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八有:北方萬里、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京圓明園、河南紅旗渠、曾侯乙編鐘、湖南馬王堆漢墓、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遺址、福建客家土樓。
1、北方萬里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
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huán)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2、福建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市,漳州、廣東 饒平縣、大埔縣。 其中以永定縣和南靖縣內(nèi)的客家土樓最具規(guī)模,造型也最為壯觀,永定客家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內(nèi)。
在我國的傳統(tǒng)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余座,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規(guī)模之大,造型之美,歷史之悠久,構(gòu)成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3、北京圓明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
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周圍。園林面積350多公頃,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shè)。
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shù)的典范”。
4、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遺址
三星堆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qū)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
三星堆遺址群的年代范圍前后延續(xù) 2000年,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個文化體系,已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5、湖南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長沙市。
以及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馬王堆漢墓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yè)和科技的發(fā)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
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將馬王堆漢墓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2]2016年6月,馬王堆漢墓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6、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贏政的陵墓,位于中國北部陜西省臨潼縣東5公里處。
根據(jù)史料記載,秦始皇即位便開始營陵園,由丞相李斯建設(shè)計,大將章邯監(jiān)工,修筑時間長達39年,當時,秦朝全國總?cè)丝诓?000萬,而筑陵征集了達72萬之多,全靠人力運至臨潼,工程十分艱巨。
考古學家已探明秦始皇陵的布局。內(nèi)外兩重夯土,象征著皇城和宮城。內(nèi)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月三面各開一門。秦始皇陵開創(chuàng)了從都城建制規(guī)劃陵園布局制度,帝陵的布局結(jié)構(gòu)以地宮為中心,在其周圍設(shè)置了大量大型禮制建筑,園寺吏舍建筑丶陵邑衙署以及各種各樣叢葬坑。
7、河南紅旗渠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8、隨州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zhàn)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八大奇跡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