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別是:、胭脂胡同、韓家胡同、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xiàn)小力胡同)。

1、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原名柏樹胡同,位于大柵欄地區(qū)的西南部,全長245米,寬5.7米。明朝稱柏樹胡同,因種有柏樹故得名。清初諧音取“百事順遂”的含義,更名為百順胡同。

百順胡同最初設有太平會館、晉太會館。會館后來大多改為民居。山西太平會館建于清乾隆年間,初稱太平會館,后改名太平試館。

著名藏書家、山東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館內(nèi)。咸豐年間,移館王廣福斜街,定名“太平試館”。館匾為大青石料。

2、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原名為胭脂巷,全長100米,寬約5米巷。其北口開在百順胡同,南口開在兩廣路上珠市口西大街。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有東壁營與西壁營從中穿過。

現(xiàn)殘存長僅有三四十米,胡同雖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這幾個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3、韓家胡同

韓家胡同位于宣武區(qū)東北部,東起陜西巷,西至五道街。明朝時,有一韓姓大戶人家在此居住,宅園里修建有大水潭,因而人們稱之為韓家潭。

位于大柵欄地區(qū)西南部,東西走向,東起陜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與鐵樹斜街、堂子街、五道街匯合相通。建國以后,改稱為韓家胡同。

4、陜西巷

從乾隆年間到1949年,陜西巷開的都是頭等清吟小班。清吟小班并不只是皮肉生意,她們更多的是陪客人吃茶、宴飲、撫琴彈唱,弄曲填詞。

舊京妓女有“南班”、“北班”之分,“南班”——揚州、蘇州、杭州一帶的女子,文化素養(yǎng)高.色藝俱佳,能琴、棋、書、畫、笙、管、絲、弦,略通詩詞,多數(shù)還能做一手好菜。

黃河以北的“北班”女子就差得太多了。賽金花、小鳳仙都是南班女子(小鳳仙所在的云古班在陜西巷二十二號,現(xiàn)為陜西巷旅館)。

5、石頭胡同

石頭胡同在上世紀70年代時全長448米,寬5.9米。門牌:1-129號,2-80號,F(xiàn)在因為修兩廣路拆除近30米。胡同內(nèi)原有望江會館、盂縣會館、嚴陵會館、龍巖會館。

福建龍巖會館:坐落在石頭胡同,有大小房屋18間。為龍巖一煙商捐助,是龍巖舉子晉京駐足之地。民國五年,因石頭胡同是妓院集中之地。

以議員連賢基為代表的會館委員會,提出集資賣舊買新遷館別移。此主張得到了龍巖中學、龍巖商會等70余家的支持,購得賈家胡同房屋一處共42間,龍巖會館遂遷至新址。

6、王廣福斜街

王廣福斜街,曾叫王寡婦斜街,現(xiàn)在叫棕樹斜街,東連大、小李紗帽胡同,西接石頭胡同,這條胡同的房屋較為破舊。

從前,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貴香院、雙金下處、全樂下處、月來店下處等。

7、朱家胡同

朱家胡同,在早曾分為留守衛(wèi)胡同和羊毛胡同,這條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樓、陸生院、洪順下 處等。

與朱家胡同相連的清風巷、清風夾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窯子的聚集地,不過沒有“八大胡同”名氣大。

8、李紗帽胡同

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每每代表了它的歷史背景,因胡同內(nèi)以王姓寡婦開設妓院最為顯赫而得街名。清末民初,為三等妓館的集中地。

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起大力胡同(原大李紗帽胡同),南北至石頭胡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大胡同

-

下面是更多關于八大胡同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北京的八大胡同分別是哪八個?

所謂的八大胡同,實際上是一個寬泛的代詞清代以來,大柵欄觀音寺以至珠市口,天橋,橋,琉璃廠一帶青樓聚集的地方,不僅僅只是八個胡同。

老北京有首八大胡同的藏名詩:

八大胡同自古名,陜西百順后頭城。

韓家潭畔弦歌雜,王廣斜街燈火明。

萬佛寺前車馬流,二條營外路縱橫。

貂裘豪客知羅少,扶擁胭脂放蕩行。

有把陜西巷,百順胡同,石頭胡同,韓家潭,王廣福斜街,萬佛寺,大外郎營,胭脂巷合稱為八大胡同的,也有把百順胡同,胭脂巷,韓家潭,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稱為“八大胡同”的。

百順胡同,曾用名柏樹胡同,是八大胡同中名氣最大的一個,同時又有不少煙館,賭場。

胭脂巷,是八大胡同里最短的胡同,但卻是頭等的,因附近地方專供胭脂宮粉而得名。

陜西巷,明代時已成規(guī)模,其中有清名妓賽金花住過的怡香院。

石頭胡同,以“茶室”居多,實際上也是妓院的別名,只是聽上去比較雅致。

李紗帽胡同,曾用名大李紗帽胡同,小李紗帽胡同,大力胡同,小力胡同,三等妓院較多。

韓家胡同,曾用名韓家潭,以南方過來的妓女為多,稱為清吟小班。

皮條營,曾用名西壁營胡同,也有叫東壁營胡同的,多是比較隱蔽的暗娼。

王廣福斜街,曾用名棕樹斜街,王寡婦斜街,除去妓院還有多家當鋪酒館會館浴室等場所。

除了這八條胡同,附近還有朱家胡同,清風巷,西羊毛胡同,燕家胡同,鐵樹斜街,楊梅竹斜街,慶云巷,王皮胡同,櫻桃胡同。

往南到天橋,往西到菜市口,往東到金魚池,蒲黃榆,還有所謂八大胡同以外的“八大胡同”。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3

北京的八大胡同是哪八個?

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
4

北京八大胡同是哪幾個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號留下來的一個地理名詞的具置在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片地區(qū),娼寮叢處,所謂 "八大埠"是也。

舊時那里是被侮辱的婦女含淚賣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孫的銷金窟。高陽的小說《八大胡同》就是 以此為背景寫出曹錕賄選總統(tǒng)的丑劇的。從前北京的妓院分多 少等,一二等為高級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 同"頭等和二等妓院較為集中,每家門前有塊小金字招牌,上 書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條胡同!恐怕說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條歷來說法不一。確切地說,應 該是指:石頭胡同、陜西巷、王廣福斜街、韓家潭、胭脂胡同、 百順胡同、皮條營、紗帽胡同。

  在中國文化里歷來有用數(shù)字表示人、物、景等的習慣。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揚州八怪"、"天橋八大怪"、"唐宋 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鐵帽子王府"、北京商業(yè) 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 "西安八景",過去全國市縣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實,"八"字 在這里是個虛數(shù),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計算起來豈止"八"呢?

以"八旗"為例,"八旗"有"正"和"鑲"之別,還有滿、蒙、 漢等族八旗之別,遠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 所說的大條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條。在這方 面《順天時報叢談》一書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透徹,是這樣寫的: "……八大埠者,如王廣福斜街、石頭胡同、陜西巷、韓家 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興胡同、留 守衛(wèi)、小李紗帽胡同、火神廟、青風巷等,是以數(shù)計之,實不 止八,且在煤市街迄東尚有王皮胡同(俗謂之王八胡同、蔡家 胡同兩處,雖為少下等級之娼寮,然均俗所謂之大街北之娛樂 處所,此蓋以西珠市口大街為徑,用以區(qū)別雅俗耳。

由王廣福斜街迄西,大半為少有聲色之小班,其東則多為二三等茶室下 處,至該處地名如火神廟本名街,現(xiàn)廟已敗陋而名猶存。留守 衛(wèi)則遼金時之禁兵營衛(wèi)故址,至今仍紅樓碧戶,舞扇歌衫,未 可謂非該地之佳運。

   "八大胡同"早已成為北京歷史的陳跡,如今變成普通的居 民住宅區(qū),若要仔細尋覓,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風貌來。

5

北京八大胡同都是哪些?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
6

八大胡同是哪八個啊?

弄堂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jīng)與千萬上海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與亭子間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構成了千萬普通上海人最常見的生活空間;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份。

弄堂,上海人對里弄的稱呼,它既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中國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種西方的建筑形式。然而,它又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痕跡,又或多或少地帶有外來的建筑景響。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歷史的最直接產(chǎn)物。

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下午時

候,趁上班上學的人都還沒有回來,隨意從上海的商業(yè)大街上走進小馬路,馬上就

可以看到梧桐樹下有一個個寬敞的入口,門楣上寫著什么里,有的在騎樓的下面寫

著1902,里面是一排排兩三層樓的房子,毗臨的小陽臺里暖暖的全是陽光。深

處人家的玻璃窗反射著馬路上過去的車子,那就是上海的弄堂了。

整個上海,有超過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絕大多數(shù)上海人,是住在各種各樣的

弄堂里。

常常在弄堂的出口,開著一家小煙紙店,小得不能讓人置信的店面里,千絲萬

縷地陳放著各種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針線,本市郵政用的郵票,

各種居家日子里容易突然告缺的東西,應有盡有,人們穿著家常的衣服鞋子,就可

以跑出來買。常常有穿著花睡衣來買一包零食的女人,腳趾緊緊夾著踩塌了跟的紅

拖鞋,在弄堂里人們是不見怪的。小店里的人,常常很警惕,也很熱心,他開著一

個收音機,整天聽主持人說話,也希望來個什么人,聽他說說,他日日望著小街上

來往的人,弄堂里進出的人,只要有一點點想象力,就能算得上閱人多矣。

走進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開始看上海的生活,商業(yè)大街、燈紅酒綠、

人人體面后面的生活。上海人愛面子,走在商店里、飯店里、酒吧里、公園里,個

個看上去豐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樣了。

平平靜靜的音樂開著;后門的公共廚房里傳出來燉雞的香氣;有陽光的地方,

底樓人家拉出了麻繩,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曬著,新洗的衣服散發(fā)著香

氣,花花綠綠的在風里飄,仔細地看,就認出來這是今年大街上時髦的式樣;你看

見路上頭發(fā)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門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縮了水的舊毛衣,用詩芬在洗

頭發(fā),太陽下面那濕濕的頭發(fā)冒出熱氣來;還有修鞋師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著

一個高跟鞋的細跟,補上一塊新橡皮,旁邊的小凳子上坐著一個穿得挺周正的女人,

光著一只腳等著修鞋,他們一起罵如今鞋子的質(zhì)量和那賣次品鞋子的奸商。

還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陽的地方坐著說話。老太太總是比較沉默,老先生

喜歡有人和他搭話,聽他說說從前這里的事情,他最喜歡。

弄堂里總是有一種日常生活的安詳實用,還有上海人對它的重視以及喜愛。這

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自從十八世紀在外灘附近有了第一條叫“興仁里”的上海

弄堂,安詳實用,不卑不亢,不過分地崇尚新派就在上海人的生活里出現(xiàn)了。

19世紀50年代,由于上海小刀會在老城廂起義,上海人開始往租界逃跑,

在租界的外國人為了掙到中國難民的錢,按照倫敦工業(yè)區(qū)的工人住宅的樣子,一棟

棟、一排排造了八百棟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發(fā)端,到1872年,瑪意巴建起

上海興仁里,從此,上海人開始了弄堂的生活。

上海是一個大都市,大到就像飯店里大廚子用的桌布一樣,五味俱全。從前被

外國人劃了許多塊,一塊做法國租界,一塊做英國租界,留下一塊做上海老城廂,

遠遠的靠工廠區(qū)的地方,又有許多人住在為在工廠做事的人開辟出來的區(qū)域里,那

是從前城市的劃分,可在上海人的心里覺得這樣區(qū)域的劃分,好像也劃分出了階級

一樣,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彼此懷著不那么友好的態(tài)度,彼此不喜歡認同鄉(xiāng),因此

也不怎么來往。這樣,上海這地方,有時讓人感到像里面還有許多小國家一樣,就

像歐洲,人看上去都是一樣的人,仔細地看,就看出了德國人的板,法國人的媚,

波蘭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著不同的臉相。所以,在上海從小到大

住了幾十年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了解上海的,只是了解上海的某一塊地方。

從早先的難民木屋,到石庫門里弄,到后來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樣分布

在全上海的九千多處弄堂,差不多洋溢著比較相同的氣息。

那是上海的中層階級代代生存的地方。他們是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人,有溫飽的生

活,可沒有大富大貴;有體面,可沒有飛黃騰達;經(jīng)濟實用,小心做人,不過分的

娛樂,不過分的奢侈,勤勉而滿意地支持著自己小康的日子,有進取心,希望自己

一年比一年好,可也識時務,懂得離開空中樓閣。他們定定心心地在經(jīng)濟的空間里

過著自己的日子,可一眼一眼地瞟著可能有的機會,期望更上一層樓。他們不是那

種純真的人,當然也不太壞。

上海的弄堂總是不會有絕望的情緒的。小小的陽臺上曬著家制干菜、剛買來的

黃豆,背陰的北面亭子間窗下,掛著自家用上好的鮮肉腌的咸肉,放了花椒的,上

面還蓋了一張油紙,防止下雨,在風里嘩嘩地響。窗沿上有人用破臉盆種了不怕冷

的寶石花。就是在最動亂的時候,弄堂里的生活還是有序地進行著。這里像世故老

人,中庸,世故,遵循著市井的道德觀,不喜歡任何激進,可也并不把自己的意見

強加于人,只是中規(guī)中矩地過自己的日子。

晚上,家家的后門開著燒飯,香氣撲鼻,人們回到自己的家里來,鄉(xiāng)下姑娘樣

子的人匆匆進出后門,那是做鐘點的保姆最忙的時候。來上海的女孩子,大都很快

地胖起來,因為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吃,和上海女孩子比起來,有一點腫了似的。她

們默默地飛快地在后門的公共廚房里干著活,現(xiàn)在的保姆不像從前在這里出入的保

姆那樣喜歡說話,喜歡搬弄是非了?伤齻円膊荒敲磿藕蛏虾H耍,廚房里

精細的事還是主人自己做,切白切肉,調(diào)大閘蟹的姜醋蘸料,溫紹興黃酒,然后,

女主人用一張大托盤子,送到自家房間里。

去過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別處去,會看得懂更多的東西。

因為上海的弄堂是整個上海最真實和開放的空間,人們在這里實實在在地生活

著,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里正穿著的塌跟拖鞋穿出來取信。

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時有6000多條,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nèi)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規(guī)劃相當整齊,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相對較寬,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nèi)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所以也叫馬路。東西走向的一般為胡同,相對較窄,以走人為主,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

從地理位置上劃分,前門以北的胡同一般較寬,規(guī)劃比較整齊,前門以南的胡同一般較窄,規(guī)劃也不整齊。因為在清代時,清政府為了安全,不允許外地來京人員住在京城內(nèi),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門和崇文門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門商業(yè)區(qū);在外來人員中許多是來京趕考的舉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廠文化街,天橋地區(qū)有許多娛樂場所,北京的劇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內(nèi)老百姓集中活動的場所在什剎海一帶。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