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陜銅川市的黃堡鎮(zhèn),唐宋時屬耀州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制名產地,宋代更進一到鼎盛,成為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中的一個窯系。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jù)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金代延續(xù)北宋時期繼續(xù)發(fā)展,元代開始轉型,走向末落,經明代、清代,終于民國。
擴展資料
耀州窯的起源
據(jù)說,耀州窯起于唐,興于宋。在一批沙特出土的瓷片上,發(fā)現(xiàn)竟然是出自北宋年間的耀州窯。這說明早在當年,一帶一路的陸路就是古稱耀縣的地方經過,而出土耀州瓷以綠色居多,也正是印證了阿拉伯國家喜愛和崇尚象征沙漠綠洲的綠色。
此外,耀州瓷上的紋飾也非常獨特,它并非傳統(tǒng)的中式紋樣,而是波斯金銀器上的紋飾,因此看起來尤其具有異域風情。
我們細看了耀州青瓷的一大精粹:倒流壺。這是復仿于北宋出土的稀有壺式。水由壺底倒入,倒置壺身,水不外溢,巧奪天工。
觀唐工坊以內窺鏡視之,觀其蹊蹺,得其妙義,并以青瓷匠心打造。
此外,刻花梅瓶也是北宋高古清瓷個中精品。短頸、豐肩、窄脛,外形豐腴婀娜,古代用來貯酒。我們近觀一熟手師傅拉胚,泥在胚車,旋如有神,空心圓柱體漸漸高起,緩緩收攏。勻稱得體,壁厚均一,至瓶口處輕輕收起,梅瓶雛形漸顯,又稍修其壁,使其平滑如鏡。
雕花工藝更是了得。在瓶胎半濕半干之際,在厚度僅5毫米的薄胎上,刻出2.5毫米厚度的繁復紋飾,雕而不透,功夫著實力透紙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耀州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耀州窯火千年不滅 絲路“青玉”重煥生機
-下面是更多關于耀州窯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