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于登州的問答
發(fā)布于:2020-07-12 09:02
瀏覽了 59次
1
應當是沿海登州,隋唐演義用語,發(fā)成四聲,應該是評書演員的口音問題。登州是我國歷史上山東地區(qū)重要的行政區(qū)劃,地處山東半島一帶。 唐武則天時置,治牟平(今屬山東),神龍年間遷蓬萊。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萊-
最佳貢獻者
2
什么叫歷史 為什么叫歷史
歷就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同時,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這是肯定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樂,所以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歷史,又不全是真實的歷史3
歷史的先后順序
遠古神化時期 10000年-4000年前 約8000年前 女媧 約6000年前 燧人 約5500年前 有巢 約5300年前神農 約5000年前 夸父 約4800年前 約4500年前 五帝時期 約4300年前-4000年前 黃帝 約4300年前 顓頊 約4200年前 帝嚳 約4150年前 唐堯 約4060年前 虞舜 約4000年前 奴隸制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5世紀 夏 約公元前2000年(前21世紀) 商 公元前1562-前1066 周 公元前1066-前770(周實際已滅亡) 春秋(先后霸主:齊,宋,楚,晉,秦。春秋五霸)公元前770 戰(zhàn)國(齊,楚,偃,韓,趙,魏,秦)公元前476 原始理想化封建制度時期 約公元前5世紀-公元6世紀 秦 公元前221-前206 西楚 公元前206-前202 漢 公元前202-公元8年 新(王莽)公元8-23 后漢 公元25-183(后漢實際已滅亡) 三國(魏,蜀,吳)公元220-263(三足鼎立已破) 晉 公元265-316(晉淪為地方政權) 五胡十六國 公元304年-439年 成漢 公元304-347 漢趙 公元304-329 東晉 公元317-420 后趙 公元319-351 前涼 公元320-376 前燕 公元337-370 冉魏 公元350-352 前秦 公元351-394 后燕 公元384-407 西燕 公元384-394 后秦 公元384-431 西秦 公元385-431 后涼 公元386-403 南涼 公元397-414 北涼 公元397-439 南燕 公元398-410 西涼 公元400-421 西蜀 公元405-413 夏 公元407-431 北燕 公元407-439 南北朝 公元439年-公元581年 北魏 公元386-534 東魏 公元534-550 西魏 公元535-551(實際西魏已亡) 北齊 公元550-576 北周 公元557-581 宋 公元420-472(宋實際已亡) 齊 公元479-498(陳實際已亡) 梁 公元502-550(梁實際已亡) 陳 公元557-582(陳實際已亡) 封建制度巔峰時期 約公元6世紀-公元10世紀 隋 公元581-617(隋實際已亡) 唐 公元618-907 五代十國 公元907年-979年 后梁 公元907-923 后唐 公元923-936 后晉 公元936-946 后漢 公元947-979 后周 公元951-960 (十國:歧,南楚,吳越,前蜀,南吳,桀燕,南漢,南平,閩,后蜀,南唐) 封建制度成熟時期 公元11世紀-公元14世紀 宋(遼)公元960-1127(宋淪為地方政權,遼 公元916-1125) 金(西夏)公元1115-1234(西夏 公元1032-1227) 元 公元1206-1370 封建制度完善時期 公元14世紀-公元18世紀 明(鮮卑,瓦剌,韃靼)公元1368-1644(明淪為地方政權,先輩瓦剌既蒙古 公元1206-1630) 順 公元1644-1645 清 公元1644-1912 封建制度崩潰時期 公元18世紀-公元20世紀 義和團(拳)約公元1887-公元1900年農歷5月 民國(偽)公元1911年10月10日-公元1928年 袁世凱稱帝 公元1915年-公元1916年 軍閥混戰(zhàn) 公元1916年-公元1928年 張勛復辟 公元1917年7月1日-7月12日 共和制度成型時期 公元20世紀初-公元20世紀末 民國(真)公元1928年-公元1949年(民國淪為地方政權) 日本(侵)公元1931年-公元1944年(實際大部分日占區(qū)已經收回) 解放戰(zhàn)爭 公元1947年-公元1951年(全國性全面解放) 理想共和制崩潰時期,理性共和制完善時期 公元20世紀以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 以上全部是按歷史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寫的。 參考資料:http://www.greatchinese.net/emperors/table.htm
4
歷史上的幾大古都
中國七大古都 中國城是隨著早期國家立而誕生的,而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的都城則產生得更早,如山西臨汾是我們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古稱平陽,傳為帝堯建都之地,史稱“陶唐古都,伊祁舊地”。山西省最西南端的永濟縣相傳為舜都。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建立,相傳其都是于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這樣我國最早的全國性都城誕生了。后因各種歷史的原因,古都數(shù)目不斷增多,據(jù)《水經注》載,到北魏時止,都城約有180處,加上以后各朝都城,總數(shù)應在200處以上。在所有的王朝都城之中,特別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和安陽七處。在歷代古都之中,以七大古都所統(tǒng)治的地域最為廣大,經歷的年代最為悠久,在歷史上所產生的影響最為重要。 1.北京:北京在奴隸社會時期就是燕、薊重鎮(zhèn),遼的陪都和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豐富,為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古城。這座古城歷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F(xiàn)有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萬里長城和中國猿人遺址等重要革命和歷史文物。2.西安:西安位于關中平原渭河南部,原名長安,曾有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建都于此。它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遺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以及明鐘樓、鼓樓、碑林等。周圍還有秦俑博物館、古咸陽城、半坡遺址等。 3.洛陽:洛陽為我國著名的九朝故都,名勝古跡以市南龍門石窟最有名,城東白馬寺是我國第一座佛寺,還有漢魏故城遺址、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遺址、關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4.開封:開封古稱汴梁,五代的后周和北宋均建都于此,時稱東京,為著名古都之一。文物古跡有鐵塔、繁塔、龍亭、禹王臺、大相國寺和北宋汴梁城遺址等。 5.南京:南京為東吳、東晉、南朝、明朝等建都的歷史名城,素有虎踞龍盤之稱。南京文物古跡很多,有石頭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太平天國天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辦公處和中山陵等。 6.杭州:杭州是我國古都之一。秦朝置錢塘縣,隋朝為杭州治,五代時是吳越國都,南宋時以此為行都。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游覽城市,名勝古跡很多,如西湖靈隱寺、岳廟、六合塔等。 7.安陽:安陽夏屬冀州,商王河亶甲元年遷都于此,稱相;盤庚十四年自奄遷都于此,稱殷,共歷時237年。戰(zhàn)國末期改稱安陽,后為歷代王朝府、縣、州治所。旅游名勝以聞名中外的殷墟為中心,名勝古跡遍及全市。
5
中國歷史上的小國有哪些
渤海國大理選我好嗎``兄弟!6
中國歷史演變
上古堯之后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傳到夏桀,商而代之,建立商到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發(fā)動政變,牧野之戰(zhàn)中打敗商朝軍隊,入主中原,建立周朝。到周幽王被少數(shù)民族所滅,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東周末年,秦滅六國,始皇帝建立秦朝。秦末劉邦于項羽四年爭霸,最后劉邦獲勝,建立漢朝。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不久以后,劉秀打敗王莽,建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后魏滅了蜀國,又被司馬家族奪取政權,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后西晉滅吳國。西晉王朝滅亡后,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司馬睿建都建康,史稱東晉。在此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方主要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國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東進滅亡之后,依次出現(xiàn)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陳后主被楊堅打敗,楊堅建立隋朝。傳至其兒子隋煬帝,被北方的李淵所擊敗,后者建立唐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發(fā)動政變,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大周。武則天后期,張柬之帶領太子奪回政權,唐朝繼續(xù)發(fā)展。唐末,節(jié)度使朱溫殺了唐哀宗,建立后梁,開始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北方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又叫契丹。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后滅遼。宋徽宗和宋欽宗不理政事導致亡國,徽宗之子趙構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稱南宋。成吉思汗在北方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滅宋,改國號為元朝。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最后統(tǒng)一全國,建立明朝。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統(tǒng)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傳至明思宗朱由檢,被闖王李自成所滅,后者建立大順。后金攝政王多爾袞輔佐順治皇帝入山海關,滅了大順,改國號清朝。孫中山1912年1月1號建立中華民國,之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逼清帝溥儀退位。建立了軍閥政府,復辟失敗后不久死去。國民大革命后蔣介石建立國民黨政府,1949年內戰(zhàn)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7
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歷史
年代 :1919.5.4 五四運動爆1921.7. 中國共產黨成立1925.3 孫中山逝世1926.7 國民革命軍北1927.4 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1927.4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8.1 南昌起義1928.4 朱德與毛澤東等在井岡山會師1931.9.18 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4.10. 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1935.1 遵義會議1935.10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達峽北1936.12.12西安事變1937.7.7 盧溝橋事變,全國性抗戰(zhàn)開始1937.12 侵華日軍攻陷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1938.3 臺兒莊戰(zhàn)役1940.8 百團大戰(zhàn)開始1945.4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45.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6.6 蔣介石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1947.6 人民解放軍開始戰(zhàn)略進攻1948.9 人民解放軍發(fā)起遼沈戰(zhàn)役1948.11 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淮海戰(zhàn)役1949.1.31北平和平解放1949.4 渡江戰(zhàn)役1949.4.2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權覆滅(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舊民主主義革命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華戰(zhàn)爭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2.近代中國探索國家出路的斗爭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及其歷史意義和教訓。 維新運動及其歷史意義與教訓。3.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動和三民主義。辛亥革命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的經驗與教訓。(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國民革命1.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早期革命活動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3.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中共三大制定的國共合作方針。國共合作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爭奪革命領導權的斗爭。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與工農運動的高漲。共產黨人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歷史經驗與教訓。(三)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救亡運動1.土地革命的開展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新探索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及其對內對外政策。中共“八七”會議和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中共六大。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與發(fā)展。古田會議決議。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毛澤東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存在與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jù)地建設三者的關系。中國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斗磳Ρ颈局髁x》,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提出。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工農紅軍第四次反軍事“圍剿”的勝利。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方針和原則。2.中國革命的危機與歷史性轉折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與危害。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紅軍長征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3.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華北事變!耙欢ぞ拧边\動。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制定。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西安事變?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四)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1.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發(fā)動 七七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形成及其特點。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的方針及其在中國的暴行。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中國共產黨敵后戰(zhàn)場的開辟?谷沼螕魬(zhàn)爭的戰(zhàn)略地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2.堅持團結抗戰(zhàn)與反對分裂投降的斗爭 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的到來。日本侵華戰(zhàn)爭政策的變化及其影響。“皖南事變”。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總方針合同頑固派斗爭的原則。3.中國共產黨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毛澤東的《〈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個主要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科學體系的構建,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tǒng)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4.敵后軍民克服抗日戰(zhàn)爭的嚴重困難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谷彰裰鞲鶕(jù)地的政權建設?谷崭鶕(jù)地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略地位。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中共中央《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5.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指導思想。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五)全國解放戰(zhàn)爭1.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時局。重慶談判與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國問題上的較量。2.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中國共產黨打敗蔣介石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毛澤東關于一切發(fā)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防御與戰(zhàn)略進攻。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第二條戰(zhàn)線的形成。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破產。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壯大。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科學概括。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方針和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的基本途徑。國民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的覆滅。3.中國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關于新中國政權建設的基本構想。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基本原因、歷史經驗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