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關于益陽景點的問答
可以有詳細的嗎追答
詳細的故事嗎,有電視劇啊,你可以搜一下概要
1州西湖
相傳天上的玉龍和金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玉,他們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后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fā)現(xiàn)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發(fā)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
2、盤山
據(jù)說唐朝的太宗皇帝有一次打仗歸來,就曾經(jīng)游覽過盤山。跟隨他的大將李靖很迷戀盤山,回到國都以后,李靖得到皇上的準許,放棄官職回盤山來養(yǎng)老。
李靖在盤山的舞劍峰下出家當了和尚,修建了三間茅草屋,后來經(jīng)改建取名叫萬松寺。從此后許多帝王、大官都到這兒來游覽,蓋了不少行宮、樓閣,清朝的乾隆皇帝在這兒建造了規(guī)模很大的行宮“靜寄山莊”,可惜這些古跡很多都在戰(zhàn)爭中毀掉了。
盤山主要名勝有五峰、八石、七十二佛、十三座玲瓏寶塔。主峰掛月峰是盤山的頂峰,山峰陡峭,像刀削的一樣。山上有古代建的定光佛舍利塔,相傳每年除夕都有佛燈的光照耀下來。
3、寡婦樓
戚繼光指揮修筑長城的時候,曾征調有一支河南籍的士兵。其中有十二名士兵的妻子,見丈夫數(shù)年不歸,杳無音信,便結伴到邊關尋夫。
她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薊州長城跟前,卻獲知她們的丈夫全都為修筑長城獻出了生命。她們悲痛萬分,在墓前痛哭。
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巡視長城路過這里,見此情景,問明了情況,立刻下馬來到她們跟前好言勸慰,并發(fā)給每人一筆撫恤金,讓她們回去好好撫育兒女,贍養(yǎng)老人。
這天夜里,她們抑制著悲痛,商量決定繼承夫志,為國分憂,獻出撫恤金,作為修筑長城的費用,并留下來參加修筑長城。
最后,她們修起了這座御敵的敵樓。為了紀念這12名深名大義的巾幗英雄,人們便把這座敵樓稱作“寡婦樓”。
4、趙州橋
相傳從前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條大河,名叫洨河。洨河發(fā)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陘山。
在古代,它的水勢很大,每逢夏秋兩季,大雨來臨,雨水和山泉一并順流而下,沿途又匯合幾條河水,形成了洶涌的洪流。
因此,洨河兩岸的居民和來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趙縣人民的這個困難,被著名的工匠祖師魯班知道了,他特地遠道趕來,施展出卓越的技術,在一夜之間就造好這座趙州大石橋。
5、昆明湖
從前有一個仙子叫昆明,她是掌管四季輪回的天神的女兒。昆明18歲的時候被允許去放春。她看到到湖的美景,錯過了放春的時間,并且讓春天從湖中蔓延到整個大地。
昆明和湖的相戀惹怒了天神,天神要求昆明回到天上,后來那條湖被人們稱為昆明湖。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湖南傳說故事:
1古開地
在民間神話中古開天辟地,他的身體幻化出日月星辰,河流,樹木花草……而他的左臂化作的便是湖南的南岳衡山。
2、蚩尤傳說
“蚩尤”是中國古史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因與“軒轅”、“黃帝”進行歷史性的大戰(zhàn)而赫赫有名,他是苗族人的祖先。
苗族民間有許多傳說故事,歌頌蚩尤作為苗家英雄遠祖對苗族文化的巨大貢獻。其中包括:創(chuàng)新苗族法律、創(chuàng)制苗族歷法、發(fā)明苗族文字、發(fā)明苗族醫(yī)藥、發(fā)明冶金術、發(fā)明苗族武術、創(chuàng)建苗族生成哲學、創(chuàng)建苗族巫文化。
3、炎帝傳說
湖南大地上,有關炎帝的傳說甚多,最廣為人知的民間傳說是: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到南方巡視,為民治病,采藥來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綴,最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xiāng)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炎陵縣鹿原鎮(zhèn)鹿原陂。
4、舜帝傳說
相傳,舜帝南巡狩獵,崩于蒼梧山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現(xiàn)在永州境內的九嶷山,又名蒼梧山)。
5、娥皇、女英傳說
娥皇、女英,相傳為是中國古代華夏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繼堯位,娥皇、女英為其妃。后來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
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漢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此又稱二女為“湘夫人”。
6、后羿射日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xiàn)了10個太陽。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xiàn)爆裂的火球,據(jù)說一個太陽就落到了湖南郴州汝城境內,形成了一條熱水河。
7、夸父追日
相傳上古時候,我國北方高高的“載天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族叫夸父族。這個部族的頭人夸父,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不凡。有一年,天大旱,人們生存艱難?涓副惆l(fā)誓要追上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使喚。
夸父早上從東海開始追趕,中午追到了湖南沅陵一代,他跑得餓了,便用三塊石頭支起鍋來煮飯,后來這三塊支鍋的石頭就成了辰州東面的三座大山。
8、盤瓠與辛女傳說
相傳四千多年前,在上古時代,高辛王與犬戎國交戰(zhàn),因一吳姓將軍厲害非常,高辛軍隊敗多勝少。
于是,高辛王全國廣招兵勇并許諾,只要誰打敗了犬戎國的吳將軍,就將愛女辛女許配給他。在湘西瀘溪沅水邊上的盤瓠山下的盤瓠洞里住著一只天下掉下來的神犬盤瓠,他應召大敗犬戎國吳將軍。
辛女便因此嫁給了盤瓠,還生下了六男六女。后來,盤瓠和辛女的兒子得知父親是一只狗后,羞憤不已,他們將父親殺死,并拋尸沅水。辛女因過度憂傷,化成巖石(辛女巖)永遠立在了沅水河邊。
9、屈原傳說
在湖湘大地上,有屈原的諸多傳說。
其中最可歌可泣的便是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哀痛,為怕屈大夫身體被魚蝦所食,紛紛將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湖南的風俗習慣:
1、湘西花燈戲
流行于湘西。民間習慣稱為麻陽花燈、桑植花燈、保靖花燈等,都是同陽戲、儺戲相結合發(fā)展成的花燈戲。 湘西花燈戲前身花燈,因脫胎于燈節(jié)賽會而得名。吉首叫“調花燈”,桑植叫“打花燈”,永順叫“地花燈”等。
2、嘉禾花燈戲
也就是湘南花燈戲,流行于舂陵河兩岸。 桂陽叫“對子調”,郴縣稱“地花鼓”,嘉禾叫“花燈”。
嘉禾花燈戲的劇目有100多個,其中有輕松活潑的農村生活小戲,如《看花》、《打鳥》等,更多的則是反映家庭生活和民間故事的整本戲,如《苦茶記》、《金釧會》、《打鐵》、《劉海戲蟾》等等。
3、平江的花燈戲
原名“燈戲”,外地也有稱之為“平江花鼓戲”的,是湘北花燈的代表。湘北花燈戲的特征:一是帶有即興發(fā)揮性的表演。二是仍具有花燈表演的痕跡。三是吸收了說唱藝術的說和做。四是從民間歌舞中汲取表演技巧。
平江花燈戲,流行于平江縣境及瀏陽東鄉(xiāng)一帶,以歌舞形式演出叫地花鼓;以戲劇形式演出則稱花燈戲,即平江花燈戲。平江花燈戲的劇目有100多個。大多與花鼓戲相同。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