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因:

1、同治皇帝死后,因為子嗣,所以由誰來繼承大統(tǒng)成了需要解問題。

2、慈禧太后為了能操控朝政,主張立小屁孩為皇帝,這樣她可以再度垂簾聽政。醇親王奕譞4歲的兒子載湉正合適。

3、按照輩分來講,慈禧太后是既是載湉的姨媽,也是載湉的伯母,血緣關(guān)系十分親近。

在御前會議上,當(dāng)慈禧太后宣布立載湉為皇帝的話一出口,載湉的生父醇親王奕譞立即嚇的魂不附體,“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有人說這是醇親王奕譞高興之舉,其實不然,原因很簡單,醇親王奕譞深知慈禧太后的為人,立自己兒子為皇帝,無非是送羊入虎口,充當(dāng)傀儡皇帝罷了。

光緒皇帝載湉4歲當(dāng)皇帝,在位34年,一生都是被慈禧太后操控的傀儡,而且慈禧太后在臨死之前,還下令將其毒死,時年37歲,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擴展資料:

1871年8月14日,載湉在醇王府出生。1875年1月12日深夜,太平湖畔的醇親王府突然喧鬧異常。門前兵丁林立,儀仗莊嚴,王公大臣列隊恭候;宅內(nèi)燈火通明,氣氛緊張,慌亂的家人把睡夢中的載湉叫醒,匆匆給他穿上從皇宮里送來的龍袍。

接著,他被人抱上早就停在府門外面的暖輿,就此糊里糊涂地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家。

當(dāng)年慈禧選光緒進宮的時候曾經(jīng)假惺惺地立下諾言:“一俟皇帝典學(xué)有成,即行歸政。”身為皇太后,說話總要算話。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公元1889年3月4日),親政典禮如期舉行。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廿一,即1908年11月14日,久病數(shù)月的慈禧突然召見軍機大臣,宣稱光緒病危,立即宣布由醇親王之子、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此“醇親王”非“彼醇親王”,光緒的父親老醇親王已經(jīng)去世,由其子繼承王位,因此這位“醇親王”是光緒的弟弟載灃。

當(dāng)日酉時光緒于瀛臺涵元殿“駕崩”,溥儀當(dāng)即由父親抱著朝見重病中的慈禧,承繼同治成為新的皇帝,定國號為“宣統(tǒng)”。

第二天,慈禧在儀鸞殿死去,終年74歲。3年后,清朝滅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光緒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醇親王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慈禧太后為什么選擇醇親王的兒子當(dāng)皇帝

因為同、光兩皇帝的晚輩,即“溥”的的確不少,呼聲很高的首恭王溥偉。溥偉是恭親王奕的孫子,奕為大清、為慈禧是立下汗馬功勞的,用他的孫子繼承皇位也不為過,況且溥偉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成年人。問題在于,溥偉原為恭王二子載瀅的兒子,當(dāng)恭王長子載澄死時,由于無子,將溥偉過繼給載澄為子,而載澄因為引導(dǎo)同治冶游,對同治的早夭負有責(zé)任,而甚為慈禧太后所痛惡,所以,他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

溥儀是道光皇帝的曾孫、第一代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長子,而載灃的嫡母(不是生母)醇賢親王奕譞的原配福晉恰好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也即溥儀的正牌奶奶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溥儀的嫡母兼生母,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榮祿的女兒,而榮祿女兒和載灃的婚姻還是慈禧太后指定的。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是大行皇帝光緒的親弟弟(同父不同母)。所以,無論是血親遠近還是身份尊貴的程度,溥儀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這且不說,如其說慈禧太后看重的是溥儀,不如說看中的是載灃。由于輩分的原因,載灃肯定是不能當(dāng)皇上的。但是無論是血統(tǒng)的遠近、能力的考察、人脈關(guān)系的考量,慈禧太后都是屬意載灃的。慈禧親手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宣統(tǒng)帝溥儀是養(yǎng)女的兒子。這表明慈禧在挑選同葉赫那拉氏有關(guān)系的人做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決定由溥儀來繼承皇位時,光緒皇帝還沒有死。光緒皇帝知道這件事后,十分滿意。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溥儀的父親是自己的親弟弟,綜上所述,這些因素,才是慈禧太后選擇溥儀作為大清皇帝的主要原因,這里不可否認,有親疏的考慮。

但是,無論誰做皇帝,都挽救不了清朝滅亡的趨勢,并不是僅憑一個人所能決定的。當(dāng)時內(nèi)憂外患的形勢,清朝早已病入膏肓了,唯有推翻它,當(dāng)時中國才有出路。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3

兒子被慈禧立為帝王,為什么醇親王大哭不止?

因為皇帝是古制當(dāng)中高統(tǒng)治者,他擁有很大的權(quán)利,很多人會為了皇弟相殘。像隋朝的楊勇和楊廣,李世民和李建成,李承乾和李泰他們,都是為了皇位爭的頭破血流。說明皇位對一個人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如果自己沒有做皇帝,但是自己的兒子卻做了皇帝,那么他心里肯定是很高興的。但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父親,他的兒子做了皇帝,他卻高興不起來,并且還嚎啕大哭,這是為何哪?讓我們來看看。

同治皇帝去世的時候,沒有兒子,那么只能從同輩的堂兄弟當(dāng)中選擇一個。那時候四歲的載湉就成了首選,被選入皇宮當(dāng)中做皇帝。那時候他的父親是奕譞,當(dāng)?shù)弥约旱膬鹤颖贿x中了做皇帝,他的第一表現(xiàn)不是驚喜,而是直接暈倒了。

但是那時候的他沒有辦法,慈禧這個人可惹不得?因為他斗不過慈禧呀!所以只能忍痛將自己的小兒子送了出去,過繼給了咸豐當(dāng)兒子。但是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dāng)皇帝的,因為就算去當(dāng)皇帝,也是個傀儡,真正的實權(quán)是掌握在慈禧身上。

所以自己的兒子過去是去受苦的,不是去享福的,而且后來的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像后來光緒和慈禧因為政見不合,光緒想利用變法牽制住慈禧,但是最后失敗了,后來就被慈禧關(guān)起來了?赡苻茸X早就預(yù)見到了這種結(jié)果,所以那時候他才會有這種表現(xiàn)。

4

慈禧太后手掌大權(quán),為何眼中卻容不下親王墳上的一棵樹?

還好,掌握了大權(quán),主要是怕她些后代意義,丈夫的一些親王們謊t許事先搞鴨整車,把她丈夫一些氫王的一些子女們必須的戰(zhàn)將殺絕,包括紅繩的一個艸,所以說一切一切的都必須得弄完,負責(zé)吃其他的大權(quán)也掌握不好,也不牢固,這是跟他的權(quán)利有關(guān)系
5

慈禧太后為什么讓溥儀做皇帝 而不是溥偉 如果溥偉做了皇帝清朝能長久嗎?

原因。一,溥偉歲數(shù)太大,慈禧是小皇帝,這樣她可續(xù)操控皇帝掌雖然我們知道慈禧其實很快就死了,但當(dāng)時她自己并不知道,她常自信能享高壽。所以仍舊準備立一個小皇帝。就算光緒皇帝是被慈禧毒死的,但慈禧不到一天也死了,這還是一個巨大的巧合,慈禧自己也沒料到這么快。二,慈禧在帝位選擇上從來不碰恭親王家的。要說合適,當(dāng)年立光緒的時候,就有恭親王家的載澄載瀅,血統(tǒng)都是跟光緒一樣的近支,道光之孫,一樣有權(quán)利繼承的。但慈禧寧可立四歲的光緒,不碰載澄載瀅。一方面載澄確實頑劣,帶壞了同治,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她怕恭親王和兒子里應(yīng)外合,威脅到她。而奕譞一窩子人都老實巴交,你看看后來的奕譞光緒載灃,有哪個出色的?慈禧是很洞察這些的。都以為選奕譞家的孩子當(dāng)皇帝是因為慈禧妹妹,其實這只是表像,慈禧才不講什么親情,只講利益。而恭親王自己很有能力,如果再有兒子當(dāng)皇帝,還真不一定拿得住他,所以慈禧慎用恭親王和他的兒孫。三考慮身后事。慈禧立溥儀是很早就計劃的,大概在庚子國變回鑾后就開始布局了。原本準備廢掉光緒,但遭洋人反對只能作罷。但她已經(jīng)打好主意,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那就得有個接班人。于是給已經(jīng)定婚的載灃重新指婚,娶榮祿的女兒。這是個一石幾鳥的好主意。溥儀是榮祿的外孫,載灃是榮祿的女婿,這樣他們不會去翻慈禧的舊帳,因為一翻就會翻到榮祿,慈禧后期干的一切榮祿都有份。事實也確實如此,慈禧仍舊風(fēng)光大葬,尊受一切哀榮。如果死后還是光緒當(dāng)政,或者接班人沒選對,慈禧就有可能被報復(fù),待遇就會變低,甚至很慘。這樣的安排也杜絕了載灃為光緒平反的可能,如果載灃娶的不是榮祿女兒,那他和溥儀都會向著光緒,因為他們確實是親人,而慈禧跟載灃溥儀本質(zhì)上根本不親。慈禧自己沒有子女,死后的事情必須安排穩(wěn)妥,沒有一個制衡點的話,誰能保證這些愛新覺羅的后代,以后會怎么對待她?試想如果傳給溥偉,慈禧死后溥偉未必對慈禧多尊敬。
6

君王祖墳上長一棵大樹,沒有人敢去砍,為何慈禧太后大怒?

因為慈禧害怕自己的江山不穩(wěn),所以才大怒,怕大家推翻她的政權(quán)!
7

兒子被慈禧立為皇上,為什么醇親王奕譞反倒大哭不止?

慈禧下懿旨,將醇親王的不滿4歲的兒子載湉皇上,按理子能被選中繼承大統(tǒng),應(yīng)該是臨頭。但是聽到這個消息,醇親王反而痛哭不止。因為他跟隨慈禧多年,經(jīng)歷了宮中的種種變故,知道兒子雖能繼位,但是只能是慈禧手中的木偶。

同治皇帝駕崩,無子嗣,慈禧要從宗室中選一個繼承人。其實最佳人選是恭親王的兒子,他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恭親王是當(dāng)時朝廷中最有權(quán)勢的貴族,并且他的兒子已經(jīng)成年,是非常有繼承大統(tǒng)的實力的。但是如果恭親王的兒子繼位,慈禧必定大權(quán)旁落。慈禧為了滿足個人的權(quán)利欲望,實現(xiàn)繼續(xù)掌控大清政權(quán)的目的,選擇了年幼的載湉,是準備繼續(xù)垂簾聽政。載湉是慈禧的外甥,他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

慈禧太后是心狠手辣的人物,怎能允許別人掌握實權(quán)。當(dāng)年同治皇帝即位,慈禧除掉顧命八大臣,獨攬朝政。按照清朝祖制,皇帝無嗣就該從近支晚輩中選立皇太子,但是這樣一來,慈禧就升格為太皇太后,再去垂簾聽政就不符合禮法了。因此慈禧選擇了年僅4歲的載湉。

慈禧太后是個權(quán)勢欲非常強烈的人,醇親王奕譞跟了慈禧那么多年,深知慈禧的性格,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的死都可以證明慈禧的手段毒辣。聽說兒子被立為嗣皇帝,醇親王感到更大的威脅,恐怕會惹火燒身,還可能牽連到自己和家里,所以會抱頭痛哭。醇親王奕譞一生都是小心謹慎的人。事實正如奕譞所料,光緒皇帝載湉一生都是被慈禧太后操控的傀儡,而且慈禧太后在臨死之前,還下令將37歲的載湉毒死。

8

奕譞是宗室親王,又是皇帝父親,為何在慈禧面前只敢自稱奴才?

因為慈禧太后的脾氣非常的暴躁,動不動就要殺人,無論是皇室宗親還是平頭百姓都是一樣的下場。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