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北京,崇禎煤山(今景山)自縊。明朝山海關(guān)吳三桂,只為陳被劉宗敏掠去,就怒發(fā)沖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關(guān)。結(jié)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華民族長達260余年,吳三桂也成為千古罪人。這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
有一年,吳三桂隨祖父到蘇州采購綢緞,閑暇時與蘇州好友周仝游覽太湖。二人正在茶館品茶,忽見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齡女子翩翩起舞,歌聲優(yōu)美動聽,吳三桂不覺怦然心動。他問周仝:“這是何方女子,聲色超群,令人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陳圓圓,是蘇州藝美戲班子的當(dāng)紅歌妓,名震江南。”
李自成見了陳圓圓非常驚愕,心想:“天下竟有這樣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語安撫陳圓圓,并答應(yīng)吳將軍進京時定使他們團圓,然后挑選10名宮女照顧陳圓圓的起居飲食,從此把陳圓圓保護起來。
李自成農(nóng)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李自成隨即派要員攜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緞千匹前往山海關(guān)招降吳三桂,并封吳三桂為侯。
吳三桂見了來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漢奸,必落萬世罵名;歸順李自成,雖說對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還是歸降李自成,共御外辱為上策。正在這時,吳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來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詢問北京城里的情況。密探說:“吳府被劉宗敏抄了!”
吳三桂說:“這不要緊,我回去后,他們自然會歸還我!眳侨鹩謫枺骸袄咸珷斎绾?”探子說:“老太爺被劉宗敏抓起來了!”吳三桂說:“這也不要緊,我回去后,他一定會放出來的。”接著他又追問了一句:“夫人陳圓圓怎么樣?”密探哭喪著臉半天才說出:“大事不好,陳夫人被劉宗敏霸占了!”
吳三桂一聽,二目圓睜,怒發(fā)沖冠,拔劍斬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不滅李賊,不殺劉宗敏,我誓不為人!”吳三桂咬牙切齒,一不做二不休,立斬來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關(guān),很快攻下北京,將李自成農(nóng)民軍趕出北京城。
不久,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在山海關(guān)“殺來使,降清廷,引清兵入關(guān)”,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殺陳圓圓,以解心頭之恨。陳圓圓不動聲色,大義凜然地說:“妾聽說吳將軍只所以拒降大王而歸順清廷,完全是因妾身被劉宗敏所辱,以致叛國投敵。大王殺我,我命不足惜,只怕吳將軍誓與大王血戰(zhàn)到底,對大王反而不利,還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擴展資料
吳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兩次遭到滅門。據(jù)清朝官方史書記載,“三藩之亂”后,清廷將吳三桂祖、孫“銼其尸骨、傳示各省”;至于陳圓圓,則有投湖自盡、逃離、隱居等多種說法。有關(guān)吳三桂的歷史記述到此為止,似乎吳三桂已滿門滅絕,無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吏史書及學(xué)者的著述中,也再找不到吳三桂及其親屬的信息。
有學(xué)著認為,不能簡單的看待吳三桂為了陳圓圓叛國的事件。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但還是全軍縞素為崇禎舉哀。他的這一舉動又補給自己一筆。吳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說已經(jīng)進行了一輪政治抉擇。但戲劇性的是,又出現(xiàn)了劉宗敏搶劫陳圓圓的變數(shù)。李治亭認為,陳圓圓對于吳三桂決策的改變,同樣不容被歷史忽視。
學(xué)著還認為,諷刺吳三桂為了一個女人而投降清朝,實在是忽視了對待一個女人態(tài)度的背后,是面對兩大陣營的政策問題。“反過來說,劉宗敏為了占有一個女人,不惜拷掠吳襄,而完全不顧及吳三桂,這不是自壞大事嗎?陳圓圓與吳三桂對于農(nóng)民軍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劉宗敏占有圓圓,不能說只是一個女人的問題,恰恰相反,是一個重大策略的原則問題!
清軍入關(guān)又稱清兵入關(guān)、滿清入關(guān)、 清朝入關(guān)、入關(guān)戰(zhàn)爭,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中國東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軍隊在明朝將領(lǐng)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guān)內(nèi)、攻占京師(今中國北京)開始成為統(tǒng)治中國的中央政府的歷史事件。
駐守山海關(guān)的明朝總兵吳三桂,在李自成占領(lǐng)京師時,在是否歸順大順政權(quán)的問題上搖擺不定,然而最終因為愛妾陳圓圓向清朝投降 。他向清攝政王多爾袞“乞師”,而多爾袞在假意再三推辭下,終于同意了吳三桂的請求,進兵中原。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吳三桂與陳圓圓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