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是指指年十受過具的男性出家比丘尼指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比丘與比丘尼都是屬于佛教用語中梵語的音譯詞,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漢羌虜各有名字”。比丘是出家修行人的稱謂。在漢傳佛教里,常稱比丘為沙門或僧人。沙門也是在古印度就有,其它各教派,凡出家者皆稱沙門,意為“止息一切惡行”。但是,唯有佛教傳入中國,故沙門便成為佛教出家的專用名詞。
本指婆羅門教達(dá)到人生第四階段的遍歷修行者,在古印度時此名稱就已經(jīng)存在。佛教興起盛行后,比丘則用來指稱托缽的修行者,意譯則為乞士。除了乞士外,另還有怖魔、破惡等義。
擴展資料:
佛陀出家后,其父凈飯王多方勸阻無效,于是派五位親信與佛陀一起苦修。佛陀離開他們獨自悟道,他們在鹿野苑繼續(xù)苦修。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向五人第一次說法,其聽法后出家遂成比丘。
這五位最早為佛陀所勸度的比丘,即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即“五比丘”!氨惹稹奔觽“大”字,含二義。一者方便說為萬二千比丘,根機深厚,影響力大,地位尊貴;二者從根本來講,這些比丘都是回小向大,外現(xiàn)聲聞相,內(nèi)秘菩薩行。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比丘
百度百科-比丘尼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比丘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