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于莫奈花園的問答
發(fā)布于:2020-07-13 04:42
瀏覽了 61次
1
2
莫奈花園的介紹
《莫奈花園》由鄧倩雯執(zhí)導的愛情片,林子然等領銜主演。《莫奈花園》講述了青春年少時的懵懂、莽撞,讓人回憶起自己經歷的那份愛情,影片邀請了來自北影的劉見歆作為攝影師,全程運用佳能相機拍攝,畫面唯美動人。
3
莫奈的個人簡介
莫奈 奧斯卡-德·奧斯卡-克洛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克洛德·莫內或莫內,臺譯奧斯卡-克勞德·莫內,大陸傳統(tǒng)譯莫奈。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印象派運動領袖人物。 莫內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xiàn)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內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涂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內對于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內出生于巴黎,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諾曼底的勒阿弗爾(Le Havre)。他的父親希望他繼承家里的雜貨店,但莫奈則想成為一個藝術家。 他最初小有名氣是因為他的木炭漫畫,這些畫開價十至十二個法郎。在諾曼底的海灘上,他遇到了藝術家歐仁·布丹(Eugene Boudin),他后來成了莫奈的良師益友并教授他學會畫油畫。 當莫奈來到巴黎盧浮宮,在那里他看到許多畫家在模仿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于是,隨身攜帶著顏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戶旁開始畫他所看到的東西。 莫奈在阿爾及利亞當了兩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為傷寒,莫奈的姑媽Lecadre夫人將他從部隊解脫出來,讓他去完成大學的藝術課程。 因為大學的傳統(tǒng)藝術教育讓他覺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畫室。在那里他結認了皮埃爾-奧古斯特·勒努瓦、弗雷德里克·巴齊耶(Frederic Bazille)以及阿爾弗雷德·西斯莉(Alfred Sisley)。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后來被稱為印象派,即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 1866年,他以卡米耶·東西厄(Camille Doncieux)為模特創(chuàng)作了《綠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不久之后,東西厄即懷孕并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讓(Jean)。 在普法戰(zhàn)爭(Franco-Prussian War)(1870年-1871年)期間,莫奈來到英國避難。在那里他學習約翰·康斯太布爾和J·M·W·透納(J.M.W.Turner)的作品。 回到法國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畫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陳列在巴黎馬蒙丹·莫奈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Monet)。根據(jù)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 1870年,莫奈與東西厄結婚。1873年,他們搬進了塞納河(Seine River)邊阿讓特伊(Argenteuil)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們有了另一個兒子,米夏埃爾(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結核。 Alice Hoschede決定幫助莫奈撫養(yǎng)他的兩個孩子。他們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歡那里。1883年4月,他們搬到了上諾曼底大區(qū)厄爾省的Giverny。他種植了一個大花園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結婚。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開始了系列繪畫創(chuàng)作,即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連續(xù)畫同一個物體。他的第一個系列作品《盧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時間來畫。1895年,從20個不同角度對大教堂所作的畫在迪朗德-呂埃爾(Gurand-Ruel)畫廊展出。他還畫了一個稻草堆系列。 莫奈非常喜歡畫受約束的自然---他的花園、他的睡蓮、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橋。他也畫塞納河岸的上上下下。 1883年至1908年間,莫奈在地中海畫了許多風景畫和海景畫。 他的妻子艾麗斯1911年去世,他的兒子讓1914年去世。 白內障讓莫奈在1923年接受了兩個手術。 他于1926年12月5日逝世,下葬在Giverny教堂的墓地。 2004年,莫奈的the Parliament和Effects of Sun in the Fog在倫敦賣出了超過2000萬美元。
4
莫奈花園 有紫色鳶尾花的那幅 求賞析 300字左右。、
《睡蓮》是莫奈晚年作品。在群青、湖蘭的上,“睡蓮”的紅蕊簡潔、飄逸。幾筆渦形的綠色勾畫出水的波動,造成閃動的效果。畫面上的藍、白、紅等色彩充分體現(xiàn)出來,視覺印象非常強烈。這幅作品用率意的方法,以超出寫實的嚴謹,達到一種中國藝術“寫意”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一種精神自由狀態(tài)中的夢幻感。無疑,它構思的奇特、筆觸的靈動、境界的高遠,都美妙無比。日出·印象這是莫奈描繪法國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種色塊暈染成微紅,水的波浪由厚薄、長短不一的筆觸繪就,三只搖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點中顯得朦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遠處的工廠煙囪,大船上的吊車等若隱若現(xiàn)。畫家把從一個窗口上看到的這一印象收入畫布上,如此大膽地用零亂的筆觸來展示霧氣交融的景象,是史無前例的,這幅作品震撼了畫壇。莫奈Monet,Claude(1840-1926)印象派著名畫家,印象主義繪畫運動堅定不移的執(zhí)行者。1874年莫奈展出《日出印象》之后,批評家以“印象主義者的展覽會”為題在報紙上批評這一運動,印象派因此得名。70年代初去倫敦,并在荷蘭畫運河、船舶、風車,又在勒阿弗爾畫《印象:日出》,回國后居住在阿讓特伊,這段時期已是印象主義運動的頂峰時期。1872-1875年間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和畢沙羅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印象主義最吸引人的作品。1883年莫奈定居吉維尼,直到逝世。90年代以后集中精力完成一系列連作繪畫,如《白楊》(1890-1891)、《干草垛》(1889-1893)、《魯昂各大教堂》(1892-1894)、《塞納河之晨》(1896-1897)等。1890年莫奈把吉維尼改造成睡蓮花園,他在這里畫了二十年的《睡蓮》連作,后來發(fā)展為1925年的圓形大壁畫,安置在奧朗熱里兩個80英尺長的橢圓形大廳中,1971年向公眾展出。5
花園中的女人的介紹
《花園中的女是1866年克勞莫奈在外光環(huán)境制的作品,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畫中,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都被光線圍繞著,即使是空氣也讓人覺得具有光感。草坪上的鮮花、大片濃綠的樹葉、婦女衣裙上的花飾、遠處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色彩的多樣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