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豫府

豫王府位于東城區(qū)帥府園,今天協(xié)和醫(yī)院的位該府建于順治朝。豫親王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鐸。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zhàn)。此后世代綿延有13個王承襲豫親王爵位。多鐸去世,其第二子多尼襲王后改踢號為信,府亦改為信親王府。

2、雍和宮

雍和宮位于北京市區(qū)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1983年,雍和宮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間。如今的雍和宮,融宗教活動場所、博物館和旅游景點于一體。

3、順承郡王府

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為清代現(xiàn)存規(guī)模較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系禮親王代善第三子薩哈林第二子順承郡王名勒克德渾的府邸,順治五年(1648)勒克德渾晉封順承郡王,順承郡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順承郡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順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

4、克勤郡王府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順治年間所建。原占地面積不大,平面布局與王府規(guī)制尚符?饲谕醺畾v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東翼樓。后部的內(nèi)門、后寢與東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

5、孚王府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胤祥、弘曉的怡親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王府坐北朝南,分東、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銀安殿)7間,左右各有配樓,后殿,后寢,后罩樓。西路跨院為王府生活居住區(qū),東路院是府庫、廚廄及執(zhí)事侍從住所。王府布局結(jié)構(gòu)嚴謹規(guī)范,保存較為完好。

-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克勤郡王府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1、恭景區(qū)

恭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A級景區(qū),為規(guī)模比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欣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2、鄭王府

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為清代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鐘郡王奕詒的宅邸。清軍入關(guān),定鼎燕京。世祖以此第賜其從叔鄭親王濟爾哈朗。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清室覆亡后,府邸的產(chǎn)權(quán)曾歸屬西什庫天主教堂和中國大學;鄭王府今為國家教育部址,中國教育基金會所在地。

3、醇親王府

醇王府國家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為納蘭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親王奕譞成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醇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醇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后為二層后罩樓。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樓。

4、禮王府

禮王府位于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明代是崇禎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王府規(guī)模宏大,占地廣闊,重門疊戶,院落深邃。北京有句老話說的是,“禮王府房,豫王府墻”,就是說禮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墻高。由此不難看出禮王府的規(guī)格,在北京諸多王府里面的等級之高。禮王府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

5、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西城區(qū)定阜街3號。為清末再封慶親王奕劻的王邸,慶王府當是在光緒十年(1884)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guī)制改建,始稱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xiàn)只余后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F(xiàn)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qū),有三組并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有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繡樓,現(xiàn)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

中央是主要殿堂,現(xiàn)只余后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F(xiàn)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qū),有三組并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有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繡樓,現(xiàn)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3
中國古代帝王侍統(tǒng)稱。嬪原指女官,妃指次于后的妾。據(jù)記載,周制度是:“天子后六三

夫人 ,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內(nèi)

廷,品級爵位分列8等。漢武帝將妃嬪的等級分為14級,如昭儀、婕妤、 娥等。漢唐的內(nèi)廷,后妃之下設

有宮官女職,常有數(shù)百人之多,以供隨侍。明代確立六宮定制并嚴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宮妃嬪仍然為數(shù)不

少。宮人的名號有宮人、選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內(nèi)廷宮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嬪有皇貴妃、貴

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品級。宮女分秀女、官女子兩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殘婦女的罪惡

制度。嬪妃一旦失寵就要被打入冷宮。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還要嬪妃、宮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職名稱:寶林、司記

7、正七品官職名稱:御女、昭訓

8、正八品官職名稱:采女

9、正九品官職名稱:奉儀

另外不列品級:宮女、民女

清朝的后宮分為九個等級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huán))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后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后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后。

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至于“美人”是漢代時后宮妃子的封號,不是清朝的。 宮女等級高過嬪妃五級以上者,可不行禮。

正六品開始為女官,只服侍各宮從三品以上的嬪妃。正六品以下、從八品以上者為有階宮女。

正四品開始的高階女官只服侍太后、太妃、皇上、皇后。

女官&宮女品級(符號 ◆)

正三品 御待(1人)

從三品 殿侍(1人)

正四品 典侍(1人)、以及各新生皇子、皇女教引嬤嬤

從四品 宮侍 (1-5人)尚藥、尚服、尚膳、尚寢(各1,專為太后、皇上、皇后服務)

正五品 贊儀(2人),御藥司長、御服司長、御膳司長、御寢司長(各1)

從五品 贊善(2人)、御藥副司、御服副司、御膳副司、御寢副司

正六品 贊德(3人)、御藥首領、御服首領、御膳首領、御寢首領(各1)

從六品 良侍(5人)、御藥副首、御服副首、御膳副首、御寢副首

正七品 常侍、御藥副領、御服副領、御膳副領、御寢副領

從七品 隨侍、御藥司助、御服司助、御膳司助、御寢司助,各王府王子、王女教引嬤嬤

正八品 禮教侍、御藥司侍、御服司侍、御膳司侍、御寢司侍

從八品 長宮女、御藥習、御服司習、御膳司習、御寢司習 、各王府侍女長

無品:宮女、御藥女、御服司女、御膳司女、御寢司女、各王府侍女古代仕女沒有三品以上的,最高的只有武周王朝的上官婉兒是正二品殿前女侍,此后各朝只是三品一下,其余由女官【即皇帝的妃】充任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4
皇子封王,正妻稱為。其余妻妾同

未封王的皇子宗親貝勒的正妻稱為嫡福晉福晉若去世,再娶得妻子稱為繼福晉。

側(cè)妻稱為側(cè)福晉,清朝的體制是一個皇子阿哥可有嫡福晉一人,側(cè)福晉四人;实哿砑淤n封的側(cè)福晉不計在內(nèi)。

以上品級的封號是記錄在宗人府的正經(jīng)皇家親眷,每人都有金冊印綬,朝服鳳冠。逢年過節(jié)有資格進宮朝拜的。

在以下有庶福晉、格格、侍妾、通房丫頭若干。這些是沒有品級,沒有名分的妾。人數(shù)不限。只比婢女的地位稍高。

我是在百度上看到的,你直接百度一下就有了!

5

親王、的妻妾稱謂有嫡、側(cè)福晉、庶福晉、格格之分。

凡正妻為“嫡福晉”(將正為嫡福晉,又有強調(diào)“第一夫人”之意);妾室為"側(cè)福晉";庶福晉為侍妾(非正式的稱呼);格格為最低階侍妾。

1、福晉

福晉乃是音譯詞,意為夫人。清朝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之妻稱福晉。

順治十七年(1660)規(guī)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正妻封福晉,為了強調(diào)福晉的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

2、側(cè)福晉

清代親王、郡王的側(cè)室夫人。

嫡福晉與側(cè)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見于《大清會典》。側(cè)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匯奏請封,咨送禮部都入冊。

3、庶福晉

庶福晉,指滿人皇室宗親的婢妾,庶福晉地位比較低,不入冊,也沒有冠服。

這個稱謂其實只是別人對她們的客氣稱呼,是沒經(jīng)過朝廷冊封的,僅僅比自己所在府中的婢女侍從略高一等而已,在府中甚至有的庶福晉被當作婢女使喚。

4、格格

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位在側(cè)福晉、庶福晉之下。出自《清史稿》載:雍正帝的孝圣憲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清朝后妃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16個妻妾都沒有名號,都叫“福晉”,正室稱大福晉/大妃;繼室稱繼妃/繼福晉(也稱大妃/大福晉);側(cè)室及婢妾稱福晉/妃(大福晉依后來的制度稱為皇后,其他稱妃子)。

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有了后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guān)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入關(guān)后,后妃名稱多了起來。

順治十五年(1658)決定開始采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設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shù)。

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并沒有真正執(zhí)行。同時后妃中“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在河北清東陵孝陵東側(cè)的孝東陵內(nèi)就葬有清世祖福臨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晉)。

順治十七年(1660年)規(guī)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cè)室則稱側(cè)福晉。亦用以封蒙古貴族婦女。 此時只有福晉和側(cè)福晉之分。

清朝的后妃制度于康熙帝時才大致完備,福晉、格格制度也于此時完成,至此后妃不再有福晉、格格一稱。定制后,福晉一詞專稱正室,側(cè)室稱側(cè)福晉。為了強調(diào)福晉的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嫡庶有了明確區(qū)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福晉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6
吾,她們地位低下并不比傭人高多少,有時傭人也瞧不起他。 追問
。。。額
追答
不信你可以看看紅樓夢里的趙姨娘,有一點頭臉的侍女都不待見她
追問
額……好吧,有后臺的總不一樣吧
追答
你看過紅樓夢嗎
追問
沒怎么細看,跳過去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