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國界線。泰山位于新疆最北部,延伸于中國與、俄羅界,是中國與蒙古、俄羅斯、哈斯坦的界山。

2、地形抬升形成豐富降水。阿爾泰山聳立于亞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帶,雖處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但西風環(huán)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和哈薩克斯坦齋桑谷地長驅(qū)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阿爾泰山處于濕潤的西風氣流迎風面,西南的濕冷氣流受地形抬升,帶來了豐沛的降水。雪水順坡南流,匯成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兩大水系,滋潤了千里草場,成為新疆畜牧業(yè)的重要基地。

3、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有多種礦藏和優(yōu)良牧場,尤以森林資源中的優(yōu)質(zhì)木材在全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資源亦蘊藏充沛。-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阿爾泰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概述中國山地格局的地理意義。

往東,由高到低

1.我國大型山地東西走向,這樣有助自太平洋上的暖濕深入內(nèi)地,形成降水,(如果是南北走向的話會阻擋暖濕氣流),

2.同時冬季擋住來自西北內(nèi)陸的干冷季風.使我國南方地區(qū)冬季受寒潮影響減小.

3.使大河自西向東流而不致于中斷,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

我國地形復雜,既有峰巒重迭的高山(占33%),也有廣大的平原(12%)和丘陵(10%)。我國的山脈可以分為東西走向及東北西南走向兩大類。東西走向的山嶺,北部有天山、陰山。中部有昆侖山和秦嶺,南方有南嶺。這些山地在氣侯帶方面都是重要的分界線。

東部西南走向的華夏式山脈,如東帶的長白山脈、閩浙山地、泰山、天目山和戴云山等及對于東南季風的深入內(nèi)陸起著重要的阻礙作用,所以,這類山脈基本上成為東方潤濕氣侯和西方干燥氣侯的分界線。

西帶北起大興安嶺,經(jīng)太行山、長江三山地、貴州高原東緣、向南一直延長到廣西的瑤嶺,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北方山比南方山高一些,它是南方氣流伸入內(nèi)陸的第二階梯。

青藏高原,北有昆侖山,南有喜馬拉雅山、西南有帕米爾山山結(jié)。它面積大、海拔高,不但阻滯了印度洋暖氣流向內(nèi)陸的伸入而且還可影響到整個東南亞的氣侯。

喜馬拉雅山在雅魯藏布江拐彎的地方,走向突然改成為南北方向,成為著名的橫斷山脈,分布在川西、云南一帶。有海拔4000—5000米以上的高黎貢山、怒山、大雪山或十二欄桿山與玉龍山、它們是孟加拉灣氣流在低空進入我國的重大屏障。

我國地形大都是西高東低,只有北疆的準噶爾盆地東高西低。在天山、阿爾泰山之間開了三處巨大的缺口,成為北冰洋氣團入鏡通道。所以北疆的氣侯反倒是西部溫潤、中部干燥。

甘肅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成為東南至西北方向的狹山低地,長約1000公里,這條著名“河西走廊”是冬季寒冷氣流奔向東南的通道。

局部山地氣侯特色。

山脈,甚至小山都是天氣的影響者。山地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能使風、溫度、降水和閃電產(chǎn)生重大變化,往往會給山區(qū)旅行的人員造成威脅。

風,山地的風也是多種多樣,通俗地講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上坡風,這里由于山地溫差的變化而引起的夜間冷空氣向下坡的傾泄和白天寬空氣向山上的爬升所致。上坡風大多出現(xiàn)在日出之后15—45分鐘內(nèi),并在正午或地面受到的太陽能量最強時達到最大風速。一般是,南坡接收到的能量最大,因此上坡風最強。北坡則無上坡風出現(xiàn)。上坡風通常直向山澗和峽谷里鉆。當天空要飄動的云團時,太陽光的時隱時現(xiàn)能夠像“開關(guān)”一樣及時地控制上坡風的發(fā)生與停息。

下坡風,相對較為溫和而穩(wěn)定,多發(fā)生在近地表處,在日落之后的15—45分鐘內(nèi)開始起風,一直到次日的日出,從山頂刮向峽谷底部。

下沉風,即“冰川風”。它往往出現(xiàn)冰川上,不受晝夜變化的影響,因為冰川的表面溫度總是低于其上面的空氣所以它總是沿著下坡刮起。但在冰川向斜坡延伸的末端處,也會出現(xiàn)上坡風,這種風的強度往往受冰川范圍大小的控制。

峽谷風,這是受地形控制的風,也是上坡風與下坡風的混合風,主要出現(xiàn)斜坡表面的有缺口的半封閉式山谷附近。它也受日照溫差的控制,即中午多為上谷風,入夜轉(zhuǎn)為下谷風,而且山谷風往往會出現(xiàn)極強陣風的狀態(tài)。

旋風,這也是山區(qū)常見的風,每當?shù)孛灿酗@著變化而四周的風很強時,就會產(chǎn)生旋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旋風具有瞬時特征且多形成在北風坡。

降水,山區(qū)存在著大量的上升氣流,它使得空氣不斷地冷卻,所以降水量通常隨高度增加。在潮濕的熱帶地區(qū),山區(qū)降水量增加特別顯著。山區(qū)最常見的是霧,它實際上是接觸到地表的云;有時山谷里全天都可能是霧氣茫茫的。對山地旅行者最大的威脅是山洪。

閃電,登山運動員、徒步旅行者、野營人員特別容易受到山區(qū)閃電的襲擊。在崎嶇的山地地形所產(chǎn)生的上升風使得那里雷暴更加猛烈、更加頻繁。

溫度,溫度對于山地旅行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山區(qū),溫度隨高度而降低,這種辦法在夏季約為冬季的兩倍。山峰上的相對濕度比山谷里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衣物是不良絕緣體,所以,在冬季要使身體保溫、在夏季保持涼爽都是不易的。一般地講,高度每升高300米,溫度平均下降1.2度,這可供山地旅游人員參考。

轉(zhuǎn)載或引用務請標明“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本文網(wǎng)址:http://www.8264.com/1750.html

3

中國山脈走向及地理分界意義是什么?

我國是一個多國家,占全國總面積的1/3。從最西米爾高原到東部的沿海地帶,從最北的江畔到南海之濱,大大小小的山脈,縱橫交錯,構(gòu)成了我國地貌的骨架,控制著地貌形態(tài)類型空間分布的格局。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嶇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內(nèi),連同起伏和緩的丘陵合計來算,廣義的山地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5%。

我國山脈雖然縱橫交錯,分布范圍廣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不僅是構(gòu)成宏觀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根據(jù)走向,我國山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南北走向的山脈位于我國的中部地區(qū),自北而南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以及著名的橫斷山脈等。川西、滇北的橫斷山脈由一系列平行的嶺谷相間的高山和深谷所組成,主要有邛崍山、大雪山、沙魯里山、寧靜山、怒山、高黎貢山等,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山脈之間夾峙著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的大河,河谷深切,形成高差顯著的平行嶺谷地貌。這一南北縱列的山脈,把全國分成東、西兩大部分。西部多為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的極高山,如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昆侖山、祁連山、天山等,山脈主要為北西、北西西走向;東部多為海拔低于3500米以下的中山和低山,以北北東走向為主,如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等,僅臺灣玉山主峰和秦嶺太白山海拔超過3500米。

②東西走向的山脈 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陰山,大致展布于北緯40°-43°之間。天山橫亙于新疆中部,長1500千米,南北寬約250—300千米。中間的一列大致位于北緯33°-35°之間,西部為昆侖山,中部為秦嶺,東延到淮陽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嶺,大致位于北緯25°-26°之間。

這三列東西走向的山脈,距離大致相等,相距各約8個緯度,具有明顯的等距性。西部的昆侖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000—5000米以上,成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之間的天然分界。東部的陰山、秦嶺海拔1000-2000米左右,南嶺僅1000米上下,也反映了西高東低的總趨勢。由于我國東部總的地勢較低,這些山脈仍顯得高峻挺拔,都是我國地理上的重要界線。如陰山構(gòu)成了內(nèi)蒙古高原的邊緣,秦嶺是黃河與長江、淮河之間的分水嶺,更是區(qū)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南嶺雖然山體比較破碎零亂,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僅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而且也是華中與華南區(qū)的分界,同樣具有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

③北西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半壁,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喀喇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側(cè)的喜馬拉雅山,在西段也為北西走向,向東逐漸轉(zhuǎn)為東西向,表現(xiàn)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脈。這些山脈大都山勢高峻,氣候嚴寒,普遍有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

④北東走向的山脈 主要分布在東部,自西向東分為西列、東列與外列。西列包括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東列北起長白山,經(jīng)千山、魯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陸外側(cè)的臺灣島上,山地占全島面積的2/3,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不僅是臺灣第一高峰,而且也是我國東部最高的山峰。

上述眾多的山脈,縱橫交織,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wǎng)格,鑲嵌于這些網(wǎng)格中的分別是高原、盆地、平原和海盆,從而構(gòu)成我國地貌網(wǎng)格狀分布的格局。

4

阿爾泰山山麓自然帶為

阿爾泰山山麓自然帶為溫帶荒漠帶。
5

阿爾泰山哪邊是迎風坡

北邊是迎風坡。
6

初中地理:圖中山脈的走向是什么,并說明

圖呢???沒圖怎么幫你啊?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