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萬歷年表:

1368-1644

太(朱元璋)戊申 1368 洪武

惠(朱允炆) 己卯 1399 建文

成祖(朱) 癸未 1403 永樂

仁宗(朱高) 乙巳 1425 洪熙

宣宗(朱瞻基) 丙午 1426 宣德

英宗(朱祁鎮(zhèn)) 丙辰 1436 正統(tǒng)

代宗(朱祁鈺) 庚午 1450 景泰

英宗(朱祁鎮(zhèn)) 丁丑 1457 天順

憲宗(朱見深) 乙酉 1465 成化

孝宗(朱祐樘) 戊申 1488 弘治

武宗(朱厚照) 丙寅 1506 正德

世宗(朱厚熜) 壬午 1522 嘉靖

穆宗(朱載垕) 丁卯 1567 隆慶

神宗(朱翊鈞) 癸酉 1573 萬歷

光宗(朱常洛) 庚申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 辛酉 1621 天啟

思宗(朱由檢) 戊辰 1628 崇禎

擴展資料: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fā)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

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于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jīng)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jīng)土木之變由盛轉(zhuǎn)衰,后經(jīng)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后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quán)。

1662年永歷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占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后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后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關(guān);西南臨孟加拉灣,后折回約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區(qū)設有羈縻衛(wèi)所 ,還曾收復安南。

明代手工業(yè)和商品經(jīng)濟繁榮,出現(xiàn)商業(yè)集鎮(zhèn)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shù)呈現(xiàn)世俗化趨勢。據(jù)《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明朝是繼漢唐之后的黃金時期。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zhèn)、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明史》評價明成祖為“遠邁漢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歷代紀年表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萬歷年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明代萬歷年表

1572年宗隆慶六年五月,穆宗六月,太子翊鈞即是為明神宗朱翊鈞 張居正任首

1573年明神宗萬歷元年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

1578年明神宗萬歷六年詔清丈天下田畝,限三年完成 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lǐng)袖索南嘉措為,是為三世 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

1579年明神宗萬歷七年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

1581年明神宗萬歷九年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1583年明神宗萬歷十一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

1587年明神宗萬歷十五年明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 海瑞死於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為之罷市致哀

1588年明神宗萬歷十六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建州五部

1590年明神宗萬歷十八年以大理評事雒於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fā),自是章奏留中遂成為例

1592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年寧夏之役起。二月,拜據(jù)城反,后命李如松討平 朝鮮之役起。五月,日本關(guān)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 1593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李如松收復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jù)釜山。明撤主力回國

1594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革職,遂回無錫修東林書院,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講學,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始於此

1596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徵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出 1597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日本再侵朝鮮

1598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

1599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遣宦官至各地徵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漢陽等地民變 1600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播州楊應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 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

1604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發(fā)生「楚宗之亂」。宗室數(shù)百人大肆搶掠

1615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梃擊案發(fā),殺張差結(jié)案 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 后金天命元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后金

1618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 后金天命三年后金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撥清河堡

1619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 后金天命四年明經(jīng)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后金,大敗。薩爾滸之戰(zhàn),西路軍被殲 后金滅葉赫,至是,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

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后金天命五年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九月朔,光宗死。時人疑下毒致死,是為紅丸案。廷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

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后金天命六年后金攻陷瀋陽,又陷遼陽。后金遷都遼陽

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 后金天命七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 白蓮教首領(lǐng)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

1623年明熹宗天啟三年 后金天命八年閹黨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 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 后金天命十年魏忠賢興大獄,捕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楊、左、魏受刑死。殺前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罷孫承宗。命放棄關(guān)外各城 三月,后金遷都瀋陽,是為盛京

1626年明熹宗天啟六年 后金天命十一年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fā)生民變。后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於虎丘,稱五人墓 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皇太極 后金制訂嚴禁八旗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1627年明熹宗天啟七年 后金天聰元年皇太極攻寧遠、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寧錦大捷 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朱由檢。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魏自縊死

1628年明思宗崇禎元年 后金天聰二年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 陜西連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義,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開始 張溥、孫淳等聯(lián)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jié)成復社

1629年明思宗崇禎二年 后金天聰三年后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 崇禎帝中后金反間計,將袁下獄 開歷局,以徐光啟監(jiān)督

1630年明思宗崇禎三年 后金天聰四年李自成叁加起義 張獻忠起義於陜西米脂

1633年明思宗崇禎六年 后金天聰七年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渡黃河南下,進入豫西

1635年明思宗崇禎八年 后金天聰九年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zhàn)區(qū)擴大,命盧象升總督山、陜 張獻忠率部西入陜西,與李自成合

1636年明思宗崇禎九年 清崇德元年高迎祥為孫傳庭所敗,被俘犧牲。李自成代為闖王 四月,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 1637年明思宗崇禎十年 清崇德二年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

1638年明思宗崇禎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jù)谷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 清多爾袞大舉攻明。高陽失守,孫承宗殉難。盧象升奉命督天下兵。十二月,盧象升在巨鹿陣亡 清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

1639年明思宗崇禎十二年 清崇德四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再起,破房山、?。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

1640年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1641年明思宗崇禎十四年 清崇德六年張獻忠東進。正月,破明軍於川東開縣黃陵城。二月,破襄陽,進破光州等地。是年,李自成攻入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

1642年明思宗崇禎十五年 清崇德七年清軍攻陷松山

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 清崇德八年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福臨。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親王多爾袞輔政 九月,李自成進兵汝州,大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guān)

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 清順治元年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為長安,號西京。并於西安稱王,國號「大順」 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占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死,明亡

3

從萬歷直到崇禎明朝大事年表

1572年明穆宗隆慶六年五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鈞即位,是為宗朱翊鈞

張居正任首輔

1573年明神宗萬歷元年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

1578年明神宗萬歷六年詔清丈天下田畝,限三年完成

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lǐng)袖索南嘉措為,是為三世

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

1579年明神宗萬歷七年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

1581年明神宗萬歷九年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1583年明神宗萬歷十一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

1587年明神宗萬歷十五年明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

海瑞死於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為之罷市致哀

1588年明神宗萬歷十六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建州五部

1590年明神宗萬歷十八年以大理評事雒於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fā),自是章奏留中遂成為例

1592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年寧夏之役起。二月,拜據(jù)城反,后命李如松討平

朝鮮之役起。五月,日本關(guān)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

1593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李如松收復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jù)釜山。明撤主力回國

1594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革職,遂回無錫修東林書院,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講學,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始於此

1596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徵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出

1597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日本再侵朝鮮

1598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

1599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遣宦官至各地徵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漢陽等地民變

1600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播州楊應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

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

1604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發(fā)生「楚宗之亂」。宗室數(shù)百人大肆搶掠

1615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梃擊案發(fā),殺張差結(jié)案

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

后金天命元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后金

1618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

后金天命三年后金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撥清河堡

1619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

后金天命四年明經(jīng)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后金,大敗。薩爾滸之戰(zhàn),西路軍被殲

后金滅葉赫,至是,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

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后金天命五年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九月朔,光宗死。時人疑下毒致死,是為紅丸案。廷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

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后金天命六年后金攻陷瀋陽,又陷遼陽。后金遷都遼陽

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

后金天命七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

白蓮教首領(lǐng)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

1623年明熹宗天啟三年

后金天命八年閹黨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

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

后金天命十年魏忠賢興大獄,捕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楊、左、魏受刑死。殺前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罷孫承宗。命放棄關(guān)外各城

三月,后金遷都瀋陽,是為盛京

1626年明熹宗天啟六年

后金天命十一年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fā)生民變。后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於虎丘,稱五人墓

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皇太極

后金制訂嚴禁八旗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1627年明熹宗天啟七年

后金天聰元年皇太極攻寧遠、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寧錦大捷

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思宗朱由檢。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魏自縊死

1628年明思宗崇禎元年

后金天聰二年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

陜西連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義,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開始

張溥、孫淳等聯(lián)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jié)成復社

1629年明思宗崇禎二年

后金天聰三年后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

崇禎帝中后金反間計,將袁下獄

開歷局,以徐光啟監(jiān)督

1630年明思宗崇禎三年

后金天聰四年李自成叁加起義

張獻忠起義於陜西米脂

1633年明思宗崇禎六年

后金天聰七年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渡黃河南下,進入豫西

1635年明思宗崇禎八年

后金天聰九年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zhàn)區(qū)擴大,命盧象升總督山、陜

張獻忠率部西入陜西,與李自成合

1636年明思宗崇禎九年

清崇德元年高迎祥為孫傳庭所敗,被俘犧牲。李自成代為闖王

四月,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

1637年明思宗崇禎十年

清崇德二年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

1638年明思宗崇禎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jù)谷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

清多爾袞大舉攻明。高陽失守,孫承宗殉難。盧象升奉命督天下兵。十二月,盧象升在巨鹿陣亡

清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

1639年明思宗崇禎十二年

清崇德四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再起,破房山、?。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

1640年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1641年明思宗崇禎十四年

清崇德六年張獻忠東進。正月,破明軍於川東開縣黃陵城。二月,破襄陽,進破光州等地。是年,李自成攻入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

1642年明思宗崇禎十五年

清崇德七年清軍攻陷松山

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

清崇德八年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福臨。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親王多爾袞輔政

九月,李自成進兵汝州,大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guān)

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

清順治元年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為長安,號西京。并於西安稱王,國號「大順」

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占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死,明亡

4

明朝皇帝年表

明朝第1位皇開國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

時間:1368年

去世時間:1398年624日

主要成就:建立明朝,滅掉元朝,恢復漢人政權(quán)

即位地點:南京

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

明朝的第2位皇帝:惠帝朱允炆

和朱元璋的關(guān)系:孫子

即位時間: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去世時間:去世時間不詳

別號:建文君、建文帝、明惠帝

人物簡介:惠帝朱允炆在位僅僅三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明成祖朱棣趕下臺,因此沒有什么政績

明朝的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和朱元璋的關(guān)系:朱元璋的第三子

即位時間:1402年奪位登基

去世時間:1424年8月12日

主要成就: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五征漠北,平定邊患

明朝的第4位皇帝:仁宗朱高熾

和明成祖朱棣的關(guān)系:朱棣的長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即位時間:1424年

去世時間:1425年5月29日

主要成就:政治比較清明,采取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不過仁宗做皇帝做的比較可憐,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

明朝的第5位皇帝:宣宗朱瞻基

皇帝順序: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即位時間:1425年

在位時間:11年

去世時間: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主要成就:隨祖父明成祖朱棣征蒙古,與仁宗并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guān)系融洽

明朝的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鎮(zhèn)

明朝皇帝順序: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

即位時間:1436-1449,1457-1464(共22年)

去世時間:1464年2月23日(天順八年

在位期間大事記:“土木之變”被俘,1457年被放回以后重新即位。

死后陵寢:十三陵之裕陵

明朝第7位皇帝:景帝朱祁鈺

明朝皇帝順序:英宗被俘后做的臨時皇帝,英宗回朝以后退位。朱祁鈺是明英宗的朱祁鎮(zhèn)弟,英宗被俘后即位

即位時間:不祥

死亡時間:1457年(天順元年

在位大事記:發(fā)生土木之變英宗被俘

明朝第8位皇帝:憲宗朱見深

皇帝順序: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長子

即位時間:1464年

在位時間:在位24年。

死亡時間:1487年9月9日(成化二十三年)

生平大事記:好色之徒?jīng)]有什么大的功績,如果非要找個的話就是設立西廠

明朝的第9位皇帝:孝宗朱佑樘

皇帝順序:憲宗的第三子,明朝的第9位皇帝。

即位時間:1487

在位時間:在位19年。

死亡時間:1505年

主要成就:中興之令主

明朝的第10位皇帝:武宗朱厚照

皇帝順序:明孝宗的長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代皇帝

即位時間:1505年

在位時間:在位17年

去世時間:于1521年,時年31歲。

死亡原因:荒淫過度,沉默女色

主要成就:沒有,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

明朝的第11位皇帝:世宗朱厚璁

皇帝順序:明憲宗的子孫,父親是興獻王,大王王朝的第十一代皇帝

即位時間:1521年

在位時間:在位46年

去世時間:于1566年,時年66歲。

死因:傳說是服用仙丹毒死的,是否真實無法考證

主要成就:,誅殺宦官,節(jié)用寬民。后期比較荒淫,沉迷道教修煉仙丹不理朝政

明朝的第12位皇帝:穆宗朱載垢

皇帝順序:世宗朱厚璁第三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二代皇帝

即位時間:1566年

在位時間:在位7年。

去世時間:于1572年,時年36歲。

死因:無法考證

主要成就:沒有成就

明朝的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

皇帝順序:穆宗朱載垢第三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三代皇帝

即位時間:1572年年僅10歲

在位時間:在位48年。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去世時間:于1620年,時年58歲。

死因:無法考證

在位期間大事: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明朝的第14位皇帝:光宗朱常洛

皇帝順序:神宗朱翊鈞的長子,大王王朝的第十四代皇帝

即位時間:1620年年僅1個月

在位時間:在位1個月。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去世時間:于1620年,時年39歲。

死因:荒淫過度

在位期間大事:基本算什么事情沒有,在位時間最短應該是他名聲最大的地方

明朝的第15位皇帝:光宗朱常洛

皇帝順序:熹宗朱常洛的長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五代皇帝

即位時間:1620年

在位時間:在位8年。

去世時間:于1627年,時年23歲。

死因:荒淫過度

在位期間大事: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乘機攻占沈陽

明朝的末代皇帝: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

皇帝順序:光宗第五子,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朝的第十六個皇帝

即位時間:1627年

在位時間:在位17年。

去世時間:1644

死亡原因:被李自成逼死在了九宮山,據(jù)說是上吊自殺的

5

歷史年表 明朝

1368年 至正二十八年

明洪武元年

正月元璋在應天府稱國號明,年號洪武。閏七月,妥歡貼睦爾命擴廓帖木兒、李思齊等分道御明軍。明軍至通州,元帝趨上都。八月,明軍入大都。

1369年 北元至正二十九年

洪武二年

二月,明太祖詔修《元史》。四月,明置臨洮衛(wèi)。六月,明將常遇春克上都,元惠宗退居應昌。明建開平衛(wèi)。八月,《元史》修成。

1370年 至正三十年

洪武三年

正月,明置鞏昌、平?jīng)龆l(wèi)指揮使司。明太祖命徐達、李文忠等分道北征。四月,徐達敗擴廓帖木兒于沈兒峪,擴廓退入和林。元惠宗卒于應昌,太子愛酞識理達臘(昭宗)繼位,稱必力克圖汗,建年宣光。明設蘭州衛(wèi)。五月,李文忠取應昌,俘買的里八剌等元宗室,愛猷識理達臘北走和林。六月,明太祖謚妥歡貼睦爾為“順帝”,封買的里八剌為“祟禮候”。八月,明置朔州衛(wèi).元高昌王和尚、岐王桑哥朵兒只班率部降明。九月,元宗王札木赤等降明。明設宮山等處軍民千戶所。

1371年 北元宣光元年

明洪武四年

正月,明設河州衛(wèi)、東勝衛(wèi)及下屬失寶赤等五千戶所。二月,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明置遼東衛(wèi)。三月,明徒山后民一萬七千戶屯北平。六月,明徒山后民三萬五千戶于內(nèi)地,又徒沙漠遺民三萬二千戶屯田北平。七月,明設定遼都衛(wèi)。

1372年 宣光二年

洪武五年

正月,明太祖命徐達、李文忠、馮勝等分三路出擊北元。三月,明將藍玉敗擴廓帖木兒于土剌河。五月,擴廓帖木兒及賀宗哲大敗徐達。六月,馮勝克甘肅,敗元兵于瓜、沙州。李文忠敗元兵于阿魯渾河。十一月,明置甘肅、莊浪衛(wèi)。

1373年 宣光三年

洪武六年

正月,明置西寧衛(wèi)。是年,北元攻武州、朔州、河州、雁門、撫寧、瑞州等地。

1374年 宣光四年

洪武七年

九月,明太祖遣買的里八剌北歸并致書愛猷識理達臘。是年,明軍在興和、大寧等地敗元軍。元軍襲遼陽,被擊退。明置察罕腦兒衛(wèi)。

1375年 宣光五年

洪武八年

正月,馮勝兵入三不剌川。八月,擴廓帖木兒卒。十二月,納哈出數(shù)萬人深入遼南,為明軍所敗。是年,明置安定、阿端二衛(wèi),封卜煙帖木兒為安定王。升官山千戶所為官山衛(wèi)。

1376年 宣光六年

洪武九年

七月,元將伯顏帖木兒攻延安,被明將傅友德收降。十月,明置涼州衛(wèi)。

1378年 宣光八年

洪武十一年

四月,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卒,脫古思帖木兒(益宗)繼位,稱烏薩哈爾汗,建年天元。六月,明太祖遣使祭愛猷識理達臘。

6

明朝所有皇帝年號還有在位時間表

明朝皇帝年表:

第一位祖 開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 年號 洪武 (1368年-1398年)孝陵

第二位: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朱允炆 年號 建文 (1399年-1402年)無陵

第三位: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朱棣 年號 永樂 (1403年-1424年)長陵

第四位: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年號 洪熙 (1425年) 獻陵

第五位: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圣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年號 宣德 (1426年-1435年)景陵

第六位: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实 朱祁鎮(zhèn) 年號 正統(tǒng) (1436年-1449年)天順 (1457年-1464年)裕陵

第七位: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鈺 年號 景泰 (1450年-1457年)景泰陵

第八位: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 朱見深 年號 成化 (1465年-1487年)茂陵

第九位: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 年號 弘治 (1488年-1505年)泰陵

第十位: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年號 正德 (1506年-1521年)康陵

第十一位: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年號 嘉靖 (1522年-1566年)永陵

第十二位: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垕 年號 隆慶 (1567年-1572年)昭陵

第十三位: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年號 萬歷 (1573年-1620年)定陵

第十四位: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年號 泰昌 (1620年) 慶陵

第十五位: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朱由校 年號 天啟 (1621年-1627年)德陵

第十六位:思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年號 崇禎 (1628年-1644年)思陵

第十七位: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朱由崧 年號 弘光 (1644年-1645年)無陵

第十八位: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朱聿鍵 年號 隆武 (1645年-1646年)隆武陵

第十九位: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寧文宏武達仁成宣閔孝節(jié)皇帝 朱聿鐭 年號 紹武 (1646年) 紹武陵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7

明朝皇帝紀年表是?

1.明太祖,洪武,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永樂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統(tǒng)(天順)皇帝,朱祁鎮(zhèn)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過兩次皇帝,故用兩個年號。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27年-1644年在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