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千年前,大衛(wèi)以耶路撒冷為,建立了統(tǒng)一的古列王國。隨大衛(wèi)的兒子——所羅門王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的鼎盛時代,這個猶太盛世的標志即為耗費七年打造的圣殿(史稱第一圣殿)。據(jù)說這座為供奉摩西十誡和約柜而建的殿堂宏偉壯麗,曾經(jīng)被譽為“上帝的居所”。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攻占,第一圣殿被付之一炬。之后,圣殿被重建,但很快又被羅馬人夷為平地,僅存西邊的一段護墻(因此哭墻原名西墻)。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期,絕大多數(shù)猶太人逃離耶路撒冷,由此展開了兩大流散的血淚史。

1967年一場“六日戰(zhàn)爭”,以色列從約旦手里奪回耶路撒冷,闊別近兩千年的哭墻由此重回猶太人的懷抱。

收復哭墻后,以色列政府并沒有大興土木重建圣殿,只是拆除了一部分破敗街區(qū),為哭墻開拓了一片寬闊的廣場。

千百年來,只要獲得重歸故里的機會,猶太人都會找到這段護墻,在這面象征信仰和苦難的石墻前深情祈禱,哭訴流亡之苦,“哭墻”由此得名。

擴展資料

哭墻的民俗文化

哭墻是猶太教圣殿兩度修建、兩度被毀的痕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里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

在擁有3000年歷史的這座古城,在著名的猶太人第二圣殿遺址哭墻下,祈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祈禱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經(jīng)》、背著槍的女兵,也有胡子有一尺多長、專心虔誠的猶太老人。

祈禱時男女有別進入廣場墻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tǒng)帽子,如果沒有帽子,入口處亦備有紙帽供應。

許多徘徊不去的祈禱者,或以手撫摸著墻面,就如同撫摸著猶太人民千年的傷口;或低聲背誦著經(jīng)文緬懷著民族輝煌的歷史;或?qū)懼矶\的紙條塞入墻壁石縫間,似乎那樣就可以將心愿傳遞到上帝心里。歷經(jīng)千年的風雨和朝圣者的撫觸,哭墻石頭也泛泛發(fā)光,如泣如訴一般。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哭墻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耶路撒冷的哭墻是什么來歷

西墻也叫“哭墻”,坐落在鼎鼎的圣殿山,長52米,高19米,由27層巨大的石塊。公元70年,猶太剛建成才6年的第二圣殿被羅馬人摧毀,僅留下西邊的一段殿墻,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墻。經(jīng)過近兩千年的風吹雨打,這座高墻依然巋然不動。猶太人把“哭墻”尊為宗教圣地,每天都會有猶太教徒在墻下祈禱、許愿。 當然是猶太教的,上帝

耶路撒冷古跡「哭墻」的來歷

耶路撒冷城中有一堵大墻,許多猶太人到了這里,都要在此墻下落淚哭泣一番。此墻高18米、長28米,以27層石灰石砌成,墻下除瓦礫外別無它物,猶太人為什么哭泣呢?這里有一個令人悲哀的歷史故事。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腹部、死海以西的河谷中,正當?shù)刂泻Q匕锻ㄏ虬⒗衬囊獩_。大約公元前二千年,猶太民族的祖先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的帶領(lǐng)下,來到這里。傳說亞伯拉罕的虔誠感動了耶和華神,耶和華祝福道:“猶太人將在這塊土地上繁衍昌盛。”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被天使賜其名曰“以色列”。

公元前十一世紀,雅各的后裔大衛(wèi)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73~前933年,大衛(wèi)的兒子所羅門在位,大興土木,建立了宏偉的所羅門圣殿。用來供奉耶和華神,感謝神的恩典,從此,這里成了猶太人最神圣的地方。

大約在公元元年耶穌降生在耶路撒冷南門外的伯利恒鎮(zhèn)。公元30年代時,耶穌向人們傳播真理,宣講“福音”告訴人們進天國的道理,展現(xiàn)了各種神跡。信奉耶穌的人越來越多,這一下猶太祭司們可著急了,大小祭司們議論紛紛:“這人行好些神跡,我們怎么辦呢?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庇谑仟q太祭司們煽動猶太民眾,說耶穌破壞了他們的宗教,應該被處死。

耶穌在帶領(lǐng)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后,祭司們用三十個銀幣收買了耶穌的門徒猶大,耶穌由于猶大的出賣而被猶太祭司們抓捕。猶太祭司既想處死耶穌,又沒有這種權(quán)力,處死犯人必須由羅馬總督彼拉多批準。于是“眾人都起來,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并說自己是王。’”

彼拉多明白耶穌無罪,原想釋放耶穌,但被祭司們煽動起來的猶太人不答應,高喊著要釘死耶穌。彼拉多是羅馬總督每年可以赦免一個犯人,他想赦免耶穌,猶太祭司威脅說:“這個人自稱猶太人的王,這是造反,你要是釋放他就是對皇帝愷撒的背叛!”彼拉多只得赦免了另一個死囚。彼拉多讓人拿水來,當眾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猶太人說如果耶穌無罪,那么就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這一切。后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釘死耶穌后30余年,猶太人真的開始承擔迫害覺者的罪。公元70~135年,羅馬皇帝三次遠征耶路撒冷,將全城夷為平地,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幸存者被虜回羅馬為奴,或驅(qū)入角斗場與野獸搏斗,讓野獸活活吃掉;羅馬皇帝宣布永遠放逐猶太人(過了兩百年才允許流落各地的猶太人每年回鄉(xiāng)憑吊一次)。猶太人從此成了沒有領(lǐng)土的民族,在世界各地受到歧視與驅(qū)趕,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顛沛流離和屠殺,整整流浪了差不多兩千年,直到1948年才重建以色列國。

據(jù)猶太人傳說當所羅門圣殿被燒毀時,六位天使曾經(jīng)坐在圣殿的一面墻上哭泣,淚水粘結(jié)石縫,故而大墻永遠不倒,永遠聳立在那里,見證著這段歷史悲劇。是啊,善良的天使怎能不哭呢?猶太民族是被耶和華救出埃及的民族,耶和華神是猶太人唯一信奉的神,可是猶太人卻在敗壞的歷史中釘死了耶和華派來拯救世人的耶穌,犯下了難以償還的大罪。

從世界各地前來朝圣的猶太人焉能不哭?見墻思祖,追憶兩千年來全民族流離失所的苦難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驅(qū)逐乃至屠殺悲慘經(jīng)歷,一一涌上心頭,悲憤交加,怎能不令人心酸落淚呢?因而這堵大墻被稱為“哭墻”。

3

在耶路撒冷有一面世界聞名的哭墻,它究竟有什么來歷?

所謂的(哭墻)其實應該叫做(西墻希伯來Hakotel?迚Φ膩須v其實是因年在外放逐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他們在西墻祈禱的時候哭訴流亡的苦難,所以后來就被人叫做哭墻。

一九四八年,哭墻落在約旦手中,約旦人不允許猶太人再到哭墻禱告,從那以后哭墻歷經(jīng)了十九年無人禱告的局面?迚ζ鋵嵱直环Q為(歡樂之墻),在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zhàn)爭中,哭墻被猶太人收復,猶太人涌到哭墻喜極而泣,所以又被稱作(歡樂之墻)。

公元前十九年,大希律王在圣殿山興建新第二圣殿。但由于猶太人的叛亂,導致耶路撒冷被羅馬的大軍夷為平地,圣殿被摧毀。現(xiàn)在所看到的哭墻,是圣殿廢墟西邊的墻,深埋在地下深處,后來猶太人找借口說防止支持圣殿山平臺的基地塌陷,必須用石塊加高,就筑成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一面大墻。但是如果細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哭墻下面的石塊和哭墻上面的石塊有大小之分,哭墻下面的十一層所用的材料才是希律王建第二圣殿時真正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今日的哭墻,已成為當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遺跡,象征了圣殿的化身,因此成為了猶太教徒最神圣的祈禱圣地。對我們這些非教徒來說,看到那些頭戴圓邊黑色帽,身穿黑大衣、黑長褲和黑皮靴,手捧希伯來文《圣經(jīng)》的猶太教信徒,口中念念有詞,如泣如訴。

其實哭墻的廣場是男女分開祈禱的,北邊是男性的區(qū)域,南邊是女性祈禱的地方,之所以分開祈禱是因為在猶太人看來,如果男女在一起祈禱男教徒看到美女后祈禱會不專心,所以使男女教徒分開祈禱。

4

“耶路撒冷哭墻”是什么?

估計是毛細現(xiàn)象
5

耶路撒冷的哭墻是怎么回事?

估計是毛細現(xiàn)象,具體沒錄像沒照片真不好說啊
6

耶路撒冷 哭墻的傳說 ?

耶路撒冷的“哭墻”“哭:這面巨大的中間的一塊巨石上異樣地出現(xiàn)了一漬,經(jīng)過幾天風吹日曬依然如此,既不擴大、也不消失。這一現(xiàn)象令不少極端正統(tǒng)的猶太教人士激動不已,因為在猶太教傳說中,哭墻流淚是猶太救世主彌賽亞降臨的先兆。

如果把水漬形容為“哭墻之淚”的話,那么哭墻實際上流了三行淚,而不是先前所報道的一處。在哭墻前我們看到,先前的報道的那行“淚”位于哭墻中間靠左的位置,距離地面大約六七米的高度。水漬長方形,盡管濕漉漉的,卻并沒有水滴下來,水漬四周都是干的,一點水的痕跡也沒有。由于水漬正好位于一塊巨石正面,所以從地面看起來似乎水是從石頭內(nèi)部滲出來的,這也許是一些人覺得怪異的原因。另外兩處水漬都位于石墻的縫隙處。水從縫隙里滲漏出來,潤濕了下面的石頭,一些墻縫的填料也被腐蝕掉了,所以看起來更像兩只“流淚的眼睛”。

其實哭墻出現(xiàn)水漬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一年半前就出現(xiàn)過,當時查明,原因是哭墻另外一側(cè)用于滴灌的水管發(fā)生滲漏,而滲漏的速度和蒸發(fā)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漬能夠長時間既不消失也不擴大。

連日來,以色列文物局會同有關(guān)地質(zhì)和文物專家也對哭墻水漬現(xiàn)象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最后專家們得出的意見也證實“ 哭墻之淚”其實并不神秘。以色列文物局在發(fā)布的調(diào)查結(jié)論中說,這一現(xiàn)象雖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樣,是由于滲水形成的,但也屬自然現(xiàn)象,是由于一種長在石頭中間的植物腐爛后引起的。

“哭墻之淚”雖然被證明純屬自然現(xiàn)象,但人們?nèi)耘f希望,總有一天,和平會降臨這片土地。那時,人們將不再互相殺戮,而哭墻也會恢復它本來的稱呼—西墻,到那時,哭墻將不再流淚!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7

耶路撒冷的哭墻歷史!

耶路撒冷市 (Jerusalem) 位于巴勒斯部猶地亞山的四座山丘上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四周群山環(huán)抱,面積158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海拔835米,63.4萬(2000年),是以色列最大城市。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這是因為很早以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個名叫“耶布斯”的部落從阿拉伯半島遷徙到這里定居下來,修建村莊,構(gòu)筑城堡,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后來,迦南人又在這里修建城市,并定名為“尤羅薩利姆”。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猶太王國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征服了這個地方,將它作為猶太王國的都城,繼續(xù)沿用“尤羅薩利姆”的名稱,為使它希伯萊化,稱為“尤羅薩拉姆”。

中文以此譯為“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稱該城為“古德斯”,即“圣城”

耶路撒冷長期以來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相傳公元前10世紀,大衛(wèi)的兒子所羅門繼位,在耶路撒冷城內(nèi)的錫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猶太教圣殿,是古猶太人進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于是猶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為圣地。 后來在圣殿廢墟上筑起一道城墻,猶太人稱為“哭墻”,成為當今猶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耶路撒冷老城始建以來,已經(jīng)重建和修復過18次之多。公元前1049年,曾為大衛(wèi)王統(tǒng)治下的古以色列王國老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今伊拉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此城,把它夷為平地。公元前532年,又為波斯大琉士王侵占。公元前4世紀后,耶路撒冷相繼附屬于馬其頓、托勒密、塞琉古諸王國。公元前63年羅馬攻占耶路撒冷時,他們驅(qū)逐了城內(nèi)的猶太人。羅馬人在巴勒斯坦對猶太人的暴政,引起了四次大規(guī)模的起義,羅馬人進行了血腥鎮(zhèn)壓,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并有大批猶太人被掠往歐洲,淪為奴隸。劫后余生的猶太人紛紛外逃,主要去向是現(xiàn)今的英、法、意、德等地區(qū),后來又大批流向俄國、東歐、北美等,從此開始了猶太人悲慘的流散史。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敗了羅馬人,此后,耶路撒冷長期處于穆斯林統(tǒng)治之下。

11世紀末,羅馬教皇和歐洲的君主們以“收復圣城”的名義,多次發(fā)動十字軍東征,1099年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隨后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延續(xù)近一個世紀。1187年,阿拉伯的蘇丹薩拉丁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赫淀一役,大敗十字軍,收復了耶路撒冷。從

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耶路撒冷一直處于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之下。

耶路撒冷南部17公里的伯利恒鎮(zhèn)附近,有一個名叫馬赫德的山洞,據(jù)說耶穌就降生在這個山洞里,現(xiàn)在那里建有馬赫德教堂。耶穌年輕時曾在耶路撒冷求學,后又在這里布道,自稱基督(即救世主),后被猶太當局釘死在城外的十字架上,并埋葬在那里。傳說耶穌死后3天從墓中復活,40天后升天。

公元335年,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希拉娜太后巡游到耶路撒冷,在耶穌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復活教堂,又稱圣墓教堂,因此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圣地。

公元7世紀初,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教,在麥加城受到當?shù)刭F族的反對。一天夜里,他從夢中被喚醒,乘騎由天使送來的一匹有女人頭的銀灰色牝馬,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在這里踩在一塊圣石上,飛上九重天,在直接受到上天啟示后,當夜又返回麥加城。這就是伊斯蘭教中有名的“夜行和登宵”,是穆斯林的重要教義之一。由于這夜游神話,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伊斯蘭教僅次于麥加、麥地納的第三圣地。

正是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為了爭奪圣地,自古以來,在這里不知發(fā)生過多少次殘酷的征戰(zhàn)。耶路撒冷先后18次被夷為平地,但每次之后都得到復興,根本原因就在于這是一座世界公認的宗教圣地。有人說,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見的屢遭破壞但又備受崇敬的一座美麗城市。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墻,城區(qū)分4個居民區(qū)猶太居民區(qū)、穆斯林居民區(qū)、亞美尼亞和基督教居民區(qū)。那時,已占該城人口多數(shù)的猶太人,開始在城墻外建立新的居民區(qū),形成了現(xiàn)代耶路撒冷的核心。從一個小鄉(xiāng)鎮(zhèn)轉(zhuǎn)變?yōu)橐粋繁榮的大都市,形成許多新的居民區(qū),每一個居民區(qū)都反映了那里特定聚居群體的特性。

1917年盟軍占領(lǐng)耶路撒冷。1922年起由英國“托管”。1947年11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關(guān)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8號決議,規(guī)定耶路撒冷由聯(lián)合國管理。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以色列旋即占領(lǐng)了耶路撒冷西區(qū),并在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耶路撒冷城東區(qū)遂由約旦控制,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時,以色列進而占領(lǐng)全城。1980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將耶路撒冷定為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此舉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和國際輿論的強烈反應。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

耶路撒冷新城區(qū)位于西部,是在公元19世紀后逐漸建立起來的,比老城區(qū)大2倍,主要是科學、文化等機構(gòu)所在地。街道兩側(cè)是現(xiàn)代化建筑群,在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舒適優(yōu)雅的旅館別墅、人群穿流的大型商場之間,點綴著景色秀麗的公園。老城位于東部,周圍有一道高高的城墻,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址都在老城,如享有與麥加克爾白天房同等地位的穆罕默德當夜登天時腳踩的那塊圣石所在的薩赫萊清真寺、僅次于麥加圣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等,凡是《舊約》、《新約》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關(guān)地方,城中都建有相應的教堂和殿宇。耶路撒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耶路撒冷既古老又現(xiàn)代,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著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嚴守教規(guī)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這座城市既保存過去,又為將來進行建設(shè),既有精心修復的歷史遺址,又有細心美化的綠地、現(xiàn)代化商業(yè)區(qū)、工業(yè)園區(qū)和不斷擴展的郊區(qū),表明了它的延續(xù)性和生命力。

圣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圣地,公元前1千年猶太大衛(wèi)王的兒子所羅門,耗時7載,動用20萬人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后來著名的神廟山(也稱圣殿山)上興建了一座華麗的圣殿,作為朝拜猶太教神主耶和華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倫軍隊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毀,后來猶太人兩度重修圣殿,但又在羅馬占領(lǐng)時期兩次被毀壞殆盡。保護至圣所著名的大殿是公元前37年由希律一世大帝在所羅門建造的第一圣殿的廢墟上重建起來的。希律圣殿被古羅馬提圖斯軍團毀于公元70年,此后,猶太人在原來猶太圣殿廢墟上用原來圣殿的石頭壘起一堵52米長、19米高的大墻,稱為“西墻”。猶太人稱為“哭墻”,成為當今猶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猶太人認為哭墻是當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遺跡,因而是猶太教最神圣的祈禱地方。許多世紀以來,猶太教徒都到這里來面壁祈禱,每當追憶歷史上圣殿被毀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場,哭墻因此而得名。以色列人發(fā)誓決不廢棄“哭墻”。

哭墻看起來和一堵巨大的石墻無異。每天都可看見猶太人自動分成男女兩撥,分別在哭墻的北南兩段祈禱,他們常常手捧《圣經(jīng)》,一邊祈禱,一邊點頭(根據(jù)猶太教規(guī),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時候必須點頭),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對哭墻,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至于聞名世界的、把寫著心愿的紙條塞入哭墻墻縫的行為,倒不是猶太人的習俗,而是旅游者們的發(fā)明。

1967年“哭墻”所在的破敗街區(qū)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寬闊的鋪砌廣場。虔誠的猶太教徒熱切希望能重建這一圣殿,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將意味著要拆除后來在遺址上建起的穆斯林圣所。在圣殿地基附近近還建有一座猶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學館。

1981年哭墻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

http://www.usnyaa.com/bbs/archiver/?tid-16729.html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