成為了獨立的城市國家,教皇享有國家統(tǒng)治權(quán)。獨立后的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雖小,卻神圣不可侵犯。
(教皇與天主教徒)
梵蒂岡是世界宗教界影響力最大的國家,教皇控制著全球天主教會,是所有教徒的精神領袖,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擁有信仰、道德、紀律和行政上的最高權(quán)力。
全球天主教徒超過10億,其中一半在美洲,占全球天主教徒近50%。歐洲占25%,非洲占14%,大洋洲占1%,亞洲占10%。和另一個大教伊斯蘭教不同的是,天主教的組織更為嚴密,凝聚力更強大。
直白地說,只要梵蒂岡的教皇跺一下腳,全世界都將為之震動。
這樣的教皇,當然會在國際事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獨立以來,梵蒂岡已經(jīng)和179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正式外交關(guān)系。歷任教皇已出訪了100多個國家,經(jīng)常與各國首腦會晤并發(fā)表觀點,除了完成“做好人們的靈魂工作”的首要任務外,致力于推進宗教和解與世界和平,也是教皇義不容辭的責任。
保羅二世教皇在任期間,外交活動最為活躍。他就曾大力呼吁禁止核武器研制。還利用宗教影響力,調(diào)解國際爭端。英國和阿根廷開戰(zhàn)時,他曾奔走于兩國之間,呼吁和平談判解決。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也曾強烈地表達了反戰(zhàn)立場。就在布什訪問梵蒂岡時,保羅二世還曾當面告訴布什他反對妄生戰(zhàn)亂,希望用和平手段解決紛爭。
(圣彼得廣場)
梵蒂岡除了崇高的宗教地位外,還有著燦爛的文化和藝術(shù)。它的藝術(shù)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廣場和梵蒂岡博物館里。
圣彼得大教堂本身就是藝術(shù)珍品,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梵蒂岡的名片和象征。圣彼得廣場是眾多天主教徒朝圣和集會的場所,也是教皇發(fā)表演說、會見教眾的地方。
而梵蒂岡博物館簡直就是一座藝術(shù)殿堂和寶庫,他收藏的數(shù)十萬藏品讓人嘆為觀止。不但有著基督教早期的珍貴文物,還有著古埃及、古羅馬的珍稀藝術(shù)品,甚至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圣物。
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至今還保留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米開朗琪羅的經(jīng)典作品——《創(chuàng)世紀》和《母與子》,其中的《母與子》還是米開朗琪羅唯一的簽名作品。
(游人如織的梵蒂岡)
正是由于梵蒂岡厚重的宗教文化和舉世無雙的藝術(shù)氣息,才每年吸引著大批的游人蜂擁而至。圣彼得廣場、圣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小教堂等地方,都是游人必須瞻仰的地方。
如果能在元旦、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來到圣彼得廣場,還可以親眼目睹教皇的威儀,接受他給予的祝福。
另外,梵蒂岡發(fā)行的郵票,也是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摯愛。如果能蓋上梵蒂岡唯一郵局的郵戳,那就更加珍貴無比。
梵蒂岡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既有著神秘肅穆的宗教氛圍,又有著巍峨的藝術(shù)殿堂和珍貴的藝術(shù)珍品,讓人肅然起敬。
(參考資料:《天主教圣地梵蒂岡》)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國家。梵蒂岡雖然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在地圖上不過針尖大小,人口更不過只有幾百人,但這個袖珍國度卻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所在。由于天主教在世界上的巨大影響力,梵蒂岡的影響力也非同一般。
盡管梵蒂岡是個真真正正的國家,但由于實在太小,這里沒有資源沒有工農(nóng)業(yè),幾乎所有的實體經(jīng)濟活動在這里都不存在。梵蒂岡是曾經(jīng)的教皇國的延續(xù),教皇也是梵蒂岡的元首,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之一。
梵蒂岡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小”,到底有多小呢,梵蒂岡總面積0.44平方公里,這個面積折算一下剛好與天安門廣場一樣大小,頤和園甚至是梵蒂岡面積的6.6倍。位于羅馬城西北角落的梵蒂岡,全部領地也就是幾處宮殿、廣場與博物館而已。梵蒂岡的規(guī)模,在很多國家只不過相當于個地鐵商業(yè)圈而已,新加坡還能說是個城市國家,梵蒂岡只能說是個城堡國家了。
也因為梵蒂岡實在太小了,連居住的土地都非常有限,就更別說其他的自然資源了。梵蒂岡不僅面積是全球最小,而且人口也少到驚人。擁有梵蒂岡籍者僅有500多人,而在梵蒂岡居住的外籍勞動人口約3000多人。大多數(shù)梵蒂岡公民不是外交人員就是神職人員,或者兼任,而且即便只有500多人,還有200多名梵蒂岡人常年居住于國外。
很多人都很好奇,梵蒂岡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實際上梵蒂岡是當年在歐洲影響力巨大的教皇國的延續(xù),卻又與之不同。中世紀開始,教會在歐洲擁有凌駕于世俗王權(quán)之上的絕對權(quán)威,并且在意大利半島建立起“教皇國”,當時的梵蒂岡只不過是教皇的行宮而已,也是一處文化中心。文藝復興時代,梵蒂岡成為當時歐洲尤其是南部歐洲重要的宗教、藝術(shù)與文化活動中心,其地位不斷上升。
近代,隨著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興起,教會不斷被削弱,而意大利王國在近代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橫貫在半島中間的教皇國就變成了障礙必須鏟除。1870年意大利王國統(tǒng)一后,教皇庇護九世退守梵蒂岡宮負隅頑抗,被稱為“梵蒂岡之囚”。直到1929年,意大利與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拉特蘭條約》,教皇國正式宣告終結(jié),由梵蒂岡城國取而代之。梵蒂岡作為永久中立國,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中立,成為了區(qū)別于意大利之外的自主國度。
梵蒂岡沒有田野沒有工廠,沒有實體的經(jīng)濟活動,甚至生活必須的水源、電力、燃料等通通都是由意大利供應的,不過梵蒂岡還是非常富有的。梵蒂岡的經(jīng)濟收入主要來自于旅游、郵票、不動產(chǎn)出租、金融與全世界信徒的捐款。所以,就算是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也沒有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梵蒂岡仍舊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梵蒂岡目前的外匯黃金儲備超過100億美元,僅僅在意大利擁有的土地就有46萬公頃,在海外擁有龐大資產(chǎn),高度富有。
雖說梵蒂岡小得夸張,但這里終究是天主教的中心所在,其地位就相當于印度教的瓦拉納西、伊斯蘭世界的麥加,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信奉天主教,所以梵蒂岡在國際上擁有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甚至很多中型小型國家無法相比的。其實與其說梵蒂岡是個國家,倒不如說它是處精神領域的中心,梵蒂岡的誕生、存在與發(fā)展,無一不是與宗教文化息息相關(guān)。
對天主教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梵蒂岡這個國家是因羅馬教廷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國際政治而建立的主權(quán)國家。
梵蒂岡是世界最小的國家,其面積僅有0.43平方公里。其面積雖小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影響力和能量卻異常大。梵蒂岡憑著天主教的中樞地位,與全球大部分國家建立了外交關(guān)系,并用此政治形式負者建交國內(nèi)部的天主教相關(guān)事務。
但是,中國是少數(shù)未與梵蒂岡建交的國家之一。至今梵蒂岡仍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而是與臺灣建交,并成為臺灣不多建交國中最小但最重要的國家。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共產(chǎn)主義為信仰,與有神論的梵蒂岡不建交也很好理解。
不過中國的官方信仰是無神論,但這并不代表中國不存在有神論。隨著改革開放,社會氛圍以及官方允許,宗教在社會層面得到發(fā)展和傳播。這么看來,中國與梵蒂岡的建交并不是因為政治的打壓。
隨著中國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梵蒂岡希望與中國建交的意愿也越發(fā)大。但直到今天,雙方依然沒有在建交上達成共識。
中國與梵蒂岡為什么遲遲未建交?
其直接原因是,公元2000年梵蒂岡的封圣逆舉——羅馬教皇將一批近代在西方侵略中國時煽風點火,助紂為虐的傳教士以及追隨者封為圣人。梵蒂岡的做法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不過,羅馬教廷有一項規(guī)定——教皇無錯誤。因此,一但教皇發(fā)出“教令”,即使后來教廷認識到“教令”的不妥,為了維護教廷的權(quán)威,也不可能收回“教令”。所以那些封圣的“圣徒”,成為中梵兩國間的死結(jié)。
這難道就是中梵至今無法建交的原因嗎?當然不是。
“圣徒”雖然是個麻煩,但政治都是向前看的。比如,日本至今未就侵華向中國正式道歉,可中日早在40多年前就建交了。相較于日本的侵華歷史問題,梵蒂岡的封圣逆舉在政治上的惡劣性并沒那么嚴重。
或許有人會說,日本是重要國家,中國是迫于形勢才建交?设蟮賹m無法同日本相比,但是全球最大宗教組織,是十多億信徒的精神領袖,其國際綜合影響力絕不低于一般的準大國。因此,120個“圣徒”絕不是中梵建交的問題所在。
當然,有朋友或許知道,這段過結(jié)涉及到中國對天主教的管理制度。
在中國,天主教是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形式存在,其遵守“自治、自養(yǎng)、自傳”三個原則,僅在宗教文化方面與羅馬教廷有著傳承關(guān)系,但在政治、經(jīng)濟上完全無關(guān)。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這種政治、經(jīng)濟獨立,僅保留宗教文化的傳承是羅馬教廷不能接受的。畢竟羅馬教廷擁有全球天主教分支機構(gòu)的最高領導權(quán),而這種領導權(quán)不只是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更是教會的具體運作管理。
為什么天主教會組織規(guī)則能在全球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實施,而不能被中國接受呢?其表面原因是天主教支持西方侵略,并在中國建國初期煽動教徒與共產(chǎn)黨政權(quán)不合作。但其真實的原因是,東西方國家和文明上的沖突。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中央集權(quán)國家。這決定了中國的政治中樞——中央朝廷(政府),在世俗事務以及宗教精神層面都有管轄權(quán)。
在組織機構(gòu)內(nèi),中央朝廷(政府)設立專門的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如,明朝的僧錄司、道錄司;現(xiàn)代的宗教事務管理局。
在對宗教領袖認可上,宗教領袖需得到中央朝廷(政府)的批準和冊封,才能被認可。如,古代被冊封的真人、國師;現(xiàn)代被民國與新中國兩代中央政府冊封的達賴和班禪。這種冊封代表著,宗教領袖的權(quán)力除了來自自身宗教的精神認同,更需要來自中央世俗權(quán)力的認可。
中國的這種朝廷對宗教領袖的冊封,意味著教權(quán)臣服于治權(quán),治權(quán)管理教權(quán)。
而在文明層面,華夏文明是典型的世俗主導型文明。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均是崇尚無神論的思想體系——在古代是儒家思想,在現(xiàn)代是共產(chǎn)主義。同時社會的主要資源由世俗思想構(gòu)建的組織和人掌控。
華夏文明的這種典型世俗化特征,不可避免的讓中國與梵蒂岡產(chǎn)生根本性沖突。
首先,東方傳統(tǒng)的教權(quán)臣服于治權(quán)與天主教世界完全不同。雖然現(xiàn)在的天主教已擯棄中世紀時期教權(quán)凌駕于治權(quán)之上的現(xiàn)象,但現(xiàn)今教權(quán)與治權(quán)互不干涉,不相沖突。
而冊封上,中國與羅馬教廷也完全不同。在中國是中央政府冊封宗教領袖,羅馬教廷在中世界時期,則是教廷冊封各國國王。羅馬教廷在現(xiàn)代雖無權(quán)再冊封各國政治領袖,但西方各國政治領袖上臺時,都要手按圣經(jīng)進行宣誓,這樣的傳統(tǒng)代表著治權(quán)對教權(quán)的尊崇。
那么有一個問題。天主教的最高精神領袖是教皇,如果教皇與政治權(quán)利發(fā)生沖突,天主教的教徒應該以誰的命令為準呢?
在教權(quán)臣服治權(quán)的中央集權(quán)體制下,中央政府決不會允許一個不在自己統(tǒng)治的宗教組織存在,當然如達賴、班禪那樣愿意接受統(tǒng)治的宗教除外。
顯然,羅馬教皇不會愿意接受中國政府的冊封。而中國政府也不會允許天主教獨立于自己的管轄外。因此,中國的天主教與羅馬教廷在政治、經(jīng)濟上是完全割離的。
這一點上,中國不僅在現(xiàn)代是這樣,在古代亦是如此。清朝康熙皇帝禁止天主教傳教,其原因是,羅馬教廷要求中國的天主教教徒不祭祖,不拜孔子,還禁止天主教堂懸掛康熙所賜的御筆牌匾。
這樣的行為,不僅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更代表中國天主教不應臣服于世俗權(quán)力。這樣行為完全是對中國中央權(quán)力的一種挑戰(zhàn),不將其打得落花流水完全說不過去。
但在近代時期,中國的中央權(quán)力衰敗,天主教按照其自身方式在中國發(fā)展。直到新中國建立,中央權(quán)力得到恢復,而天主教依舊我行我素,所以中央政府出手,切斷中國天主教與羅馬教廷的聯(lián)系。
綜上,羅馬教廷的天主教組織體系與中國的權(quán)力架構(gòu)以及華夏文明都有著嚴重的沖突。中國的國情決定,教權(quán)必須臣服于治權(quán)(羅馬教廷不會接受);羅馬教皇接受中國政府的政治冊封(中國的實力還不足以實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下,中梵建交也就不可能實現(xiàn)。
不過,天主教對中國無可奈何,但卻將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韓國發(fā)展為亞洲數(shù)一數(shù)二的基督教大國。
韓國為什么會成為亞洲的基督教大國?基督教是如何壓倒傳統(tǒng)的儒釋道,在韓國驟然崛起的?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云石,云石君將在下一節(jié)為您解讀。
本文為云石地緣政治系列109章——基督教之第九節(jié)。解讀大國博弈內(nèi)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在當今世界,存在著一個無比傳奇的小國,它的國土面積還不到中國的兩千萬分之一,但在國際社會當中的影響力,卻絲毫不弱于我們。這個非同尋常的國家,便是在歐洲現(xiàn)有的44個主權(quán)國家中,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微型國家-梵蒂岡。
梵蒂岡是南歐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個微型城邦國,位于羅馬城西北角,全境都被意大利包圍,是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梵蒂岡人口僅有842人,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還不到中國的兩千萬分之一,跟北京天安門廣場大小相似,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雖然“體型”渺小至極,但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在當今,都擁有極強的國際影響力。
梵蒂岡的前身,是公元754年經(jīng)“丕平獻土”事件組建起來的羅馬教皇國。先前,教皇同意法蘭克宰相丕平取代其國王,丕平為感恩,便把奪自拜占庭帝國的原拉文那總督區(qū)贈予教皇,由此一個以羅馬為都城的神權(quán)國家成立。作為中世紀最高的精神權(quán)威,教皇此后又通過一系列運作,將很多小公國、侯國納入疆域之內(nèi),勢力最盛時的版圖,曾占有半島面積的1/3,約合10萬平方公里。
俗話說人無千般好,花無千日紅,在中世紀盛極千年的教皇權(quán)威,終于在進入19世紀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教皇國因之急速衰落。1798-1800、1808-1815年間,教皇國兩度被法國吞并,55年后又被意大利王國兼并。教皇國被吞并后,教皇躲進梵蒂岡城堡,并自稱“囚徒”,以示對意大利強行吞并該國的抗議,時間長達59年時間(1870-1929年)。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臺后,立志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為借助教廷在世界上強大的影響力,很希望跟對方結(jié)束敵對立場,而后者也認為在20世紀仍采取抵制態(tài)度,已經(jīng)完全不合時宜。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在1929年簽署《拉特蘭條約》,在教廷聲明教皇國終結(jié)的前提下,由意大利承認并保障梵蒂岡的主權(quán)獨立,由此梵蒂岡城國得以建立。而這個實際的“教皇國II”,面積還不到羅馬教皇國鼎盛期的1/20萬!
梵蒂岡的目前的領土范圍,僅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宮、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地,其中圣彼得廣場是教廷舉行重大宗教活動的場所。梵蒂岡除了是天主教的圣城外,還是一個藝術(shù)之都,其中的珍品匯集地,便是著名的西斯廷教堂。教堂給世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遍布其中的壁畫、頂畫,無一不是美輪美奐的精品,其穹頂部分的畫作,正是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世紀》。
作為城國統(tǒng)治者的教皇,跟其他國家的元首不同,雖然受其直轄的國土只有0.44平方公里,但他卻也是全世界天主教信徒的教主,一身兼任宗教領袖、國家領袖、精神領袖三重角色,是天主教世界中至尊無二的人物。梵蒂岡城國的面積、人口雖然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但在國際舞臺上卻擁有極強的影響力,超過其“體量”的百萬倍,這其中的關(guān)鍵,便在于遍布世界各國的11億天主教信徒。
更為特殊的是,由于梵蒂岡的國民絕大多數(shù)都是外國教士,所以教皇的職位從來都不是本土“生產(chǎn)”,而是完全意義上的“舶來品”。按照選舉規(guī)則,教皇由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經(jīng)內(nèi)部秘密投票選舉產(chǎn)生,國籍不限,一旦當選,往往才會由原籍國趕往梵蒂岡就任。規(guī)則還規(guī)定,教皇除自動退位外,可終身任職。
梵蒂岡由于國土面積太小,不可能建立起獨立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體系,其收入來源主要靠旅游、郵票、不動產(chǎn)出租、特別財產(chǎn)款項的銀行利息、梵蒂岡銀行盈利、各國向教宗贈送的貢款、教徒的捐款等。根據(jù)2016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梵蒂岡人口僅842人,全年實現(xiàn)GDP總值為0.8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為9.5萬美元,屬于發(fā)達國家標準。
羅馬教廷雖然很早便跟中國建立起聯(lián)系,但隨著中國在宗教領域?qū)嵭小叭浴闭吆螅驗閷χ鹘倘蚊鈾?quán)的歸屬分歧極大,所以在新的中國建立后,梵蒂岡便中斷同大陸的外交關(guān)系,而它也是歐洲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但隨著兩國近年來關(guān)系的改善,相信不久之后,雙方會恢復正常關(guān)系。
梵蒂岡在國際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梵蒂岡的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是聯(lián)合國承認的195個獨立主權(quán)國家中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然而這個彈丸小國卻在國際上有著和美、中、俄等大國一樣重要的影響力。這么說也許有人不會認同,甚至可能有人連梵蒂岡在哪兒都不了解。這其實主要是因為梵蒂岡至今未和我國建交,所以我國公民一般對梵蒂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受不深。那么梵蒂岡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呢?為什么這個國家不和我國建交呢?
梵蒂岡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nèi)陸城邦國家,同時這也是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是羅馬天主教的教皇。這個國家的誕生是和宗教密切相關(guān)的: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在巴勒斯坦地區(qū);浇淘跉W洲傳播的早期階段受到了羅馬帝國的迫害,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才在米蘭敕令中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國教。這時尚不存在”羅馬教皇“的稱謂,當時的羅馬主教與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安條克、亞歷山大4個地區(qū)的主教在職權(quán)上是平等的,這五大主教區(qū)都受到羅馬皇帝的管制在,這一時期教權(quán)尚不足以同皇權(quán)分庭抗禮。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羅馬主教開始與涌入原西羅馬帝國領地的日耳曼統(tǒng)治者合作并趁機掠奪土地。公元555年東羅馬帝國從日耳曼人手中收復了意大利全境,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將羅馬城的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授予羅馬主教,也就是從這時起”羅馬主教“的稱謂開始逐漸被”羅馬教皇“所替代,象征著教皇權(quán)威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也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其中絕大多數(shù)猶如曇花一現(xiàn)般很快歸于沉寂,相比之下法蘭克王國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歷史舞臺的主角。公元732年法蘭克王國的墨洛溫王朝已大權(quán)旁落,實際統(tǒng)治國家的是出自加洛林家族的宮相查理·馬特,就在這一年查理·馬特擊敗了企圖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歐洲腹地的阿拉伯軍隊,以鐵錘查理之名被奉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英雄。盡管如此查理·馬特卻并沒廢黜早已有名無實的法蘭克墨洛溫王室,他依然以宮相之名實際統(tǒng)治著法蘭克。741年10月22日查理·馬特去世,他的權(quán)力轉(zhuǎn)移到他的兩個兒子卡洛曼和丕平手中。兩兄弟共同擁立了墨洛溫家族的一位后裔為王——當然這不過是表面文章,與此同時他們清除了所有忠于墨洛溫王朝的貴族。兄弟倆的合作可不是出于手足情深,完全就是利益的聯(lián)盟,當外部的隱患被清除干凈后兄弟倆之間很快就爆發(fā)了權(quán)力之爭。在746年的決斗中弟弟丕平大獲全勝,卡洛曼被迫遁入修道院。至此法蘭克王國的實權(quán)完全操之于丕平之手,只是此時他頭上依然還有著一位有名無實的國王,這在他看來是多么的不協(xié)調(diào)啊。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似乎不是什么難題——自古以來權(quán)臣篡位就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在當時的歐洲實行的是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在當時的話語邏輯下君權(quán)來自于上帝的背書,篡奪君位意味著對上帝的背叛。在歐洲當時嚴格的封建制度下各地貴族均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如果丕平強行篡位又如何能服眾呢?為此丕平希望爭取羅馬教會對自己的支持。那么如何才能讓教會支持自己的篡位行為呢?丕平開始為此冥思苦想。正當丕平冥思苦想之際上帝居然主動將一個絕佳的機會送到了他面前:751年倫巴第人攻陷東羅馬帝國控制的意大利拉文納總督區(qū),直接威脅教皇統(tǒng)治的羅馬公國。盡管當時教皇的權(quán)力比之世俗君主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那時因為在基督教王國面前教權(quán)對其境內(nèi)的貴族和百姓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然而面對當時還是異教徒的倫巴第人而言:教皇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教皇不得不尋求世俗君主的支持,此時的法蘭克王國是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于是教皇的使節(jié)就前來尋求法蘭克的支持——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教會勢力的主動上門拜訪令丕平看到了自己名正言順取代墨洛溫王朝的良機,于是他通過地區(qū)主教向羅馬教皇扎卡利亞斯捎去了口信:“法蘭克國王雖屬王族和稱王,可除在公文上簽名外實際沒有任何權(quán)力。換言之他們無權(quán),只會照宮相的吩咐辦事。“教皇自然對丕平的心思心知肚明,如今是教皇有求于丕平,自然不敢忤逆丕平的意思,于是教皇答復道“誰為法蘭克操勞,誰就是它的主人”。這句話實際上是為丕平的篡位行為開綠燈。既然教皇已做出表示,丕平也就不需要再假裝客氣了:751年丕平在蘇瓦松舉行王國大會,教會為其涂抹圣油,賜予王權(quán),而墨洛溫王朝最后一任王希德里克則被剃掉頭發(fā),關(guān)進了修道院,加洛林王朝由此取代墨洛溫王朝統(tǒng)治法蘭克。與此同時法蘭克王國和教會勢力之間結(jié)成了共同統(tǒng)治歐洲的政治宗教聯(lián)盟,然而這種聯(lián)盟對身為異教徒的倫巴第人而言是毫無約束力的:兩年后倫巴第人兵圍教皇所在的羅馬城。753年冬新上任的教皇史蒂芬二世冒著風雪穿越阿爾卑斯山區(qū)來到法蘭克王國。這是羅馬教皇首次離開羅馬城去拜會一名世俗君主,丕平親自為教皇牽馬,法蘭克的廣大信徒、民眾也對教皇的駕到表現(xiàn)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歡迎,這使教皇感到無比的欣慰,長途跋涉的辛苦一掃而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詳談,國王與教皇簽訂了一個旨在“互相協(xié)助,互相保護”的盟約。史蒂芬二世重新為丕平舉行了加冕典禮,并賜給他的兩個兒子以羅馬貴族的頭銜,同時教皇宣布:“禁止任何人從別的家族中選立法蘭克國王,違者將被逐出教門!必匠兄Z將在未來的戰(zhàn)爭中所征服的意大利土地中劃出拉文納至羅馬的狹長地帶捐贈給羅馬教會。
次年丕平率兵護送教皇返回意大利,丕平的軍隊在阿爾卑斯山對倫巴第國王拉赫斯展開了一場惡戰(zhàn),直到倫巴第國王保證歸還教皇領地拉文納以及教皇要求歸還的全部羅馬財產(chǎn)為止。但在丕平退兵之后倫巴第國王卻并不打算遵守諾言。756年丕平連續(xù)兩次率軍南下,揮戈進入意大利,征服了倫巴王國,把它夷為平地 。至此丕平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qū)。丕平兌現(xiàn)了自己對教皇作出的承諾:將征服的拉文納 、利米尼 、具沙羅等二十二個城市獻給了羅馬教會,史稱“丕平獻土”。自此從拉文納到羅馬的大片領土便劃為教皇轄區(qū),從此歐洲的歷史舞臺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教皇國:羅馬教皇不僅漸漸成為了西方的精神領袖,而且還是意大利的一個世俗君主,人神兩界均在其管轄之下,從此教會的權(quán)力開始進一步擴張,成為中世紀歐洲舉足輕重的一股勢力,任何世俗君主都不敢輕易挑戰(zhàn)這股勢力。為使“丕平獻土”合法化,教皇偽造了“君士坦丁的贈禮” 的丑聞——詭稱君士坦丁大帝早已把羅馬城贈送給教皇,丕平中只是把屬于教皇的領土還給教皇而已 。羅馬教皇利用中世紀歐洲分裂的政治格局不斷強化自身權(quán)威,甚至一度凌駕于世俗君主之上。1077年1月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在教會和貴族的共同壓力之下甚至不得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跪在冰天雪地里向教皇懺悔自己的罪過。這時的教皇既是歐洲各國精神生活的絕對主宰,同時也是擁有自己的領地、軍隊的世俗君主——教皇的領地正是當年丕平所獻,后來教皇國的領地一度擴張到10萬平方公里,占整個亞平寧半島1/3左右的面積。15世紀后歐洲各國相繼出現(xiàn)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與此同時各國的王權(quán)得到極大的提升,民族國家逐漸取代了封建采邑國家,教皇已無法再干預各國的世俗政治生活了。1870年致力于完成統(tǒng)一的意大利派軍隊進入羅馬城,羅馬教廷從此失去世俗權(quán)力,此后一直蟄居梵蒂岡,被稱作“梵蒂岡囚徒”。1929年2月11日時任意大利元首的墨索里尼為爭取天主教世界的支持而與教皇簽署了《拉特蘭條約》:正式承認梵蒂岡為主權(quán)國家,梵蒂岡的國際法地位由此確認。
梵蒂岡目前的領土范圍僅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宮、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地,其中圣彼得廣場是教廷舉行重大宗教活動的場所。作為梵蒂岡國家元首的教皇同其他國家的元首最大的不同在于:盡管其直轄的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然而與此同時教皇也是全世界天主教信徒的教主,身兼宗教領袖、國家領袖的雙重角色。由于天主教在全球有十多億信徒,這就使梵蒂岡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同美國、中國、俄羅斯一樣重要的影響力。當然這種影響力集中于政治文化領域,很顯然天然缺乏戰(zhàn)略縱深的梵蒂岡是不可能發(fā)展成為軍事大國——目前梵蒂岡的防務工作主要由瑞士近衛(wèi)隊以及梵蒂岡憲兵承擔:瑞士近衛(wèi)隊人數(shù)約為110人,負責保護教宗、顯要人物及所有屬于教宗的建筑;梵蒂岡憲兵人數(shù)約為130人,負責梵蒂岡城的社會秩序、邊境管制、交通管制、刑事調(diào)查及一般警務工作。在梵蒂岡的人口中外籍傳教士占了相當?shù)谋壤航袒视墒澜绺鞯氐臉袡C主教經(jīng)內(nèi)部秘密投票選舉產(chǎn)生,教皇的國籍并無限制,當選后才由原籍國趕往梵蒂岡就任。除教皇外絕大多數(shù)教職人員也并非梵蒂岡本地人,但除教職人員以外其他人要進入梵蒂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是需要特別通行證的,目前梵蒂岡已取消這一限制。由于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梵蒂岡無法構(gòu)建獨立的工農(nóng)業(yè)體系,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煤氣等生活必需品幾乎都依賴于意大利供給。梵蒂岡的主要國家收入來自于旅游、郵票、不動產(chǎn)出租、銀行業(yè)以及教徒的捐款等等。梵蒂岡有“國際金融帝國”之稱:其在北美、歐洲有數(shù)百億美元的投資,黃金和外儲備超過100億美元。梵蒂岡的經(jīng)濟總量在0.8億美元左右,人均國民收入約為9.5萬美元,屬于發(fā)達國家標準。梵蒂岡除了是天主教的圣城外,還是一個藝術(shù)之都: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風格的建筑作品,這些建筑中珍藏著波提切利、貝爾尼尼、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名家的作品。梵蒂岡還擁有一個館藏豐富的圖書館以及一個博物館,其中收藏著具有歷史、科學與文化價值的眾多藝術(shù)品。
事實上梵蒂岡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超過其規(guī)模體量百萬倍的影響力,然而對此我們很多時候通常是感受不到的。這這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宗教因素在國際政治中一般是隱性的,畢竟決定國與國之間關(guān)系的核心要素在于各自的國家利益,尤其我國是秉承無神論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對宗教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相當時間內(nèi)是較為忽視的。現(xiàn)在看來宗教因素固然不會對國際關(guān)系起決定性影響,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一直存在。導致我們感受不到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迄今為止梵蒂岡未與我國建交,所以很多中國人對梵蒂岡缺乏了解。那么為什么梵蒂岡沒與我國建交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國作為世俗國家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早在明清時期天主教在我國傳播時就曾因為干涉中國信徒祭天祭祖祭孔的行為而與當時的朝廷發(fā)生沖突。當時羅馬教廷在歐洲的權(quán)威之大甚至足以與世俗君主分庭抗禮,而在中國傳教時羅馬教廷也試圖將教會變成朝廷管控之外的組織,而這是中國皇帝絕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到了雍正年間開始對天主教發(fā)布一系列禁令。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傳教士在堅船利炮的保護下得以在中國自由發(fā)展,這一時期中國政府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自然無法干預這種行為。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秉承“自治、自養(yǎng)、自傳”三原則。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所傳播的天主教盡管與羅馬教廷在宗教文化傳承上有淵源,但從來不是羅馬教廷的下屬,中國的天主教團從新中國成立之后就一直是獨立自主的,這和其他國家的天主教團有明顯的區(qū)別。同時我國的官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秉承無神論的,因此我國在外交領域往往是更為重視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領域的關(guān)系,所以在我國的外交布局中很難像重視美、俄等國一樣重視梵蒂岡。
如果說美國是西方世界政治領袖的話,而梵蒂岡則是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他決定著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從某一方面來說,西方國家更看重宗教了力量,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看來,不信奉上帝的人都是不可信的。信奉其他宗教的是異教徒,而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和國家,在基督徒看來,更是不可思議。而梵蒂岡無疑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
梵蒂岡,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而他的“福音”和影響力確是全世界的。梵蒂岡城國,是梵蒂岡國家的名字 。地理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nèi)陸城邦國家。是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梵蒂岡是全球領土面積人口最少的國家,(0.44平方公里,沒有天安門大)。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18世紀以后,隨著教皇在世俗國際實力和影響力的逐漸弱化。教皇所控制地區(qū)越來越小,以至于最后以教皇為首核心教宗龜縮在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教皇的世俗權(quán)力被剝奪。教皇在1929年與意大利墨索里尼同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主權(quán)國家。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圣不可侵犯。
如果用最簡單話來說,梵蒂岡存在的意義在于,一方面作為天主教圣地所在,一方面又是一個現(xiàn)實政治意義存在的主權(quán)國家(是聯(lián)合國觀察員國)。“這里要指出的是梵蒂岡”一詞指“圣座”、而梵蒂岡城國則是國家。而教皇既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也是梵蒂岡城國的國家元首。梵蒂岡與他國交往的原則是是宗教,與政治,經(jīng)貿(mào)、軍事 沒有任何關(guān)系。唯一的建交原則就是,任何與梵蒂岡建立外交關(guān)系的國家,其國家天主教主教和神父必須是教皇委派和任命。所在國不得干預,中國之所以沒有同梵蒂岡建交,就是卡在這個問題上。
而梵蒂岡這樣的國家之所以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主要在于他巨大影響力,世界天主教國家在精神層面都對它敬仰和信奉,它的存在是一種文化和精神象征與寄托。教皇和教宗的權(quán)力不能受世俗權(quán)力的制約。他們只對上帝負責,而上帝說了什么是由教廷向人間宣布。當美國政府竊聽羅馬教電話被曝光以后。被譏諷為想竊聽上帝講話的人。而實際上,梵蒂岡在政治領域沒有任何影響力,如果像發(fā)揮作用必須輔以其他的方式如武力和經(jīng)濟。
梵蒂岡的存在更是精神上的,美國總統(tǒng)誓詞最后一句是“愿上帝保佑美國”。英國國王封號頭一句就是“托上帝洪恩”但這一切均于與宗教無關(guān)。西方國家雖然信基督居多,但基督教不是國教,大都是世俗國家,即宗教不得干預政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梵蒂岡以及宗教的影響在逐步在減弱,而不斷出現(xiàn)的主教犯罪(jiqin)也讓教皇頭疼和圣廷不安。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guān)注和點評。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生離校時,校領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nèi)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實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