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用比興,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fēng)味的詩詞自然質(zhì)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http://so.gushiwen.org/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全詩是什么?

就是說李白坐著船準(zhǔn)備要走了,忽然聽到岸上有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著拍子的聲音。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王倫送我的情誼。
3

李白乘舟將欲行全詩是什么意思

贈汪倫

李白乘欲行,

忽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崩畎讓⒁酥垭x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皩⒂迸c“忽聞”相照應(yīng),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將欲”,正是小舟待發(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shè)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保ā短圃妱e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4

李白乘舟將欲行全詩是幾年級學(xué)的

【小學(xué)二年級

上冊:《贈汪倫》李白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

詩句:李白乘舟將欲行,下一句是什么?

忽聞岸上踏歌聲~出自《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采納~
6

李白乘舟將欲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忽聞岸上踏歌聲。

這是唐朝李白寫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7

李白乘舟將欲行,下一句是什么?

李白乘舟將欲行下一句

忽聞岸上踏歌聲。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

李白乘舟將欲行 這首詩是誰寫的

贈汪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9

李白乘舟將欲行下一句是什么?

李白乘舟將欲行下一句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