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吃

餃子現(xiàn)成為春節(jié)不可缺節(jié)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們在春節(jié)子取“招財進寶”之音;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2、掛年畫

年畫起源于門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作為中國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于研究中國社會的生產(chǎn)發(fā)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tài)等具有重要價值。隨著木板印刷術(shù)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洪澤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洪澤春節(jié)的風俗

新中國以前,洪澤湖漁民在半封閉的中過著“部落式”幫生活。水陸不通婚,農(nóng)漁不聯(lián)姻,婚嫁多在漁幫內(nèi)部進行,結(jié)婚禮儀也很簡單。漁民未實現(xiàn)陸上定居以前,每戶只有一條不大的生產(chǎn)、生活兼用的“連家戶漁船”,終年飄泊不定,嫁娶時除了衣服首飾沒有任何櫥柜家具。結(jié)婚程序也比陸上簡單。

洪澤湖漁民婚嫁通常都要經(jīng)過以下程序:

三界合同書:就是所謂媒人帖子,是訂婚手續(xù)中的憑證。是由提親的媒人兩頭說合,在雙方家長認可并征求子女意見的基礎(chǔ)上,請媒人和水童子(壇頭)等根據(jù)婚配男女的生辰,用干支五行推算陰陽八字,相配者請人寫好大紅喜帖,由四大媒人傳換庚帖。媒人四個,最好是有男有女的圓滿夫妻。由于這生庚媒帖上寫有結(jié)親男女雙方家長和媒人的名字,漁民通稱為“三界合同書”。

四水禮:是漁民對聘禮的稱謂,主要是首飾、衣服、食品三大類。首飾多是銀、銅、玉器之類,服裝中必備紅棉襖、紅鞋、紅褲,由男家擇吉日請四大媒人用彩船送到女家,叫“裝新衣”。食品類,有“雙刀肉”(肋條肉中間劃一刀)兩塊,前腿七斤,后腿八斤,配上豬心,名曰“連心肉”。鮮活鯉魚一對,活公雞兩只,象征龍鳳呈祥。高粱曲酒四壇(瓶),粉絲四斤,掛面四斤,以示情深意長。各種糕果十二包,每包四兩,其中要有紅棗、蓮子(或栗子),預祝喜結(jié)連理,早得貴子,步步高升。

轎船:轎船相當于陸上的迎親花轎,一般選用小篷船或捕撈作業(yè)中用的小劃子,裝飾時通常在船前扎上彩門,在船幫、舵把上掛上紅布和彩球。

照傳統(tǒng)風俗,不管兩親家船距離遠近和風浪大小,轎船拂曉前就要到女家船旁,女家就鳴鞭炮請新郎上新娘家船,而新郎故意磨蹭,再三催請也不過船,目的是催妝,直到新郎看到新娘化好妝后,新郎和新娘在伴郎伴娘的攙扶下踏著新娘家船上的紅花被上轎船。因漁家迎親規(guī)矩中時辰觀念很強,必須在卯時將新娘迎回,太陽出湖時新娘要過船進喜艙(房),漁民舊有“寅時不通光,卯時旭日升,滿堂喜氣洋”的古風。卯時是旭日正要從湖面上噴薄而出的時候,意味著婚后生活如旭日蒸蒸日上,紅紅火火。

結(jié)婚梳妝是女兒婚嫁的第一件大事,新娘化妝叫“上新裝”!吧闲卵b”時要請全福(兒孫滿堂)的媒紅幫新娘化妝,并說“上裝令”,詞令的內(nèi)容趣味多樣。漁家新娘著裝有獨特的風俗,就是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要穿棉衣,并在紅腰帶上系一面鏡子。漁民認為新娘穿的多,今后的日子才過的富貴。紅腰帶上系鏡子可驅(qū)邪保平安。新娘化好妝后,新婚夫婦拜別新娘父母,在伴娘、伴郎的陪同下同上轎船,并由伴郎、伴娘為他們打紅傘在鞭炮喜樂聲中開動轎船。在沿途鞭炮聲中將新娘接到婆家喜船邊,早已裹好紅布的紅跳板(又叫鵲橋)搭上轎船,新娘在鼓樂和過船令中由挽親客挽著新娘過喜船,在眾多賓客一片道喜聲中,新娘被擁入喜艙。挽親客做鋪床儀式并唱鋪床令,再以花生、糕果、棗栗之類果品撒艙(撒帳),也作撒艙令,唱詞有:“一進喜艙喜洋洋,仙人間里好漂亮,夜明珠,巧畫梁,紅衣紅被紅滿艙。喊秋香,叫海棠,端個果盤俺撒艙。一撒榮華富貴,二撒金玉滿堂,三撒三元開泰,四撒事事如意,五撒五子登科,六撒一帆風順,七撒七巧新娘,八撒八面威風,九撒天長地久,夫妻情長,十撒子孫滿堂,洪澤湖上戲鴛鴦!

新婚佳人同吃開口糕,同喝開口茶,新郎新娘開始互致問候,攜手坐在床上,共飲同心酒(交杯酒),一塊拜爹娘(公婆),拜船(龍)頭,拜風神水神。然后新郎隨新娘回船到娘家探親。

回船:相當于陸地的回門,當天新婚夫婦偕娘家作陪的全福奶奶回家探望爹娘及未散席的親友,在娘家吃頓早中飯。這天新婚夫婦來往時間緊,兩家新婚午宴都不陪賓客酒,回船歸來的時間一定要正午到婆家,象征他們今后的生活“如日中天”,興旺發(fā)達。

雙打魚:相當于陸上婚后會親。即在男女結(jié)婚的當天晚上,將新娘的父母和主要親屬請回家,設(shè)酒席熱情招待,雙方親家分桌而坐,男陪男,女陪女!半p打魚”就是賓主在吃魚時,雙方親家同時動手分別將一對大鯉魚的劃水(鰭)上最大的刺剔出來,就叫“親家雙打魚”。

喜酒令:酒令和結(jié)婚程序中的其他辭令一樣,是漁家婚禮的一個特色。同樣,喜酒令也是婚禮中的一個場面。酒席上每一個動作都有一段長短不一的辭令,以助酒興。酒令種類繁多,有手巾令、跑堂令、篙(筷)子令、調(diào)羹(湯勺)令、酒壺令、端杯令、茶令、行酒令、吃魚令、謝廚令、敬客令等等。赴宴的近親摯友都是夫妻雙雙前來祝賀,有的還帶上三四個鮮美而又有特色的菜肴,為主家添光增彩。

漁民婚禮中的催妝、過船、回船、雙打魚、來賓宴等所有程序都在一天中操辦完畢,所謂“三場芝麻一場打”。

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一系列社會變革,移風易俗,婚姻禮儀也在變。隨著漁民實現(xiàn)陸上定居,生活習慣逐漸與陸上民風融合。

洪澤湖漁民的婚俗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在于它的簡樸節(jié)儉,而又不失節(jié)慶的氣氛。當今建設(shè)節(jié)約型社會,值得提倡。

洪澤湖漁民婚嫁習俗雖然簡樸、節(jié)儉、熱鬧。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湖區(qū)漁民逐漸在陸上建房定居,這種住居環(huán)境的改變,打破了漁陸不通漁農(nóng)不聯(lián)姻的舊俗,陸上的婚嫁習俗也隨之融入漁家婚嫁禮儀中,傳統(tǒng)的漁家婚俗逐漸被沖淡。

洪澤湖漁民婚嫁習俗對研究淮河流域和洪澤湖地區(qū)民俗文化和近現(xiàn)代歷史有特殊的文化價值。

3

江蘇洪澤男方第一次去女方家過幾天春節(jié),女方應不應該給男女紅包或壓歲錢,給多少?

還還要看女方那邊的風俗,
4

“春節(jié)民風民俗”調(diào)查報告

時間:寒假假

調(diào)查地點:奶奶家

調(diào)查渠道輩、網(wǎng)絡、書籍

調(diào)查方法:向長輩詢問、在網(wǎng)絡上查找、書籍

在調(diào)查后,我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并沒有太多繁瑣的習俗,主要的習俗有:貼春聯(lián)、除夕夜守歲、放鞭炮、子時之前吃餃子和農(nóng)歷正月初一拜年。

雖然這些習俗大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祈求來年無病無災、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譬如除夕守歲,在除夕之夜,人們徹夜不眠。一家人吃著各種各樣有良好寓意的食品,敘舊話新;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祝愿對方來年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和過程。

貼春聯(lián)也是一樣,不過祝愿來年更美好的愿望更加鮮明一些。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把一些工整、簡潔、精巧的吉利話寫成對偶形式,貼在門邊。根據(jù)它的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ΑM披、春條、斗方等。

這次調(diào)查,讓我更加了解了家鄉(xiāng)的風俗,對家鄉(xiāng)又有了新的認識。

5

江蘇洪澤縣女方笫一次去男方家過春節(jié),男方應該給多少紅包呢

至少要1000吧
6

第一次去家住洪澤縣男友家正好是春節(jié),他嬸伯舅舅給我紅包,男友媽媽不讓給,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習俗是不是一樣的,我們這兒過年回去都要給紅包,如果不給就是不滿意或者太小氣了的意思
7

從化的春節(jié)習俗是什么?

擲彩門,最為明顯的習俗
8

春節(jié)期間洪澤湖有旅游的地方嗎?

請水友告知,初四想去看看洪澤湖,有旅游景點可看嗎
9

安徽有什么風俗

(1)安徽過春節(jié)俗稱過年,節(jié)日氣氛濃厚論家人在何處,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2)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貼春聯(lián)、祭祖。祭祖儀式相當講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須有雞有魚。

(3)吃飯之前,長輩要用紅紙包錢給每個孩子,稱為“壓歲錢”.飯后,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瓜子、花生、糖果邊聊天,看著中央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直到天明,這就是“守歲”.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開門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稱接門神。家人團拜,互相祝賀,吃棗、栗、茶葉、雞蛋、長壽面,然后出門向其他長輩們拜年。

(5)初一這天不能掃地,茶水也要倒在專備的盆中,不潑出門,意思是不把財氣掃(潑)出去。這天一般不勞動,因而有“趕忙三十夜,清閑初一朝”的說法。

PS:更多安徽的習俗如下:

安徽春節(jié)習俗一、過年只吃一頓飯

在壽縣,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誰也不準吃早飯和午飯,只準吃一頓年夜飯。

吃年夜飯,必須要有一盤鮮魚,但這盤鮮魚任何人不準吃(意味著年年有余),只有過完大年初三才能動筷吃這盤魚,人人都要吃上一口。吃年夜飯時不準說話(意味著埋頭大發(fā)財),吃年夜飯一定要留點飯在碗中。

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四天不許重新開鍋做飯,這也是壽縣當?shù)匾惶厣哪晁。所以,大年三十晚間的每家年夜飯做得很多,有的家庭鍋能做多少飯就做多少飯。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做得也很有特色。所有人吃罷年夜飯后,年齡最長者將剩下的飯盛出,然后在灶上慢慢烹制鍋巴,大約半個多小時后,一個整體鍋狀的鍋巴就新鮮出爐了。這時,老人虔誠地用雙手將它放在稻屯上(任何人不準吃),意味著來年大豐收。

安徽春節(jié)習俗二、“元寶”放在門檻上

開門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在肥西、六安一帶被當?shù)匕傩昭堇[得活靈活現(xiàn)。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后,“守歲”的人們都關(guān)上了大門。當?shù)仫L俗是,關(guān)上大門后就不能再開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門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燒上香,燃了燭,再開門放炮。在這段時間內(nèi),當?shù)匾恍┖檬抡邔⑵綍r用黃土捏成的、與真元寶大小形狀一樣的假元寶放到大門的門檻上。年初一早上,主人把門打開的一剎那,“元寶”骨碌碌地滾了進來,該戶主人見到“元寶”心花怒放,將這個“元寶”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來拜年的人都要說上幾句吉祥祝福的話語。但是這個“元寶”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寶”的人會挨家挨戶討“吉利錢”.

安徽春節(jié)習俗三、年飯是在中午吃

在定遠縣的很多農(nóng)村,年的過法各不相同。在這里,人們常說的“年夜飯”卻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遠縣很多農(nóng)村,一直以來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飯。很多家庭為了“搶早”,有的上午11點不到,就開始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年夜飯”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時因為生意好,才很無奈地把“年夜飯”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為了趕在中午吃年夜飯,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從早上便開始準備中午的“年夜飯”.

安徽春節(jié)習俗四、凌晨四點就“完年”

在宿松,臘月中下旬,年味就漸漸濃了。

宿松有段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疤炷奶欤痫L,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雞又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挨罵。”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籠蒸熟,涼了干了,就用水浸著,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萬字印,有喜字印,有壽字印,還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還雕桃子印。

在吃年飯的時間上,宿松大多數(shù)地方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但宿松湖區(qū),靠東洪、下倉一帶卻有些特別:大年三十早上,天剛破曉,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過年”,一家人圍桌吃起了“年早飯”.性急的人家甚至四點多鐘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過。小年過得很隨便,往往是在黃昏放一掛鞭炮就算過了小年。而元宵節(jié)卻很隆重。過去有“吃了元宵肉,農(nóng)夫脫赤足”,即意味著春耕生產(chǎn)又開始了。

安徽春節(jié)習俗五、吃飯之前先祭祖

廬江在那里過年,仍然能感觸到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年俗。

大年三十中飯一吃過,大人們便帶著小孩到祖墳上燒紙。在吃年夜飯之前,同姓年紀最長的再召集兒孫們到祠堂祭祖,意寓過年時不忘記祖宗,先擺上一桌菜,倒上酒,然后,按家族中輩份大小挨個磕頭,忙完了這一切,才能回各自家中吃年夜飯。

安徽春節(jié)習俗六、團團圓圓“團圓餅”

蚌埠地區(qū)有一個習俗,過年了家家蒸大饃,蒸了一鍋又一鍋,蒸好了放在盛糧食的笆斗里。年前蒸饃時各家都會蒸上一個一尺方圓的餅,當?shù)厝私袌F圓餅。餅一般連續(xù)摞三四層,上面用面粉做一對小龍,預示著子女都能成龍成鳳;配上蓮子、紅棗等點綴,有早生貴子、紅紅火火之意。蒸團圓餅時,小孩子是絕不允許插手的,蒸好后,要放在自家的糧囤上,也有慶豐收的意思。

安徽春節(jié)習俗七、硬幣放進扁食里

在宿州地區(qū),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百姓就開始準備年貨。還要蒸饅頭、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點。第一鍋饅頭出爐后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團圓飯,飯前會放一串鞭炮,菜相當豐盛,但不一定有米飯也可以是稀飯,晚飯卻很簡單,只是吃些面條或元宵,晚飯后開始捏扁食,全家動手。扁食是作為年初一的早飯,素餡,主要以青菜、雞蛋末、粉絲末作為原料,包制時隨機放進一些硬幣、一元、一角、五角等。扁食完工后,會有一個自愿“守歲”的家人照看。初一早飯時,誰吃到包有硬幣的扁食,就代表誰會在這一年里財運亨通,而且硬幣面值越大,就證明賺的錢越多。

在宿州地區(qū),拜年是在年底進行,大家提著禮品看望親戚。而在正月初二、四、六等雙日期的日子里,晚輩再到長輩家,這時還會收到長輩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

安徽春節(jié)習俗八、紅蠟燭不許滅掉

在阜陽地區(qū)的鄉(xiāng)村,人們過農(nóng)歷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中紅蠟燭絕對不許滅掉。

10

盧氏春節(jié)的習俗是什么?

走親親很簡單的基本上風俗都一樣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