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 > 你對易中天先生評價乾隆是個王八蛋怎么看?

      你對易中天先生評價乾隆是個王八蛋怎么看?

      2020-07-20 07:35閱讀(103)

      你對易中天先生評價乾隆是個王八蛋怎么看?:罵人極錯,您知道什么是王八嗎?烏龜王八老鱉,由蛇雜配。常喻妓女。王八蛋,妓女所生。乾隆皇帝當政背境可以討論。

      1

      罵人極錯,您知道什么是王八嗎?烏龜王八老鱉,由蛇雜配。常喻妓女。王八蛋,妓女所生。

      乾隆皇帝當政背境可以討論。但是沒權更正,因為它已是歷史。再者小說也不能代表歷史。更沒權指責辱罵,因為沒資格,資歷相差太遠。

      文人口出惡言有辱文明身份。后人污辱長輩不可恕。確讓乾隆后代無顏以對。



      2

      百家講壇的著名老師易中天為何會罵乾隆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乾隆錯過了與西方最好的交流機會。

      自明至清300多年來中國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一方面禁止大陸人民除害黎情與海外各國進易往來。

      另一方面,有嚴格限制和管理海外各國洋人來華貿易和活動。

      這種鎖國的政策使中國統(tǒng)治者養(yǎng)成了驕傲自大的虛榮心,不能證實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產品。

      自明至清那么多皇帝為什么易中天老師單單罵乾隆呢?

      故事要從1793年說起。

      乾隆58年,英國王雅治遣使臣馬戛爾尼等來朝貢,表請派人入京,及通事浙江、寧波、珠山、天津、廣東等地,并求減關稅,不許!肚迨犯濉

      什么意思呢?

      乾隆58年,也就是1973年在中西交流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具有化時代意義的大事。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來華,當時歐洲強國,英國希望和東方帝國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求彼此開放貿易。

      為此,英國派出了龐大的使團,隨員七百多名,乘坐五艘戰(zhàn)艦滿載英國工業(yè)革命以及最先進的槍炮,世界地圖紡紗機,蒸汽機等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可惜英國“蠻夷”,平時給國王行禮,也就是鞠躬,不懂天朝規(guī)矩,堅決不給乾隆下跪。

      于是寶寶很生氣,后果很嚴重。雖然乾隆接見了使團,但是拒絕了英國使團的全部請求。

      就這樣最好的一次和西方交流的機會被乾隆錯過了。

      直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清朝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遠遠落后西方國家,影響深遠。

      那么為什么乾隆會拒絕呢?

      我想大概和“蠻夷”這兩個字有關。

      清朝是中國朝代最后一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一的王朝。

      清朝的前身是什么呢?

      女真族,女真族生活在現(xiàn)在的黑龍江地區(qū),在當時的中國屬于落后地區(qū),與中原王朝的花花世界不能相提并論。

      而當時的明朝其文明程度遠遠高于當時的女真部族。

      所以當時的正統(tǒng)王朝對這些落后地區(qū)有一個統(tǒng)稱那就是“蠻夷”。

      這兩個字是一種蔑稱,是中原王朝一種高度自信的一種象征。

      然而這種盲目的自信,也就代表著不會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

      清入關以后,鑒于元朝統(tǒng)治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主動的學習中原文化,因為統(tǒng)治這樣一個龐大的民族依靠自己的那點文明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學習中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統(tǒng)治,也就是漢化。

      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國家達到頂峰,于是乾隆錯誤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文明的象征,自己代表著先進。

      于是曾經的“蠻夷”錯誤的認為西方也是“蠻夷”,殊不知經過多年的閉關鎖國,沒有了銳意進取的精神,此時的清朝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而不自知,更何況人家已經拿出了當時十分先進的設備而悲哀的是乾隆還錯誤的認為西方為“蠻夷”。

      不得不說盲目的自大已經遮住了當時清政府的眼睛。

      即便西方真的是“蠻夷”難道就沒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嗎?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p>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面有這一條,為什么當時的清政府不能學習呢?

      致使現(xiàn)在的中國依然落后于西方。

      歷史是面鏡子,歷史對我們現(xiàn)在有什么啟迪意義,值得我們深思,不忘歷史,牢記我們過去的屈辱歲月。

      我是愛好歷史的三倒班上班族,學習歷史,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有夢想。

      3

      易先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這樣說言語上是有些偏激。但作為文人去看乾隆的所作所為,說乾隆是王八蛋也確實有道理的。因為乾隆對文化的破壞確實是十分的大。其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兩點:

      1.乾隆中期大興文字獄,對文化和文人都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據(jù)統(tǒng)計,乾隆時期文字獄共發(fā)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起案件的案犯被滿門抄斬。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遍布全國各地。其中比較典型的有,乾隆十六年前后,社會上秘密流傳著一份偽托工部尚書孫嘉淦名義的奏稿。全稿長達萬言,指斥乾隆帝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過”,并遍劾幾乎滿朝的權貴重臣。偽稿被揭露后,乾隆下令追查。一年半之中,全國十七個內地行省都發(fā)現(xiàn)有眾多傳鈔者,緝捕人數(shù)達千人以上;因查辦不力而遵電飭、降級以至革職拿辦的督撫大員競有十幾名;乾隆帝為此案所發(fā)上諭,見諸實錄的即有三萬言之多。

      如此規(guī)模的文字獄案,有清一代亦屈指可數(shù)。正是因為文字獄的盛行使得乾隆時期的知識分子地位進一步下降。

      2.乾隆一邊修四庫全書,一邊以此為名廣收天下書籍隨后把他認為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全部燒毀。據(jù)統(tǒng)計乾隆時期共燒書三千余種,六七萬冊書,不僅如此乾隆還燒毀了3萬多卷的明朝文檔。于是就有了武英殿前那日夜不熄滅的燒書火爐。乾隆所燒的書籍相當于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可以說乾隆修了一部四庫全書的同時,也燒了一部四庫全書。

      由以上兩點可知,乾隆確實對我國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易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為我國文化的損失痛心疾首罵乾隆幾句也是無可厚非。


      乾隆

      故宮

      4

      易中天先生在講到乾隆時,心情氣憤,評價“乾隆是個王八蛋”,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也是個性情中人。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易中天先生通過罵人來蹭流量,他是《百家講壇》的老熟人,完全沒這必要。

      接下來,我來梳理下乾隆在位期間,干了多少讓人憤怒的事情,可以說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乾隆得負重大責任。

      01 大搞“文字獄”,禁錮思想。

      乾隆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到處寫詩和蓋章,可水平都太差,沒能流傳。但乾隆卻不允許別人隨便動筆,他在全國大搞“文字獄”,多屬捕風捉影,硬加莫須有的罪名,被牽連誅殺者不計其數(shù)。甚至有些人只是相互間有點矛盾,就以文字為由揭告他人,陷人死罪。由于乾隆的“文字獄”,導致全國人民的思想被禁錮,以至于晚清時期,外國人侵略中國時,民族意識還未能及時覺醒。

      02 開啟全面“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后。

      乾隆這個人非常自傲,他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輕視和蔑視外國。自大心理與愚昧無知蒙住了乾隆的眼睛,他自己沉浸在享樂中,也不允許別人開眼看世界。18世紀,西方國家科技飛速發(fā)展,不斷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此時的乾隆,作為中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但自己絲毫沒有覺察到,而且他的“閉關鎖國”政策,直接堵塞了百姓以及后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給國家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惡果,近代百年屈辱歷史,乾隆必須負重大責任。

      03 乾隆過分注重享樂,后期吏治腐敗。

      乾隆一生,巡幸活動達150次之多,曾六次南巡,八次去山東、四次去盛京,五次西巡,一次到河南等。乾隆每次出巡,沿途官員都是通過搜刮百姓,來達到迎合圣上的意愿,導致貪官倍出,和珅就是個典型的代表。由于乾隆在位時間特別長,晚年更是窮奢極欲,導致百姓生活日益艱難,后續(xù)的各種起義不斷發(fā)生。

      乾隆在位60年,禪位后又干了三年太上皇。他這一生,雖然注重農業(yè)生產,擴大了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清朝版圖。但他的后續(xù)種種行為,更是把整個中華民族帶入了痛苦的深淵。

      5

      長頁還說乾隆是歷史上最大的偽君子呢?

      為什么說他偽君子?

      他的寫作水平不咋的,偏偏又愛舞文弄墨,留下了4萬多首所謂的詩,他就沒有一點自覺性的,對詩就沒有一點鑒賞力嗎?留下那么多的打油詩,不丟人現(xiàn)眼嗎?

      他寫自己的打油詩本來也沒什么,他也不應該搞那么多的文字獄吧,要知道乾隆是歷史上文字獄最多的皇帝,沒有之一,分別在乾隆20,26,32,33,42,43,44,45,46,47,48多達11個年份造了超多的文字獄。如果以他搞文字獄的方法,乾隆自己都不知道進牢房多少次了。真正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樣的操作真叫人惡心,所以,長頁說他就是史上最大偽君子,沒有之一。

      易中天雖然罵的粗野,但長頁怕手稱快,對某些人就是應該明明白白罵出來。

      另外諸君且看看乾隆做出的事。

      1,清朝子民在菲律賓被荷蘭殺害上萬,他不但不去救援,反而幸災樂禍。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他做不到,新中國屢次接回國外遭遇危險的百姓他做不到,但總不應該幸災樂禍吧。真是氣人。遠遠的你表個態(tài),嘴炮譴責下你總共應該吧,然而,他啥都沒有。

      2,修《四庫全書》焚毀大量古籍,這些可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遺產,你不去繼承就算了,和你無關或者侵犯你滿清的臉面的,或者這種那種原因的,你一概一燒了事,這就是民族的罪人了。

      還有好多的爛事,朋友們一搜就知道了。易中天罵他真是沒錯。

      6

      首先,罵人是不對的。特別是對已經不在的人開罵,首先對別人不尊重,其次對別人的子孫不尊重,不符合一個教授或者學者的身份,也背離一個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宗旨。對歷史有自己的看法,可以點評,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能倚老賣老,更不能利用自己的公眾形象去嘩眾取寵。在清朝,估計他有10個腦袋也不夠用吧。

      7

      易中天評價乾隆是個王八蛋,純屬一個歷史學者對歷史人物的個人解讀,這是一名歷史學者的正當解讀,易中天沒有理由因為這事情去道歉,大眾也不應該因為這件事去過多指責易中天。再說,易中天先生不是誹謗污蔑,乾隆在位期間雖然做出了一些成績,但也犯過不少錯誤。

      一、浪費奢侈。

      乾隆打著“巡幸江南”的幌子,六次下江南,其實就是帶上一萬多人閑逛,前后六次,花費不比打仗少,費用不下兩千萬兩!而且還勞民傷財,給百姓帶來了非常大的災難。晚年的乾隆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

      二、大興文字獄。

      乾隆期間,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到了近乎變態(tài)的程度。而乾隆一朝的文字獄也占到了整個清朝的七成左右,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乾隆帝就會拿天下讀書人來開刀。據(jù)統(tǒng)計,順治皇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皇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皇帝施文字獄20多次,而乾隆皇帝施文字獄卻有130多次。在乾隆時期的130多件文字獄案中,有47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而且基本上是一些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案。正是乾隆大興文字獄,這就嚴重禁錮了社會思想,整個天下噤若寒蟬,誰也不敢發(fā)聲。

      三、焚毀典籍。

      乾隆期間,對天下典籍重新編撰,編成《四庫全書》。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乾隆卻借著這次修書,對整個天下書籍進行了清理,簡直就是一次文化浩劫,讓許多中華瑰寶付之一炬。

      四、貪污成分。

      乾隆期間,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最大的貪污犯和珅。他所貪污的錢財足有清政府幾年的收入總和,以至于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而像他這樣的貪官不過就是冰山一角罷了,那個時候的官場腐敗橫行,可以說是徹底的糜爛了。

      五、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在西歐各國日新月異,大踏步跨入人類文明的新紀元的時候,整個清朝卻是思維僵化、固步自封。明顯乾隆時期已經遠遠落后歐洲,卻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肯與其他國家交流,導致中國越來越落后,最終淪落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基于這些原因,易中天先生說乾隆是個王八蛋,是站在歷史角度來看,他看到了乾隆的所作所為阻礙了當時中國的發(fā)展,是中國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處于對乾隆的憎惡,才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理解。所以,不能因為易中天先生有理有據(jù)罵乾隆一句,就要告他,這于情于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8

      其實易中天的本意是想說乾隆不是一個好皇帝,對于這個說法,我是同意的,而王八蛋是一句罵人話,就不能提倡了。

      為什么說易中天先生評價乾隆不是一個好皇帝,一個皇帝是好是壞,主要看他的施政怎么樣,個人品行尚在其次。

      乾隆時期文字獄達到頂峰,一共有上百起,被殘害的文人極其家屬數(shù)萬人之多。

      所謂文字獄,就是對當時文人所著書籍進行捕風捉影的注解,然后牽強附會,認定書籍非議清朝,很多文字獄完全就是無中生有的迫害,有人寫了“清風不識字,為何亂翻書!币脖徽J為“清風”是指清朝,“亂翻書”是嘲諷清朝文化低劣,寫詩的人因此而被斬首。

      文字獄是文化禁錮,而經濟掠奪則是物質上的,乾隆數(shù)次下江南,耗資千萬,每次龍舟綿延數(shù)里,隨從上萬,沿途都要各州縣準備精美美食,禮品,歌姬,供這上萬人享受,消耗。

      各州縣財政不支,就把虧空轉嫁到普通老百姓身上,稅賦多如牛毛,各種橫征暴斂不計其數(shù),皇室吃的滿嘴流油,普通老百姓饑寒交迫,衣不遮體,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如此的一個皇帝,易中天說他不是一個好皇帝,應該沒什么毛病。

      9

      乾隆盛世或許在中國史冊中有輝煌的一頁,但是放眼全球,早就已經落后于時代。這樣的輝煌遮蔽了中國人向前看、向外看的眼睛。


      乾隆給他的后人留下了一份“帶毒”的政治遺產,此后的大清不可逆轉地滑向窮途末路。


      乾隆爺那可是盛世之相,哪里來的證據(jù)表明大清要亡,這是赤裸裸地造謠。


      乾隆朝的關鍵詞:強弩之末、自耗國本。而且,乾隆爺不如他爹雍正,還有他爺爺康熙。所謂“帝王精神,一代不如一代”。


      乾隆朝可不是什么好時代,而是清朝盛極轉衰的開始,“走向不可挽的頹運”。



      清朝只有“法術”,沒有“制度”。制度與“法術”之分,是“公心”與“私心”之分。


      制度出之于公,自有度量分寸;法術出之于私,沒有界限可言。


      從這個層面上說,清代政治是出自于滿洲“部族私心”,全是法術,不見制度。這也是后來乾隆時期民變四起的一個因素。


      乾隆帝使清朝停留在兩千多年小農社會封建王朝“盛極而衰”的圈子里。他的好大喜功,不僅留下衰敗的清朝社會,最為重要是再錯過了一次中國打開國門,通向近代化工業(yè)化的道路。


      但是,乾隆帝不是“王八蛋”,罵人還是不對噢!

      皇帝以天下為自家,不是以天下為天下,不要對他要求太高。保住權位,揮灑皇權才是“皇帝們”應該做的。草民之興衰與寡人何干?


      治世之君多不易,刁民總有不滿時!歷史人物從來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史傳記可以清晰表述的,贊之貶之,都不能太過。

      10

      先說答案:可以罵。

      前段時間,北京市民愛新覺羅燾赤,因為聽到著名文化學者易中天在一次演講中說乾隆帝是“王八蛋”,于是便向有關部門投訴,要維護他“先祖”的名聲

      截圖來自微博@張宏杰

      易中天先生是著名文化學者,愛新覺羅燾赤何許人也?我們并沒有太聽說過,他不是一個名人。但他自稱姓愛新覺羅,名字里還有個燾字,這是愛新覺羅宗譜里規(guī)定的字輩之一,相當于溥儀的曾孫輩。

      自從滿清滅亡之后,很多愛新覺羅氏子孫都不再姓愛新覺羅,大部分改成“金”,少部分改姓“愛”、“羅”等。

      百度搜索“愛新覺羅宗譜網”可以正本清源,查詢你的皇室血脈

      其實,愛新覺羅在滿洲并非大姓,源流也不甚可考,這個姓氏很有可能是清朝皇族刻意創(chuàng)造以彰顯其身份的。

      由于滿人日常不稱姓,也造成很多滿族人在清亡以后直接放棄原來的滿洲姓氏,直接以清末民初那一代人名字里的字輩排行為姓,如大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是此類。

      總體說來,清朝列位皇帝的直系后人,現(xiàn)代常不用愛新覺羅為姓,但非皇帝后代,也即清朝稱呼遠支皇族的所謂“紅帶子”后裔中,許多人為了彰顯所謂“身份”,故意以愛新覺羅為姓,其中還不乏很多假冒者。

      愛新覺羅·州迪,本名周佑錢

      自稱“大清皇室后裔”、“多爾袞的10世孫”,“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堂弟”

      據(jù)這位愛新覺羅燾赤說,他的先祖是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祖上無人做過皇帝或者親王。

      褚英的后代中有一個很有名的歷史學家,名叫金承藝(曾著《清朝帝位之爭史事考》),旅居澳洲。

      根據(jù)褚英嫡系子孫的譜系,他們并沒有按照愛新覺羅皇族的字輩來取名,而是另有行輩,金承藝先生的“承”就是褚英家族的字輩。

      如果一個人自稱褚英的后代,卻又以并非自己家族的行輩“燾”來取名,似乎有些問題。

      筆者在這里絕非對這位愛新覺羅先生進行個人攻擊,只是就筆者所了解到的愛新覺羅家事進行一番考證,也沒有得出任何有關愛新覺羅先生本人的確定性結論,特此聲明。

      說完這位愛新覺羅先生,再來說說易中天先生罵過的另一位愛新覺羅·弘歷。

      1、乾隆不是王八蛋?

      作為一位帝王,在中國歷史上,乾隆絕對不是最壞的,甚至還算不錯

      清朝的皇帝都比較勤政,文化水平也很高,乾隆是集大成者之一。乾隆的書法雖然比不上真正的書法家,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屬于出類拔萃,這離不開從小的練習和熏陶。

      《弘歷雪景行樂圖》局部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余首,雖然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只是五言、七言的章句,談不上“詩”,而且一定還有不少旁人代筆,但一個人每天都能鑒物言志,以五言或者七言的規(guī)范化章句表達一些想法,也足以證明他具備遠超常人的文學素養(yǎng)。

      乾隆酷愛在古代書畫作品上題跋,很多古代優(yōu)秀書畫作品被乾隆題滿了空白處,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屬于破壞文物。

      題跋的多少,體現(xiàn)出乾隆對作品的喜愛程度,題跋越多越喜歡。

      王獻之22個字的《中秋帖》被乾隆蓋了80多枚印章

      而乾隆喜歡的作品,幾乎都是現(xiàn)代藝術界公認的最優(yōu)秀的古代藝術作品,這里不得不承認,乾隆的藝術鑒賞水平是很高的。

      清乾隆時期的器物,做工復雜、精細,顏色艷麗、華貴,甚至顯得紛繁復雜,色塊也過多、過飽和,有一種過猶不及的感覺。

      但是,乾隆時期器物的風格,并非乾隆本人的審美品位,還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更要看到的是,乾隆帝曾經下令景德鎮(zhèn)仿制古代的汝窯、越窯、鈞窯瓷器,而乾隆帝本人也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些仿汝窯瓷器“仿汝不似汝”。

      北宋 汝窯 青瓷無文水仙盆

      清仿汝窯水仙盆

      應該說,乾隆時期器物外觀風格的形成,主要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工藝水平空前高潮,藝匠也有意展現(xiàn)自己手藝精湛。

      并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乾隆帝本人的審美品位低下,甚至還有反證,證明乾隆帝的審美品位絕對是高于一般人的。

      之所以乾隆時期能有如此花團錦簇的社會圖景,是因為清朝經過順治、康熙、雍正等時期的勵精圖治,積攢實力,到乾隆時期國力達到頂峰。

      與他的父祖一樣,乾隆十分勤政。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就起床讀書,批閱奏章。因而也才有時間寫下四萬多首詩,平均一天要寫兩首,只有整天都在書案前的人才能做到。

      《乾隆皇帝寫字像》局部

      乾隆號稱“愛民”,他的愛民之心就在于減輕人民的負擔。

      乾隆帝多次大規(guī)模地按地區(qū)蠲減正額賦稅,并于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及嘉慶元年五次下達普免全國一年錢糧的諭旨。

      此外,乾隆還三次全免南方漕糧,累計蠲免賦銀二萬萬兩,相當于五年的全國財賦收入。乾隆十年,當時雖然國庫存銀約四千萬兩,基本相當于一年的財政收入。

      于是乾隆決定在該年普免天下錢糧,此舉引來了大臣反對,乾隆卻說道:

      “民有恒產”,“本固邦寧”,“朕以愛養(yǎng)百姓為心,早夜思維,惟期薄海內外,家給人足,共享升平之服!

      從乾隆的話中可以看出,乾隆具有樸素的藏富于民、全民共享發(fā)展紅利的思想。

      2、“十全武功”的評價

      乾隆時期,曾多次對外用兵,開疆拓土,清朝疆域達到極盛。對于乾隆時期的對外征戰(zhàn),乾隆帝自詡為“十全武功”。

      言下之意,是有十次對外征伐的勝利。

      但這十次戰(zhàn)爭,并非所向披靡的全勝,其中也有不少敗仗,并且消耗了天量成本。

      1820年時的清帝國疆域

      平定大小金川之戰(zhàn),清軍歷時五年,死傷慘重,耗銀更是超過了七千萬兩。

      清緬戰(zhàn)爭,歷時四年,耗費白銀一千三百多萬兩,統(tǒng)帥陣亡,也沒能取得完全勝利。最后是緬甸支撐不了長期戰(zhàn)爭,向清廷求和而告終。

      《平定金川圖冊》之《郊勞將士》,清乾隆,徐揚繪

      在“十全武功”里,對開疆拓土貢獻最大的要數(shù)滅準噶爾的清準戰(zhàn)爭。

      準噶爾汗國是位于中亞地區(qū)的厄魯特部蒙古人建立的政權。清代初年,準噶爾汗國雖然保持獨立,但一直對清稱臣。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局部 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得義等繪

      康熙年間,準噶爾首領噶爾丹降服葉爾羌汗國,征服吉爾吉斯、哈薩克等部落,稱霸中亞。準噶爾部的崛起,構成清廷對于蒙古高原東部和京師安全的擔憂。

      康熙年間,清軍曾經擊敗過噶爾丹,但并沒有把準噶爾汗國控制的領土納入大清版圖。噶爾丹的繼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等繼續(xù)與清國為敵。

      鑒于準噶爾夾在清俄兩國之間,一旦準噶爾歸順俄國,清廷將難以對付,所以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都與準噶爾相安無事。

      乾隆十年開始,準噶爾發(fā)生內亂,國力衰落。乾隆十九年,乾隆帝認為滅準噶爾的時機已到,決定于次年出征準噶爾。

      清軍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占伊犁,俘虜了準噶爾大汗達瓦齊,準噶爾汗國滅亡。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又派兵剿滅了準噶爾殘余勢力,徹底將天山南北路都并入清國版圖。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局部 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得義等繪

      在滅亡了準噶爾汗國之后,乾隆帝認為準噶爾人豺狼成性,應該將曾經與清國為敵的部落剿滅殺光。在剿殺準噶爾人的過程中,不僅有誤殺、濫殺,更有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尸體而造成的瘟疫大流行。

      屠殺和瘟疫,讓準噶爾部眾幾乎消失殆盡,剩余的部落部分被編入蒙古八旗,部分逃到俄羅斯、哈薩克。

      在整個清準戰(zhàn)爭的歷程中,康熙三征準噶爾,是奠定清軍對準噶爾優(yōu)勢的重要戰(zhàn)爭。此后,準噶爾已經無力與清軍對抗。

      乾隆時期,準噶爾發(fā)生內亂,進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乾隆對準噶爾的征伐,并不能體現(xiàn)多少清軍的“天威”,更多是順勢而為。

      這次勝利,作為乾隆的“武功”,多少有些水分。而且,乾隆帝在勝利之后并未善待準噶爾地區(qū)的人民,導致民眾大量死亡,無異于一次種族滅絕。

      3、文化禁錮愈深

      20世紀的著名歷史學家柳詒徵在《中國文化史》中指出:“前代文人受禍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來,志節(jié)之士,蕩然無存!砸徊簧鳎溓也粶y!

      特別指出,清代文字獄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高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代文字獄,順治年間有6宗,康熙年間有10宗,雍正年間有20宗,乾隆年間130宗,嘉慶年間1宗,光緒年間1宗。

      《清代文字獄檔(增訂本)》依專題分別輯錄清代前期近七十宗文字獄的原始文獻

      乾隆朝以三位數(shù)傲視群雄。

      其實,在乾隆初年,乾隆帝認為其父雍正統(tǒng)治已經屬于嚴刑峻法了,應該適當寬仁以收民心,所以下詔停止文字獄,自稱“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

      然而,乾隆十六年,民間開始流傳一份托偽雍正朝著名錚臣孫嘉淦的文章。該文指責乾隆帝金川用兵糜費國帑,數(shù)次南巡勞民傷財,皇后早逝中宮?盏。這篇文章被人舉報到乾隆帝這里,乾隆大怒,掀起了一股追查偽奏稿的狂潮。

      自偽孫嘉淦奏稿案后,乾隆就忘記了自己“不以語言文字罪人”的承諾,那句話只是一句歷史語言,不具備現(xiàn)實意義了。

      徐述夔(1703—1763)江蘇栟茶人,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禍,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毀

      乾隆四十二年,有人舉報東臺的徐家藏有先祖徐述夔的《一柱樓》詩,其中多有“悖逆之詞”。乾隆得知后嚴令有司詳查,經過查察之下,果然發(fā)現(xiàn)徐述夔的詩中多有暗含反清復明意思的語句。

      經過乾隆帝欽定,將已經死去的徐述夔父子開棺戮尸,挫骨揚灰,在世的徐述夔之孫斬立決。

      此后不久,福建、江西又先后查出馮王孫所著《五經簡詠》有“復明削清”之語,祝廷諍所著《續(xù)三字經》有“發(fā)披左、衣冠更,難華夏、遍地僧”。前者被凌遲處死,后者開棺戮尸,在世的孫子輩斬立決。

      乾隆朝的文字獄,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隱含反清復明之意;二是或者侮辱清朝統(tǒng)治者的;三是批評或修改前代皇帝欽定的書籍、文章的;四是批評時政的。

      其中絕大多數(shù)案件,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完全任憑乾隆帝個人的意氣用事,完全沒有可預測的一定之規(guī)。

      《欽定四庫全書》書影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下旨命紀曉嵐修纂所謂《四庫全書》。

      為了修撰這本書,下令廣征天下圖書。但天下圖書征集的時候說朝廷有賞,可是交上去以后才發(fā)現(xiàn),并不是人人有賞。

      因為這些書被分為三類,分別是“著錄”、“存目”、“禁毀”三種,只有著錄的才會被收錄進去,存目只留書名。而抵觸乾隆帝本人想法的,統(tǒng)統(tǒng)禁毀。

      修撰《四庫全書》期間,大規(guī)模的文字獄就有三十四件,禁毀的書籍有3100多種15.1萬部。

      而《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也才3503種,禁書毀書的數(shù)目幾乎與收錄的書數(shù)目相當。可以說,修撰《四庫全書》的過程,就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文化清洗過程。

      4、對外貿易是與非

      乾隆五十七年,英國派遣使臣馬嘎爾尼訪問清國。馬嘎爾尼使團來訪的目的,是要清國開放更多通商口岸,在北京設立使館,允許英國人在清國居留,明定關稅稅則等。

      雖然歷經波折,使團還是見到了乾隆帝,但使團的要求全部被乾隆拒絕,無功而返。

      英國使團沿運河北上

      后世人們認為,乾隆對國際貿易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乾隆拒絕馬嘎爾尼的要求,是閉關鎖國的表現(xiàn)。

      事實上,清朝并沒有完全“閉關鎖國”,相反,清朝對外貿易一直在官方的控制下,保持一定規(guī)模。自康熙二十三年“開!敝螅鍑暮I腺Q易日益興隆。清國對外出口的茶葉、生絲,進口的主要是糧食、布匹等。

      自1684年到1757年,清國一共有四個口岸對外通商,分別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設立了閩、粵、浙、江四個海關,直接向朝廷和戶部負責。

      1755年,在寧波發(fā)生了英國商船不請自來的事件。英國商船雖然是商船,卻也都裝備有火炮等武器,這引發(fā)了清廷對于海防安全的擔憂。

      1757年,乾隆下令把四口通商改為一口通商,只允許廣州一個港口開展對外貿易。盡管如此,清國的外貿總額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一方面是西方對清國商品的需求沒有減少,另一個方面是在西北內陸口岸,與俄國和中亞的貿易路線沒有受到影響。

      清代人口變化圖

      統(tǒng)計顯示,即使在高度管制的對外貿易下,乾隆時期的白銀流入依然是非?捎^的。乾隆四十四年,中國的人口估計約為2.75億,而乾隆五十九年則達到了3.13億人。

      如此迅速的人口增長,對貨幣的需求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明清時期的白銀主要依賴進口,銅錢則是受國家控制的,所以白銀流通量可以從一兩白銀折合銅錢的多少來反映。

      從1757年,到1790年這三十年間,清國的銀銅比價相對比較穩(wěn)定,也就是說并沒有出現(xiàn)白銀通貨緊縮的問題,清國的對外貿易總量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水平上。

      弄清楚乾隆時期外貿的基本背景,就可以看出,乾隆帝規(guī)定一口通商并非是因為他抵制對外貿易。乾隆所拒絕的馬嘎爾尼使團的要求主要是增加通商口岸、首都互設使館、劃出小島供英國商人居住。

      這些要求雖然是為了增進通商的方便,但是在乾隆帝看來,與通商本身并沒有太大關系。

      1973年11月4日,揚州附近

      今天我們知道,清朝時期的對外貿易主要有官府控制、官商壟斷,雖然維持著比較大的外貿規(guī)模,但是國內和國外的經濟體系是相對割裂的。

      這也正是清朝統(tǒng)治者所需要達到的狀態(tài),以保障政權安全。英國人所提的要求,是要清國經濟進一步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以乾隆帝當時的見識來說,確實與“家天下的體制”不合。

      當然,世界近代經濟的發(fā)展,本身就與“家天下的體制”是完全不一樣的體系,要想融入世界,就必然打破“家天下的體制”。

      既要維持“家天下的體制”,又要融入世界經濟,是絕不可能的。除非全世界都俯首,完全按照“家天下”的體制來重構,這是多么愚蠢的夢囈啊。

      結論

      乾隆是不是“王八蛋”?易中天先生有認為是的自由。

      從某些角度來看,乾隆好大喜功、文化專制、閉關鎖國,讓清國失去了一次擁抱世界的機會,也奠定了19世紀后半葉東西沖突的基礎,甚至將自絕于人類文明的思想糟粕延續(xù)至今。

      但這一切也不能完全怪在乾隆頭上。

      從個人的能力、水平、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優(yōu)秀帝王。作為一個優(yōu)秀人才,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滋生出驕傲自大的毛病,導致國家和人民跟著遭殃。

      雖然他曾自詡:“今明足授受,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钡聦嵣,他并不是個完人。

      在他生活的歷史時期,以他的見識水平,他無法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無法意識到必須變革自身體制才能真正在全球化的新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他更多從自身安全的角度考量,拒絕變革,這雖然是他對歷史犯下的錯誤,卻不能完全由他本人來承擔這個歷史責任。

      至于舉報易中天的那位愛新覺羅先生,還是要勸他一句,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