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理:指契合真理理的意思

如理:契合真理。

“法”本意是法律、法令。漢語的“法”多指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治并管理國家的目的,經(jīng)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一切規(guī)范的總稱。如法:指契合于法理的意思。

舉例:

如《佛說無量壽經(jīng)》卷下:“應(yīng)當(dāng)信順如法修行。”又《佛說維摩詰經(jīng)·方便品》:“夫說法者當(dāng)如法說!痹诜鸾堂芙痰男薹ㄖ,不少冠有“如法”一語。

例如:如法愛染法,如法佛眼法,如法北斗法。后一般常指按法律或方法辦理,如如法炮制;或守法,守規(guī)矩,如唐·白居易《歸田》詩之一:“不如歸山下,如法種春田。”又指得法、宜法。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多嬌女,映月來,結(jié)束得極如法。”

擴展資料:

法理,具體表述為“公約公信公行、公行公約公信、公信公行公約”。法理本身,就是法約的約定、廣普周知和實施程序法案。

法理詞義是法律的理論依據(jù);理法詞義是義理和章法、 倫理規(guī)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如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如法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如法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如理如法 ,是什么意思?

念佛必須如理如法,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何為如理?清凈心是也。凈土法門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自己的清凈心,這就是如理。如法就是要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的講就是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3

“如理如法”佛家來講是什么意思?

佛法意味著包容,只要如理如法,他說亦認可! 佛法意味著包容
4

聽了凈空法師講經(jīng) ,想問什么是如理如法的求佛。

好好念,聲聲喚醒自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5

如傻如狂是什么意思

規(guī)范的說法應(yīng)該是如癡如狂

形容神態(tài)失常,不能自制。亦指為某人某事所傾倒。同“如醉如狂”。 追答
請及時采納謝謝!
6

如何按佛說的如理如法的放生?

一院舉行法會的時候都會組織僧眾到放生池放生,許多居士、懂得放生是在做功會跟著出家?guī)煾敢黄鹑シ派。放生前會進行相應(yīng)的佛門放生儀軌,讓這些動物皈依佛法僧三寶,不墮入三惡道,一心皈命阿彌陀佛。那么,如何放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生呢?

佛教提倡隨緣放生,而不是刻意放生。什么叫隨緣放生?遇到了這些小生命,它在遭受苦難,遭受不幸,我們力所能及地予以救助,這叫放生。而不能沒事找事,刻意地呼朋引伴,你捐一千塊錢,我捐一萬塊錢,咱們組織組織到市場上買一批魚鱉蝦將,我們到那兒放生。

如果把放生當(dāng)成一種產(chǎn)業(yè)來運作的話,反而是制造了大量的冤孽。那就不是放生,反而成了殺生,哪兒還有什么功德可言?我們的種種放生,因為去購買、產(chǎn)業(yè)化,導(dǎo)致了很多不良商家刻意針對我們的這種需求去捕獵、捕殺。有句話那么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因為我們的買賣行為、商業(yè)化行為導(dǎo)致了大量的生命遭受了無辜的傷害。

對一個三寶正信佛弟子而言,尤為不可,切記這一點。我覺得現(xiàn)在佛教界放生的種種亂象,居士們之間出現(xiàn)的就是這種放生的商業(yè)化行為,切記不可,這是我們所堅決制止的。除此之外,所謂的放生還要注意什么呢?中國佛教協(xié)會多年之前就提出過要做到慈悲護生,合理放生。

什么叫合理放生?即使你要組織放生,也要首先研究一下當(dāng)?shù)剡m不適合放生,這些小生命有沒有可能造成生態(tài)傷害。比如說這里不應(yīng)該放巴西龜,你去放巴西龜,把其它的小生命都咬死了,只有你一家獨活,破壞了當(dāng)?shù)氐纳鷳B(tài)鏈,那不行。明明是圈養(yǎng)的小鳥,你放到樹林里去,它連飛都不會,只會爬。你說你是放生啊,還是殺生啊。明明是淡水的,你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地就放到海里去了,這行嗎?

種種的不理性行為,那都不是放生,都是在一廂情愿,實際是在殺生。因此,合理放生,就是要有調(diào)查研究,要科學(xué)放生。前幾天看了一個新聞很過分,有一個人拉了幾蛇皮袋的眼鏡蛇,跑到人家居民區(qū)附近的樹林里去放生,把人家居民區(qū)的人搞的是四鄰不安,雞犬不寧。不光是要控告他們,不光是要找人再去捕捉,而且還要進行一定的賠償。你說這是放生行為嗎?太不理性了。

以上這種行為,都是一個正信的佛弟子所不應(yīng)該有的。我們的慈悲護生就是要考慮我們的生活區(qū)域,一定要和野生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說,你在居民區(qū)附近放生,有沒有考慮到當(dāng)?shù)鼐用竦男那椤⑿膽B(tài)。

你連人都不愛,你去愛貓愛狗,愛那些毒蛇,這樣說起來太缺乏說服力。雖然說,我們的心量要放大,不是以人道主義為中心,而是以眾生為中心。理論上是對的,但是這個慈悲,還是要注意從當(dāng)下做起。慈悲不在遠方,修行就在當(dāng)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