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是天津市現(xiàn)存的著名道觀,主要是為了祭祀道教女后。它位于該市南開區(qū)古街中段,原名天妃宮、小直沽天妃宮、西廟、娘娘宮。
人物介紹: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縣一漁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國的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歲。
據(jù)1936年徐肇瓊《天津皇會考》引《天后本傳》及《天后傳》說,林默生而神異,幼而聰穎,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俠義,能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險船只,被眾人尊稱為“通元靈女”、“龍女”、“神女”。她死后還屢次顯靈。
海舟危難,有禱必應(yīng)。洋中風(fēng)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檣端見神燈示祜,因而成為人們敬仰膜拜的護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晉封。宋代封之為順濟夫人,元代封為天妃,清代封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東南沿海各地修廟供奉。
擴展資料:
景點簡介:
天后宮坐西朝東,面臨海河,最初創(chuàng)建于元朝(1206-1368年)時期的1326年,后來的朝代又多次重修。從東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jīng)閣、啟圣祠以及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
主體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臺基之上,中間面闊3間,進深3間,7檁單檐廡殿頂,前接卷棚頂抱廈,后連懸山頂鳳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風(fēng)格。該建筑群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也是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
天后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儀式外,還經(jīng)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jù)說在每年農(nóng)歷3月23日為天后媽祖的誕辰,這里經(jīng)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游人。
早在1954年,天后宮就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政府又重新修復(fù)天后宮,把它作為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津天后宮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天后宮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