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愚人節(jié)當天建立的的名字叫做岸共和國”,又奧蘇比斯共和國”,在1997年4月1日,這個國家宣布獨立,而愚人節(jié)建國卻被其他國家政府當成玩笑,目前也不被承認?梢哉f是一個獨立國家,雖然它不被承認,但是他們?nèi)匀挥辛俗约旱膰臁韬拓泿,還選了總統(tǒng),頒布了憲法。

其實,選擇愚人節(jié)作為“國慶節(jié)”,是故意想要開創(chuàng)“愚人節(jié)歷史”的先河,盡管不被任何人承認,但這個國家憑著自己的美麗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此游玩。在這里的居民也多為雕刻家、畫家和設計師等藝術工作者。“統(tǒng)治者”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家。

擴展資料:

對岸共和國的歷史:

對岸共和國的立陶宛文是Užupio respublika,立陶宛語“Užupis”的意思是“河的對岸”,指的是被維爾尼亞河(Vilnelė)圍繞的地區(qū)。1997年愚人節(jié),該區(qū)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并擁有自己的國旗、貨幣、總統(tǒng)、憲法,并成立一支12人的軍隊,不過后來因為立陶宛加入北約,軍隊宣布解散。

暫時未被任何一國政府承認,與其說它是一個獨立國家,將它形容為一個藝術家組織更為貼切,“共和國”是藝術家與文化人的集中地(現(xiàn)任總統(tǒng)Romas Lileikis是一個詩人、音樂家和電影導演),當?shù)卦O有藝術畫廊,藝術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館,放蕩不羈的氛圍可毗美巴黎的蒙馬特,維爾紐斯前市長Artūras Zuokas,亦經(jīng)常出席對岸共和國舉辦的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對岸共和國

-

下面是更多關于對岸共和國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愚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愚人節(jié)(別名:萬愚節(jié)、幽默節(jié),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jié)日,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jié)日,日期在每年公歷的4月1日。
3

愚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

1564年,法國國王查理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里高利歷(即目前通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為新年的的開端。但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4月1日這天送新年禮,慶祝新年,沿襲舊歷,拒絕更新。

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并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意思為“四月惡作劇”。

以后,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jié)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后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根據(jù)基督教徒的說法是:“愚人節(jié)”是為了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處奔走,后人以4月1日這一天來紀念他此種無辜地被人活活釘死,其實含有警惕之意義。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4

法國

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高利歷(即通用的陽歷),以元一年的開始,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為新年的開端。但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這天送新年禮,慶祝新年。

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jié)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擴展資料:

愚人節(jié),節(jié)期為公歷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jié)日,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jié)日。

愚人節(jié)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guī)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jié)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jié),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5
  每年4月1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統(tǒng)節(jié)日——愚人節(jié)。愚人節(jié)起源于。1564年,法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zhí)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jié)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jié)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tǒng)做法是布置假環(huán)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象過圣誕節(jié)一樣.也可以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圣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色宴的請?zhí)ǔJ怯眉埌遄龀傻牟噬◆~。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jié)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jīng)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jié)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后,才發(fā)現(xiàn)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鮮蘑;此后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后,客人還可以從丸藥盒里取食糖果。

  不過愚人節(jié)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后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傊,每逢愚人節(jié)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如今的愚人節(jié)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jié)日了。

6

愚人節(jié)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來自法國,一種說來自西班牙。

美國

如今,每逢愚人節(jié),不方是否相識,美國人都會開些小玩笑。在愚人節(jié)比較常見的把戲是指著別人的鞋子說:“你鞋帶沒系!睂W生可能會騙同學說學校放假了。不管是什么樣的招數(shù),只要那個無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惡作劇的人就會尖叫:“愚人!”

蘇格蘭

在蘇格蘭,例如,愚人節(jié)實際上有 2 天的慶祝時間。第二天專門對人體身后的區(qū)域胡鬧。這一天被稱作Taily節(jié)!疤呶摇臂E象的來源可以追溯至此。

墨西哥

墨西哥的“愚人節(jié)”在 12 月 28 日。以前, 這一天是用來紀念被希律王(約公元前73至公元前4年)屠殺的無辜的孩子。后來演變成為包含惡作劇和詭計的紀念日。

法國  

4月1日在法國的傳統(tǒng),包括愚人節(jié)(字面意思是“四月的魚”),試圖附加而不被發(fā)現(xiàn)的背上一紙魚受害者。始建于其他國家aussi cette普遍的,意大利等(如長期“四月的魚”,美國東部時間用于重新封裝aussi到任意笑話白天做)。

西班牙

恩Inglés的為母語的國家,類似的惡作劇12月28日實行,對無辜者的圣節(jié)大屠殺。這一習俗也存在于比利時的某些區(qū)域,包括安特衛(wèi)普省。佛蘭芒語對于他們的傳統(tǒng)是父母的子女或只鎖定在讓他們的老師,如果他們承諾將在當天晚上或治療的第二天。

伊朗

在伊朗,人們玩04月3日的波斯歷新年(Norouz)第13天的相互開玩笑了。這一天被稱為“Sizdah bedar”(戶外十三)。據(jù)認為,人們應該走出去,在這個日子,以逃避13號(數(shù)字)壞運氣,因為運氣好,運氣不好,或13。

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4月1日存在的傳統(tǒng),但大家都認為,如果有人中午12點后拉(中日),那么這個人的伎倆其實是拉認為是傻瓜一個愚人節(jié)的伎倆(這個警告可能也存在于其他國家)。

丹麥

在丹麥,5月1日被稱為“少校,吉”的含義很簡單:“五月至貓”,是相同的愚人節(jié),雖然丹麥人也慶祝愚人節(jié)(“aprilsnar“)。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7
版本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日—人節(jié)。愚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1564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zhí)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jié)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jié)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tǒng)做法是布置假環(huán)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象過圣誕節(jié)一樣.也可以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圣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色宴的請?zhí),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jié)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jīng)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jié)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后,才發(fā)現(xiàn)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鮮蘑;此后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后,客人還可以從丸藥盒里取食糖果。 不過愚人節(jié)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后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jié)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如今的愚人節(jié)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jié)日了。 版本二: 據(jù)說,愚人節(jié)起源于一個很有名的希臘神話傳說。 農(nóng)業(yè)女神得墨忒爾,在希臘是個婦孺皆知的神祗。她具有無邊的法力,可以使土地肥沃,五谷豐登,也可以令田園荒蕪,萬物凋零。在希臘眾神中,她也是最受尊崇的女神之一。萬神之王宙斯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丈夫。僅僅這個身份,就足以使眾神在她的腳下俯首帖耳了。 但是,這位權勢無比的女神的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宙斯憑借著神王的地位,到處拈花惹草,鬧出了許多風流韻事,給得墨忒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唯一能夠讓她享受生活樂趣的,還是她和宙斯生的女兒佩爾塞福涅,一個聰慧、美麗、天真、活潑的姑娘,和她在一起,任何人都不會悲傷和憂愁。 這一天,冥王哈得斯駕車巡視西西里島,恰好被在云端中走過的愛與美女神阿芙羅狄忒看到了,同時讓她看到的,還有正在田野里散步的佩爾塞福涅,以及她的伙伴女戰(zhàn)神雅典娜,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 一看到這幾個人,阿芙羅狄忒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幾個男女,從來不議論愛情,也不談婚論嫁,眼睛里可還有她愛神的地位嗎?雅典娜和阿爾忒彌斯是出名的貞潔女神,又都以武藝高強,神通廣大,聞名神界天國,還是不惹為好。但對佩爾塞福涅這小丫頭,可就不必客氣了。 于是,頭上晃動著神圣光環(huán)的阿芙洛蒂德喚過自己的兒子??小愛神厄羅斯,對他說:“看看吧,這幾個人是怎洋對待愛情的?如果人和神都學他們的樣,我們還怎樣統(tǒng)治這個世界?來,給哈得斯射上一箭,讓他瘋狂地愛上佩爾塞福涅!” 厄羅斯是個百發(fā)百中的神射手。他彎弓勁射,一技無形的情欲之箭,正扎進哈得斯的心窩。然后,他便跟隨著阿芙洛蒂德,揚長而去,靜等著看好戲了。 果然,哈得斯中箭后,對佩爾塞福涅產(chǎn)生了刻骨銘心的愛。但他明白得很,這個遠近聞名的美人兒,絕不會情愿放棄陽光明媚的大地和天空,跟他到陰暗的冥府中去。因此,他找到自己的兄弟??眾神之王宙斯,請求他作主將女兒嫁到冥府。 “這個么……我作不了主”,眾神的主宰沉思著說,“你也知道,得墨忒爾難纏得很。不過,你要是有本事把佩爾塞福涅搶走,我倒不反對! 得到了神王的默許和暗示,哈得斯?jié)M心歡喜,他立刻返回冥土,做好搶親的準備。 一天,佩爾塞福涅在田野里正欲彎腰采摘一朵野花時,大地突然裂開了一條寬寬的地縫。隨后,一輛閃閃發(fā)光的金車,沖上了地面,駕車的就是威風凜凜的冥王。他不由分說,一把抱起佩爾塞福涅,放到他身邊的座位上,一聲吆喝,馬車便以迅不可及的速度沉入地下。裂開的大地倏然合上了,依然是陽光燦爛,綠草如茵,除了天空中還回蕩著佩爾塞福涅的呼救聲外,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得墨忒爾在很遙遠的地方,聽到了女兒撕心裂肺般的呼救聲。但當她以最快的速度飛回來時,女兒已經(jīng)不見了。她只知道女兒被“強盜”劫走了,但是,這個強盜是誰,卻一點蛛絲馬跡也尋不出來。那些知道佩爾塞福涅下落的神靈們,全都緘口不言。他們知道這件事的背景,宙斯和哈得斯都不是好惹的,誰也不想引火燒身。有幾個神祗被*問急了,也是東西南北瞎扯一通。女神按照他們的指點,沒頭蒼蠅般亂闖亂撞,不用說,這些都成了徒勞無功的跋涉。 然而,對女兒的愛,促使得墨忒爾永無休止地找下去。無論哪個神說了什么,她都確信不疑。雖然后來的事實證明,那些都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無奈之下,她在深不可測的埃特納火山口點燃了兩支松木火把,把整個世界照得一片通明。從那時起,無論黎明女神還是黑夜女神,都未見她坐下來休息片刻。 就這樣,得墨忒爾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她的女兒就像被風卷走了,被太陽曬化了,或者變成了水汽和浮云似的,仍然蹤影全無。眾神對她也逐漸由同情轉為厭惡。因為這個“女瘋子”為尋找女兒,攪得世界上沒有片刻安寧。他們越加拿她開起心來,忽而指向東南,忽而指向西北,無非是想把她支走,過幾天太平日子。 最后,得墨忒爾只得拖著疲倦的身子,返回了西西里島,佩爾塞福涅失蹤的地方。奔波了這許多天,連罪魁禍首是誰都不知道,女神的氣惱可想而知。于是,她便把一肚子的怨氣,都撒到了西西里農(nóng)人身上。她殺死了島上所有的耕牛,命令土地堅如鋼鐵,封住地里的種子,讓所有的植物都枯黃凋零。把這個地域遼闊的大島弄得赤地千里,餓殍遍地。 宙斯見她鬧得太不像話,就“好心”地勸她再到別處看看,別拿無辜的農(nóng)民出氣。得墨忒爾不知其中有詐,再一次踏上了東西逛的征途。這一下了可不得了,不知多少地方,由于女神的憤怒,變得顆粒無收,到處都彌漫著饑饉和災荒的絕望氣氛。 當她明白自己又上了丈夫一個大當時,才靜下心來,想一想到底該怎洋辦,無意中她抬起頭來,看到了駕著金車,在茫茫太空巡行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猛然想到,只有他高高在上,普照一切,明察秋毫,天底下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逃過他的雙眼。這才手執(zhí)火把,飛到赫利俄斯面前,請他指點迷津。 偉大的太陽神憐憫女神的遭遇,又無需畏懼冥王的權勢。而且,他也不愿意得墨忒爾再這樣大鬧下去,讓眾神看笑話,讓老百姓受難,便把哈得斯搶親的情況,仔細描述了一番。得墨忒爾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此時此刻,佩爾塞福涅在哈得斯的威*利誘下,已然成了尊貴的冥后,無法再到地上和母親團聚了。何況,得墨忒爾再神通廣大,也沒本事把女兒從哈得斯手中硬奪過來。 得墨忒爾知道自己受了眾神的欺騙、愚弄,憤懣和氣惱又加深了一層。她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讓全世界的植物一起凋零,所有的莊稼全部枯死,大地上不允許出現(xiàn)一絲綠色。自己則躲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不再露面。 這一來,天上地下全部亂了套。老百姓沒有糧食吃,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餓死。成群結隊的亡魂擁入冥府,吵吵鬧鬧,把哈得斯弄得心煩意亂,狼狽不堪。眾神也因為得不到人間的祭祀和禮物,一個個餓得面黃肌瘦。宙斯沒辦法,只好讓佩爾塞福涅每年有1/3時間住在冥府,2/3時間則返回人世,侍奉她的母親。以后,每當佩爾塞福涅留居冥土時,得墨忒爾便愁眉不展,大地也是一片蕭條。而女兒一旦和她團聚,女神便喜笑顏開,世界也重現(xiàn)草木復蘇,群芳爭艷的勃勃生機。 很明顯,在這個故事里,得墨忒爾是一個十足的傻瓜。她不知道愛神的把戲,不知道丈夫和哈得斯的同謀,事件發(fā)生后,又被眾神支得團團轉,屢屢受騙上當,被人戲弄。此后,人們便設立了愚人節(jié),用善意的謊言,告誡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不要由于輕信,干出貽笑大方的蠢事。 除上述這個故事外,關于愚人節(jié)的起源,還有另外一種傳說。在中世紀時,多數(shù)基督教國家都使用儒略歷,把3月25日到4月1日作為新年節(jié)日來慶祝。按習俗4月1日這天,人們要互贈禮物致賀。公元1752年,格里高利歷開始頒行,新年移到了1月1日。但人們舊俗難改,仍愿意在4月1日向別人送賀禮,這個“新年”,本身就是虛假的了。后來,有些愛惡作劇的人,干脆把禮物也變成虛假的。說是送一盒點心,里邊可能是塊石頭。聲言前去拜訪,卻讓主人干等半天。受騙的人不甘心,也照方抓藥,進行報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愚人節(jié)。 今天,愚人節(jié)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節(jié)日,差不多在整個歐洲和北美都流行。蘇格蘭稱這一天的受騙者為“布谷鳥”,似乎和農(nóng)業(yè)女神仍有些關系。法國人則叫作“四月魚”這大概是因為小魚在四月剛孵出,糊里糊涂地見餌就吞,容易上鉤的緣故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愚人節(jié)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樣翻新,新意百出。如:新婚的妻子可能會收到告發(fā)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無為的公務員會接到提升的調令,兒子會接到父親去世的電報。某年4月1日,英國《每日鏡報》登出一幀照片,一個面容酷似某國總統(tǒng)的男人,一手挽著一個幾乎全裸的美女。凡此種種,如果你都信以為真,就上了大當。當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也不必像得墨忒爾女神那樣大光其火,最好拿出點“紳士”風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節(jié)與人為善的真諦。

采納哦
8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____ _______;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度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1]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30%。[1]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內(nèi))。[1]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shù)毓庞《热,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1] 并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fā)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tǒng)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并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后群雄割據(jù)、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1]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1]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多元化,涵蓋農(nóng)業(yè)、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yè)。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nóng)業(yè)維生,近年來服務業(yè)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yè)最重要出口國。[1]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fā)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1]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9
愚人節(jié)又稱萬愚節(jié),已幾百年的歷史了。關于他的,眾說紛云。其中流行的說法認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 十六世紀的法國,人們在4月1日這天過新年,互贈禮物,舉辦晚會,慶祝新年。當時的慶祝方法與現(xiàn)在相差無幾。1582年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一種新的歷法——格高利歷法,新年改在1月1日。在新歷法的推行過程中,各地仍有一些人或是不原意接受新歷法,或是不知道這一日期的更改,仍然在4月1日這天過新年。其他的人便捉弄他們,贈送他們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晚會,騙他們?nèi)ヅ芡,或使他們對某種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信以為真。這些受騙的人被稱為“四月愚人”。 從此,人們在4月1日這一天便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十八世紀初,“愚人節(jié)”的習俗傳到英國。后來,隨著英國移民又傳到了美國。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習俗已經(jīng)成為國際性節(jié)日,在歐洲、北美許多國家都流行。這一天,人們可以不拘一格地“輕松”一下。當然愚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樣百出。 關于受愚弄的人,在不同的國家給予不同的稱呼。大部分人都稱他們?yōu)椤八脑掠奕恕。但有時,有的國家也有其他的稱呼。在法國人們把上當者稱為“四月魚”,可能是因為四月里,魚最容易上鉤的緣故吧;而在英國的蘇格蘭,則稱為“布谷鳥”,可能是指一只呆鳥吧。 同時,有的國家雖然不過“愚人節(jié)”,但也有類似的節(jié)日。在羅馬,曾有“嬉樂節(jié)”,在3月25日。而印度有“歡悅節(jié)”,在3月31日。這些節(jié)日和愚人節(jié)類似。有趣的是,這些節(jié)日都在春天,所以,有人說這些節(jié)日與“春分”有關,因為這時的天氣變化無常,讓人琢磨不透,有些捉弄人的感覺。墨西哥也有“愚人節(jié)”,不過是在12月18日。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