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著名的橋有很多,下面我就給你們來說一說,我們中國著名的橋有哪些?但是不要忘了給我點贊喲!

有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永濟橋,虹橋等。

請問我回答的怎么樣?

記得點贊喲!-

下面是更多關于龍腦橋的問答

最佳貢獻者
2
1中國四大古橋

福建泉州洛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福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巖石砌筑,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guī)模巨大,工藝技術(shù)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F(xiàn)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于祠內(nèi),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趙州橋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jīng)┖,石拱的跨度?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采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chuàng)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tǒng)建筑型式,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第一個 “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fā)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xiàn)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lián)拱石橋。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jīng)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cè)筑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shù)享譽于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fā)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筑物。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zhèn)東,橫跨韓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于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lián)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后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于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筑中的一份寶貴遺產(chǎn)。

2其他著名古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安平橋是我國現(xiàn)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位于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安海鎮(zhèn)和泉州南安水頭鎮(zhèn)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zhèn)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qū)儆谥袊糯B梁式石板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前后歷經(jīng)13年建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目前的橋全長為 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cè)設有欄桿。橋墩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筑法,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 331座,狀如長虹。長橋的兩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雕刻著雌雄石獅與護橋?qū)④娛。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設有五座涼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薩像。兩邊水中建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有兩位護橋?qū)④,?.59至1.68米,頭戴盔,身穿甲,手執(zhí)劍,是宋代石雕藝術(shù)的精華。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四川瀘州龍腦橋

四川瀘州龍腦橋

龍腦橋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大田鄉(xiāng)龍華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建。平橋,東西走向,長54米,寬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偉壯觀。中部8座橋墩分別以巨石雕鑿成吉祥走獸,計有四龍、二麒麟、一象、一獅。雕龍造形別致,口中銜“寶珠”,完全鏤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fā)出響聲。象鼻卷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tài)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該橋為石墩石梁式平橋,既末用榫卯銜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縫,全靠各構(gòu)件本身相互壘砌承托。在建筑技術(shù)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是我國古代橋梁罕見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東關橋又稱“通仙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zhèn)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歷來是交通要沖,為閩中、南往返的必經(jīng)之地。東關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共六墩五孔兩臺,橋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gòu)造,技藝之精湛,構(gòu)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F(xiàn)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泗溪東橋位于浙江溫州泰順的泗溪鎮(zhèn)下橋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云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東溪早時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緒倡首建造蜈蚣橋(即溪東橋)。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張考首書“達尊有二”匾相贈。此橋修建者是修北澗橋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因此橋外型美觀,號稱“最美的廊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shù)臉,這種橋不僅造型優(yōu)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yōu)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江蘇揚州五亭橋

江蘇揚州五亭橋

五亭橋位于揚州瘦西湖畔,整個建筑造型別致,比例適當,把穩(wěn)重大方和玲瓏剔透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橋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與亭之間回廊相連。中亭為重檐四角攢尖式,翼亭單檐,上有寶頂,四角上翹,亭內(nèi)吸頂上圖案精美。橋基由十二塊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組成,共十五孔,總長五十五米。橋孔彼此相連,由橋外看去,每個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每當晴夜的月滿,每個洞內(nèi)各銜一月,別具詩情畫意。

廣西三江程陽橋

廣西三江程陽橋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程陽風雨橋等,位于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相接的三江縣城古宜鎮(zhèn)北面20公里砟林溪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歷時12年。整座橋長77.6米,寬3.75米,高20米,橋下部分為青料石壘砌的二臺三墩,橋墩為六面柱體,上下游均為尖形,迎水角 68度;橋中間部分為密布式懸臂托間柱支梁木質(zhì)橋面,共19間橋廊;橋上部分為木質(zhì)梁柱鑿榫衡接構(gòu)成重檐翹角,橋的兩旁鑲著欄桿,橋中有五座塔閣式橋亭。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jié)構(gòu),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程陽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風雨橋,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shù)珍品。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3
我認為著名的橋梁,有趙州橋,體現(xiàn)了當時中國人民的智慧,其設計巧妙,令人驚嘆。
4

東漢時期,就有了梁橋,隋、唐、宋時期,橋梁建筑技術(shù)達到了巔峰。古代著名的橋梁有:盧溝橋、廣濟橋、洛陽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金水橋、十七孔橋還有江東橋。

5
中國知名橋:

廣濟橋 :位于廣東潮洲東門外.是古代一座.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 市"之說.

五亭橋: 位于楊州瘦西湖內(nèi).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lián)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十字橋: 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nèi).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于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構(gòu).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致牢固.

五音橋 :位于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cè)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fā)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于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cè)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另外還有:

北京北海瓊?cè)A島前的石拱橋

蘇州寶帶橋

泉州 五里橋和洛陽橋

最著名的割圓拱橋首推中國趙州橋

連江縣石拱橋

臨海五孔石拱橋

括蒼山麓大岙古石拱橋

6
1中國四橋

福建泉州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位于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巖石砌筑,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guī)模巨大,工藝技術(shù)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F(xiàn)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于祠內(nèi),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趙州橋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jīng)┖,石拱的跨度?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采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chuàng)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tǒng)建筑型式,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第一個 “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fā)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xiàn)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lián)拱石橋。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jīng)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cè)筑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shù)享譽于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fā)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筑物。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zhèn)東,橫跨韓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于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lián)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后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于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筑中的一份寶貴遺產(chǎn)。

2其他著名古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安平橋是我國現(xiàn)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位于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安海鎮(zhèn)和泉州南安水頭鎮(zhèn)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zhèn)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qū)儆谥袊糯B梁式石板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前后歷經(jīng)13年建成,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目前的橋全長為 2070米,橋面寬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鋪架橋面,兩側(cè)設有欄桿。橋墩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筑法,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 331座,狀如長虹。長橋的兩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欄桿柱頭雕刻著雌雄石獅與護橋?qū)④娛。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設有五座涼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薩像。兩邊水中建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中亭有兩位護橋?qū)④,?.59至1.68米,頭戴盔,身穿甲,手執(zhí)劍,是宋代石雕藝術(shù)的精華。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四川瀘州龍腦橋

四川瀘州龍腦橋

龍腦橋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大田鄉(xiāng)龍華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建。平橋,東西走向,長54米,寬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偉壯觀。中部8座橋墩分別以巨石雕鑿成吉祥走獸,計有四龍、二麒麟、一象、一獅。雕龍造形別致,口中銜“寶珠”,完全鏤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fā)出響聲。象鼻卷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tài)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該橋為石墩石梁式平橋,既末用榫卯銜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縫,全靠各構(gòu)件本身相互壘砌承托。在建筑技術(shù)上具有較高的價值,是我國古代橋梁罕見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福建泉州永春東關橋

東關橋又稱“通仙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zhèn)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歷來是交通要沖,為閩中、南往返的必經(jīng)之地。東關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共六墩五孔兩臺,橋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gòu)造,技藝之精湛,構(gòu)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F(xiàn)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浙江溫州泰順泗溪東橋

泗溪東橋位于浙江溫州泰順的泗溪鎮(zhèn)下橋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云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東溪早時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緒倡首建造蜈蚣橋(即溪東橋)。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張考首書“達尊有二”匾相贈。此橋修建者是修北澗橋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因此橋外型美觀,號稱“最美的廊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江西婺源彩虹橋

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shù)臉颍@種橋不僅造型優(yōu)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yōu)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江蘇揚州五亭橋

江蘇揚州五亭橋

五亭橋位于揚州瘦西湖畔,整個建筑造型別致,比例適當,把穩(wěn)重大方和玲瓏剔透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橋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與亭之間回廊相連。中亭為重檐四角攢尖式,翼亭單檐,上有寶頂,四角上翹,亭內(nèi)吸頂上圖案精美。橋基由十二塊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組成,共十五孔,總長五十五米。橋孔彼此相連,由橋外看去,每個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每當晴夜的月滿,每個洞內(nèi)各銜一月,別具詩情畫意。

廣西三江程陽橋

廣西三江程陽橋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程陽風雨橋等,位于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相接的三江縣城古宜鎮(zhèn)北面20公里砟林溪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歷時12年。整座橋長77.6米,寬3.75米,高20米,橋下部分為青料石壘砌的二臺三墩,橋墩為六面柱體,上下游均為尖形,迎水角 68度;橋中間部分為密布式懸臂托間柱支梁木質(zhì)橋面,共19間橋廊;橋上部分為木質(zhì)梁柱鑿榫衡接構(gòu)成重檐翹角,橋的兩旁鑲著欄桿,橋中有五座塔閣式橋亭。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jié)構(gòu),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程陽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風雨橋,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shù)珍品,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南建水雙龍橋

云南建水雙龍橋

雙龍橋位于云南省建水縣城西3公里處,是一座17孔大石拱橋,橫亙于瀘江河和塌沖河交匯處的河面上,因兩河猶如雙龍盤曲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始建3孔,后因塌沖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續(xù)建14孔。整座橋由數(shù)萬塊巨大青石砌成,全長148米,橋?qū)?—5米,寬敞平坦。橋上建有亭閣3座,造型別致。中間大閣為三重檐方形主閣,高近29米,邊長16米,層檐重疊,檐角交錯。拾級登樓,可遠眺萬頃田疇,千家煙火。南端橋亭為重檐六角攢尖頂,檐角飛翹,玲瓏秀麗。雙龍橋是云南省石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它承襲我國連拱橋的傳統(tǒng)風格,是我國古橋梁中的佳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晉祠魚沼飛梁

山西晉祠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區(qū)西南的晉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橋建筑。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為我國現(xiàn)存古橋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因沼中原為晉水第二大源頭,流量甚或大,游魚甚多,所以取名魚沼。沼內(nèi)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頂架斗拱和枕梁,承托著十字形橋面,就是飛梁。東西橋面長15.5米,寬5米,高出地面1.3米,東西向連接圣母殿與獻殿;南北橋面長18.8米,寬3.3米,兩端下斜至岸邊,與地面平。整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梁”。飛梁北魏時已存在。飛梁南北橋面的東西兩側(cè),原來也有石質(zhì)臥獅一對,但現(xiàn)在只留下東北和東南端的兩個。造型生動,均作與幼獅嬉戲狀。似與飛梁為同時遺物。

北京后門橋

北京后門橋

后門橋原稱萬寧橋,位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在地安門以北,鼓樓以南的位置。由于與前門南北相對,京城百姓俗稱地安門為后門,因而此橋也叫后門橋。橋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開始為木橋,后改為單孔石橋。元代在北京建都城大都后,為解決漕運,在郭守敬的指揮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修建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運河北上的漕運船只,經(jīng)通惠河可直接駛?cè)氪蠖汲莾?nèi)的積水潭。而萬寧橋是積水潭的入口,并且設有閘口,漕船要進入積水潭,必須從橋下經(jīng)過。萬寧橋在當時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交通便利,又毗鄰皇城,加之景色不遜江南,因此,當時萬寧橋附近商肆畫舫云集,絲竹悅耳,酒香醉人,好一派繁華景象。萬寧橋在元大都的建筑設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北京漕運歷史的見證。

浙江紹興廣寧橋

浙江紹興廣寧橋

廣寧橋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區(qū)東,系紹興現(xiàn)存最長七折邊型石拱橋。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萬歷二年(1574)重修。站在橋上可見城南諸山,橋心正對著大善寺塔與龍山,為極好的“水上”對景。自南宋以來,一直是納涼觀景之處,故名廣寧橋。該橋全長60米,寬5米,高 4.6米,跨徑6.1米。24根橋欄柱都雕以倒置荷花,雄健厚實,柱板花紋,幽雅大方。橋洞頂拱石上,刻著“鯉魚跳龍門”等六幅石刻,有面目猙獰奇形怪狀的,也有虎頭獅身振鬣怒吼的。橋洞拱石上刻有捐資修橋的姓名。橋拱下有纖道,可供行走!督B興縣志余輯》有載。該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追問
那,它們的材料是啥?

7
1.盧溝橋位于北京門西南10千建于1189年,是一座聯(lián)拱石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子上都雕著獅子。2.廣濟橋位于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3.五亭橋位于楊州瘦西湖內(nèi)。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lián)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4.安平橋位于福建晉江安海鎮(zhèn)。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gòu)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5.趙州橋位于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cè)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6.十字橋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nèi)。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7.風雨橋位于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構(gòu)。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致牢固。 追問
謝謝
8

東漢時期,就有了梁橋,隋、唐、宋時期,橋梁建筑技術(shù)達到了巔峰。古代著名的橋梁有:盧溝橋、廣濟橋、洛陽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金水橋、十七孔橋還有江東橋。

9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被稱為我國十大著名古橋。
10
盧溝廣濟橋、五亭橋、趙、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橋、玉帶橋,被稱為十大著名古橋。

盧溝橋 位于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聯(lián)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于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于楊州瘦西湖內(nèi).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lián)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于福建晉江安海鎮(zhèn).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gòu)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于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cè)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nèi).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于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構(gòu).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致牢固.

鐵索橋 位于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cè),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于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cè)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fā)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于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cè)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