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甘丹赤巴的問答
甘丹赤巴(藏དགའ་ལྡན་ཁྲི་པ་,威利:dga' ldan khri pa,THL:Ganden TripaGaden Tripa)譯為甘單赤巴、赤巴,藏傳佛教頭銜,意為丹法有者”,甘丹寺住持,擁有這個頭銜者將成為格魯派的領(lǐng)導(dǎo)者。這個職位并不是經(jīng)由轉(zhuǎn)世傳承,而是經(jīng)由達賴喇嘛與西藏噶廈政府決定(通過考試),任期七年。目前這個職位由日宗仁波切,土登·寧瑪·龍圖·丹增·諾布(Thubten Nyima Lungtok Tenzin Norbu),所擁有,他是第102任的甘丹赤巴。
十五任(澤當(dāng))索南扎巴,杰。著有《密集生圓次第導(dǎo)引文者意樂》,《般要義·明燈》、《中觀要義奧義·明燈》、《新舊噶當(dāng)教法史·意之美飾》、《律分別論·教理驕陽》、《中觀辨析·奧義明燈》、《釋量論釋難·要義明示》、《毗奈耶教法源流》、《俱舍論疏》、《新紅史》(另一名稱叫《王統(tǒng)世襲幻化之匙》)、《佛歷表明燈》、《續(xù)部要義》、《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注》,以及《格丹格言》等
第十七任(米娘)多吉桑波,色拉昧第二十二任(嘉絨)更頓旦巴塔杰,色拉昧,為第三世嘉瓦尊者授近圓戒的羯磨師第二十八任(康村不清)更頓更參(格敦堅贊),杰扎倉,知名弟子有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四世班禪洛桑曲吉堅贊、旭康巴·格勒倫珠、大學(xué)者揚孜·達龍札巴堅贊。第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的授戒上師第三十二任(藏巴)崔成群沛,杰扎倉第三十六任(工布)旦增列協(xié),色拉昧,甘丹寺兩扎倉因繼任甘丹赤巴發(fā)生爭執(zhí),當(dāng)時西藏地方執(zhí)政者藏巴汗作出由甘丹夏孜、強孜兩院法王輪流擔(dān)任甘丹赤巴,且任期7年的規(guī)定后,甘丹赤巴的任職制度基本定型第三十七任(崩熱)更頓仁青,色拉昧,第四十二任(擦瓦)洛桑頓月,杰扎倉第四十五任(雄巴)崔成塔杰,色拉昧,曾先后兩次擔(dān)任六世達|賴|喇|嘛經(jīng)師第四十七任(崩熱陽頂人)洛桑曲沛,色拉昧,新創(chuàng)《自性文殊調(diào)·手印》,《二怙主新調(diào)四種》第五十四任(桑洛)阿旺曲旦,杰扎倉第五十八任(桑洛)阿旺曲扎,杰扎倉,八世達|賴|喇|嘛絳邊嘉措經(jīng)師第五十九任(太布)阿旺曲扎,色拉昧,第六十任(擦瓦)洛桑旦巴,杰扎倉,八世達|賴|喇|嘛絳邊嘉措經(jīng)師第六十一任(擦多爾)第門林阿旺崔成,色拉昧,1721-1790,1778年任甘丹赤巴,一生曾兩次到內(nèi)地,兩次出任西藏地方政府?dāng)z政。即第一世策墨林呼圖克圖第六十三任(擦多爾)洛桑凱喬,色拉昧,第六十四任(齋窩)洛桑扎西,杰扎倉,第六十五任(崩熱)更頓崔成,色拉昧,1744-1807,1801年任甘丹赤巴。1794年51歲時被地方政府委派赴任北京雍和宮堪布第六十六任(桑洛)阿旺念扎,杰扎倉,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經(jīng)師,十世達|賴|喇|嘛楚成嘉措的經(jīng)師第六十七任甘丹赤巴嘉揚門朗(vjam dbyangs smon lam,1750—1814,1814年任甘丹赤巴),在堪布職任上受地方政府委派到北京宣講佛法數(shù)年第六十八任(擦瓦)洛桑格列,色拉昧,喇嘛洛薩瓦之轉(zhuǎn)世第七十一任(工布)益西塔堆,色拉昧,第七十二任(藏巴)降白崔成,杰扎倉,第七十三任(擦多爾)策門林降白崔成,色拉昧,1782—1862,策墨林呼圖克圖第二世于1825在舊甘丹康薩屬地建土丹曲科林寺,第二年道光皇帝賜“南杰策墨林”匾,此后寺院及寺主都被稱為策墨林第七十四任(嘉絨)洛桑倫珠,色拉昧,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的經(jīng)師第七十五任(擦瓦)隆多云旦嘉措,色拉昧,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的經(jīng)師第八十三任(嘉絨)強近南喀,色拉昧,第八十四任(嘉絨)洛桑崔成,色拉昧,第八十六任(藏巴)洛桑更參,杰扎倉,1904—1910年間任攝政第八十七任(擦多爾)策門林洛桑旦白更參,色拉昧。第三世策默林活佛。1910—1913年間任攝政第九十一任(拉瓦)洛桑更參,杰扎倉,第九十六任(哈爾東)土旦貢嘎(赤欽·土登袞噶),杰扎倉。拉薩附近人,最早在色切罕東康村出家。1956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西藏分會成立時任會長,1964年圓寂。
好像是兩位追答
歷代甘丹赤巴只有一位,去百度一下吧!
甘丹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50多筑組成,主措欽大殿喀巴寢殿、羊八犍經(jīng)院、宗喀巴靈塔祀殿、絳孜扎倉、夏孜扎倉及23個康村、20個米村組成。措欽大殿、絳孜扎倉、夏孜扎倉及23個康村、20個米材組成。措欽大殿(意為大經(jīng)堂,即大雄寶殿)建于1409年,寬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納3300名僧內(nèi)同時誦經(jīng)。最初(公元1409年)是在達孜宗本索朗多吉的資助下修建的三層大殿,約在1720年由藏王加蓋了金頂,1749年由晉美多吉進行了擴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殿內(nèi)主供的是未來佛強巴佛,后增供宗喀巴等鎏金銅佛。殿中設(shè)有五只金色獅子承抬的法座,名為“甘丹拾赤”,也就是由宗喀巴創(chuàng)建黃教后的法座。殿后左側(cè)有一小殿,門額上有一組“兜率天”的影塑,塑造技藝極其精細逼真。小殿內(nèi)有宗喀巴靜坐的禪床及純金汁書寫的全套《甘珠爾》和《丹珠爾》藏文大藏經(jīng)。殿內(nèi)的設(shè)置、供器、裝飾等物均系明代文物。大殿中有一根大柱很奇特,它離開地面有一掌厚的距離,到甘丹寺朝佛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禱吉祥。
甘丹寺共有23個康村,每個康要都有一個小經(jīng)堂,大多為二層樓的建筑,面積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一般可容200名喇嘛同時念經(jīng)。有的康村下面再設(shè)米村,米村是寺廟最基層的管理機構(gòu),甘丹寺共有20個米村。此外,還有修建甘丹寺的主要施主達孜宗本在甘丹寺修建的高達9層的宮宇。 甘丹寺內(nèi)有兩大扎倉,夏孜扎倉和絳孜扎倉。絳孜扎倉(意為“北頂僧院”)是第二任甘丹赤巴克主杰的寢殿,也是他日常起居靜修之所。系宗喀巴親傳弟子霍爾頓·朗嘎白哇興建。經(jīng)堂有柱84根,面積達930平方米,可容1500名僧人誦經(jīng)。扎倉內(nèi)主供釋迦牟尼給弟子們說法像和吉祥天女護法神像,還有克主杰親手塑的密集金剛壇城及主要本尊大威德怖畏金剛單身像。夏孜扎倉(意為“東頂僧院”)是宗喀巴親傳弟子夏爾巴·仁欽堅贊所建。經(jīng)堂有柱88根,面積近1000平方米,可容1500名喇嘛同時誦經(jīng)。兩扎倉的教、學(xué)經(jīng)論為宗喀巴三師徒的論著。兩扎倉的堪布稱“曲吉”,負責(zé)甘丹寺的行政和教務(wù),絳孜曲吉由下密院的堪升任,夏孜曲吉由密院的堪布升任。而后由絳孜和夏孜兩扎倉的堪布輪流承繼格魯派的法主。據(jù)史書記載:從宗喀巴創(chuàng)立格魯派為始祖以來,共傳法臺97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