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中華白海豚的問答
中華白海豚與白鰭豚的區(qū)別?
一、外形不同
1、中海豚身體修長錘型,喙突出,剛出生的白海豚約1米長,性成熟個體體長2.0~2.5m長達2.7m,體重200~250kg;背鰭突出,位于近中央處,呈后傾三角形;胸鰭較圓渾,基部較寬,運動極為靈活;尾鰭呈水平狀,健壯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對稱的兩葉,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2、白鱀豚(又名白鰭豚)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光滑而富有彈性,能夠減少在水中快速游動時產(chǎn)生的阻力。白鱀豚吻部極其狹長,約 30 厘米,前端略微上翹,后方的嘴角閉合線也輕微上揚,看上去像在微笑。
約有130 顆圓錐形的同型齒,上下頜兩側(cè)各有 31-36 顆,受顳頜關(guān)節(jié)功能的限制而無法用于咀嚼,但對獵物可造成瞬間性的殺傷,并能將獵物牢牢地固定在口中。
二、棲息環(huán)境不同
1、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并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
2、白鱀豚有恒定體溫,在 36℃ 左右。對水溫條件要求較高,常在一個固定區(qū)域停留一段時間,水溫變化后又遷入另一區(qū)域。
喜歡結(jié)成 2-16 頭個體的小群活動,常見其與江豚共游,交配期間的集群行為尤其明顯。習(xí)慣棲息于江流中心的深水區(qū),也會進入湖泊、支流與干流匯合處。主要在白天活動,夜間休息。膽怯害羞,很少靠近岸邊和船只,但常在晨昏時游至淺水區(qū)捕食魚蝦。
3、分布范圍不同
1、中華白海豚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qū)的河口咸淡水交匯水域,在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東南亞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2、白鱀豚分布主要限于長江洪湖段、九江段和銅陵段三個區(qū)域。最后一次發(fā)現(xiàn)白鱀豚的確鑿記錄,是 2004 年8月在南京江段擱淺的一具尸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白海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鱀豚 (中國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白暨豚和白海豚的區(qū)別?
1.白(白鰭豚) Lipotes vexillifer 鯨目 亞目 白暨豚科 白暨豚屬 白暨豚是一種類似海生活于江湖中的哺乳動物,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眼小而退化;聲納系統(tǒng)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背鰭呈鈍三角形,鰭肢與尾鰭均向水平方向平展.體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獸的體色比成體深.雌體腹部生殖裂兩側(cè)各有一個乳裂,雄體肛門前方有一個盲狀小孔.截至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雌性個體長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個體長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長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邊灘并有大,小支流與干流相連的地段.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jié),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6頭.其活動范圍廣,但對水文條件要求較高,經(jīng)常在一個固定區(qū)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文條件發(fā)生改變后,又遷入另一地域.以魚類為食.白暨豚兩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時體長80厘米左右. 白暨豚種群數(shù)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 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干流之中.2.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鯨目 齒鯨亞目 海豚科 駝白)海豚屬 中華白海豚,屬鯨豚類,是世界范圍內(nèi)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 中華白海豚,也是中國海洋鯨豚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和淡水的白鰭豚、陸上的大熊貓、華南虎等都屬同一保護級別。因而,人們稱它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