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是于十六世紀由豐臣秀吉。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的都要參與興建。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并且在三年內動用了數(shù)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個長達 12 公里 的石墻,估計約動用了 50 萬塊的石塊。整個大阪城的建筑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雖然經(jīng)過戰(zhàn)亂,但是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從殘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懷想當年德川與豐臣交戰(zhàn)時的慘烈情形。其它如大手門以及多門箭樓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頗值得觀賞,除此之外,在櫻門的部分則有一塊約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塊,更讓觀者匪夷所思,到底當年是花費多大力氣與血汗才得以鑲鉗豎立在石壁之上。
天守閣指的是大阪城內主要的建筑主體,而天守閣則是經(jīng)過 1931 年模仿豐臣時代的天守閣外觀所建造的。高 (13 公尺 的天守臺)上矗立著高 (39.8 公尺 的天守閣),最高的第八層樓上則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層樓則展示了包括各種的武器、豐臣秀吉的木像、書簡、以及以模型展示當年作戰(zhàn)的作戰(zhàn)圖等,還有以電視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繪豐臣秀吉的一生,除此之外也呈現(xiàn)了大阪城復原之后的模型。在 2 至 7 樓的數(shù)據(jù)館中,你將可以看到短小的豐臣秀吉由一介平民成為不可一世的英雄,其輝煌卻也悔恨的一生-下面是更多關于大阪天守閣的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