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7軍就是鼎鼎的“廣7,號稱“鋼7軍”! 是李宗仁 白崇禧的看隊,既是部隊中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國軍中的精銳.擅長山地作戰(zhàn),以近戰(zhàn)夜戰(zhàn)出名,戰(zhàn)斗力相當強,戰(zhàn)術也很靈活.

北伐時在著名的“賀勝橋戰(zhàn)役”中與葉挺獨立團并肩血戰(zhàn),大敗吳佩孚精銳之師.吳佩孚用盡全力,大刀隊共砍下7顆團長2顆旅長的頭,吳也手刃幾名逃兵。但總擋不住北伐軍的沖鋒。到下午,殺紅了眼的桂系第7軍竟齊向吳軍槍聲最密集處沖鋒。面對著兇悍不懼死的敵人,吳軍終于大潰。幾萬人竟對督戰(zhàn)隊發(fā)起反沖鋒,一哄而過,奪路逃命。吳佩孚的副官也在亂軍中被打死。吳佩孚,這位直系領袖,常勝將軍。到這個時侯,他的政治生命也終于走到了盡頭。

在另一場著名的“龍?zhí)稇?zhàn)役”中,也是這個第7軍拼死連續(xù)猛烈沖鋒,不惜傷亡慘重攻占南京城制高點棲霞山,然后發(fā)起反擊,以少勝多,把背水一戰(zhàn)的數萬孫傳芳亡命大軍壓迫于八卦洲及其以東地區(qū)聚殲,血戰(zhàn)七天七夜,殺的孫傳芳六萬大軍尸橫遍野,大敗而逃,孫傳芳從此退出中國政治舞臺. “廣7軍”也從此享譽全國.

抗戰(zhàn)中第7軍先后參加淞滬會戰(zhàn) 徐州會戰(zhàn) 武漢會戰(zhàn),后長期駐守大別山地區(qū).

解放戰(zhàn)爭中與解放軍多次交手互有勝負,1946年7月泗縣戰(zhàn)役,華野山東部隊將第7軍的172師(1937年該部一個團參加桂林的出桂抗日閱兵儀式,號稱“桂軍之花”)包圍在泗縣城里,打了二天,華野損失慘重,第7軍的171師也突破阻擊逼近泗縣,內外夾攻,華野不得不撤圍.其中華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魯南第8師遭受重大損失,22團(原為鼎鼎大名的鐵道游擊隊)傷亡過半.從此第7軍中便流傳著“鋼軍硬,共軍不敢碰一碰”.

國軍中一直就流傳著“川軍 滇軍 黔軍是只羊,湘軍是頭狼,桂軍是虎又是狼!”的諺語.桂系部隊除非有切膚之痛,一般也不會主動向解放軍邀戰(zhàn),因為蔣介石一直就視桂系為其心腹大患,也是地方實力派中唯一沒有被其征服的,而桂系的支柱就是以第7軍為首的十余萬桂系部隊,如果桂系部隊和解放軍血拼,蔣嫡系部隊和桂系部隊一直以來也不和,蔣嫡系部隊是很難施以援手的.當劉鄧大軍挺進到大別山后,固然避開了蔣系軍隊,但對桂系的利益有直接威脅,白崇禧立即親自指揮以第7軍 整編第46師 整編第48師等桂系部隊為主的30多個旅圍攻。桂系部隊歷來有戰(zhàn)斗力,抗戰(zhàn)結束后未有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兵力未受損,加上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善能用兵,而且實力又占優(yōu),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就逼得劉伯承先后兩次分兵,他本人也離開主力部隊和大別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不能怪劉伯承無用兵之方!睹珴蓶|文集》里有電報指示劉伯承不要直接和桂系的幾個師(軍)作戰(zhàn),不管該電報是否實際拍發(fā),桂系的實力是不容置疑的.

1948年初當中央軍委準備讓粟裕率華野主力第1 4 6縱組成第一兵團渡長江南下,在南方數省執(zhí)行機動作戰(zhàn)任務,以求迫使蔣介石改變戰(zhàn)略部署,吸引國民黨軍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時,粟裕在力陳不可行的理由中就有一條是:可以調動部分蔣軍回防江南,但估計很難調動蔣軍在中原戰(zhàn)場上的4個主力軍.即第5軍 整編第11師 第7軍和整編第48師.第5軍 整編第11師是國軍五大王牌就不用說了,而第7軍和整編第48師都是桂軍.可見以第7軍為首的桂系部隊在解放軍將領眼中的地位.-

下面是更多關于第七軍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樓主民黨五大主力,是老蔣的嫡系,軍餉武器裝備訓練軍人素質等等,像桂方部隊是無法比較的;論打仗拼命論團結,嫡系遠遠不如桂系七軍;同等武器配置情況下團體作戰(zhàn),個人認為絕對是桂系七軍比較強,畢竟鋼七軍這個榮譽稱號是血換回來的。這個不作為答案,只作為個人見解,其他網友無需攻擊。
3
中央軍厲害,老蔣親兒子裝備優(yōu)秀,以74師最具代表。第七軍只是自給自足的地方軍閥較為出色的一只軍隊。
4
在國民當中排第二。

1,第一是蔣介系精英部隊,先說“種子軍”——第18軍,陳誠之后,繼任軍長先后有羅卓英、黃維、彭善、方天、羅廣文、胡璉、楊伯濤。內戰(zhàn)中,該軍為蔣介石沖鋒陷陣,最后在淮海戰(zhàn)役中被我中原野戰(zhàn)軍被殲滅。

2,“鋼軍”——第5軍,邱清泉任兵團司令,熊笑山接任軍長,最后在淮海戰(zhàn)役中被我解放軍殲滅。

3,“抗日鐵軍”——第74軍,俞濟時任軍長,繼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張靈甫,被稱為“御林軍”。后改編為整編74師,盂良崮戰(zhàn)役,我華野部隊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最后殲滅該師近3萬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后74軍重建,但再次被殲滅。

4,新1軍和新6軍,新1軍軍長孫立人、潘裕昆繼任,新6軍軍長廖耀湘、李濤繼任,遼沈戰(zhàn)役中被圍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約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經過激烈戰(zhàn)斗,包括新1軍(缺暫編53師)、新6軍在內的10萬人全部被殲。后暫編53師在東北野戰(zhàn)軍在進攻沈陽時開出城外投降

桂系鋼七軍的滅亡:白崇禧命令張、魯兩兵團迅速脫離戰(zhàn)場向徐啟明兵團靠攏。然不幸,由于第七軍與魯道源兵團被陳賡第四兵團死死粘住,未能順利脫離前線,張淦遂命令第48、126兩軍及第3兵團直屬部隊于博白、陸川地區(qū)暫停,等待第七軍。30日,魯道源兵團大部陣亡,第七軍則到達博白,31日夜,四野43軍跟蹤追擊至博白,陳賡兵團則以每天150里之瘋狂速度完成合圍,激戰(zhàn)至12月6日,最終張、魯兩兵團只有極少數人突出與徐啟明兵團會合;號稱“桂軍之花”、“鋼七軍”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于是役后全軍覆沒,片甲無存。

5
18軍名將最羅卓英,方天,胡璉,黃維懷冰等),實力最強(5個師全為師,共29個團),影響最大(國民黨軍上至總司令,下至軍長幾乎全有18軍的影子)。

74軍(師)戰(zhàn)績最輝煌(大戰(zhàn)不缺席,殲滅106師團主力),后臺最硬(首任軍長俞濟時時蔣介石的外甥).

第五軍擁有抗戰(zhàn)中前期國民黨軍唯一一支機械化師(200師),單次戰(zhàn)役戰(zhàn)果最無語(同古戰(zhàn)役,一個師抵擋日軍3個師團,在對方使用毒氣彈的情況下堅守一周,殲敵5000余人,自身傷亡不到2000余人。撤退瀟灑,物資、彈藥、傷員全部帶走。號稱連副伙食擔子也沒留下).

第一軍名氣最大(仁安羌解救英軍,威震盟軍),裝備最好(2個75毫米山炮營,1個105毫米榴彈炮營,每個團一個106毫米重迫擊炮連,一個37毫米戰(zhàn)防炮連,每個連6門60毫米迫擊炮,再加一個營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

新六軍和新一軍一樣
6
桂系軍隊的戰(zhàn)斗分了得,國軍中一流傳著“川軍 滇軍 黔軍是只羊,湘軍,桂軍是虎又是狼!”的諺語.桂系部隊除非有切膚之痛,一般也不會主動向解放軍邀戰(zhàn),因為蔣介石一直就視桂系為其心腹大患,也是地方實力派中唯一沒有被其征服的,而桂系的支柱就是以第7軍為首的十余萬桂系部隊,如果桂系部隊和解放軍血拼,蔣嫡系部隊和桂系部隊一直以來也不和,蔣嫡系部隊是很難施以援手的.當劉鄧大軍挺進到大別山后,固然避開了蔣系軍隊,但對桂系的利益有直接威脅,白崇禧立即親自指揮以第7軍 整編第46師 整編第48師等桂系部隊為主的30多個旅圍攻。桂系部隊歷來有戰(zhàn)斗力,抗戰(zhàn)結束后未有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兵力未受損,加上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善能用兵,而且實力又占優(yōu),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就逼得劉伯承先后兩次分兵,他本人也離開主力部隊和大別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不能怪劉伯承無用兵之方!睹珴蓶|文集》里有電報指示劉伯承不要直接和桂系的幾個師(軍)作戰(zhàn),不管該電報是否實際拍發(fā),桂系的實力是不容置疑的.

http://bbs.voc.com.cn/topic-217653-1-1.html
7
民國 在北伐候,四軍被稱為鐵軍,桂系七軍被稱軍伐軍第一個勝利,是李宗仁(桂系名指揮的長沙戰(zhàn)役,僅一個星期,就大敗吳佩孚的部隊,光復長沙,堅定了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決心。而且桂系在外地作戰(zhàn)很守紀律,桂系不允許有劣跡的人參軍的,所以桂系在國民黨時代比較得人心。 鄧小平等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其主力全部是桂系名將李明瑞、俞作豫等率領的隊伍。 1933年中原大戰(zhàn)時,桂系軍閥最弱,卻是和中央軍作戰(zhàn)的正面主力,如果不是粵系的陳濟棠和陳銘樞被蔣收買、臨陣倒戈、陳銘樞十一軍的蔣光鼐蔡廷鍇偷襲桂軍,閻錫山誤事,張學良投蔣,蔣介石或許早就被扳倒了,那么歷史就應該另當別論了。 老蔣曾發(fā)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都未成功,可紅軍一到桂北,就遇到了兇狠的廣西兵,湘江之戰(zhàn)役紅軍損失慘重,8萬人馬變3萬。而且桂系擔心滅了紅軍之后,老蔣的部隊乘機入廣西,因此關鍵時刻還放了紅軍一馬。紅軍將領也說過:“白崇禧(桂系名將)的部隊,善爬山,爬樹,會游泳,跑起步來飛快,打起仗來象猴一樣精! 不僅如此,當時中國的很多精銳部隊中,廣西士兵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像全部由廣西士兵組成的國民黨精銳桂系第7軍、在徐州、武漢會戰(zhàn)中表現出色的桂系第31軍都是幾乎全部為廣西士兵。在國民黨中央軍中,不少精銳部隊中廣西士兵也占有很大比例,比如邱清泉的第5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其中有近7成是廣西士兵;第10軍,廣西士兵占近4成,湖南士兵也占4成,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廣西士兵有1成五;黃維的第18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也就是原整編11師,廣西士兵也有近2成。而紅軍中廣西籍士兵也有很多,比如最精銳的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中,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也占近2成(湖南士兵占3成),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占3成。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有16位是廣西人,在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廣西人也占了17位。 在民國時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隊戰(zhàn)斗力非常強悍,特別是桂軍的第七軍,有“鋼軍”的美譽,第7軍在國民政府北伐戰(zhàn)爭、軍閥混戰(zhàn)的時候幾乎從來沒有吃過敗仗。在桂唐戰(zhàn)爭中,素以彪悍著稱的湘軍十幾萬人被桂軍幾萬人打敗并被收編。在中原大戰(zhàn)開始的時候,十萬湘軍在面對不到3萬桂軍的時候,又是一敗涂地。在中原大戰(zhàn)后,桂軍撤退回廣西,湘軍、滇軍、粵軍一共集結了近12萬兵力力圖戰(zhàn)勝桂軍并占領廣西,但是桂軍2萬多人兵分兩路,一路1萬多先是擊敗了超過3萬人的滇軍,隨后又戰(zhàn)勝了近3萬粵軍,把滇軍和粵軍趕出廣西;另一路也是1萬人在桂林一帶戰(zhàn)勝了近6萬湘軍。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對桂軍和廣西民團的評價也相當高,桂軍的表現也被國內歷史學家認為是“雜牌軍中的王牌”“戰(zhàn)斗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等等。
8
地方軍閥桂系最因系實行寓兵于民的政策(從小起軍事訓練,有戰(zhàn)事,成年以立即投入戰(zhàn)場,無需軍校訓練,這也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廣西第一個完成征兵任務的省份),桂系將領都是憑實力往上爬,沒有空降將軍(指花錢買官,子憑父升),而且當時廣西經濟不錯,當局舍得花錢武裝士兵,桂系主力軍都采用德式裝備,除了老蔣的中央軍,裝備最好的就是桂系的主力軍了。士兵能力強,武器也精良,自然能成為一支強大的部隊。(備注:并不是說空降就是草包,主要陳述憑實力晉升會安穩(wěn)一點)
9
桂系是國民黨除中央軍外最強悍的一支力量,千萬不要小看它。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