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面碗饦(陜有,米脂的蒸出來最筋道以特色風(fēng)味麻辣肝,)
2.紅燒驢板腸(我倒是只聽說過沒見過,很小的時候就傳說是米脂名小吃了!網(wǎng)友逆天友情提供:驢板腸鹵制之后,既可切開紅燒或小炒,也可以加熱后直接食用,味道絕佳!)3.炸油糕(逢年過節(jié)、秋收打谷時必吃,軟硬小米搭配得當(dāng)后泡一夜,在石碾子上壓成面后,入鍋炒熟即成糕面,再一層一層地灑入鋪好籠架籠布的羅鍋里蒸好,操起來乘熱揉為一團(tuán),此時稱甜糕,既取味道之意,又表示此糕是不加任何其它配料的意思。待甜糕涼后切面,入油鍋烹炸而成。)
4.蒸棗糕(炸油糕的工序做到入羅鍋蒸時,撒一層糕面鋪一層煮熟的米脂團(tuán)棗,如此層層疊疊至鍋滿,蒸熟后切塊而食,糕與棗相得益彰,香甜可口,妙不可言。 5.饸饹面(在鍋頭架起專用的加工工具——饸饹床,以往是木制品,由四部分組成:頭架、底床、壓面杠子、壓面活塞,頭架用于固定和支撐整個床體,底床用較大的木料制成,一頭嵌入頭架,一頭支于面鍋的另一邊,中部鑿開一個上下等直徑的柱形粗孔,是用于下面的孔,底部釘上鉆好眼的鐵片,壓面杠的一頭也是嵌入頭架,長度與底床大體相當(dāng),壓面活塞就在它中間裝著,是一個圓柱體,較下面孔略細(xì)。按一定的特別方法和好面,拽一團(tuán)面揉成棒狀填入下面孔,將壓面活塞對狀此孔,在壓面杠子的另一頭壓下去,面從里面擠出,形成面條,隨即入鍋煮。煮熟后將又長又酥又勁道的饸饹面條撈起來,倒上站羊肉做的臊子,香得咂嘴。
6.魚鉆沙(米粥里下面,以羊肉佐之,就上酸菜,風(fēng)味絕佳!) 7.小米稀飯(這個無需多說,米脂的米,可用“小米流脂”形容,再加上上好的水質(zhì),煮出來的稀飯?zhí)鹬酗h蕩脂香,既滋補(bǔ)又養(yǎng)顏。 8.夢飯(類似臘八粥,用料以各種土產(chǎn)豆類和小米為主,各種維生素、蛋白營養(yǎng)均無流失,花錢不多,進(jìn)補(bǔ)不少,比吃什么黃金搭擋都強(qiáng)。 9.軟米瓜飯(秋上收回來的金黃色老南瓜,皮厚肉更厚,切開掏籽去瓤,再洗凈切塊入鍋煮沸后,視火候添入軟米,轉(zhuǎn)以文火煮,其間不時翻攪,適量加糖,注意不要糊鍋,待煮得瓜與米熟到交融的狀況,即可起鍋,用勺子將瓜塊杵成糊狀,和軟米飯攪和起來,即成。吃的時候記得要佐以咸韭菜,風(fēng)味絕佳。 10.扁食(雖與餃子差不多,可米脂有米脂的攥式捏法,使“扁食”變得獨(dú)特?zé)o比!) 11.蒸芄子(馬鈴薯磨絲條狀,拌上略加淀粉的面粉及少量調(diào)料如鹽、花椒粉等,入鍋蒸熟,佐以西紅柿炒成或是面加淀粉炒起的醬湯,香。 12.炒芄子(芄子蒸成后,入油鍋烹炒,可加入油撥撈等特色佐料,香氣撲鼻!) 13.糕夾兒(“夾”讀去聲,前文提到炸油糕工序至蒸出鍋揉團(tuán)成甜糕后,分成一塊塊的小團(tuán),搟開成圓片,包入或糖或棗或其他餡兒,邊上可以捏成花樣,或者也可以捏成三角形,但必須捏實(shí),因?yàn)橐胗湾伵胝。其中,又以酸菜與煮熟的馬鈴薯塊炒制的餡兒為最好,俗語說得好:糕夾兒滅不過菜菡菡!——注:“菡菡”就是“餡兒”。) 14. 抿尖兒(有專用加工工具抿尖兒床,是一個四方形的大木架子,中間釘一大張渾身鉆了圓孔的鐵片,按特有方法和好面,將床子架于燒開的鍋上,把和好的面在鐵片上前后左右地抿動,使其從圓孔抿下去,形成一截一截的面段,煮熟后撈進(jìn)碗里,倒上臊子和酸調(diào)湯等即可食用,入口滑爽勁道,人間少有的美味。 15.錢錢飯(黑豆、黃豆用水泡脹,置于石碾子上壓成片狀,晾干即成“錢錢”,取其形狀扁圓如錢而得名。煮小米稀飯時,將錢錢和小米一同入鍋,以猛火煮熟,即成錢錢飯。這種稀飯里既有小米的清香氣息,更有錢錢的油香氣息,加上錢錢煮后入口非常有嚼頭,香得你連舌頭都想往肚子里咽。拓展:
米脂縣古稱“銀州”,位于陜西省榆林市中東部,無定河中游。
“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陽區(qū),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東西長59千米,南北寬47千米,縣域面積1212平方千米,全縣總?cè)丝?3.6萬(2010年),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下轄13個鄉(xiāng)鎮(zhèn)。
米脂縣是“佳米驢”的故鄉(xiāng)。西包公路貫穿全境,境內(nèi)有李自成行宮、姜氏莊園、李鼎銘陵園等名勝。素有“美人縣”、“文化之鄉(xiāng)”、“小戲之鄉(xiāng)”、“梯田之鄉(xiāng)”等美譽(yù)。
2014年由國家民政部審批通過、并以聯(lián)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頒發(fā)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工程“千年古縣”榮譽(yù)牌匾正式授予米脂。這塊銅匾重40公斤,長1米、寬0.6米。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米脂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