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宮是明清中國建筑,紫禁城內(nèi)廷東六宮之一,位六宮區(qū)的東南下
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改名為延禧宮?滴醵迥辏1686年)重修。1949年以后,延禧宮文物庫房分別為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和中國古書畫研究中心使用。2010年,延禧宮對外開放,舉辦古陶瓷標本展和中國古文字展。
2019年3月2日,故宮博物院宣布,延禧宮區(qū)域建筑將啟動研究性保護和修繕。
擴展資料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延禧宮建立,初名長壽宮。
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另乾隆帝婉貴妃曾在此居住。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起火,燒毀正殿、后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筑共25間,僅余宮門。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xiàn)。
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緒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筑——水殿。水殿還沒有修筑好,清王朝就覆滅了,所以,就留下了這座皇宮中的西洋爛尾樓,俗稱“水晶宮”。因國庫空虛,水晶宮直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還曾下令西苑電燈公所給延禧宮安裝電暖爐、電風扇并添安電燈。
1917年,張勛復辟時,水晶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1931年,故宮博物院在延禧宮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物庫房,為了讓庫房能和故宮其他建筑相平衡,所以在庫房上又覆蓋了一層黃色琉璃瓦。
1949年以后,延禧宮文物庫房分別為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和中國古書畫研究中心使用。
2010年,延禧宮對外開放,舉辦古陶瓷標本展和中國古文字展。
2015年9月30日至2016年8月31日,延禧宮舉辦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2019年3月2日,故宮博物院宣布,延禧宮區(qū)域建筑將啟動研究性保護和修繕。
-下面是更多關于延禧宮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