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鹽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鹽源縣位于涼山部,青藏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東經(jīng)10042′—102°03′,北緯27°06′—28°16′。東隔雅礱江與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縣相望,南接鹽邊縣,西連云南省寧蒗縣,北與木里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

鹽源境內(nèi)地形以四周高山峽谷,中部丘陵盆地為總特征。一般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全縣東西長約133.6公里,南北寬約129.4公里。幅員面積8398.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面積1049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12.5%;擁有耕地82萬畝。

擴展資料

截止2019年12月,鹽源縣轄8個鎮(zhèn)、25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鹽井鎮(zhèn)、衛(wèi)城鎮(zhèn)、梅雨鎮(zhèn)、白烏鎮(zhèn)、樹河鎮(zhèn)、黃草鎮(zhèn)、平川鎮(zhèn)、瀘沽湖鎮(zhèn)、雙河鄉(xiāng)、干海鄉(xiāng)、下海鄉(xiāng)、棉埡鄉(xiāng)、甘塘鄉(xiāng)、馬鹿鄉(xiāng)、藤橋鄉(xiāng)、田灣鄉(xiāng)、德石鄉(xiāng)、大河鄉(xiāng)、鹽塘鄉(xiāng)、巫木鄉(xiāng)、大草鄉(xiāng)、博大鄉(xiāng)、金河鄉(xiāng)、右所鄉(xiāng)、巴折鄉(xiāng)、阿薩鄉(xiāng)、長柏鄉(xiāng)、桃子鄉(xiāng)、蓋租鄉(xiāng)、前所鄉(xiāng)、沃底鄉(xiāng)、大坡蒙古族鄉(xiāng)、洼里鄉(xiāng)、梅子坪鄉(xiāng)。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zhèn):

1、四川省鹽源縣轄鎮(zhèn),縣府駐地。1950年設(shè)鹽井鄉(xiāng),1958年與干海、合哨合并為鹽海公社,1985年建鹽井鎮(zhèn)。位于縣境南部,面積280.63平方千米。

2、衛(wèi)城鎮(zhèn)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位于鹽源盆地東南,地理坐標(biāo)北緯27°28′,東經(jīng)101°33′。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山地占全鎮(zhèn)面積的60%,壩區(qū)40%。

3、樹河鎮(zhèn)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轄鎮(zhèn)。樹河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0公里。面積360.33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來源:鹽源縣人民政府-縣情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鹽源縣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鹽源縣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鹽源屬于四川哪個市的?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3

四川省鹽源縣屬于哪個市

鹽源縣隸屬于四涼山彝族自

鹽源縣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于四川省青藏高原緣,雅礱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00°42′09″-102°03′44″,北緯27°06′31-28°16′31″之間。東隔雅礱江與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相望,南接鹽邊縣,西連云南省寧蒗縣,北與木里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截止2012年,鹽源縣幅員面積8398.6平方公里,人口35.6萬人。

鹽源縣隸屬四川省,縣內(nèi)蘊藏著鹽、鐵、金等41種礦產(chǎn)資源;生息著黑頂鶴、熊、獐子等多種珍稀動物;盛產(chǎn)蘋果、金邊瓜子等名優(yōu)特產(chǎn),是西南地區(qū)的蘋果生產(chǎn)基地。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4

涼山彝族自治州 鹽源縣 屬于四川哪個市下面

西昌市,鹽源縣是四川省涼山彝治州所轄的縣?偯娣e8388平方公里,2004年33萬人。著名旅游景點、川滇交界處的瀘沽湖的三分之二即位于鹽源縣,目前由四川方向前往瀘沽湖的游客正在逐步增多。
5

鹽源縣屬于哪個省市

鹽源縣隸屬于四涼山彝族州,位于四川藏高原東南緣,雅下游西岸,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00°42′09″-102°03′44″,北緯27°06′31-28°16′31″之間。東隔雅礱江與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相望,南接鹽邊縣,西連云南省寧蒗縣,北與木里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截止2012年,鹽源縣幅員面積8398.6平方公里,人口35.6萬人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6

鹽源縣屬于哪個市

鹽源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鹽源縣位山州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雅下游西岸,東經(jīng)100°42′—102°03′,北緯27°06′—28°16′。東隔雅礱江與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縣相望,南接鹽邊縣,西連云南省寧蒗縣,北與木里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

鹽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縣歷史,據(jù)史書記載,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即設(shè)置了越西郡定笮縣。歷代縣名幾經(jīng)變異,唐易名為昆明縣(又為香城郡),宋稱賀頭甸,元稱潤鹽州、柏興府,明稱鹽井衛(wèi),清朝雍正七年定名為鹽源沿襲至今。

1952年將鹽源縣的原木里宣撫司轄地劃出成立木里藏族自治縣,鹽中區(qū)劃歸西昌市管轄。清代《鹽源縣志》對縣名的詮釋為:“鹽之云者,于食貨重富民之政;源之云者,為若繩”(“若”指若水,今雅礱江;“繩”指繩水,今金沙江)。

鹽源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曾以鹽鐵之利而繁榮,以“南絲綢之路”而興盛。而今又以鹽鐵之利、山川之勝和瀘沽湖摩梭人婚俗而遠近聞名,有神秘“女兒國”之稱。鹽源扼山川之勝,據(jù)湖海之秀,占鹽鐵之利,擁林木之長,因此而享有“高原明珠”、“綠色長廊”、“中國烏拉爾”、“金盆寶地”等盛譽。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商周及戰(zhàn)國之時,為西南夷笮人游牧之地。西漢元鼎六年(111年)正式置定笮縣、大笮縣,隸屬越郡。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后,大笮縣并入定笮縣。晉及南北朝仍置定笮縣。北周天和五年,改定笮縣為定笮鎮(zhèn),隸屬嚴(yán)州。

隋代,定笮鎮(zhèn)仍置。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昆明縣,隸屬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征討松外夷人,在其地設(shè)昆明縣。至德元年昆明、昌明二縣為吐蕃所占據(jù)。唐觀元十六年,唐收復(fù)昆明縣,昌明縣廢治。

咸通六年后,南詔占據(jù)昆明縣,改設(shè)為香城郡。大理時期,香城郡廢治,為部落如庫部所據(jù),隸屬善巨郡。

元至元十四年,如庫部內(nèi)附,立鹽井管民千戶,至元十年增設(shè)金州。至元十七年改鹽井管民千戶為閏鹽州,以儷儷部設(shè)普東州,隸屬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立柏興府,合并普樂、閏鹽為州。改金州為金縣,并隸柏興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柏興府改隸云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興府為柏興州。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廢柏興州,改置鹽井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領(lǐng)轄打沖河中左千戶所、馬剌長官司。

清初仍置鹽井衛(wèi)。清雍正六年(1728年)鹽井衛(wèi)改置鹽源縣,并將鹽源原轄阿所拉地劃設(shè)鹽邊廳,隸屬寧遠府。鹽源縣瓜別設(shè)別安撫司。民國元年(1912年),(仍設(shè)鹽源縣,并將鹽中(西昌市佑君鎮(zhèn))劃屬鹽源縣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鹽源縣隸屬第十八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隸屬寧屬屯墾委員會。1950年鹽源隸屬西昌專區(qū)。1952年鹽源縣城由衛(wèi)城遷治鹽井。1964年改為鹽源彝族自治縣。1978年隨西昌地區(qū)并入涼山州,復(fù)名鹽源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鹽源縣

參考資料來源:鹽源縣人民政府-縣情簡介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7

涼山州屬于四川哪個市管轄?

涼族自治州是屬川省直接管轄的自治州,不屬何一個市管轄。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省西南部,東北分別與宜賓、樂山兩市接壤,北連雅安、甘孜兩地區(qū),南與攀枝花市毗鄰,東、南、西還與云南省相連接,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

拓展資料: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萬余平方公里,總?cè)丝?73.04萬人,境內(nèi)有漢、彝、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世居民族。全州轄1市16縣,其中木里為藏族自治縣。

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鐵路中段,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這里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氣溫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氣溫14℃)媲美,享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之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涼山彝族自治州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8

西昌周邊有哪些市?是屬于四川的

西昌地處涼山州腹地,為涼山州州府所在地。離其最近的四川城市為攀枝花市,其次為樂山、雅安(接壤涼山州,但距離西昌市還是較遠)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9

四川冕寧縣屬于哪個市

四川省冕寧縣屬于涼山州彝族自治州

不屬于市,屬于州

涼山州的西昌市也屬于涼山州,是縣級市

供參考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10

四川有哪些城市

四市大規(guī)劃-4年后1個特大城市;成都

11城市;攀枝花、自貢、、南充、瀘州、宜賓、內(nèi)樂山、德陽、達州、遂寧

15個中等城市;廣元,廣安,巴中,雅安,眉山,資陽,西昌,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廣漢,什邡,江油,仁壽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