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百里杜鵑圖片的問答
確定嗎?追答
很確定!
百里杜鵑,杜鵑類十分豐富。有馬纓杜鵑、樹鵑、狹葉馬纓杜鵑、美鵑、大白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迷人杜鵑、銀葉杜鵑、皺皮杜鵑、銹葉杜鵑、問客杜鵑、腺堮馬銀花、多花杜鵑、映山紅、錦繡杜鵑、貴定杜鵑、暗綠杜鵑、映山紅變種、落葉杜鵑、水紅杜鵑、百合杜鵑、多頭杜鵑60多種,占世界杜鵑花種屬5個亞屬中的全部;ㄉ鄻樱絮r紅、粉紅、紫色、金黃、淡黃、雪白、淡白、淡綠等。最為難得的是一樹不同花,即一棵樹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最多的達7種之多。百里杜鵑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世界級國寶精品。
“滄桑之花”
杜鵑花仿佛是路邊的野花,幾乎自生自滅,不用澆水施肥,不用捉蟲除草,也不在乎人們的佇足,更不在意人的流連。沿著人文的足跡,穿越時空的輪轉(zhuǎn),任性而婉約、粗獷而嬌媚地綻放在山坡溝壑,田間地塊;陪伴風(fēng)云的輪換,久經(jīng)風(fēng)雨的摧殘,飽嘗歲月的更迭,歷經(jīng)歷史的滄桑,年歲最大的1000多歲了,每一株都仿佛經(jīng)歷了涅槃而浴火重生,簡直都成“老妖精”了。
“高雅之花”
其素有“木本花卉之王”之美稱,稱為“花中西施”。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皆對其不吝贊詞,作了許多稱頌的美文詩句。白居易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宋代楊萬里云:“何須名苑看春風(fēng),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君子之花”
杜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品格著實令人敬佩。出山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寧可零落成泥碾作塵,也不愿貪慕虛榮攀牽富貴。國王來,她在開;乞叟來,她還是在開。不因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甘心陪伴家鄉(xiāng)的風(fēng)和月,廝守著內(nèi)心的純潔和崇高,也絕不混跡風(fēng)塵,墮落入俗。
“平民之花”
獨處的寂寞,并非真正的寂寞,至少還有一顆驛動的心在陪伴,在高山,在草甸,在村頭,在屋后,杜鵑變幻著絢麗的色彩、變異著多姿的形態(tài),不是為了迎合人,更絕少留心世態(tài)的變幻,只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含苞待放,等待凌然獨自開。既可抗?fàn)幧斤L(fēng)的蹂躪,也可影壁與恐龍同時代古老的蕨類百草園。名副其實的庶民之花、草根之花、老百姓自己的花。
女人之花
索瑪,本身在彝家中就是佳人的意思。更為神奇的是,杜鵑通靈,蓓蕾需孕育九個多月,從當(dāng)年的六月到次年的三月,在這方面與懷胎十月的人類,有著共通之處,因此也被稱為人性花、女人花。仔細端詳每一個蓓蕾,外表冷靜而內(nèi)心狂熱,俱掩藏著一個美好的心語心愿,早早地準備來年的花事了;蛟S,我們于嚴冬裹緊大衣蜷縮于房屋角落之時,她們正秘密而熱烈的醞釀著,如何把最美的姿態(tài)和容顏,展現(xiàn)給開年后的世界。
“民族之花”
有彝族的地方,一般都有杜鵑,難怪能得到英雄善戰(zhàn)且能歌善舞的彝家兒女的供奉和膜拜,屬于彝家的神樹、圣花。傳說很久以前洪水朝天淹沒大地,吱嘎阿魯想排除萬難去疏導(dǎo)洪水,壯舉感動了漂亮的仙女瑪依魯,偷偷下凡與之成親并繁衍后代,由此而惹怒了天神,強行拆散他倆。瑪依魯丟不下阿魯和子孫們,但天命難違,于是變成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世世代代守護著她親愛的子子孫孫,瑪依魯也就成了彝族人心中的花神。
“團結(jié)之花”
杜鵑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一朵朵的花瓣,簇擁成一團花球;一團團花球,集合成一樹樹花枝;一樹樹花枝,聚攏了一個個花坡;一個個花坡,共同組成了七彩斑斕的百里杜鵑。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團攏在一起形成圓,寓意“團圓”,美好的象征,因此由增添了人們對杜鵑的無限喜愛;ㄩ_無形,色彩無邊,情恨無垠,大朵大朵的花瓣,小家碧玉的容顏,紅得如紫過,白的如雪過,斑斕的翅膀從來都是張開。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