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同鴨肉粥 > 4、 烏糖的沙茶面(民族路醬油廠) > 5、 定安對面廣州小食里的叉燒褒仔 > 6、 銀行中心五樓及國際銀行四樓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剎是純正 > 7、 輪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 8、 中山路來雅六樓冰吧的紅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盤 > 9、 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 10、 鷺江賓館的晚茶 > 11、 幸福路“小眼鏡”排擋,專做醬油水。記得要下午6點(diǎn)以前去,不然不是沒位子就是 沒料了 > 12、 在輪渡“春天”的拐角處的臺灣小吃店:棺材板--臺灣的名小吃 > 13、 吃正宗的蝦面只要在吳再添往輪渡方向走第一個小巷子左傳就是了。推薦蝦面、豬 腳面 > 1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應(yīng)該也是鼓浪嶼葉氏麻糍 > 15、 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擋,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這家做的絲丁魚餅,涼 拌騾肚,涼拌騾腸實(shí)在是極品 > 16、 局口街從中山路這邊走過的第一個賣春卷也很棒 > 17、 民立小學(xué)對面的“月華“的沙茶面和肉棕,特別時沙茶面,現(xiàn)在還是由80歲的月華 阿婆親自配料。 > 18、 鎮(zhèn)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里頭有戶人家做點(diǎn)沙茶面、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 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么藥材,口味絕對勝過“寶貴”之流。 > 19、 西門的土筍凍 > 二、 湖濱東西南北 > 1、 濱北的“寶貴”八寶飯(燉罐特別好)(濱北轉(zhuǎn)盤附近,加油站的正對面) > 2、 四里的沙茶面 > 3、 福聯(lián)的自助茶 > 4、 市府大道邊巷子里的阿發(fā)醬油水-新鮮好吃又便宜只是在路邊環(huán)境不是很好 > 5、 湖濱舊貨市場對面的好再來川菜館 > 6、 湖明路瀟湘湘菜館 > 7、 湖濱南老知青的纖絲驢肉 > 8、 白鷺洲大酒店的雞軟骨、還有種海苔加著怎么去做的對蝦 > 9、 歡樂園的鴉片魚頭還有那小菜里的雞爪 > 10、 亞珠餐廳的白灼章魚和芡實(shí)煲,亞珠的-小鮑撈飯 > 11、 金永福的醬海螺肉、蟹虎串燒;福滿樓的多寶魚、鯊魚骨湯、黃金炒飯… > 12、 濱南路北方人獨(dú)一處的烤養(yǎng)小腿,味道很正哦 > 13、 柄豆干: 在胡濱四里菜市場的南段除了柄豆干之外還可以柄魚、蝦等等 > 14、 廈門六中的牛肉更,現(xiàn)已經(jīng)遷到阿朱餐廳隔壁 > 15、 濱北挨近市處的巴西烤肉(近二十種肉) > 16、 濱北中行后頭的客家菜(怎么也記不得店名) > 17、 振業(yè)大廈對面的西安小吃:涼皮很好 > 18、 百味鮮的-水煮桂花魚 > 19、 感光廠斜對面的同安老店,門口只寫著封肉、魚頭湯、煎蟹,里面的魚頭湯實(shí)在鮮 得可以 > 三、 禾祥東西路 > 1、 糊涂火鍋的青椒雞(繁榮廣場) > 2、 好好啃大骨頭是在湖濱南建行紅樓邊上的路口進(jìn)去 > 3、 逍遙津徽菜(國貿(mào)廣場和匯禾新城之間) > 4、 魚樵耕讀里頭的鋦飯 > 5、 小城故事附近的山里人家閩北菜館 > 6、 奔馬飲食店的醬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無錫醬排相比美 > 7、 禾祥路上海湯包的湯包配剁骨肉湯 > 8、 和祥東二娃的水煮活魚 > 9、 禾祥東奔馬對面的客家菜 > 四、 文灶 > 1、 鑫安賓館后面的榮記深海魚(魚皮熬粥20元/份,注:深海魚油很有營養(yǎng)) > 2、 榮記深海魚一旁的牛慶牛肉,里頭的牛肉和溪魚都相當(dāng)不錯 > 五、 蓮花 > 1、 蓮花二村:市場附近的韓國料理,地道又便宜。 > 2、 蓮花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壟上人家蘭州菜館,羊羔肉和丁丁炒面 > 3、 烤肉: 位于蓮岳里科技幼兒園邊。晚上7:00以后才營業(yè)。他的烤雞翅和豆干 > 4、 甜點(diǎn)以莎諾西餐廳(圓山酒樓一樓)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酥”為我至愛。 > 6、 蓮花廈融賓館后面的西域食府的大盤雞 > 7、 蓮花盈翠一條街里有一家賣咖喱雞飯,是一個印泥老華僑開的,做的很地道,而且咖 喱都是從印泥帶回來的或者用帶回來的原料自己加工的,可惜現(xiàn)在老人去世了,總感覺咖喱 的味道越來越象超市買的。 > 8、 蓮花西新疆食府的馕 > 9、 寶龍上海餐館的油炸冰淇淋 > 10、 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不二齋面館:豆花,面,燒餅,醬牛肉 > 11、 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東北菜館很好吃 > 12、 香江花園一樓的內(nèi)蒙食府:怪味羊腿 > 六、 湖里 > 1、 湖里:水上樂園附近廣東客家菜館 > 2、 湖里活魚街靠建行路口的冬粉鴨店的鹽水鴨很好吃,雖然和南京鹽水鴨已經(jīng)完全不同 ,味道還是可以的,推薦愛啃鴨頭的嘗試。 > 3、 湖里菜市場的阿強(qiáng)鹵面 > 4、 湖里芙蓉苑一條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 七、 蓮前 > 1、 金雞亭附近的遵義羊肉粉 > 2、 金尚禹洲花園里有龍巖的清湯粉和牛肉丸 > 3、 金雞亭里面,去云頂巖的路邊有家東北菜比較正宗。 > 4、 永定駐廈辦上面的龍巖特色菜 > 八、 江頭、蓮岳、松柏 > 1、 銀鷺,(同安人開的,象沙縣小吃店一樣普通。吃的卻大都很高級,熬魚翅的沙鍋就 是街邊賣的,幾元一個的土鍋。又大又土。經(jīng)常去都滿座。結(jié)帳---別人結(jié)的--常常是1、2 千元。不過倒也貨真價實(shí))。 > 2、 彩虹花園對面停車場里“渝園”川菜館的水煮活魚 > 3、 京閩酒店南側(cè)民居的一樓咸稀飯: 純屬閩南口味,稀飯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么 粘湯頭的味道很好,飯粒有嚼勁。 > 4、 嶼后北里車站后的小巷子里的鹵面 > 5、 冬粉鴨: 京閩酒店對面的阿亮大排擋。正宗的石碼五香 > 6、 牛肉湯: 在松柏扁食嫂和妙香面食的中間 > 7、 梅菜扣肉:松柏天香閣館子的菜!澳先榭招牟恕焙汀敖符}絲丁魚 > 8、 長青路路口的診所南側(cè)臺灣肉圓,推薦他的肉圓、簡餐和肉羹湯 > 9、 廣州茶點(diǎn): 長升酒店酒店一樓 > 10、 長青路和湖濱北路交叉口在湖濱北路上有家灌口鹵味的,雞爪很好 > 11、 思文長青電器城對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飯店,不錯的。 > 12、 京閩中心邊上的西安小吃:羊肉泡饃 > 13、 國貿(mào)斜對面,玉凌閣。很好吃的杭州菜 > 九、 鼓浪嶼 > 1、 龍頭魚丸湯 > 2、 黃金香肉松 > 3、 麻糍(新華書店)廈門風(fēng)味小吃 廈門的風(fēng)味小吃久負(fù)盛名,發(fā)展至今已有200余種,其中尤以咸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蠔仔煎、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面、油蔥米果、炒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麻花、栗米炸、炸棗、炸蒜、面茶等最為長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小吃名點(diǎn),逐漸演進(jìn)為精致、小型、高檔、多樣化的菜肴而躍上正規(guī)宴席,登上雅之堂。 1、蠔仔煎 蠔仔煎為廈門最具風(fēng)味的傳統(tǒng)大眾化名點(diǎn)。它以鮮牡蠣為主料,摻入適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節(jié)的鮮蒜或韭菜及少許的鹽,倒入熱油鍋煎炒而成。其味鮮甘美,糯芳香,富有營養(yǎng)。若再加上一點(diǎn)沙茶、辣醬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為可口,滋味更香。 2、油蔥火果 油蔥火果以其柔韌細(xì)膩,鮮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們喜愛。其制作先要磨、拌好米漿,然后配好絨料,有豬腿肉絲、蔥白、荸薺,再加一研碎的扁魚、蝦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鹽等等,而后再將已拌勻的米漿倒入碗里,并灑下蔥油和調(diào)勻的鴨蛋液,如果是加料的還可另加入蝦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該點(diǎn)也可進(jìn)行蒸炊,吃時,調(diào)上沙茶、辣醬、蒜泥、桔汁等。 3、薄餅 薄餅又稱春餅。其餅皮薄而柔韌,鮮美可口,油而不膩。每逢“清明節(jié)”、“三月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日,許多地方都有吃薄餅習(xí)俗。烹制薄餅菜的方法是:將適量的各種葷素菜料煎炒燜熟后,調(diào)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里要經(jīng)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fēng)味。卷薄餅時,若在薄餅皮里放點(diǎn)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diǎn)辣醬等,卷后乘熱吃更有滋味。如果把卷好的薄餅油炸就成為“炸春卷”,另有一番滋味。 4、韭菜盒 韭菜盒是廈門、閩南和臺灣民間的傳統(tǒng)佳點(diǎn)。廈門的韭菜盒早負(fù)盛名。其主要原料為瘦肉、豆干、韭菜、紅蘿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講究開頭與火候。制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狀,表皮層層酥脆,內(nèi)餡鮮美,吃起來香脆可口。 5、蝦肉面 蝦肉面以蝦為主料,具有味道香醇鮮美可口之特色。舊時較有名的是開設(shè)在思明北路的“章記”蝦面店和賴厝埕的蝦面店。烹制蝦面關(guān)鍵在于蝦湯的調(diào)制,要將蝦洗凈,剝掉蝦頭、蝦殼;然后搗碎,反復(fù)洗出蝦汁,濾渣后,將蝦汁面倒入炸蔥頭油的鍋里滾沸成蝦湯,再和之以豬骨湯,即成色澤赤紅、味道鮮美的蝦面湯。 6、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在港臺及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制法五關(guān):第一關(guān)是選料要精,第二關(guān)是精工細(xì)作,第三關(guān)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guān)是配好蘸料,第五關(guān)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 7、炸五香 炸五香既是小酌佳點(diǎn),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制作較為簡便,不少家庭逢年過節(jié)都有自行制作炸五香的習(xí)慣,在各大餐廳、酒樓或街頭小攤也隨處可見。制作炸五香,首先要將豬肉切成條狀或塊狀,青蔥白切片,荸薺或薺薯等剁成米粒丁,鴨蛋攪成蛋液,同適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鹽等混合拌勻,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內(nèi)料,然后用豆皮包裹成條狀,在接口處抹點(diǎn)面粉粘住,然后下次油鍋炸至呈赤黃色即成。 8、土筍凍 土筍凍是用海產(chǎn)的“筍”(廈門人叫“土蚯”)加工烹制的凍品,具有鮮嫩清脆、晶瑩剔透、涼喉爽口等特點(diǎn),成為風(fēng)味獨(dú)特的名點(diǎn)。吃時要蘸點(diǎn)芥辣椒醬、芝麻醬、烏醋、蒜絨、調(diào)味醬油等調(diào)味料方有味道。 9、炒面線 炒面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鉆研創(chuàng)新的廈門風(fēng)味佳肴,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還得將炸好的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待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里過氽一下去咸方可。 二、列入中華名小吃的廈門風(fēng)味小吃 1、廈門黃則和花生湯 黃則和花生湯店系以廈門飲食服務(wù)公司小點(diǎn)名師黃則和命名。此店始創(chuàng)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歷史,不僅在廈門家喻戶曉,而且享譽(yù)海內(nèi)外。 黃則和花生湯取料精細(xì),泡發(fā)考究,燒煮時間及火候恰到好處。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無缺、清香酥爛、入口即化、湯甜而不膩的特色,曾獲1986年福建省小點(diǎn)比賽“金獎”殊榮。我國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于光遠(yuǎn)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兩次到過廈門,都特地光臨品嘗花生湯,對黃則和花生湯的美味大加贊賞,給予高度的評價。 2、廈門好清香燒肉粽 廈門“好清香”座落于廈門市大元路32號,舊稱“賴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創(chuàng)辦,以經(jīng)營饒有風(fēng)味的“燒肉粽,”、“芋包”等小吃馳名中外。 廈門好清香大酒樓數(shù)十次應(yīng)邀于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及省內(nèi)外的大賓館、酒店舉辦廈門風(fēng)味美食節(jié);多次在全國烹飪大賽上榮摘金、銀、銅、名優(yōu)獎,成為風(fēng)格獨(dú)具的“中華老字號”。 廈門“好清香燒肉粽”,50多年來,以“三精”取勝(精選、精配、精制),不斷至美,以味濃鮮香、油而不膩、糯軟爽口,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fēng)味,贏得市民和海內(nèi)外僑胞由衷厚愛,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費(fèi)鷺島行”之贊語。 3、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 廈門吳再添小吃店座落于廈門市大同49號,以本市擅長烹制廈門風(fēng)味小吃名師吳再添姓名為店名。小吃薈萃廈門名點(diǎn)風(fēng)味小吃于一爐,有其富有濃郁獨(dú)特的鄉(xiāng)土風(fēng)味而蜚聲海內(nèi)外。 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是閩南地區(qū)備受喜愛的名品小吃。閩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不論春廈夏秋冬食用沙茶豬肉面均適中。這道小吃特點(diǎn)是肉鮮嫩脆,面條柔潤爽滑,湯甘甜、香辣,增人食欲。 花生酥 花生酥是廈門著名的中式糕點(diǎn),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 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后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后,切成小塊。食用時,應(yīng)小心剝?nèi)グb紙,輕輕故人口內(nèi),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等面點(diǎn)的夾心料,產(chǎn)品遠(yuǎn)銷國內(nèi)外。 龍眼 眼是同安的特產(chǎn),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現(xiàn)在是中外游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chǎn)地縣之一,現(xiàn)有上百個品種,種植面積3000萬平方米,生產(chǎn)的龍眼遠(yuǎn)銷國內(nèi)外。 漆線雕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dú)遠(yuǎn)銷東南亞各國。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漆線雕是以精細(xì)的漆線品.自唐代彩塑興盛經(jīng)特殊的制作方法纏以來,漆線雕便被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應(yīng)用于佛像裝飾。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間傳統(tǒng)題材,如龍鳳、雕像就馳譽(yù)中外,麒麟、云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 近年來,已發(fā)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目前,廈門工藝美術(shù)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作、生產(chǎn)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shù)展覽,并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 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制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于攜帶,是旅游紀(jì)念、饋贈親友的佳品。 青果 即橄欖,有潤喉、解毒之效。三十年代,廈門藥店懷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貴中藥制成橄欖堿出售,因藥味太濃,生病的人才吃。后來顏家春蜜餞鋪把它改制成具有藥效的食品——甘草蜜餞,取名青津果,廈門人叫“青果鼓”,食后津香彌喉,止暈止吐。 文昌魚 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chǎn),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chǎn)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并因劉五店海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劉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魚場;近年來在廈門的島東部的前埔村與大擔(dān)之間,又發(fā)現(xiàn)文昌魚的新漁場。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長,每千克有近萬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達(dá)70%,而且含有多種無機(jī)鹽 和碘質(zhì),肉質(zhì)鮮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廈門藥酒 廈門藥酒歷史悠久,其中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三種藥 酒,都有2叩多年歷史。藥酒是藥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藥的療效,酒的作用。廈門釀酒廠生產(chǎn)的藥酒,除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外,還增加了固本藥酒、衛(wèi)元藥酒、月桂補(bǔ)酒、烏雞白鳳酒、鹿茸真 補(bǔ)酒等品種。 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是具有獨(dú)特藝術(shù)風(fēng)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廈門珠繡產(chǎn)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繡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chǎn)品均采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yùn)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疊片繡等傳統(tǒng)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gòu)圖嚴(yán)謹(jǐn)、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yōu)雅秀美,清新悅目。 珠繡掛圖《廈門海堤》、《南京長江大橋》、《龍鳳戲珠》等,構(gòu)圖清新,設(shè)色柔和,景物逼真,層次分明,參加過全省、全國工藝美術(shù)展覽,并被選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珠繡拖鞋,繡工考究,樣式大方,品種多樣,穿著舒適。有的鞋面純系玻璃珠子繡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繡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圖案,絢麗多彩,柔軟舒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光彩耀人。廈門珍珠拖鞋,以其設(shè)計新穎,造型別致,工藝精細(xì),風(fēng)格獨(dú)特,受到國內(nèi)外客商的好評。 餡餅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tǒng)食品,料精工細(xì),系選用優(yōu)質(zhì)面粉、豬油、上等綠豆制成。制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xì),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制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nèi)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廈門餡餅以慶蘭齋最為著名。近年來,鼓浪嶼食品廠正迎 頭趕上,并將餡餅制成中秋會餅,供人們中秋節(jié)“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廈門美食的問答
廈門特色小吃有哪些
炸魷魚鼓浪嶼餡餅章魚丸等去中山街就有廈門特色小吃有哪些?
正宗的廈門小吃土筍凍、餅、沙茶面、臺灣大腸腸、雞排、冰品等
沙茶面一直是赫赫有名的,在外人的口碑中烏糖沙茶面的名氣最高,雖然土著說本地人也知道,但是土著說,要說老牌美味,還是四里沙茶面才是真愛。
位于廈門湖濱的四里菜市場的四里沙茶面老店,一般游客很少會去到這里,店里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他們家的湯頭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烹制,形成了自己獨(dú)特的風(fēng)味,湯稠、香濃、熱辣、色艷,再加點(diǎn)脫骨肉、鴨血、豆腐,好味到不行。
一碗好吃的鴨肉粥:粥底清香撲鼻,香味濃郁;米粒粘稠適中,入口軟糯滑口;搭配的鹵鴨肉嫩味鮮,沒有一絲的鴨膻味。香濃順滑的鴨肉粥有些微燙,慢慢的入口品味,鴨肉獨(dú)有的鮮香混合著米粒的清香,唇齒間的甘甜讓人回味無窮。
用鹵鴨的肉汁熬制,因此呈現(xiàn)醬油色。與全國的粥最不同的是,廈門的粥里可以任意加料,鴨的各個部位都可以,猶如某種粘稠湯飯。
土筍凍是起源于福建泉州,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是一種由特有產(chǎn)品加工而成的凍品。 經(jīng)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zhì)溶入水中,冷卻后即凝結(jié)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
廈門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廈門十大特食小吃有沙、海鮮大餐、肉粽、海蠣煎、土筍凍、麻糍、燒仙草生湯、炸五香、芋包。
1、芋包
芋包是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拒絕的美食,它薄薄的皮看著似乎里面的餡料會流出來似的,它主要的原材料也極為豐富,包括香菇、冬筍、荸薺。外面的芋泥細(xì)棉,里面雖是素餡的但卻特別咸香,搭配著邊上撒的油炸過的滸苔,口感更為豐富。
2、炸五香
炸五香是福建省地方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外層是豆腐衣,裹以豬肉、蔥白、荸薺 、蛋液、地瓜粉調(diào)成的肉餡,入油鍋炸至而成,佐以辣椒醬或番茄醬,外酥內(nèi)嫩。這道美食具有香嫩酥脆,餡料精細(xì),甜美爽口。
3、葉氏麻糍
葉氏麻糍白色皮兒里抱著花生、芝麻、白糖混合的餡兒,糯米團(tuán)軟糯筋道不粘牙,外面再根據(jù)你的選擇粘上芝麻粉或是花生粉,每咬一口,勁道的糯米皮混合著花生、芝麻的香味,就涌入口中,甜而不膩,唇齒留香。
廈門獨(dú)有的小吃有哪些?
1、沙茶面
沙茶面算是的一大特色吧擇自己喜歡的生料,魷魚、香腸、蛤蜊,濃郁的湯汁一并煮熟盛出,有多少人對那獨(dú)特的味道流連忘返。
2、花生湯
廈門的花生湯還是那么甜,膩到心里去;ㄉ鷾亲顬橹膹B門小吃,同時很早就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的稱號。其中最著名的是黃澤和花生湯。
3、竹筍凍
土筍凍在各種攻略中都挺有名的,真正的土筍凍,不是晶瑩剔透的,而是帶有一些土黃色,還有渾濁的一些沉淀物,吃起來QQ的,涼涼的,有一點(diǎn)海的味道,喜歡芥末的人沾點(diǎn)芥末吃,味道非常好吃。
4、炸五香
福建省傳統(tǒng)漢族小吃,豆腐皮包裹著新鮮的豬肉,在熱有里炸氽而成,表皮發(fā)褐色。雖然外表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味道還是令人驚喜的。
5、面線糊
正所謂,糊而不亂,糊得清楚,湯味鮮美,面線軟綿,再加上油條,那是非常美味。
6、綿綿冰
入口即化,料足味美,奶味和水果味道非常濃,鮮果裝飾也給的特別多?梢约訆W利奧什么的,強(qiáng)烈推薦芒果口味!
7、花生卷冰淇淋
香草味和香芋味的雪糕球放在薄薄的餅皮上,撒上花生碎再獨(dú)特的加上香菜點(diǎn)綴?此坪诎盗侠韺(shí)則入口即化味撲鼻。
8、厚土司
口味有甜咸可選。綿軟的吐司和濃郁的芝士的碰撞,或者培根和芝士的結(jié)合,都讓人欲罷不能。
9、酸梅湯
酸梅湯這種解暑利器到了廈門也變得小資起來,獨(dú)特的玻璃罐子里盛著滿滿的酸甜味道,大顆梅子靜靜的躺在罐底,炎熱的夏季喝上一口冰凍酸梅湯再舒服不過。
廈門的風(fēng)味小吃久負(fù)盛名,發(fā)展至今已有200余種。其中尤以咸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面、油蔥稞、炒稞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棗等最為長盛不衰。
土筍凍——
土筍凍一種由特有產(chǎn)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zhì),屬環(huán)節(jié)動物,學(xué)名蟲,身長二、三寸,經(jīng)過熬煮,所含膠質(zhì)溶入水中,冷卻后即凝結(jié)成,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蟄及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則色香味俱佳的風(fēng)味小吃。
沙茶面——
沙茶面的制作過程,是將鴨心、鴨腸、鴨腱、丸子、瘦肉、蝦仁、豬腰等配料與沙茶湯氽熟后,扣在熟水面上,再淋上沙茶湯即成。沙茶湯是用沙茶醬調(diào)配而成的,先把沙茶醬放入大骨湯中攪勻,置旺火上燒沸后,改用中火保 持小沸,加入精鹽、味精而得。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肝、豬腰、鴨腱、米血、鮮魷魚、豆腐干等輔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鍋里滾開的湯料即可。
蝦面——
蝦面的主要原料是蝦和面,它最好吃的地方在于它的湯,鮮美無比。先把蝦去殼水煮,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后,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 蝦面湯頭。要吃時,將面用清水煮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個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jìn)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一碗可口的蝦面就做成了。
春卷——
烹制過程及原料:春卷又名春餅,廈人叫薄餅。用面皮包著各種 菜肴食用,作料主要是筍、豌豆、豆芽、豆干、蛋絲、魚、蝦仁、肉丁、海蠣及紅蘿卜等。其中豆干絲,越細(xì)越好,用油炸過能吸收其中魚、蝦、肉類津液,使餅皮 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
廈門燒肉粽——
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粽才下鍋燒,吃時配上沙醬、蒜蓉、紅辣醬、調(diào)味醬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需提醒一點(diǎn),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燒肉粽,名副其實(shí)。
花生湯——
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ㄉ紫忍奕ゴ昧,用開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鍋內(nèi)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xù)水熬至花生爛透為止。然后食用時配佐甜咸點(diǎn)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韭菜盒——
用面粉拌豬油做皮,選用豬腿肉、蝦仁、扁魚、荸薺、韭菜、紅蘿卜,冬筍、豆干等混合起來做陷,包成一個個圓餅形,邊用手做成波浪狀,然后放入油鍋熱炸,出鍋后趁熱吃,更是芳香撲鼻,酥脆鮮美。
油蔥粿——
中秋節(jié)俗稱"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舊民俗。其做法是:將肉絲、荸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米醬、白糖、地瓜粉、蔥白、五香粉、食鹽制成團(tuán)狀,放進(jìn)碗里的米漿蒸煮而成。吃時要切開,放些沙茶醬、桔汁、蒜泥、蘿卜酸、芫荽,吃起來柔韌芳香,美味可口。
海蠣煎——
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蠔"為主要原料,把雞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調(diào)勻,然后用適量的豬油在鍋里煎至兩面酥黃。吃時,以蒜泥、芫荽、沙茶醬等為作料,方能達(dá)到香脆細(xì)、美昧可口之功效。
炒面線——
炒面線為廈門獨(dú)特名菜,系原"全福樓"、"雙全酒家"所創(chuàng)。 烹制的方法是:選用上等面線放在七成熱的油鍋里炸至赤黃色,撈上盤后用開水燙去油膩待用,以瘦肉、冬筍、香菇為配料,切成絲炒過,和以扁魚、蝦瀝,酌加紹 興酒,然后再把炒過的面線拌配料再炒。吃時以沙茶醬、紅辣醬為佐料。
面線糊——
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zhì)鮮的海產(chǎn)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dá)到糊而不亂,糊得清楚。加工時,除了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使油脂融入其中,大 腸也爛熟,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diào)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炒粿條——
寬扁的粿條加以豐富的配料如蝦、香腸、魚片、蛋、蚌類和佐料,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嗜辣的客人可要求加入辣椒醬拌炒。菜頭粿(蘿卜糕)將處理過的白蘿卜以豬油煎炸,配以魚醬、蛋醬即是美味可口的蘿卜糕。
炸五香——
這是有特殊風(fēng)味的廈門名點(diǎn),佐餐下酒均宜。它以五花豬肉為主,切成長方形小塊,配上切為粒狀的扁魚、青蔥、荸薺,勻以薯粉、味精、醬油、五香粉,然后用豆皮卷成棒狀,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橫切成小塊,裝盤上桌。蘸以各色調(diào)料,入口香、酥、脆。
炸棗——
廈門炸棗分甜、咸兩種。將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漲12小 時,撈起盛入籮內(nèi)帶水用石磨磨成米漿,灌入布袋,扎緊袋口,榨干水分取出,加入木薯粉,置案板上用力揉,邊揉搓邊加入白糖,反復(fù)揉,至揉透后,搓成長條。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壓碎。冬瓜糖切成丁狀,放盆內(nèi),加入白糖,拌勻做餡。拿一份劑子用手壓成圓片,放入餡心,包緊搓成圓形坯,如此反復(fù)。將花生油倒入鍋 中,置火上燒至五成熱時,將圓形坯放入油鍋,炸一會兒即浮起,用筷子翻面,炸至表面呈金黃色時撈起,入漏勺瀝去油即成。此炸棗圓形,色澤金黃,外脆里軟,餡香甜,是泉俗過年過節(jié)常做的食品。
注:還有一種炸棗是包成橢圓形的,餡心可以是甜豆沙也可以是咸豆沙等,另有一番風(fēng)味。
圓仔湯——
吃圓仔,又稱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湯圓、湯團(tuán)。據(jù)說,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稱圓子,取“團(tuán)團(tuán)圓圓”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說這種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并作16字贊一首:“團(tuán)團(tuán)秫粉,點(diǎn)點(diǎn)蔗霜;浴以沉 水,清甘且香。”廈門圓仔將各地風(fēng)味兼收并蓄,以糯米為原料,用清水浸透磨成漿,裝入布袋瀝干水后,再用手工揉勻成米滋;花生仁炒酥去膜研成末,加白糖拌勻搟成片,而后切成小塊為餡;用米滋包上花生糖餡搓成湯圓,入沸水鍋煮至浮起盛于碗,再加糖而食,香甜爽滑,細(xì)膩柔綿,餡香湯清,十分可口。
貢糖夾餅——
貢糖夾餅的特點(diǎn):“脆香鮮醇,別具風(fēng)味”。制法是將面粉加發(fā)酵粉,熟豬油,清水,和成發(fā)酵油面團(tuán),摘成劑子,壓扁搟成圓餅,入烤爐烤熟取出,剖開成連接的兩片,分別夾入一塊貢糖,適量的肉松,芫荽,蘿卜酸,芥末醬即成。
魚丸湯——
廈門魚丸湯以草魚為主料,油菜、胡蘿卜、芹菜為輔料,姜、鹽、白糖、胡椒粉、淀粉、雞精、香油為調(diào)料。將草魚宰殺洗凈,剁成蓉,加入淀粉、水制成魚蓉,用勺制成小丸子;胡蘿卜洗凈切成片;芹菜切成絲;姜切片;坐 鍋點(diǎn)火,放入清水,水開后放入油菜、胡蘿卜片、芹菜、姜片,開鍋后加入鹽、白糖、雞精、魚肉丸,待丸子變成白色時加入胡椒粉,淋上香油即可,色淡鮮香。
芋包——
芋包夏秋季節(jié)小吃。系將檳榔芋削皮洗凈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nèi)壁涂上一層油,放進(jìn)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孛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里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醬等,味道更好。
廈門餡餅——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tǒng)食品。它好在料精工細(xì),選用優(yōu)質(zhì)面粉,二層豬油,上等綠豆,做餅餡的綠豆蒸熟去殼,研得精細(xì),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制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nèi)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餅餡冰涼清甜。廈門餡餅以"鼓浪嶼餡餅"最為著名。
同安馬蹄酥——
馬蹄酥以面粉、白糖、麥芽糖和豬油為主原料,皮、餡揉合后要逐個貼在爐壁上烘烤(現(xiàn)在改放在鐵盤上煎烤)。烤制過程必須于馬蹄酥以麥芽糖為餡,又有麻油炸,有營養(yǎng),性燥熱。閩南一帶婦女坐月子多用它作熱補(bǔ)品。馬蹄酥同時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桔紅糕——
廈門同安傳統(tǒng)食品。外觀光滑如玉,潤澤細(xì)膩。入口松軟耐嚼,清香爽口。產(chǎn)品暢銷各地,弛名海內(nèi)外。
魚皮花生——
廈門同安素有盛譽(yù)特產(chǎn)之一,因表皮裹有魚肉而故名。作法是采用花生仁、糕粉、白砂糖和精白面粉混合烘制
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jié)果以百度地圖最新數(shù)據(jù)為準(zhǔn)。
而成。具有香郁酥糖、咸中帶甜的獨(dú)特風(fēng)格。
同安封肉——
廈門同安傳統(tǒng)小吃。作法:將豬肉(前腿肉)切成方塊,約二斤左右,用方形紗布包扎,放在干凈的鐵鍋,倒上熟豬油,加熱,把整塊豬肉放到鍋內(nèi)熱炒,加上醬油、白糖、味精、米酒、八角香料等,再配上香菇、板栗、蝦仁、壕干等佐料,放在鍋里燜上兩個半小時即可。
麻糍——
鼓浪嶼龍頭路的三岔口有一種不可錯過的小吃“葉氏麻糍”,至 今已有百年歷史。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百年的發(fā)展仍停留在一個小攤車似乎不可思議,但小本生意就一直這么經(jīng)營了下來,中年男攤主已是第三代傳人。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tuán),滾上一層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味道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好吃得 很。一元錢,就讓海島上往來的游客有了一個香甜的回憶。
鴨肉粥———
鴨肉粥制作流程是先把殺后洗凈的鴨子、鴨心、鴨肝、鴨腱加入香料用文火慢鹵,鹵得的湯加入煮好的稀飯中,再將鹵鴨切成小塊,即可根據(jù)食客所需要加料配成鴨肉粥。除了上述配料外,大同鴨肉粥還備有豬大腸、魷魚須、豬 血、牡蠣等配料,還有同是廈門風(fēng)味小吃的面線糊供食客們?nèi)我膺x擇。
大同鴨肉粥經(jīng)營了十幾年,如今已是名聲在外遠(yuǎn)近聞名了。下午時分,不是用餐時間,仍有三三兩兩的食客絡(luò)繹不絕地到來。叫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鴨肉粥,再要上一條油條泡在鴨肉粥里,油條與稀飯似乎因此更加甘甜,吃起來真 是叫人回味無窮。附近的居民都是這里的老食客,不少人養(yǎng)成了天天來此吃上一碗的習(xí)慣,由于全天營業(yè),許多開夜車的司機(jī)和遲睡的人都會到這里吃夜宵,生意火爆時,一天竟能賣出400碗以上。
強(qiáng)烈推薦,喝鴨肉粥,一定要配油條,油條是蘸著吃,不是泡著,泡過了就軟了,變肥了,不好)
糯米蟳粥——
蟳,就是蟹,是廈門的海鮮特產(chǎn),品種甚多,形狀各異。蟹米粥的主料是蟳肉和糯米,煮法也簡單:糯米淘凈瀝干,待沙鍋煲里的蟹湯煮沸后倒入糯米煮至米心熟,再傾入蟹肉、姜絲、芹菜珠等調(diào)料,趁熱食之,異常清淡鮮美, 而且開胃健脾,久吃不厭。蟹米粥成為一些家庭調(diào)節(jié)口味的佳肴,也是一道有特色的廈門風(fēng)味小吃。
沙茶烤肉串——
雅坡咖啡室黃漢忠的風(fēng)味小吃。以豬的里脊肉為主料,切成長方片,用精鹽、味精、紹酒、咖喱粉、胡椒粉漿腌漬后,用竹簽將肉片串成串,再涂上沙茶醬料,在電熱烤爐上反復(fù)翻烤而成,以金黃色為佳。食時再蘸用沙茶醬、花生醬、辣椒油合成的特別醬料,入口香酥脆軟。甜辣味鮮。
姜母鴨——
據(jù)《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姜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yī)吳仲所創(chuàng),后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
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成菜味道鮮香,甘辛兼?zhèn)洌揖哂惺韪螡櫡、養(yǎng)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姜母鴨”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現(xiàn),其吃法類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鍋!敖给啞鄙献篮,可隨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fā)粉絲、洋白菜、水發(fā)腐竹等配菜燙食,最后還可以上一些雜面煮食。
蘿卜酥——
蘿卜酥的陷比較大眾的配料主要是白蘿卜、白芝麻、青菜絲、肉泥、蝦、韭黃等,陷的配料是比較隨意的,你完全可以依據(jù)你自己的喜好自己配,但是制作蘿卜酥的拿手工夫不在陷上,而是在于外面包陷的蘿卜餅,蘿卜餅的餅皮 是用中筋精粉和成的,依照口感的不同和成兩種--油面和水面,餅的周圍就用油面制作,這樣吃起來就會感到既酥又香,鮮而不膩。將包好的蘿卜酥放到油鍋里炸 一下,注意油的溫度不要太熱,以免破壞蘿卜餅皮的外表,影響美觀,油炸的過程留心觀察餅皮的顏色,不要炸的太久,以炸到金黃色最為適宜。出鍋后,由于餅皮比較酥,要輕輕的擺放。吃一口,你會感到油而不膩,滿口酥香,且外表層次鮮明,視覺效果極佳。
蔥糖卷——
又稱糖蔥餅,因其甜、酸、辛、辣、咸五味懼全,是將薄餅批切成小張鋪開,包以蔥糖為主料,輔以花生酥、肉松、芫荾、蘿卜酸、辣椒醬、芥末等,卷成小卷即可食用,吃起來香甜柔韌,鮮美耐嚼,酸辣爽口,開胃健脾。
豆包粿——
又稱豆包仔粿,以糯米粉和綠豆為主料。將煮沸的白糖水沖入糯米粉,加綠菜豆汁拌勻成豆包批,也有不加菜汁的。綠豆煮熟研細(xì)加白糖成甜綠豆蓉,包成豆包粿后,底部墊青棕葉或蘆葦葉,旺火上蒸龍蒸10分鐘即可食用。配以花生湯或稀飯、豆?jié){,頗為爽口。冷熱均可食用,攜帶也甚方便。即使放兩天也不會變質(zhì),如表皮發(fā)硬,重蒸一下立即恢復(fù)軟糯的風(fēng)味。
雙潤糕——
雙潤糕由于層次分明,咸甜合璧,光滑游潤,為人們所喜愛。先將糯米洗凈浸泡4小時后瀝干磨成漿,分裝兩個容器,一只加白糖一只加紅塘后攪勻;ㄉ收ㄋ秩ツぱ谐赡由鲜熵i油、油蔥、桂花鹽、白糖、味精調(diào)勻。用專用的鐵盤倒入白糖米漿,蒸熟取出撒上花生末;鐵盤里再倒入紅塘米漿,蒸熟取出撒上花生末。按紅白四層相疊蒸熟冷卻后切塊而食,做早餐、點(diǎn)心均可,一定要現(xiàn) 做現(xiàn)吃,擺久了就失去它的Q勁。
扁食——
扁食亦叫餛飩。其特點(diǎn):“皮薄餡鮮、嫩滑爽口、味道鮮美”。 扁食嫂扁食皮是用由特級精面粉手工搟制,又白又韌又。槐馐仇W全部由當(dāng)天的新鮮豬腿肉精工細(xì)作,原汁原味,口感純正。扁食用新鮮豬骨湯煮熟,加上味精、鹽、冬菜、撒上蔥珠、香油、胡椒粉就成
沙茶面、土筍凍、福建炒面線、廈門薄餅、姜母鴨、棺材板、五香卷、海蠣炸、面線糊、仙草凍、花生湯、廈門魚丸湯、肉粽、麻糍
廈門有什么特色美食?
1、海蠣煎。鼓浪嶼龍頭路189號,10份。把大蒜切片過的海蠣、干淀粉、精鹽、味精拌勻成漿。海蠣漿下鍋,攤平,煎一會兒,磕上一個鴨蛋,攤平后翻鍋煎一面,最后配上醬。2、柴燒鐵觀音。尚客茶業(yè)全新推出的柴燒鐵觀音,采用傳統(tǒng)的古法柴燒技藝,即以紅磚起灶、以祖?zhèn)靼倌甑蔫F鼎炒制、以相思樹木為燒制用柴,制作出具有獨(dú)到香韻及營養(yǎng)價值的柴燒鐵觀音,口感更加醇厚、飽滿。3、黃勝記肉脯。鼓浪嶼路95號,100元8包,島上最有名的肉脯店,老板很大方,大塊的肉脯分給路人免費(fèi)吃,生意特別好,肉脯香甜有嚼勁,回味無窮。
廈門有什么特色小吃一條街
局口街有個狀元巷里面的小吃蠻多好像比老虎城那邊干凈很多。廈門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鼓浪嶼餡餅(黃則和餡餅),黃金香肉松,魚皮花生,美珍香肉干(這個超好吃,不過貴),花生酥廈門有哪些特色小吃?
海鮮,還有沙茶面,海蠣煎,各種酥,曾厝垵一條街的美食,可以去嘗試下。比中山路好,價格還便宜,就是擁擠亂了點(diǎn)。芒果超大個超便宜廈門最有名的小吃是什么?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有;土筍凍、燒肉粽、五芋包、韭菜芋棗、章魚、油蔥馃、鹵、鹵鴨、蠔仔粥、面線糊、炸棗、捆蹄、夾餅、糖蔥餅、薄餅、沙茶面、魚丸、蠔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干、鯊肉、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蠔仔炸、馬蹄酥、炒馃條、面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楊、炒面線、豆包仔馃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于海邊灘涂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制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fēng)味。據(jù)說,制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涂才有,而以廈門百谷港出產(chǎn)的品質(zhì)最佳?上T斓,芫當(dāng)已不再成港,現(xiàn)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jìn)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蠔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qiáng)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蠔",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cè)胗湾?兩面煎透。講究一點(diǎn),還要在入鍋后,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后,撒點(diǎn)胡椒,放數(shù)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后,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jìn)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dān)沿街走巷叫賣,現(xiàn)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當(dāng)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面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面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后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么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后,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nèi)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xì),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蠔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于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tǒng)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diǎn)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guān)隘內(nèi)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蠔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面,海關(guān)邊王奕然的油蔥馃,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shù)十年前的這些老字號能留存至今的已經(jīng)不多。但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fēng)味梅花拼盤,構(gòu)思相當(dāng)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馃、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fēng)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diǎn)工料精致,風(fēng)味更佳。 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干、咸馃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diǎn),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fā)展,發(fā)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具體地點(diǎn)給你個參考: 中山路周圍的老市區(qū) 1、中山路的肉棕 2、九市的鹵面 3、大同鴨肉粥 4、烏糖的沙茶面(民族路醬油廠) 5、定安對面廣州小食里的叉燒褒仔 6、 銀行中心五樓及國際銀行四樓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剎是純正 7、輪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8、中山路來雅六樓冰吧的紅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盤 9、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10、鷺江賓館的晚茶 11、幸福路“小眼鏡”排擋,專做醬油水。記得要下午6點(diǎn)以前去,不然不是沒位子就是沒料了 12、 在輪渡“春天”的拐角處的臺灣小吃店:棺材板–臺灣的名小吃 13、 吃正宗的蝦面只要在吳再添往輪渡方向走第一個小巷子左傳就是了。推薦蝦面、豬腳面 14、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應(yīng)該也是鼓浪嶼葉氏麻糍 15、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擋,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這家做的絲丁魚餅,涼拌騾肚,涼拌騾腸實(shí)在是極品 16、局口街從中山路這邊走過的第一個賣春卷也很棒 17、民立小學(xué)對面的“月華“的沙茶面和肉棕,特別時沙茶面,現(xiàn)在還是由80歲的月華阿婆親自配料。 18、鎮(zhèn)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里頭有戶人家做點(diǎn)沙茶面、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么藥材,口味絕對勝過“寶貴”之流。 19、西門的土筍凍 二、湖濱東西南北 1、 濱北的“寶貴”八寶飯(燉罐特別好)(濱北轉(zhuǎn)盤附近,加油站的正對面) 2、四里的沙茶面 3、福聯(lián)的自助茶 4、 市府大道邊巷子里的阿發(fā)醬油水-新鮮好吃又便宜只是在路邊環(huán)境不是很好 5、湖濱舊貨市場對面的好再來川菜館 6、湖明路瀟湘湘菜館 7、湖濱南老知青的纖絲驢肉 8、白鷺洲大酒店的雞軟骨、還有種海苔加著怎么去做的對蝦 9、歡樂園的鴉片魚頭還有那小菜里的雞爪 10、亞珠餐廳的白灼章魚和芡實(shí)煲,亞珠的-小鮑撈飯 11、福滿樓的多寶魚、鯊魚骨湯、黃金炒飯… 12、濱南路北方人獨(dú)一處的烤養(yǎng)小腿,味道很正哦 13、柄豆干:在胡濱四里菜市場的南段除了柄豆干之外還可以柄魚、蝦等等 14、廈門六中的牛肉更,現(xiàn)已經(jīng)遷到阿朱餐廳隔壁 15、濱北挨近市政府處的巴西烤肉(近二十種肉) 16、濱北中行后頭的客家菜(怎么也記不得店名) 17、振業(yè)大廈對面的西安小吃:涼皮很好 18、百味鮮的-水煮桂花魚 三、禾祥東西路 1、糊涂火鍋的青椒雞(繁榮廣場) 2、好好啃大骨頭是在湖濱南建行紅樓邊上的路口進(jìn)去 3、逍遙津徽菜(國貿(mào)廣場和匯禾新城之間) 4、魚樵耕讀里頭的鋦飯 5、小城故事附近的山里人家閩北菜館的大田螺 6、奔馬飲食店的醬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無錫醬排相比美 7、禾祥路上海湯包的湯包配剁骨肉湯 8、和祥東二娃的水煮活魚 9、禾祥東奔馬對面的客家菜 10、金永福的醬海螺肉、蟹虎串燒; 四、文灶 1、鑫安賓館后面的榮記深海魚(魚皮熬粥20元/份,注:深海魚油很有營養(yǎng)) 2、榮記深海魚一旁的牛慶牛肉,里頭的牛肉和溪魚都相當(dāng)不錯 五、蓮花 1、蓮花二村:市場附近的韓國料理,地道又便宜。 2、蓮花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壟上人家蘭州菜館,羊羔肉和丁丁炒面 3、烤肉:位于蓮岳里科技幼兒園邊。晚上7:00以后才營業(yè)。他的烤雞翅和豆干 4、甜點(diǎn)以莎諾西餐廳(圓山酒樓一樓)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酥”為我至愛。 5、蓮花廣場附近煎蟹一條街上有個客家飯店,燉的大筍很好吃 6、蓮花廈融賓館后面的西域食府的大盤雞 7、蓮花盈翠一條街里有一家賣咖喱雞飯,是一個印泥老華僑開的,做的很地道,而且咖喱都是從印泥帶回來的或者用帶回來的原料自己加工的,可惜現(xiàn)在老人去世了,總感覺咖喱的味道越來越象超市買的。 8、蓮花西新疆食府的馕 9、寶龍上海餐館的油炸冰淇淋 10、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不二齋面館:豆花,面,燒餅,醬牛肉 11、菲律賓領(lǐng)事館對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東北菜館很好吃 12、香江花園一樓的內(nèi)蒙食府:怪味羊腿 13、蓮花二村的東北飯館‘大森林’的醬骨架非常的可口.旁邊的朝鮮冷面館的冷面很正宗 14、蓮花M當(dāng)勞后的小二豆腐,小二魚片,石頭鍋等好多特色菜 15、蓮花公園菲律賓領(lǐng)事館斜對面72-73號的阿桂紅燒牛肉面不錯,去吃的多是大模 大樣直奔目標(biāo)的回頭客, 六、湖里 1、湖里:水上樂園附近廣東客家菜館 2、湖里活魚街靠建行路口的冬粉鴨店的鹽水鴨很好吃,雖然和南京鹽水鴨已經(jīng)完全不同,味道還是可以的,推薦愛啃鴨頭的嘗試。 3、湖里菜市場的阿強(qiáng)鹵面 4、湖里芙蓉苑一條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七、蓮前 1、金雞亭附近的遵義羊肉粉 2、金尚禹洲花園里有龍巖的清湯粉和牛肉丸 3、金雞亭里面,去云頂巖的路邊有家東北菜比較正宗。 4、永定駐廈辦上面的龍巖特色菜 八、江頭、蓮岳、松柏 1、銀鷺,(同安人開的,象沙縣小吃店一樣普通。吃的卻大都很高級,熬魚翅的沙鍋就是街邊賣的,幾元一個的土鍋。又大又土。經(jīng)常去都滿座。結(jié)帳—別人結(jié)的–常常是1、2千元。不過倒也貨真價實(shí))。 2、彩虹花園對面停車場里”渝園”川菜館的水煮活魚 3、京閩酒店南側(cè)民居的一樓咸稀飯:純屬閩南口味,稀飯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么粘湯頭的味道很好,飯粒有嚼勁。 4、嶼后北里車站后的小巷子里的鹵面 5、冬粉鴨: 京閩酒店對面的阿亮大排擋。正宗的石碼五香 6、牛肉湯: 在松柏扁食嫂和妙香面食的中間 7、梅菜扣肉:松柏天香閣館子的菜。“南乳空心菜”和“椒鹽絲丁魚 8、長青路路口的診所南側(cè)臺灣肉圓,推薦他的肉圓、簡餐和肉羹湯 9、廣州茶點(diǎn): 長升酒店酒店一樓 10、長青路和湖濱北路交叉口在湖濱北路上有家灌口鹵味的,雞爪很好 11、思文長青電器城對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飯店,不錯的。 12、京閩中心邊上的西安小吃:羊肉泡饃 13\ 國貿(mào)斜對面,玉凌閣。很好吃的杭州菜 九、鼓浪嶼 1、龍頭魚丸湯 2、黃金香肉松 3、麻糍(新華書店) 十、廈大 1、廈大建行旁邊斜坡下去的第一家(不是川菜第一家),做的都是閩南人常吃的家常菜肴,尤其是那道紅燒豆腐。 2、廈大陶然居的田螺,還有無數(shù)好吃的川菜 3 廈大藝術(shù)學(xué)院外面有家朝鮮餐廳,冷面、拌飯、雞塊、牛肉都很好 十一、島外 1、海滄鎮(zhèn)政府正對面的一家餐廳的土筍湯(小杯裝)和虎獅(螃蟹的一種)還有河豚 2、杏林高浦大排擋,非常大。海鮮很多。 補(bǔ)充: 1 蓮坂可補(bǔ)充一處:國貿(mào)斜對面,玉凌閣。很好吃的杭州菜。 2 假日海景意大利餐廳的PIZZA,中餐廳的鮑魚撈飯。 3 金永福的好菜還有:紅燒豆腐鹵、梅蠟鱔球 4 海滄鎮(zhèn)政府正對面的一家餐廳的土筍湯(小杯裝)和虎獅(螃蟹的一種) 5 蓮花M當(dāng)勞后的小二豆腐,小二魚片,石頭鍋等好多特色菜,味道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