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爺是朝末年出現(xiàn)的。
明人紀坤在《花剩稿》中記載:中秋節(jié)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狈g成白話就是講:在京城的中秋節(jié),人們都用泥土捏出兔子外形,還穿戴衣帽,盤坐著如同人一般,家里子女都會祭拜它。
從明代開始,漢人祭祀月亮,就需要擺放兔兒爺,這是最早的關(guān)于兔兒爺?shù)挠涊d。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室不僅沒有破壞漢族祭月的傳統(tǒng),反而繼承得相當虔誠。后宮的祭月活動更是鄭重其事,搞得十分隆重。
民間祭兔卻沒有這么莊重規(guī)矩,突出了游賞性質(zhì)。百姓把玉兔稱做兔兒爺,這雖然少了些嚴肅莊重,但非常親切,皇家的禮俗由此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民間節(jié)日。到清末時期,兔兒爺變成既是拜祭品又是中秋節(jié)兒童的玩具。
民國時期,雖然又改朝換代了,但祭拜并玩賞兔兒爺?shù)娘L(fēng)俗仍在延續(xù)。一到中秋節(jié),兔兒爺?shù)臄傋拥教幎际恰G皝碣I兔兒爺?shù)拇笕诵『⑷祟^攢動,熙熙攘攘。
直到現(xiàn)代,兔兒爺也是很受當?shù)厝藲g迎的手工藝品。
擴展資料:
不同外形的兔兒爺是有不同寓意的,以下介紹幾種不同樣式的兔兒爺:
1、騎著大象的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2、騎著老虎的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tǒng)帥,寓意事業(yè)興盛,人脈廣博。
3、麒麟相伴的兔兒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征著學(xué)識廣博,學(xué)業(yè)有成。
4、背著葫蘆的兔兒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征著福祿雙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兔兒爺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兔爺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