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源山的得一個神奇的傳說仙當(dāng)年鐵拐李云游至此,見此山蒼柏,曲徑通一時興起,用鐵拐捅地贊嘆。不料用力過猛,將拐戳進了山石中,拔出后泉遂涌出,此后,人們就稱該山為清源山。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清源山的問答

最佳貢獻(xiàn)者
2

泉州清源山的來歷 簡介

清源山的來歷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老輕時曾來到源山,在山道。清源山前有一塊巨石,與老子有緣,老子在山中漫步,來往多了,久而久之,身影漸漸印在石上,那塊巨石深得老子精氣,在以后的時間里又為日月光華所洗禮,越加神通,成為老君石像的前身。老子知道這方靈石會是自已的最后歸處。 也就是地上千年之后,老子再次來到清源山,時逢唐朝末年。老子千年回到清源山之后,一股騰騰紫氣落于山中,魂魄化入那方早已等待他的巨形靈石之中,成為老君巖。老君永居清源山之后,在東海之濱齊云山上空“一氣化三清”。從此,人們就把三清之源的齊云山,改稱為清源山了。
3

老君巖的故事簡介傳說

在泉源山山腳下有一尊老君巖神像,曾有這樣的神話:老君是頑童,活分快樂,他常常趁天庭無事時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的風(fēng)光 ,被玉皇大帝知道時便找了個借口蒙混過去。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間來到泉州清源山觀景。

當(dāng)他望著這如詩如畫的山景,聞著這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這一切中的時候,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和驚天動地的響聲混合一起,擾亂了老君的心情。老君怒氣沖沖地朝發(fā)出聲音的地方飛去。他看見 一個大火球朝驚慌失措的人們撲去,一時怒火沖天,與火球打斗了起來,由于兩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時難分高低。

老君使出了絕招,猛打了一通,將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氣有所大傷,自知打不過老君,便隨口叫了聲:“師傅!你終于來了!快救救我!”老君轉(zhuǎn)頭一看,心里納悶了:什么嘛,哪里有人。看暇D(zhuǎn)過頭來時火精已經(jīng)逃之夭夭了。

他為了火精不再來騷擾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鎮(zhèn)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十分感謝、敬佩老君,便將這座神像稱做老君巖,也成為了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這就是老君巖的傳說,一個歷史悠久的神話故事!

擴展資料:

老君巖的規(guī)模成就:

道教老君造像,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在清源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主景區(qū)內(nèi),位于西峰羅山山麓,是由一塊形似人像的巨大天然花崗巖雕琢而成的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坐像,其雕刻年代最遲不晚于宋代。

石像高5.1米,厚7.2米,寬7.3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細(xì)部雕刻非常生動,石像頭戴風(fēng)帽,額紋清晰,鼻梁高突,雙耳垂肩,蒼髯飛動,嘴巴略微張開,臉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兩指憑幾,雙目深邃平視前方,胡須呈飄動狀,周身衣服的褶皺也被表現(xiàn)出來。

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顯空山幽谷,離絕塵世。頭、額、眼、髭、須等細(xì)雕刻獨具匠心。刀法線條柔而力,手法精致,夸張而不失其意,渾然一體,毫無多余痕跡,中外藝術(shù)家把它視為東方石雕藝術(shù)珍品。逼真生動地表現(xiàn)了老人慈祥、安樂的神態(tài),因而成了一種健康長壽的象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君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老君巖——滿山都是文化 滿山都是歷史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4

泉州地名的來歷!!!!!!!!!!!!!!!!!!!!!!!!!

開皇九年(589年),改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制,改豐州為泉州(今福州南安銷,晉安縣改為南安縣,歸其管轄。福建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泉州”之名。1973年6月,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85年5月,撤銷晉江地區(qū),原泉州市升地級市,實行市轄縣體制。

泉州市大地構(gòu)造位于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gòu)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nèi)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巖系和侵入巖,兩者出露面積約各占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巖分布面積增多成為主體。閩中大山帶中段戴云山脈主干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臥西北部德化境內(nèi),規(guī)模龐大,主峰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峰。

泉州位于東經(jīng)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離臺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門島),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9.08%。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5

泉州清源山海拔

清源山又名北山、泉山、齊云山,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qū)距泉州城市區(qū)3公里。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6

泉州市內(nèi)一個地名的由來。

晉江之名的由多種說法。

其一說法是:“以渡時,衣此者多沿江而居,,縣名因之”。也就是說,晉代時,中原的士族為避戰(zhàn)亂,南渡長江,逃入閩南,定居于今晉江兩岸,即將這條河流取名為晉江,晉江地名也因之而命名。

其二說法是:晉代時,由于有大量中原漢人入閩,故晉武帝析建安郡置晉安郡,下統(tǒng)晉安等八縣。晉江流經(jīng)之地屬晉安縣轄區(qū),故江取縣名首字“晉”字為名。

其三說法是:南安江易名晉江與晉人南遷有關(guān),但當(dāng)時晉江僅處于泉州城北一里至南安豐州雙溪口這段江面。唐開元六年析南安東南地置晉江縣,縣治設(shè)于泉州城內(nèi)。《新唐書》載:“晉江縣北一里有晉江!逼渌胃饔忻Q,如安溪境內(nèi)稱蘭溪,永春境內(nèi)稱桃溪,南安境內(nèi)稱東西溪。后來由于江重地名,即將南安江改稱晉江。因而認(rèn)為晉江之名起于晉代,而整條江更名成于后代,縣名即由江名而命名。 追問
少點
追答
你就選其中的一個,有三個呢
晉江之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其一說法是:“以晉南渡時,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縣名因之”。也就是說,晉代時,中原的士族為避戰(zhàn)亂,南渡長江,逃入閩南,定居于今晉江兩岸,即將這條河流取名為晉江,晉江地名也因之而命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