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鴨絲湯
鴨血粉絲湯是著名的風味小吃。由鴨鴨胗、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絲制成。口感鮮香,爽口宜人。鴨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據(jù)說如果不喝鴨血粉絲湯的話,就等于沒吃過南京的小吃。但對于南京俯拾即是的鴨血粉絲湯店,最知名的是位于總統(tǒng)府隔壁的金陵鴨血粉絲湯店。一塊鴨血送入口,粉嫩爽滑,再喝口湯,舌尖便會萬種滋味縈繞徘徊。翠綠的芫荽,晶瑩的粉絲,沉沉浮浮的鴨胗、鴨腸、鴨肝比別家更加細碎,更加撩人。
二、南京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chǎn),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復鹵期短,現(xiàn)做現(xiàn)賣,現(xiàn)買現(xiàn)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后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jié)制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
《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nèi)有桂花香也!惫鸹啞扒宥,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jié)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jié)。
三、南京小籠包
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zhì),切碎了拌在里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里,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后再慢慢享用里面的內(nèi)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
四、開洋干絲
開洋干絲是江蘇南京地區(qū)漢族小吃,是茶館食品之一,早已聞名!盃C干絲”的干子都是豆腐店特制的大白干,制作之精細,用料要求之高,都是十分講究的。
南京的干絲有一套獨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的干絲,均為豆腐店特制而成,切絲細、麻油香、醬油上乘。原先的南京干絲有素湯素煮和葷油肉絲幾種,民國以后,新品種不斷增加。在清真寺有燒鴨干絲、開洋干絲等;在葷菜館有春筍干絲、冬菇干絲、蟹黃干絲、雞肉干絲等,而以小吃聞名的夫子廟永和園的開洋開絲則首屈一指。
五、南京五香豆
南京五香豆又稱之為“狀元豆”,和五香蛋一樣,五香豆入口噴香,咸甜軟嫩,細細品嘗,趣味橫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澤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彈性,香氣濃郁,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嘍。
目前,南京五香豆保持正宗口味的是夫子廟的魁光閣。說到魁光閣五香豆就離不開該店的另一招牌小吃五香蛋,五香蛋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但真正做出特色、口味還算是魁光閣?忾w的五香豆與五香蛋,有小吃中的“絕代雙嬌”的美譽,是最地道的南京小吃。
擴展資料
金陵小吃,即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多達百十多個品種。
南京小吃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tài)各異,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qū)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tǒng)特色的飲食集中地。
秦淮小吃源于六朝時期,明清時期便有了名氣。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傳杯換盞,吃到午后,杜慎卿叫取點心來,便是豬油餃餌、鴨子肉包燒賣、鵝油酥、軟香糕,每樣一盤拿上來。眾人吃了,又是雨水喂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字里行間,可見當年秦淮小吃的景象。
除夫子廟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逐漸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陵小吃(南京小吃)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南京小吃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