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在廣東增城,由羅山和浮山二山合體,是道家修仙、煉丹的好去處。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溪,上有神禽、玉樹、朱草。山皆平敞極目。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羅浮山在哪里的問答
羅浮山在廣東增城,由羅山和浮山二山合體,是道家修仙、煉丹的好去處。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溪,上有神禽、玉樹、朱草。山皆平敞極目。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羅浮山在哪里的問答
廣東的羅浮山,是羅山與浮山的合體,在博羅縣西北境內(nèi)之濱,距博羅縣城35公里。西北分別與增城、龍門接壤,方圓260多平方公里。向來稱為百粵群山之祖!逗鬂h書·地理志》劉昭注:“有浮山自會稽浮往傅羅山”!短接[》引南朝宋懷遠《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萊山,一峰在海中與羅山合而為一”。袁宏《山記》稱:“羅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萊之一峰,堯時洪水泛海浮來傅于羅山”。這些都是羅浮山得名的傳說。
羅浮山山區(qū)廣大,峻拔奇峭,是7000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燕山運動形成的。大量花崗巖侵入,擠壓地殼使地層褶皺形成穹窿構(gòu)造山地。主峰飛云頂是花崗巖山體,屹立于珠江三角洲邊緣;南來的海風(fēng)與北來的氣流在此交匯,常年云霧繚繞。1408~1423年(明永樂年間)東莞陳璉所撰《羅浮山志》云:“晨起見煙云在山下,眾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氣往來,山若移動,天下奇觀也!边@種情景與《史記·封禪書》對蓬萊的描述:“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至,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庇邢嗨浦帲@或許是“蓬島浮來傅于羅山”的傳說之所本。羅浮山由不透水的花崗巖地層組成,山體切割程度大,大小432座山峰,峭壁危崖,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處處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門、黃龍洞3處瀑布為著。羅浮山地下水也很豐富,從巖層深處噴涌而出的礦泉水如長生井、卓錫泉,都是上乘的名泉,現(xiàn)已開發(fā)的出露于羅浮山斷裂帶北側(cè)的礦泉水,是含鋅的健康飲料。羅浮山地處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氣候區(qū)。高溫、多雨、土層厚,形成南亞熱帶的天然植物園。常綠喬木與闊葉林和眾多的藤本、草本等植物,計有3000多種,其中中草藥即有1240種。山中盛產(chǎn)柑、橙、桔、柚、龍眼、荔枝。713~741年(唐開元間),山僧即以柑甜味美的柑子作為貢品,并被皇帝命名為御園柑。北宋蘇東坡被貶嶺南,滿腹惆悵傷感。但在安置惠州來游羅浮之后,卻愛上了“四時春”的羅浮,在“蘆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的生活中,“不辭長作嶺南人”了。羅浮山的森林動物資源也很豐富。已知的有名貴的飛禽五色雀等40多種。有睡豬等走獸36種和爬行類、魚類15種,其中蚺(蟒)蛇曾是唐時貢品。還有昆蟲類70多種,被稱為“小鳳凰”、“渾身披五采,光散金芙蓉”的蝴蝶尤為珍貴。羅浮山為南藥基地。在宋代廣東有珠、香、花、藥四大市場。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粵中有四市:一曰藥市,在羅浮山?jīng)_虛觀左,亦曰洞天藥市!保ㄆ溆嗳袨閺V州芳村花市、合浦廉州賣魚橋珍珠市和東莞寮步沉香集市)“羅浮生百草棵棵有奇效”的百草油,遠銷國內(nèi)外。羅浮山風(fēng)景區(qū)東、北、西三面流水,茶由南西向徑流,以安縣匯入安,安昌河在綿陽注入涪江。安縣一大渠從茶坪河分水,繞從山麓流過。
羅浮山樹木蔥郁,四季長綠,翠碧欲滴,素有“羅浮疊翠”的美譽,F(xiàn)存林木大都是松、杉、柏、椿等用材林。另有蘋果、桃樹、柑橘、核桃、李子等果樹和各類竹子、棕樹等經(jīng)濟類林木。此外還有極富觀賞價值的風(fēng)景樹,以現(xiàn)存的古楠四株,羅漢松一株較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