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南京必大美食有鹽水牛肉鍋貼、鴨血粉絲湯、桂花糖芋苗、什錦豆腐澇、酒釀小圓子、小籠包、狀元豆、南京臭豆腐和南京干絲。

1、鹽水鴨

鹽水鴨也叫桂花鴨是南京的傳統(tǒng)名吃。相傳在宋朝時南京的鴨子聞名全省。在明朝建都金陵后出現(xiàn)了金陵鹽水鴨。清代時曾作為宮廷貢品。

2、牛肉鍋貼

在南京牛肉鍋貼也是赫赫有名的。形狀像餃子,但比餃子稍微細長一點。而且這里的牛肉鍋貼結(jié)合了南京小籠包的做法餡足汁多,咬一口汁都能流出來。而且這種鍋貼上部柔軟,底部酥脆的特點,牛肉餡味道鮮美,別具風(fēng)味。

3、鴨血粉

南京人自古就特別喜歡吃鴨子,吃鴨的有1400年的歷史了。相傳在清朝時有個南京人殺鴨子舍不得把血丟掉,就用小碗將它的血裝起來。不料,粉絲掉進去了,無奈他就將鴨血與粉絲一起煮了。就這樣鴨血粉絲湯就誕生了。特點是:口味平和,鮮香爽滑。

4、桂花糖芋苗

這是南京著名的傳統(tǒng)甜點,也屬于金陵菜系。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南京到處飄著桂花的淡淡花香,這時候恰好也是芋頭成熟的季節(jié)。

于是南京勤勞的女人采摘下桂花用糖腌制稱“桂漿”。選用新鮮芋苗,蒸熟后剝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漿,放在大鍋里慢慢熬制芋苗快軟爛的時候加入藕粉,藕粉的加入會使糖芋苗看上去濃稠美味,吃起來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甜美,吃后唇齒留香。

5、什錦豆腐澇

豆腐澇也叫豆腐腦或是豆腐花。豆腐腦全國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南京的豆腐澇講佐料比較多,一般都有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多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比我們平常吃的好看,口味更是集中了香、鮮、咸淡等,吃起來有滋有味。

6、赤豆酒釀小圓子

赤豆酒釀小圓子是南京的一道特色小吃,甜點,味道真不錯,紅豆煮的很爛,有入口即化的感覺,配以糯米制作的小圓子,再加入酒釀,很是可口,喜歡吃甜品的朋友不要錯過哈,它可以作為早點,也可作為正餐后的甜點,都很不錯。

7、小籠包

南京小籠包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湯汁,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起來能看到里面透明的液體,這是因為做小籠包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紙,切碎了拌在餡里。南京人還專門為吃小籠包寫了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

8、狀元豆

狀元豆是南京夫子廟的特色小吃之一。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內(nèi)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貧寒,每天讀書到深夜,其母就用黃豆加上紅曲米、紅棗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裝好,上面加一顆紅棗給他吃,并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好中狀元。后來,秦大士中了狀元,此事傳開,狀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販就利用學(xué)子的這種心理,在夫子廟貢院附近賣起了狀元豆,襯口彩說“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

9、南京臭豆腐

南京臭豆腐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主料是南京糟鹵臭豆腐1塊,肉末少許,干辣椒、蔥姜蒜末適量調(diào)味料精鹽1小匙,高湯適量。

10、南京干絲

南京干絲是一套不同于其他城市獨特的制作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的干絲,均為豆腐店的特制而成。將豆腐切切細絲,配合各種湯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醬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長。記得關(guān)注我哦!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南京特色美食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去南京必吃十大美食有哪些?

南京必吃十大美食1、金水鴨、2、湯包3、鴨血粉絲4、南京烤鴨、5、民齡粥、6、什錦豆腐澇、7、小餛飩、8、煮干絲、9、梅花糕、10、桂花糖芋苗。

金陵鹽水鴨

南京被稱為“鴨都”可是名副其實的,據(jù)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chǎn),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也叫做桂花鴨,是我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南京出產(chǎn)的以谷喂養(yǎng)的鴨,膘肥色白,肉質(zhì)鮮嫩,在宋代就已經(jīng)聞名全省。

鹽水鴨是低溫熟煮,經(jīng)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煮制,使得鹽水鴨的嫩度達到一定程度。金陵鹽水鴨的制作工藝十分的巧妙、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這道菜在制作上也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鹽水鴨皮白柔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絕對讓你吃過了還想吃。

桂花糖芋苗

這是南京著名的傳統(tǒng)甜點,也屬于金陵菜系。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南京到處飄著桂花的淡淡花香,這時候恰好也是芋頭成熟的季節(jié)。

于是南京勤勞的女人采摘下桂花用糖腌制稱“桂漿”。選用新鮮芋苗,蒸熟后剝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漿,放在大鍋里慢慢熬制芋苗快軟爛的時候加入藕粉,藕粉的加入會使糖芋苗看上去濃稠美味,吃起來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甜美,吃后唇齒留香。

3

去南京必吃十大美食有哪些

南京必吃食南京名小吃 1、金陵鹽水鴨 2、牛肉鍋貼 3籠包 4、蒸餃 5、南京干絲 6、如意回鹵干 7、什腐澇 8、狀元豆 9、桂花糖芋苗 10、鴨血粉絲湯 11、皮肚面。12、梅花糕 13、鴨油酥燒餅。14、美齡粥。15、活珠子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4

西安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

西安必吃美食:

1、羊肉

羊肉泡饃是西安十大中最具特色的清吃,一提到清真小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羊肉泡饃,是陜西名吃的總代表。吃羊肉泡饃需要自己先把饦饦饃掰碎,,然后加羊肉湯大火快煮便能食用,掰的越小越能入味,吃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2、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色澤乳白,表面蓬松宛如輕紗蟬翼,它要求糕餅師具有高超的技術(shù)和豐富的經(jīng)驗,不能放釩和堿,只能利用大油和水塘面漲發(fā),油水面的比例要恰到好處才能做成這樣巧奪天工的食物。

3、米面皮

米面皮是由大米為原料,磨成米漿蒸熟切成細條制成的,具有白、薄、嫩、韌等特點,可以加上豆芽、胡蘿卜絲等拌成酸辣口的食用,爽口清涼;也可以晾干油炸、或上火烹炒,具有四季皆宜的特點。

4、鏡糕

鏡糕因小巧,形狀若小圓鏡而得名,是西安十大名吃中的一種零食,時常隨流動三輪車而走,現(xiàn)蒸現(xiàn)賣,只需幾分鐘聽到蒸籠發(fā)出長長的響聲使就可以用竹簽扎起蘸上白糖、芝麻或者其他作料食用。

5、biangbiang面

這絕對是西安十大名吃中最特別的一個了,名字中的biang是一個合字,連電腦都無法輸入。這是傳統(tǒng)的陜西褲帶面,因為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主要以油潑的做法為主,酸辣鮮香,寬如褲帶讓人吃著十分過癮。

6、肉夾饃

陜西肉夾饃通常使用白吉饃,臘汁肉和白吉饃合為一體,互相襯托,外脆里嫩。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有純瘦、肥瘦、肥皮三種吃法,可以配以羊肉泡饃或各式面條一同食用。

7、臊子面

臊子面是陜西省漢族風(fēng)味小吃,臊子面最重要的就是臊子,用肉丁、木耳、胡蘿卜等炒制,澆到面上,既好看又好吃。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yīng)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臊子面在關(guān)中地區(qū)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逢年過節(jié)等場合的必備。

8、粉湯羊血

粉湯羊血又稱粉湯血豆腐、粉湯紅絲,最適合冬季使用,營養(yǎng)成分較為全面,尤其是有機鐵的微量元素含量是所有小吃中最多的,因為所用的調(diào)料多為重要,特別受年老胃偌的顧客所喜愛。

9、甑糕

甑糕之前因《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火,本身是用糯米、蕓豆和紅棗蒸成,糯米飯因蒸制滲入上層棗香味兒黏軟香甜,又能飽腹,是關(guān)中地區(qū)很好的早點食品,深受女性兒童的喜愛。

10、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簡單來說就是勾了芡的蔬菜牛肉丸子湯,是西安人最歡迎的早餐之一。先用牛肉丸、土豆、胡蘿卜、花菜等加入牛羊骨湯燴菜,最后勾芡而起,吃前澆上一勺辣椒油,吃起來舌尖發(fā)麻、渾身冒汗,是很好的冬日早餐。

擴展資料:

西安的美食聞名全國,以面食和清真風(fēng)味為主。其中,涼皮、肉夾饃和冰峰汽水三樣陜西美食還被冠以“三秦套餐”的美稱。因此,到了西安一定要來一碗羊肉泡饃或涼皮,喝一瓶象征老西安味道的冰峰汽水,嘗嘗西安特有的biáng biang面,逛一逛當?shù)刈畛雒拿朗辰帧孛窠郑藲獬?/p>

在西安購物,多以旅游紀念品和吃食手信為主。西安商業(yè)區(qū)集中在東大街、解放路、小寨、土門、康復(fù)路、未央大道等主要商業(yè)區(qū),這里有全市最大的百貨大樓、購物商城、工藝美術(shù)商店、婦女兒童用品商店等。  

西安不僅是座古城,同樣也是一座極具動感的現(xiàn)代都市,你可以在劇社里聽一曲滄桑的秦腔,也可以在華燈初上之時,在回民街的夜市大快朵頤,抑或在德福巷的喧囂中縱情狂歡。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5

學(xué)生黨去南京都有哪些必吃的美食?

1陵鹽水鴨

2、牛肉鍋貼

3、小籠

4、蒸餃

5、南京干絲

6意回鹵干

7、什錦豆腐澇

8、狀元豆

9、糖芋苗

10、鴨血粉絲湯

11、皮肚面

12、梅花糕

13、鴨油酥燒餅

14、美齡粥

15、活珠子

6

到南京一定要吃的美食有哪些?

許多做過的人來到南京會直著韓復(fù)興的鹽水鴨去,雖然很多人并不知道韓復(fù)興是什么,知道鹽水鴨是什么。這樣的后果是到了大名鼎鼎的韓復(fù)興之后才發(fā)現(xiàn),韓復(fù)興原來是一家只做外賣的店鋪。這里的鹽水鴨和街頭的鹽水鴨相比,有幾個不同。一是皮肉更嫩。二是許多店家愛吃肥鴨,求一個肥而不膩。但韓復(fù)興選的是偏瘦的鴨子,緊實酥爛。三是味道上,有些不講究的做鹽水鴨會做得很咸,韓復(fù)興的鹽水鴨并不很咸,而是突出一股清香。除了鹽水鴨,韓復(fù)興的其他東西也都值得一試,吃不下一整只鴨子,斬個鴨腿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家的鴨油燒餅也很有名,香脆酥脆之類的話不必多說,鴨油濃郁是最大的特色,不過鴨油的氣味缺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認為這是鴨子的臊氣人的就不必吃了。

(看似簡單卻美味無窮的鹽水鴨)

南京的鹽水鴨大致可以簡單地分為兩檔,韓復(fù)興一檔,其他鹽水鴨另一檔。如果硬要在韓復(fù)興和其他鹽水鴨之間塞一個第二名,倒不妨把金陵飯店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塞進去。但一來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太貴了,就吃東西而言性價比太差,二來金陵飯店是所以是金陵飯店,不在于一道鹽水鴨,鹽水鴨對于金陵飯店和鹽水鴨對于韓復(fù)興的意義截然不同,雖然也上過電視,能講出光怪陸離的歷史和工藝,我始終不覺得觥籌交錯、指點江山之間,我吃到的鹽水鴨能像電視里那么用心?傊@盤鴨子離大眾遙遠了一些,便不值得推薦。至于真空包裝的桂花鴨,我一直以為任何美味進了真空是對于精心選料、烹調(diào)技藝的侮辱,這種儲存方法既體現(xiàn)不出廚藝的精湛和選料的考究,精湛的廚藝和考究的材料也不屑于委身于禮盒之中,所以如果路途不遠就去韓復(fù)興切幾只鹽水鴨帶回去吧,真空禮盒里的鹽水鴨只會讓你的家人對南京的印象變得糟糕。

章云板鴨-升州路236號(評事街路口)和巴子烤鴨鹵菜店-長白街50號(近淮清橋)

南京的鴨子鋪向來是同時賣紅白兩味的,即烤鴨和鹽水鴨。論皮的酥脆,南京的烤鴨比不了北京烤鴨,論口感的鮮嫩多汁,南京的烤鴨又比不了廣式燒味。乍一入口,南京烤鴨的味道并沒有太多驚喜,但是其貌不揚的南京烤鴨,在灑上一袋紅鹵之后,脆皮嫩肉之間布滿了酸甜適口的鹵子,頓時色、香、味境界全出,便是入口生香,欲罷不能。這家店明明叫章云板鴨,賣得最受歡迎的卻是烤鴨,其實鹽水鴨也不錯,但是有韓復(fù)興在前,就不多推薦了。另一家巴子烤鵝鹵菜店,名氣大不過章云板鴨,人氣卻不小。這兩家推薦的店在做法上特色并不明顯,只是各自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別家出色,便不多描述了。

(沒有澆上一撇紅鹵,終究不得南京烤鴨神韻)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jīng)在南陰陽營有著兩家店鋪,一家月星餐廳專賣酸菜魚,魚片鮮嫩,口味卻咸辣非常,而且其他菜一概沒有,頂多拍個黃瓜,另一家巴子烤鵝,烤鴨做的很好,烤鴨中放很多的干果,吃著入口生香,這兩家雖然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東西都做得很好吃,能吸引遠近食客,又在同一條街上,去吃月星酸菜魚的幾乎都會人手一份,捧一盒烤鴨進來,倒也相得益彰,每每看見這一景象,頗有管鮑之交、秦晉之好。但后來月星搬走了,雖然各自的生意依然不錯,但這樣美好的景象卻再也看不見了,有些食客為之惋惜, 不知老板們有沒有惋惜的想法。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幾乎每次吃飯的時候,烤鴨和鹽水鴨一同擺出來的時候,都是夾烤鴨吃的人多,大概是做法使然,相比鹽水鴨,烤鴨更容易做得好吃吧。

鴨得堡-抄紙巷11-12臨號(近淮海路)

南京人嗜鴨,擅長吃鴨,不論是烤鴨、板鴨、鹽水鴨,都做得香飄十里,美名遠播。鴨脖、鴨爪也不放過,連美女們也不顧手臟,啃得美滋滋的,鴨子翅膀做成鴨四件,小孩子也抱著啃得滿臉鹵子——應(yīng)該說除了鴨毛只能做成羽絨服,鴨子身上的每一塊都能在南京變成美食。但如果挑選一種和南京人最為休戚相關(guān)的食物,這種食物卻不采用鴨子肉,而是用那些鴨子肚子里藏著的東西,做出來的鴨血粉絲湯。

但南京遍地都是鴨血粉絲湯,但想吃一碗理想的鴨血粉絲湯,它的里面內(nèi)容首先要包羅萬象——鴨血細膩而嫩滑,鴨肫肉質(zhì)緊密,滋味悠長,鴨腸富有韌性,緊韌耐嚼,鴨肝質(zhì)細嫩,味鮮美,有鵝肝的影子。單單是這一條,許多小攤就做不到,即便有這么全,也舍不得物料放多一塊。而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好吃起來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新鮮,只有新鮮的內(nèi)臟才能釋放出最豐富的韻味。鴨德堡這里客流巨大,每天消耗的內(nèi)臟數(shù)不勝數(shù),巨大的消耗量是材料新鮮的最好的保證。而作為南京最貴的鴨血粉絲湯,里面的內(nèi)容也毫不拮據(jù),是足量足料的。有好的物料,便少不了好的湯頭。如果說鴨血鴨肝之類的只不過是在程度上優(yōu)秀于其他的鴨血粉絲湯,這湯底便足以稱得上是絕無僅有了。與別地的鴨湯相比,鴨德堡的鴨血粉絲湯的湯汁竟然是乳白色的,喝起來濃郁鮮美,不知是不是老鴨熬出來效果。但這鮮美之中,卻不像一些靠味精堆出來的小攤一樣鮮得濃烈、逼仄,以至于喝完之后口干。對于反感味精的人而言吃到了一點可貴的克制,這也許就是對自己食物味道的自信吧。粉絲和豆腐果的口感也很好,尤其是豆腐果,吸飽了種種濃郁、鮮香和甜美在其中,咬在嘴里,頓時就吃得停不下來。

(鴨得堡乳白色湯汁的鴨血粉絲湯)

如果在喝這家鴨血粉絲的時候,配一塊鍋巴也是很好的選擇,除了這家老店,還有后來開的三家分店分別在豐富路134-4號(中央大酒店旁),珠江路通賢橋4號(近百腦匯),三牌樓和會街51號-11。如果對于口味不是很看重的人,倒也可以去小李湯包嘗嘗,雖然味道差了一些,但是價格便宜,性價比很好。至于南京遍地都是的回味鴨血粉絲湯,沒吃過鴨血粉絲的外地朋友可以去那里嘗嘗新鮮,至于口味,我只能說在南京生活了一段時間的人大概就不會特意去吃了。

汪家餛飩-集慶路來鳳小區(qū)金粟庵9號(近三山街地鐵站)

曾經(jīng)有一首南京話說唱《喝餛飩》傳唱于大街小巷,就是以喝餛飩為引子,說遍南京世像百態(tài)。南京地面的餛飩以小餛飩為主,好吃的餛飩有很多,比如玉泉路上養(yǎng)育了無數(shù)中小學(xué)生的胖子餛飩,再比如蔣友記和蓮湖糕團的牛肉餛飩,各個食客、各種美食榜單里的餛飩店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也許是小餛飩本身個頭小、利潤不高,做大做精確實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因此挑一個第一不是很容易,但如果非要選出一家南京最好吃的餛飩,那就只能是汪家餛飩。

(汪家餛飩的個頭非常飽滿)

這里的餛飩?cè)怵W飽滿,湯底清涼。最為出色的一點在于餛飩餡調(diào)得非常緊致,煮熟之后吃起來非常鮮活,一口咬開肉餡仿佛吃進一只滾燙的小魚。這一點技術(shù)革新很難得,因為南京街頭都興吃小餛飩,汪家餛飩雖然采用的是小餛飩的包法,但肉餡遒勁有力,個頭很大,就已經(jīng)讓很多肉餡軟趴趴、黏糊糊的餛飩自愧不如了,但這么做的代價是皮子做不到薄如蟬翼,因為肉餡大,比較難熟,如果皮子太薄,等到肉餡煮熟的時候,皮子就要煮爛了,不過對于吃貨們而言,這種做法似乎很討人喜歡,也讓它在南京清一色的小餛飩中鶴立雞群。這家餛飩的湯也非常清爽,常常換水,因此口感也很干凈。相比好吃的餛飩,老板下餛飩更是一件驚人的表演。由于食客絡(luò)繹不絕,老板都是一次性下幾十個人的分量,待餛飩依次下鍋,遍任其翻滾。利用這段時間擺放碗筷,只見他雙臂輪圓,抱來層層疊疊高塔一般的二十多只碗,轟隆一聲摔在鐵皮臺子上,大碗四散滾開,猶如江面翻滾,老板左右開弓碼放整齊,擺勺子、澆鹵子、灑料有條不紊,工序一道接著一道節(jié)奏井然有序,期間碗筷碰撞,叮當作響,卻秩序井然,甚至富于節(jié)奏。這些工序看著并不多,但這么多碗頗有些繁瑣,但他出手凌厲,一切都是一蹴而就,時不時騰開手撇去旁邊餛飩鍋內(nèi)的浮沫,等到時機一到,利落地把餛飩舀出鍋,人們依次端走!澳悖裁赐?”老板問一個呆呆立著排隊的人,原來盯著看的人沒反應(yīng)過來,都意識不到自己等了多久。

(由于生意火爆,汪家餛飩的老板每天都忙得不得了)

汪家餛飩為兄弟三個三家分店,這一家是老二的店,人氣最旺,這位老板的外形也非常兇悍,寸頭、紋身,下餛飩的時候頗有剛猛之氣護體。另外兩家店面分別在雨花路201號(雨花臺北門對面)和雨花新村二村聯(lián)華超市旁(近區(qū)郵局),但人氣就差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所有的餛飩中,只有一家老汪家柴火餛飩,默默堅持用柴火煮餛飩,自從在網(wǎng)上爆紅之后很多人紛紛去找童年回憶,而我吃過之后覺得,這家餛飩味道平平,只能說不難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絕不值得親自跑去吃,如果哪一天正巧路過,給柴火堆拍一張照即可。就讓這種沒有意義的堅持自生自滅去吧,一切烹飪技法的革新和堅守,都要以好吃為目的和前提,不是嗎?

易記皮肚面-明瓦廊101號(近大洋百貨)和君友老鹵面-火瓦巷(江蘇飯店2號門旁)

相比名聲在外的鴨血粉絲湯,南京的面條名頭就不夠大了。蘭州有蘭州拉面,北京有炸醬面,武漢有熱干面,鎮(zhèn)江有鍋蓋面,南京有什么面呢?南京人撓著頭皮,指著面前的大海碗說——我覺得屌皮肚面好吃得一逼唉!皮肚,是將鮮豬肉皮曬干之后炸成的東西。好的色澤黃白、質(zhì)地脆酥,孔狀均勻,塊形完整,口感鮮美,由于香酥多孔,放入面湯中常常能飽吸湯料,發(fā)脹開來。所謂的皮肚面,其實只是放了皮肚而已,真以流派論,這種南京人最常見的面條應(yīng)該叫做小煮面,這種面條不放醬油,味道偏清淡,功夫全在料和湯里。其中的配料包羅萬象,綠的青菜葉,白的鵪鶉蛋,黑的木耳,粉的香腸片,紅的熏魚,灰的豬肝有其中六樣的就算是六鮮,配上白面紅油煞是好看,至于究竟是哪六鮮,不一而論。牛雜、牛肉、大排、小排、熏魚、扣肉、皮肚等等各自也各唱主角,如果有點了諸如“全家!边@樣的品種,那真是澆頭比面條還多,要吃得人死撐活脹了。小煮面的面條普遍細細的,且筋道十足,但如果堿水過多,筋道就成了堅硬。也許是這樣復(fù)雜豐富的配料,且用料足實,碗大如缸,南京的小煮面幾乎都不難吃,水平上各有特色,易記皮肚面的名氣要略大一些,給料很豪爽,尤其是皮肚。面湯中帶著辣,面條也有勁。其他的小煮面也有非常好吃的比如祁家面館。項記面館。四鶴春面館,用的沒發(fā)透的皮肚,很特別。張府園大碗面。張褚玲大碗皮肚面。茶南面館,大肉實惠,面湯是紅湯而非一般小煮面用的白湯。這些面館都是隨手摘錄的,水平的差距都不大,一方面是說南京的小煮面都不錯,至少不會有一些地方隨便澆一勺醬油湯扔一把面條的事情。另一方面實在是現(xiàn)在年輕人的口味太不講究了,吃泡面吃老壇酸菜,吃龍蝦非吃麻辣香辣,口味越來越重,于是這些面條無一例外都是用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味精堆出來的味精鮮湯,吃著雖然不錯,但是吃完以后就要大口喝水了。小煮面不加醬油本是為了味道清淡,結(jié)果傳承人們的味精一個用得比一個狠,我不敢想象吃慣了這些面條的人以后的生活中會欣賞那些清淡的食物嗎?就像抗生素形成的抗藥性一樣,濫用味精最終也會混亂我們的味蕾。

(包羅萬象的易記皮肚面)

除了小煮面,另一種在南京常見的面條是老鹵面,南京的老鹵面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君友老鹵面,君友老鹵面最有名的則是熏魚面,既然專門推薦了,什么老鹵醇正、面條筋道、魚肉味甜的話說不說都一樣,但他家居然是24小時營業(yè),上夜班的人尤其是出租車司機常去吃一碗面條,相比一些愿意過安逸日子,只忙活一上午的餛飩檔,這家面館倒有些人文關(guān)懷。除了這一家老鹵面,隨手摘錄老瞻園面館,地雷面館也是很好吃的老鹵面。

(熏魚面是君友老鹵面的招牌)

對面條而言,小煮面得其鮮美,老鹵面則得其醇厚。小煮面的歷史從解放后開始,因為其更刺激的味道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老鹵面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相比制作起來更簡單的皮肚面,熬制老鹵更見功夫。但是隨著吃東西的人越來越不講究,許多人以吃貨自居,卻連自己真正喜歡吃的是什么都搞不清,店家也一味把口味弄得重,使得許多老鹵面咸得要命,許多小煮面成了味精面,鮮得口渴。據(jù)說就面條而言,不妨去大飯店點了吃,大飯店的白案師傅做出來的面條往往都不會差勁,可惜我沒有怎么吃過這樣的面條。我曾經(jīng)在大飯店吃到印象最深刻的“小吃”是王子飯店的王子炒飯,放滿了各式鮑參翅肚,還有漂亮的女服務(wù)員表演炒飯,吃到嘴里并沒有什么稀奇,倒是女服務(wù)員的表演有些新奇,看完了才覺得我學(xué)學(xué)也能學(xué)會,只不過我不是女的罷了,結(jié)果時過境遷,前些年王子飯店居然倒閉了,令人唏噓不已。還有一些大飯店做出來的刀魚餛飩,一旁的刀魚骨頭炸的酥脆,刀魚餛飩的餡也的確是細膩鮮美,舌頭一頂就化,但相比汪家餛飩,還是后者給我的驚喜更多。而問起現(xiàn)在的南京年輕人知道什么面館,恐怕很多人都要說鴻福面館,這家推出58元超大分量,如果一人吃完就免單的面館在網(wǎng)上聲名遠播,但就口味而言,配不上這么大的名氣。也許不論是富人土豪還是平民百姓,我們對于自己真正想吃什么,還無暇細細思考。

全福樓-珠江路48號 (北門橋口)

他就像所有頂著光環(huán)混日子的老字號一樣,有一個鮮亮古老的名字,平庸毫無特色的裝潢,大部分菜品難吃而昂貴,令人大呼上當,卻靠著一兩樣足以驚為天人的東西存活下去。

全福樓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它的包子。如果你買電腦修手機的時候路過珠江路和丹鳳街交界處的全福樓,請不要腦子一熱走上樓去點幾個菜,而是安靜地在一樓小吃部排隊,買上幾個包子,菜包、肉包、燒麥,尤其是肉麻團和小籠包這些都不會令人失望,將長條形的肉麻團咬下去,芝麻香得濃郁、面皮酥韌舒心,肉餡鮮甜動人,幾經(jīng)咀嚼便相生相依,唇齒生津,足以擔(dān)起“驚艷”二字。但小吃部里最大的明星,則永遠是小籠包,因為整日批量作業(yè),包子皮已然不能薄得那么講究了,好吃的包子本來是要講究薄皮大餡的,這就對小籠包的內(nèi)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里的小籠包隨口一咬,就像被人灌了一口高湯一樣,湯汁甜美鮮香,在嘴里四處游動,若是不識得小籠包燙口的人被燙得難受,卻又覺得好吃不忍心吐掉。肉餡飽滿實在,吃起來緊致有咬勁。不過由于淮揚菜的風(fēng)格使然,湯汁很甜,在不愛吃甜的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圓形的糖三角罷了。

李記清真館-評事街打釘巷1號(近建鄴路)

南京的牛肉鍋貼店多如牛毛,李記清真館當為其中翹楚,也就是說,這是全南京最好吃的鍋貼。李記清真的鍋貼包含了人們對于鍋貼這種食物的所有完美幻想,色澤、口感、味道等等一切,金黃酥脆、鮮嫩多汁,肉質(zhì)軟嫩等等別處使用過的形容詞都可以一股腦套用到它的頭上。但如果挑選出一種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應(yīng)該數(shù)它的湯汁。咬開一只鍋貼汁水四溢,驚喜無比,頭一次吃的人絕不會想到,鍋貼里也能有這么多的湯汁。湯汁鮮甜無比,并且飽蘸了牛肉的香味。簡直像是在吃一只小籠包,但蒸出來的包子哪會有油煎的鍋貼這樣的似火熱情呢?就像莫妮卡貝魯奇和瑪麗蓮夢露都是絕世美女,但瑪麗蓮夢露的裙子迎風(fēng)飛揚的時候,這一刻便帶走了男人所有的幻想。

(鍋貼與牛肉餛飩是這里的絕配)

南京也有不少打著七家灣名號的鍋貼店,但好吃的并不多,可以稱之為美食的有在《舌尖上的中國2》里展示了菜籽油用法的草橋清真牛肉鍋貼扁食店,在評事街七家灣甘雨巷33號(省航道局對面)。金記老七家灣第一鍋貼店,位于金沙井20號(近瞻園)。還有位于老門東的箍桶巷內(nèi)的蔣友記,除了皮子沒有蔣友記那么好吃,鍋貼別的部分水準都不在蔣友記之下。這些鍋貼的水準都不錯,但相比之下,更多的人還是覺得李記最能代表南京的鍋貼。

蔣有記-箍桶巷(老門東側(cè))

曾經(jīng)躋身于秦淮八絕的蔣友記堪稱命途多舛,1922年,如今的掌門人蔣玉友的爺爺蔣有才創(chuàng)立了“蔣有記”。傳給他父親蔣慶祺。1969年,“蔣有記”于文革中停業(yè),蔣慶祺被下放到沭陽農(nóng)村,蔣家人舉家離開南京,直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兩年,蔣慶祺才帶著妻兒回到南京擺攤,但蔣友記的招牌卻成了夫子廟飲食有限公司的,靠著招牌販賣假冒的“蔣友記”,也有多家店面盜用蔣友記的招牌。幾經(jīng)訴訟,2010年年底,工商總局商標局決定讓雙方抽簽決定“蔣有記”的商標歸屬問題,蔣玉友“幸運”地抽到了簽。

(這份傳承了一百年的手藝,鍋貼的皮尤其令人驚喜)

作為近百年歷史的清真菜館,傳承下來的手藝毫不遜色,尤其是牛肉鍋貼。這里的牛肉鍋貼外皮最佳,厚一分笨重,薄一份生硬,軟硬適中,不僵硬不粘牙,底部焦香酥脆,入口就像是在嚼一塊酥脆的餅干,如果外帶會發(fā)現(xiàn),過一段時間也不像有些鍋貼軟榻下來,而是堅挺依舊。肉餡的肉質(zhì)軟嫩,咸甜適口,餡里有微量的蔥姜既去了腥,更突出了牛肉清新自然的本味。牛肉餛飩也曾是蔣友記的招牌之一,但現(xiàn)如今水準平凡,好吃,卻不值得在文章里推薦。正宗的蔣友記只有古色古香的老門東內(nèi)的箍桶巷有一家,以及秦虹路313號的分店。廣為人知的夫子廟里的那一家正是頂著蔣友記招牌侵權(quán)多年的幫兇之一,在官司中它得以繼續(xù)營業(yè),但不得擴大經(jīng)營面積。這一家的鍋貼沒有難吃得那么明顯,但與正宗的相比就相形見絀,提醒大家是希望大家不要沖著老字號的名頭卻被騙了,還要怪罪到老字號的頭上,而且侵權(quán)使然,最好還是別去支持它的生意了。

蓮湖糕團店-貢院西街26號(近夫子廟景區(qū)步行街)

在夫子廟尋找這家人滿為患的店非常容易,走進蓮湖糕團店,會發(fā)現(xiàn)滿屋子的人都在捧著一碗黑乎乎的東西喝得起勁,這便是蓮湖糕團店的赤豆元宵了。這碗元宵色澤烏黑,口感濃稠粘糯,小火慢燉將所有食材的外形化解,逼出所有的味道,任他們互相擁抱融合。紅豆被細細地磨成了沒有脾氣的末,釋放出清香,而在這香味之中又蘊含著桂花的香氣,才品出了桂花的香氣,又嚼出了燉得柔軟的蓮子的清甜微苦,方吃出蓮子的滋味,又觸到稀爛的紅棗的香甜,所有這些味道都在白糖的甜味上鋪陳開來,甘甜清香、軟糯細膩,這一切,卻都隱藏在其貌不揚的黑之中。品完赤豆元宵之后回頭再看它,便不敢小瞧這黑乎乎的甜品,只覺得自己捧著喝下的,是一碗黑夜中的璀璨星空。

(滿屋子的人都捧著一碗黑乎乎的東西)

糕團店里也賣其他糕團、糕餅、糕點,不只是制作技藝的問題還是現(xiàn)代人的口味,我覺得都不是美食,它們的水平不會超過任何你在家門口吃到的,糕點的滋味顯得莫名其妙,絕無驚喜,也許這些東西和我這種吃慣了西點的一代人不在同一個頻道,還不如麥當勞的派更合我的口味。

芳婆糕團店-王府大街50號(近石鼓路)

相比別的店家往往只有一兩道菜是值得推薦的,芳婆糕團店體現(xiàn)出了一種美妙均衡,雖然沒有好到逆天的食物,但它的每一樣?xùn)|西都不錯,單單拎出誰來講都不公平,但把它們都講了又不現(xiàn)實,我只能說它家的酒釀元宵、 老鹵蛋、糖芋苗、酸辣湯、 麻團、 赤豆元宵、 肉粽、 糯米藕、南瓜餅、 赤豆酒釀元宵、板栗肉粽、肉麻團都的確不錯,只要你不是嚴苛的美食家,是不至于從中挑出毛病的,如果愿意都嘗試一些傳統(tǒng)甜品的人不妨去這一家試試。而且它的食品非常便宜,即便有些不合口味的問題,看到這么高的性價比,心情也不忍心變壞。

如果非要所和它同樣火爆的蓮湖糕團店最大的區(qū)別何在,我要說是窗口操著南京話的,真正的大媽。手腳麻利,說話靈活,給人一種親切感,不由自主地猜測,哪一個是真正的芳婆呢?這或許就是所有國營老字號都缺乏的一股人情味吧。

南京大牌檔-湖南路獅子橋2號湖南路步行街內(nèi)

如果一生只聽一部音樂劇,那就聽《歌劇魅影》。如果來南京只能吃一頓飯,就吃南京大牌檔。菜品是各式各樣的南京小吃和本地菜,雖說他家做的獅子頭挺好吃,但再好好不過對面專做獅子頭的獅王府。雖說他家的燒鴨包很好吃,但有人受不了鴨子氣味,避之不及。雖說它家的古法糖芋苗很好吃,但甜品再好,好不過上面推薦的兩家糕團店。外地客人來了南京總要被帶來這里,但南京人卻不會常常去吃,品類多而全,樣樣都精卻樣樣做不到冠絕一城,是這里的尷尬之處。走進南京大牌檔,便恍如隔世,穿越時空。這里進門有長袍馬褂的老先生迎賓領(lǐng)座,戲臺上有評彈上演。屋里大樹參天,有鳥籠只覺賞心悅目,樓上有雅座木閣,掛燈籠顯得紅紅火火。這里的八仙桌、長凳、地磚、碗筷無一不是當年風(fēng)情,體現(xiàn)著做戲做足的誠意。

(戲做得足,也要有人懂得欣賞)

有一次,我和老師去南京大牌檔吃飯,老師喜歡曲藝,聽見了戲臺子上的評彈,便多看了兩眼,卻皺皺眉頭,環(huán)顧四周,食客們各自吃喝,不聽唱曲,便明白是光中如此,演員便演得敷衍。不知為什么,我們的菜遲遲不上來,老師見戲臺前的桌子空著,索性走了過去,坐下來看看。演員一見來了人坐著看,頓時打起精神,手上的功夫活了,眼神更加到位,唱得也更加婉轉(zhuǎn)動人。老師到了當口,便鼓掌叫好,我也跟著喊好。這一喊引得周圍幾桌的食客也回頭看看,停杯投箸,盯著臺上的演員看。這時臺上的演員簡直換了一個人,唱得抑揚頓挫,輕清柔緩,舌底生花。三弦、琵琶聲音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帶著萬種風(fēng)情,一曲唱罷,頓時一片掌聲,一頓叫好。后來菜陸續(xù)上來我們安心吃飯,跟著瞅兩眼,之間演員結(jié)束了走下臺來,往老師這里走來,道謝兩句,寒暄幾聲,便就此別過。我并不喜歡提及我吃飯時候的經(jīng)歷,這些與品嘗美食無關(guān)的事情只會影響表達。但這件事卻不得不提。我以為許多味道就像曲藝一樣,漸漸式微。更刺激的口味和音響攪亂了我們的味蕾和耳膜,當我們吃不出味精和高湯的區(qū)別,聽不出假唱和現(xiàn)場的好壞,又靠什么建立我們對于美食和音樂的審美?又靠什么保留當初的記憶?

7

南京必吃的美食都有哪些?

南京必須要品嘗的美食有 ,鴨血粉絲湯,金陵鹽水鴨 ,牛肉鍋貼 ,小籠包 ,蒸餃 ,南京干絲 ,如意回鹵干,什錦豆腐澇 ,狀元豆 ,桂花糖芋苗
8

去南京旅游有什么必吃的美食

卜菲力牛排杯,悠卷燒餅,很多呢
9

到南京一定要吃的美食有哪些?

做過功課的人來到南京會奔著韓復(fù)興的鹽水鴨雖然很多外地人并道韓復(fù)興是什么,也不知道鹽水鴨是什么。這樣的后果是到了大名鼎鼎的韓復(fù)興之后才發(fā)現(xiàn),韓復(fù)興原來是一家只做外賣的店鋪。這里的鹽水鴨和街頭的鹽水鴨相比,有幾個不同。一是皮肉更嫩。二是許多店家愛吃肥鴨,求一個肥而不膩。但韓復(fù)興選的是偏瘦的鴨子,緊實酥爛。三是味道上,有些不講究的做鹽水鴨會做得很咸,韓復(fù)興的鹽水鴨并不很咸,而是突出一股清香。除了鹽水鴨,韓復(fù)興的其他東西也都值得一試,吃不下一整只鴨子,斬個鴨腿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家的鴨油燒餅也很有名,香脆酥脆之類的話不必多說,鴨油濃郁是最大的特色,不過鴨油的氣味缺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認為這是鴨子的臊氣人的就不必吃了。

(看似簡單卻美味無窮的鹽水鴨)

南京的鹽水鴨大致可以簡單地分為兩檔,韓復(fù)興一檔,其他鹽水鴨另一檔。如果硬要在韓復(fù)興和其他鹽水鴨之間塞一個第二名,倒不妨把金陵飯店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塞進去。但一來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太貴了,就吃東西而言性價比太差,二來金陵飯店是所以是金陵飯店,不在于一道鹽水鴨,鹽水鴨對于金陵飯店和鹽水鴨對于韓復(fù)興的意義截然不同,雖然也上過電視,能講出光怪陸離的歷史和工藝,我始終不覺得觥籌交錯、指點江山之間,我吃到的鹽水鴨能像電視里那么用心?傊@盤鴨子離大眾遙遠了一些,便不值得推薦。至于真空包裝的桂花鴨,我一直以為任何美味進了真空是對于精心選料、烹調(diào)技藝的侮辱,這種儲存方法既體現(xiàn)不出廚藝的精湛和選料的考究,精湛的廚藝和考究的材料也不屑于委身于禮盒之中,所以如果路途不遠就去韓復(fù)興切幾只鹽水鴨帶回去吧,真空禮盒里的鹽水鴨只會讓你的家人對南京的印象變得糟糕。

章云板鴨-升州路236號(評事街路口)和巴子烤鴨鹵菜店-長白街50號(近淮清橋)

南京的鴨子鋪向來是同時賣紅白兩味的,即烤鴨和鹽水鴨。論皮的酥脆,南京的烤鴨比不了北京烤鴨,論口感的鮮嫩多汁,南京的烤鴨又比不了廣式燒味。乍一入口,南京烤鴨的味道并沒有太多驚喜,但是其貌不揚的南京烤鴨,在灑上一袋紅鹵之后,脆皮嫩肉之間布滿了酸甜適口的鹵子,頓時色、香、味境界全出,便是入口生香,欲罷不能。這家店明明叫章云板鴨,賣得最受歡迎的卻是烤鴨,其實鹽水鴨也不錯,但是有韓復(fù)興在前,就不多推薦了。另一家巴子烤鵝鹵菜店,名氣大不過章云板鴨,人氣卻不小。這兩家推薦的店在做法上特色并不明顯,只是各自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別家出色,便不多描述了。

(沒有澆上一撇紅鹵,終究不得南京烤鴨神韻)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jīng)在南陰陽營有著兩家店鋪,一家月星餐廳專賣酸菜魚,魚片鮮嫩,口味卻咸辣非常,而且其他菜一概沒有,頂多拍個黃瓜,另一家巴子烤鵝,烤鴨做的很好,烤鴨中放很多的干果,吃著入口生香,這兩家雖然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東西都做得很好吃,能吸引遠近食客,又在同一條街上,去吃月星酸菜魚的幾乎都會人手一份,捧一盒烤鴨進來,倒也相得益彰,每每看見這一景象,頗有管鮑之交、秦晉之好。但后來月星搬走了,雖然各自的生意依然不錯,但這樣美好的景象卻再也看不見了,有些食客為之惋惜, 不知老板們有沒有惋惜的想法。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幾乎每次吃飯的時候,烤鴨和鹽水鴨一同擺出來的時候,都是夾烤鴨吃的人多,大概是做法使然,相比鹽水鴨,烤鴨更容易做得好吃吧。

鴨得堡-抄紙巷11-12臨號(近淮海路)

南京人嗜鴨,擅長吃鴨,不論是烤鴨、板鴨、鹽水鴨,都做得香飄十里,美名遠播。鴨脖、鴨爪也不放過,連美女們也不顧手臟,啃得美滋滋的,鴨子翅膀做成鴨四件,小孩子也抱著啃得滿臉鹵子——應(yīng)該說除了鴨毛只能做成羽絨服,鴨子身上的每一塊都能在南京變成美食。但如果挑選一種和南京人最為休戚相關(guān)的食物,這種食物卻不采用鴨子肉,而是用那些鴨子肚子里藏著的東西,做出來的鴨血粉絲湯。

但南京遍地都是鴨血粉絲湯,但想吃一碗理想的鴨血粉絲湯,它的里面內(nèi)容首先要包羅萬象——鴨血細膩而嫩滑,鴨肫肉質(zhì)緊密,滋味悠長,鴨腸富有韌性,緊韌耐嚼,鴨肝質(zhì)細嫩,味鮮美,有鵝肝的影子。單單是這一條,許多小攤就做不到,即便有這么全,也舍不得物料放多一塊。而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好吃起來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新鮮,只有新鮮的內(nèi)臟才能釋放出最豐富的韻味。鴨德堡這里客流巨大,每天消耗的內(nèi)臟數(shù)不勝數(shù),巨大的消耗量是材料新鮮的最好的保證。而作為南京最貴的鴨血粉絲湯,里面的內(nèi)容也毫不拮據(jù),是足量足料的。有好的物料,便少不了好的湯頭。如果說鴨血鴨肝之類的只不過是在程度上優(yōu)秀于其他的鴨血粉絲湯,這湯底便足以稱得上是絕無僅有了。與別地的鴨湯相比,鴨德堡的鴨血粉絲湯的湯汁竟然是乳白色的,喝起來濃郁鮮美,不知是不是老鴨熬出來效果。但這鮮美之中,卻不像一些靠味精堆出來的小攤一樣鮮得濃烈、逼仄,以至于喝完之后口干。對于反感味精的人而言吃到了一點可貴的克制,這也許就是對自己食物味道的自信吧。粉絲和豆腐果的口感也很好,尤其是豆腐果,吸飽了種種濃郁、鮮香和甜美在其中,咬在嘴里,頓時就吃得停不下來。

(鴨得堡乳白色湯汁的鴨血粉絲湯)

如果在喝這家鴨血粉絲的時候,配一塊鍋巴也是很好的選擇,除了這家老店,還有后來開的三家分店分別在豐富路134-4號(中央大酒店旁),珠江路通賢橋4號(近百腦匯),三牌樓和會街51號-11。如果對于口味不是很看重的人,倒也可以去小李湯包嘗嘗,雖然味道差了一些,但是價格便宜,性價比很好。至于南京遍地都是的回味鴨血粉絲湯,沒吃過鴨血粉絲的外地朋友可以去那里嘗嘗新鮮,至于口味,我只能說在南京生活了一段時間的人大概就不會特意去吃了。

汪家餛飩-集慶路來鳳小區(qū)金粟庵9號(近三山街地鐵站)

曾經(jīng)有一首南京話說唱《喝餛飩》傳唱于大街小巷,就是以喝餛飩為引子,說遍南京世像百態(tài)。南京地面的餛飩以小餛飩為主,好吃的餛飩有很多,比如玉泉路上養(yǎng)育了無數(shù)中小學(xué)生的胖子餛飩,再比如蔣友記和蓮湖糕團的牛肉餛飩,各個食客、各種美食榜單里的餛飩店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也許是小餛飩本身個頭小、利潤不高,做大做精確實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因此挑一個第一不是很容易,但如果非要選出一家南京最好吃的餛飩,那就只能是汪家餛飩。

(汪家餛飩的個頭非常飽滿)

這里的餛飩?cè)怵W飽滿,湯底清涼。最為出色的一點在于餛飩餡調(diào)得非常緊致,煮熟之后吃起來非常鮮活,一口咬開肉餡仿佛吃進一只滾燙的小魚。這一點技術(shù)革新很難得,因為南京街頭都興吃小餛飩,汪家餛飩雖然采用的是小餛飩的包法,但肉餡遒勁有力,個頭很大,就已經(jīng)讓很多肉餡軟趴趴、黏糊糊的餛飩自愧不如了,但這么做的代價是皮子做不到薄如蟬翼,因為肉餡大,比較難熟,如果皮子太薄,等到肉餡煮熟的時候,皮子就要煮爛了,不過對于吃貨們而言,這種做法似乎很討人喜歡,也讓它在南京清一色的小餛飩中鶴立雞群。這家餛飩的湯也非常清爽,常常換水,因此口感也很干凈。相比好吃的餛飩,老板下餛飩更是一件驚人的表演。由于食客絡(luò)繹不絕,老板都是一次性下幾十個人的分量,待餛飩依次下鍋,遍任其翻滾。利用這段時間擺放碗筷,只見他雙臂輪圓,抱來層層疊疊高塔一般的二十多只碗,轟隆一聲摔在鐵皮臺子上,大碗四散滾開,猶如江面翻滾,老板左右開弓碼放整齊,擺勺子、澆鹵子、灑料有條不紊,工序一道接著一道節(jié)奏井然有序,期間碗筷碰撞,叮當作響,卻秩序井然,甚至富于節(jié)奏。這些工序看著并不多,但這么多碗頗有些繁瑣,但他出手凌厲,一切都是一蹴而就,時不時騰開手撇去旁邊餛飩鍋內(nèi)的浮沫,等到時機一到,利落地把餛飩舀出鍋,人們依次端走!澳,什么碗?”老板問一個呆呆立著排隊的人,原來盯著看的人沒反應(yīng)過來,都意識不到自己等了多久。

(由于生意火爆,汪家餛飩的老板每天都忙得不得了)

汪家餛飩為兄弟三個三家分店,這一家是老二的店,人氣最旺,這位老板的外形也非常兇悍,寸頭、紋身,下餛飩的時候頗有剛猛之氣護體。另外兩家店面分別在雨花路201號(雨花臺北門對面)和雨花新村二村聯(lián)華超市旁(近區(qū)郵局),但人氣就差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所有的餛飩中,只有一家老汪家柴火餛飩,默默堅持用柴火煮餛飩,自從在網(wǎng)上爆紅之后很多人紛紛去找童年回憶,而我吃過之后覺得,這家餛飩味道平平,只能說不難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絕不值得親自跑去吃,如果哪一天正巧路過,給柴火堆拍一張照即可。就讓這種沒有意義的堅持自生自滅去吧,一切烹飪技法的革新和堅守,都要以好吃為目的和前提,不是嗎?

易記皮肚面-明瓦廊101號(近大洋百貨)和君友老鹵面-火瓦巷(江蘇飯店2號門旁)

相比名聲在外的鴨血粉絲湯,南京的面條名頭就不夠大了。蘭州有蘭州拉面,北京有炸醬面,武漢有熱干面,鎮(zhèn)江有鍋蓋面,南京有什么面呢?南京人撓著頭皮,指著面前的大海碗說——我覺得屌皮肚面好吃得一逼唉!皮肚,是將鮮豬肉皮曬干之后炸成的東西。好的色澤黃白、質(zhì)地脆酥,孔狀均勻,塊形完整,口感鮮美,由于香酥多孔,放入面湯中常常能飽吸湯料,發(fā)脹開來。所謂的皮肚面,其實只是放了皮肚而已,真以流派論,這種南京人最常見的面條應(yīng)該叫做小煮面,這種面條不放醬油,味道偏清淡,功夫全在料和湯里。其中的配料包羅萬象,綠的青菜葉,白的鵪鶉蛋,黑的木耳,粉的香腸片,紅的熏魚,灰的豬肝有其中六樣的就算是六鮮,配上白面紅油煞是好看,至于究竟是哪六鮮,不一而論。牛雜、牛肉、大排、小排、熏魚、扣肉、皮肚等等各自也各唱主角,如果有點了諸如“全家!边@樣的品種,那真是澆頭比面條還多,要吃得人死撐活脹了。小煮面的面條普遍細細的,且筋道十足,但如果堿水過多,筋道就成了堅硬。也許是這樣復(fù)雜豐富的配料,且用料足實,碗大如缸,南京的小煮面幾乎都不難吃,水平上各有特色,易記皮肚面的名氣要略大一些,給料很豪爽,尤其是皮肚。面湯中帶著辣,面條也有勁。其他的小煮面也有非常好吃的比如祁家面館。項記面館。四鶴春面館,用的沒發(fā)透的皮肚,很特別。張府園大碗面。張褚玲大碗皮肚面。茶南面館,大肉實惠,面湯是紅湯而非一般小煮面用的白湯。這些面館都是隨手摘錄的,水平的差距都不大,一方面是說南京的小煮面都不錯,至少不會有一些地方隨便澆一勺醬油湯扔一把面條的事情。另一方面實在是現(xiàn)在年輕人的口味太不講究了,吃泡面吃老壇酸菜,吃龍蝦非吃麻辣香辣,口味越來越重,于是這些面條無一例外都是用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味精堆出來的味精鮮湯,吃著雖然不錯,但是吃完以后就要大口喝水了。小煮面不加醬油本是為了味道清淡,結(jié)果傳承人們的味精一個用得比一個狠,我不敢想象吃慣了這些面條的人以后的生活中會欣賞那些清淡的食物嗎?就像抗生素形成的抗藥性一樣,濫用味精最終也會混亂我們的味蕾。

(包羅萬象的易記皮肚面)

除了小煮面,另一種在南京常見的面條是老鹵面,南京的老鹵面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君友老鹵面,君友老鹵面最有名的則是熏魚面,既然專門推薦了,什么老鹵醇正、面條筋道、魚肉味甜的話說不說都一樣,但他家居然是24小時營業(yè),上夜班的人尤其是出租車司機常去吃一碗面條,相比一些愿意過安逸日子,只忙活一上午的餛飩檔,這家面館倒有些人文關(guān)懷。除了這一家老鹵面,隨手摘錄老瞻園面館,地雷面館也是很好吃的老鹵面。

(熏魚面是君友老鹵面的招牌)

對面條而言,小煮面得其鮮美,老鹵面則得其醇厚。小煮面的歷史從解放后開始,因為其更刺激的味道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老鹵面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相比制作起來更簡單的皮肚面,熬制老鹵更見功夫。但是隨著吃東西的人越來越不講究,許多人以吃貨自居,卻連自己真正喜歡吃的是什么都搞不清,店家也一味把口味弄得重,使得許多老鹵面咸得要命,許多小煮面成了味精面,鮮得口渴。據(jù)說就面條而言,不妨去大飯店點了吃,大飯店的白案師傅做出來的面條往往都不會差勁,可惜我沒有怎么吃過這樣的面條。我曾經(jīng)在大飯店吃到印象最深刻的“小吃”是王子飯店的王子炒飯,放滿了各式鮑參翅肚,還有漂亮的女服務(wù)員表演炒飯,吃到嘴里并沒有什么稀奇,倒是女服務(wù)員的表演有些新奇,看完了才覺得我學(xué)學(xué)也能學(xué)會,只不過我不是女的罷了,結(jié)果時過境遷,前些年王子飯店居然倒閉了,令人唏噓不已。還有一些大飯店做出來的刀魚餛飩,一旁的刀魚骨頭炸的酥脆,刀魚餛飩的餡也的確是細膩鮮美,舌頭一頂就化,但相比汪家餛飩,還是后者給我的驚喜更多。而問起現(xiàn)在的南京年輕人知道什么面館,恐怕很多人都要說鴻福面館,這家推出58元超大分量,如果一人吃完就免單的面館在網(wǎng)上聲名遠播,但就口味而言,配不上這么大的名氣。也許不論是富人土豪還是平民百姓,我們對于自己真正想吃什么,還無暇細細思考。

全福樓-珠江路48號 (北門橋口)

他就像所有頂著光環(huán)混日子的老字號一樣,有一個鮮亮古老的名字,平庸毫無特色的裝潢,大部分菜品難吃而昂貴,令人大呼上當,卻靠著一兩樣足以驚為天人的東西存活下去。

全福樓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它的包子。如果你買電腦修手機的時候路過珠江路和丹鳳街交界處的全福樓,請不要腦子一熱走上樓去點幾個菜,而是安靜地在一樓小吃部排隊,買上幾個包子,菜包、肉包、燒麥,尤其是肉麻團和小籠包這些都不會令人失望,將長條形的肉麻團咬下去,芝麻香得濃郁、面皮酥韌舒心,肉餡鮮甜動人,幾經(jīng)咀嚼便相生相依,唇齒生津,足以擔(dān)起“驚艷”二字。但小吃部里最大的明星,則永遠是小籠包,因為整日批量作業(yè),包子皮已然不能薄得那么講究了,好吃的包子本來是要講究薄皮大餡的,這就對小籠包的內(nèi)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里的小籠包隨口一咬,就像被人灌了一口高湯一樣,湯汁甜美鮮香,在嘴里四處游動,若是不識得小籠包燙口的人被燙得難受,卻又覺得好吃不忍心吐掉。肉餡飽滿實在,吃起來緊致有咬勁。不過由于淮揚菜的風(fēng)格使然,湯汁很甜,在不愛吃甜的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圓形的糖三角罷了。

李記清真館-評事街打釘巷1號(近建鄴路)

南京的牛肉鍋貼店多如牛毛,李記清真館當為其中翹楚,也就是說,這是全南京最好吃的鍋貼。李記清真的鍋貼包含了人們對于鍋貼這種食物的所有完美幻想,色澤、口感、味道等等一切,金黃酥脆、鮮嫩多汁,肉質(zhì)軟嫩等等別處使用過的形容詞都可以一股腦套用到它的頭上。但如果挑選出一種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應(yīng)該數(shù)它的湯汁。咬開一只鍋貼汁水四溢,驚喜無比,頭一次吃的人絕不會想到,鍋貼里也能有這么多的湯汁。湯汁鮮甜無比,并且飽蘸了牛肉的香味。簡直像是在吃一只小籠包,但蒸出來的包子哪會有油煎的鍋貼這樣的似火熱情呢?就像莫妮卡貝魯奇和瑪麗蓮夢露都是絕世美女,但瑪麗蓮夢露的裙子迎風(fēng)飛揚的時候,這一刻便帶走了男人所有的幻想。

(鍋貼與牛肉餛飩是這里的絕配)

南京也有不少打著七家灣名號的鍋貼店,但好吃的并不多,可以稱之為美食的有在《舌尖上的中國2》里展示了菜籽油用法的草橋清真牛肉鍋貼扁食店,在評事街七家灣甘雨巷33號(省航道局對面)。金記老七家灣第一鍋貼店,位于金沙井20號(近瞻園)。還有位于老門東的箍桶巷內(nèi)的蔣友記,除了皮子沒有蔣友記那么好吃,鍋貼別的部分水準都不在蔣友記之下。這些鍋貼的水準都不錯,但相比之下,更多的人還是覺得李記最能代表南京的鍋貼。

蔣有記-箍桶巷(老門東側(cè))

曾經(jīng)躋身于秦淮八絕的蔣友記堪稱命途多舛,1922年,如今的掌門人蔣玉友的爺爺蔣有才創(chuàng)立了“蔣有記”。傳給他父親蔣慶祺。1969年,“蔣有記”于文革中停業(yè),蔣慶祺被下放到沭陽農(nóng)村,蔣家人舉家離開南京,直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兩年,蔣慶祺才帶著妻兒回到南京擺攤,但蔣友記的招牌卻成了夫子廟飲食有限公司的,靠著招牌販賣假冒的“蔣友記”,也有多家店面盜用蔣友記的招牌。幾經(jīng)訴訟,2010年年底,工商總局商標局決定讓雙方抽簽決定“蔣有記”的商標歸屬問題,蔣玉友“幸運”地抽到了簽。

(這份傳承了一百年的手藝,鍋貼的皮尤其令人驚喜)

作為近百年歷史的清真菜館,傳承下來的手藝毫不遜色,尤其是牛肉鍋貼。這里的牛肉鍋貼外皮最佳,厚一分笨重,薄一份生硬,軟硬適中,不僵硬不粘牙,底部焦香酥脆,入口就像是在嚼一塊酥脆的餅干,如果外帶會發(fā)現(xiàn),過一段時間也不像有些鍋貼軟榻下來,而是堅挺依舊。肉餡的肉質(zhì)軟嫩,咸甜適口,餡里有微量的蔥姜既去了腥,更突出了牛肉清新自然的本味。牛肉餛飩也曾是蔣友記的招牌之一,但現(xiàn)如今水準平凡,好吃,卻不值得在文章里推薦。正宗的蔣友記只有古色古香的老門東內(nèi)的箍桶巷有一家,以及秦虹路313號的分店。廣為人知的夫子廟里的那一家正是頂著蔣友記招牌侵權(quán)多年的幫兇之一,在官司中它得以繼續(xù)營業(yè),但不得擴大經(jīng)營面積。這一家的鍋貼沒有難吃得那么明顯,但與正宗的相比就相形見絀,提醒大家是希望大家不要沖著老字號的名頭卻被騙了,還要怪罪到老字號的頭上,而且侵權(quán)使然,最好還是別去支持它的生意了。

蓮湖糕團店-貢院西街26號(近夫子廟景區(qū)步行街)

在夫子廟尋找這家人滿為患的店非常容易,走進蓮湖糕團店,會發(fā)現(xiàn)滿屋子的人都在捧著一碗黑乎乎的東西喝得起勁,這便是蓮湖糕團店的赤豆元宵了。這碗元宵色澤烏黑,口感濃稠粘糯,小火慢燉將所有食材的外形化解,逼出所有的味道,任他們互相擁抱融合。紅豆被細細地磨成了沒有脾氣的末,釋放出清香,而在這香味之中又蘊含著桂花的香氣,才品出了桂花的香氣,又嚼出了燉得柔軟的蓮子的清甜微苦,方吃出蓮子的滋味,又觸到稀爛的紅棗的香甜,所有這些味道都在白糖的甜味上鋪陳開來,甘甜清香、軟糯細膩,這一切,卻都隱藏在其貌不揚的黑之中。品完赤豆元宵之后回頭再看它,便不敢小瞧這黑乎乎的甜品,只覺得自己捧著喝下的,是一碗黑夜中的璀璨星空。

(滿屋子的人都捧著一碗黑乎乎的東西)

糕團店里也賣其他糕團、糕餅、糕點,不只是制作技藝的問題還是現(xiàn)代人的口味,我覺得都不是美食,它們的水平不會超過任何你在家門口吃到的,糕點的滋味顯得莫名其妙,絕無驚喜,也許這些東西和我這種吃慣了西點的一代人不在同一個頻道,還不如麥當勞的派更合我的口味。

芳婆糕團店-王府大街50號(近石鼓路)

相比別的店家往往只有一兩道菜是值得推薦的,芳婆糕團店體現(xiàn)出了一種美妙均衡,雖然沒有好到逆天的食物,但它的每一樣?xùn)|西都不錯,單單拎出誰來講都不公平,但把它們都講了又不現(xiàn)實,我只能說它家的酒釀元宵、 老鹵蛋、糖芋苗、酸辣湯、 麻團、 赤豆元宵、 肉粽、 糯米藕、南瓜餅、 赤豆酒釀元宵、板栗肉粽、肉麻團都的確不錯,只要你不是嚴苛的美食家,是不至于從中挑出毛病的,如果愿意都嘗試一些傳統(tǒng)甜品的人不妨去這一家試試。而且它的食品非常便宜,即便有些不合口味的問題,看到這么高的性價比,心情也不忍心變壞。

如果非要所和它同樣火爆的蓮湖糕團店最大的區(qū)別何在,我要說是窗口操著南京話的,真正的大媽。手腳麻利,說話靈活,給人一種親切感,不由自主地猜測,哪一個是真正的芳婆呢?這或許就是所有國營老字號都缺乏的一股人情味吧。

南京大牌檔-湖南路獅子橋2號湖南路步行街內(nèi)

如果一生只聽一部音樂劇,那就聽《歌劇魅影》。如果來南京只能吃一頓飯,就吃南京大牌檔。菜品是各式各樣的南京小吃和本地菜,雖說他家做的獅子頭挺好吃,但再好好不過對面專做獅子頭的獅王府。雖說他家的燒鴨包很好吃,但有人受不了鴨子氣味,避之不及。雖說它家的古法糖芋苗很好吃,但甜品再好,好不過上面推薦的兩家糕團店。外地客人來了南京總要被帶來這里,但南京人卻不會常常去吃,品類多而全,樣樣都精卻樣樣做不到冠絕一城,是這里的尷尬之處。走進南京大牌檔,便恍如隔世,穿越時空。這里進門有長袍馬褂的老先生迎賓領(lǐng)座,戲臺上有評彈上演。屋里大樹參天,有鳥籠只覺賞心悅目,樓上有雅座木閣,掛燈籠顯得紅紅火火。這里的八仙桌、長凳、地磚、碗筷無一不是當年風(fēng)情,體現(xiàn)著做戲做足的誠意。

(戲做得足,也要有人懂得欣賞)

有一次,我和老師去南京大牌檔吃飯,老師喜歡曲藝,聽見了戲臺子上的評彈,便多看了兩眼,卻皺皺眉頭,環(huán)顧四周,食客們各自吃喝,不聽唱曲,便明白是光中如此,演員便演得敷衍。不知為什么,我們的菜遲遲不上來,老師見戲臺前的桌子空著,索性走了過去,坐下來看看。演員一見來了人坐著看,頓時打起精神,手上的功夫活了,眼神更加到位,唱得也更加婉轉(zhuǎn)動人。老師到了當口,便鼓掌叫好,我也跟著喊好。這一喊引得周圍幾桌的食客也回頭看看,停杯投箸,盯著臺上的演員看。這時臺上的演員簡直換了一個人,唱得抑揚頓挫,輕清柔緩,舌底生花。三弦、琵琶聲音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帶著萬種風(fēng)情,一曲唱罷,頓時一片掌聲,一頓叫好。后來菜陸續(xù)上來我們安心吃飯,跟著瞅兩眼,之間演員結(jié)束了走下臺來,往老師這里走來,道謝兩句,寒暄幾聲,便就此別過。我并不喜歡提及我吃飯時候的經(jīng)歷,這些與品嘗美食無關(guān)的事情只會影響表達。但這件事卻不得不提。我以為許多味道就像曲藝一樣,漸漸式微。更刺激的口味和音響攪亂了我們的味蕾和耳膜,當我們吃不出味精和高湯的區(qū)別,聽不出假唱和現(xiàn)場的好壞,又靠什么建立我們對于美食和音樂的審美?又靠什么保留當初的記憶?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