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想?:《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這是明代文人楊慎所做的一首《臨江仙》,清初毛宗崗父子在對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重新修訂時,將此詞列為全書卷頭詩;它在1990年又經(jīng)王扶林導演在大型電視連續(xù)劇 《三國演義》中作為片頭曲,寫成了《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經(jīng)楊洪基老師的出色演唱,一時間紅遍全國,有不少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將這首歌稱為 “天下第一詞”。
這首《臨江仙》分上下兩闋,上闋說歷史,下闋講現(xiàn)實。“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兩句說歷史,是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模仿。蘇軾寫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的都是歷史上無數(shù)英雄已消逝在那時間的浪光之中!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句為議論,通過對比告訴人們:無情的歲月淹沒了歷史上無數(shù)英雄,只有滾滾長江才能永存。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是寫現(xiàn)實,“白發(fā)”喻年齡老大,“漁樵” 表示平民身份;“秋”、“春”是指時間;“慣看秋月春風”是指閱歷豐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通過敘事來抒情,認為周瑜、曹操等盡管曾為“一世之雄”,最終不過是歷史上的匆匆過客,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臨江仙》的主題很明顯,就是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是非成敗。
在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中,有一類人,他們的似乎受過老天爺?shù)奶貏e眷顧,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或出身名門 ,或天資超凡,很輕松就能在科舉中一舉奪魁,名揚天下。這首詞的作者楊慎,就是這樣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楊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的兒子,少負才名,七歲時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23 歲便考中狀元,可謂少年得志。明武宗死后無子,楊廷和等大臣迎立興獻王 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繼位。 嘉靖坐上皇帝寶座后,想追認他的生父為皇帝,這種舉動是違背封建宗法的。為了阻止嘉靖,楊慎聯(lián)合朝臣二百九十人在左順門“撼門大哭” ,嘉靖大怒,將參與者全部廷杖后盡行貶謫,這就是明朝著名的 “大禮議” 事件。事件的首要分子楊慎兩次遭廷杖后,被削籍貶戍云南永昌衛(wèi)。
楊慎發(fā)配云南后,熹靖對楊鎮(zhèn)怨恨極深,時常問起楊慎在云南的情況。幸虧楊慎人緣不錯,大臣們在嘉靖面前總是說楊慎在貶所整日悔恨不已,以淚洗面,嘉靖這才沒有下死手。楊慎的后半生都是在云南渡過,三十五年漫長的流放后,于 72 歲時卒于云南。
楊慎一生在三十六歲時發(fā)生了根本的逆轉(zhuǎn),由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士大夫,變?yōu)槌⒌那敉,遭受放逐,受盡屈辱。人生的這種劇烈轉(zhuǎn)折,使他原來支撐自己的人生方向被徹底地毀滅。 但是楊慎在貶滴戍邊中,并沒有喪失生活的目標,他廣泛閱讀, 寫詩作文,《臨江仙》 這就是在貶謫時創(chuàng)作的。
要想理解 《臨江仙》的內(nèi)涵,就應該從寫作背景入手,來把握楊慎思想感情。這首詞是楊慎人生經(jīng)歷搶桑巨變、生命步入晚年的情況下,對人類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反思。
楊慎在詞的開篇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把世俗中人們對英雄理想、 功業(yè)名利的追求放在一個宏大的 時空背景中,以“ 滾滾長江東逝水” 象征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流逝的歲月,使讀者強烈鮮明地感受到在永恒的宇宙自然面前,在飛逝的歲月中,人類的個體生命是多么的短暫和虛幻。 面對永恒的天地、自然和無盡的歲月的時空背景下,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死亡帶來的虛無,世俗的名利追求是多么的沒有意義和 價值!成為英雄又怎樣? 成就了功業(yè)又如何?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用短短七個字,把文人士大夫們普遍信奉的價值系統(tǒng)輕松地解構(gòu)、否定掉了。
但是楊慎并不是絕對的虛無主義者,他否定的只是文人士大夫的價值觀念,并沒有否定生命本身的存在價值!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用永恒靜穆的青山和永不會消逝的太陽,來進一步襯托生命的短暫和死后的虛無,但沒有悲涼、哀傷之感,展示給讀者的是一種生命的從容、平靜、安詳和優(yōu)雅。
楊慎所有的自信、平和、安詳都來對大自然的審美觀,來自青山、夕陽這些美麗自然的事物帶給他的審美體驗,讓他認識到人類的個體生命盡管短暫,但生命仍是有意義、有價值。至少可以在和自然的交融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能使人產(chǎn)生對生命和世界的愛。有了愛,生命就有了價值和基礎(chǔ),有了自信、堅強、高貴、尊嚴等一切美好的品質(zhì),人生也能從容、安寧、 優(yōu)雅。
詞的下闕,楊慎以一個冷眼看世事的 “白發(fā)漁樵” 的形象,直接抒發(fā)了他鳳凰涅槃重生后的人生態(tài)度。 此時的楊慎將自己化身為一個生命已經(jīng)步入晚年的老人,一個隱沒在山林中的隱者,“ 慣看秋月春風”顯示的是這個老人經(jīng)歷過世事的搶桑,也曾有過遠大的理想,有 過成功的榮耀、 有過顯赫的地位,也有過失敗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難。
“慣看秋月春風”是一種平各的精神面貌,是一個洞識了生命本相的智者應該具有的形象限。 這個智者知道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珍視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美好事物和美好感情,他的人生也充滿自信與超然 : 面對古往今來的是非成敗 、進退得失,能夠擁有歷經(jīng)滄桑過后的從容和平淡。而這種種情懷,又通過全詞結(jié)尾處“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兩句,做了輕松的表達。
楊慎這首詩有著深深的人生反思構(gòu)成的思想內(nèi)涵, 所以能產(chǎn)生的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實際上,除了這首《臨江仙》之外,楊慎在《廿一史彈詞》里所寫的詠史懷古之詞,無一不都露出“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的道家思想,充滿了“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和“榮華富貴轉(zhuǎn)頭空,恰似南柯一夢”這樣大徹大悟的人生觀和歷史觀。在這些詞作中,楊慎都是以一個置身事外的“漁樵”形象,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古往今來的朝代更替,爭名奪利的“龍爭虎斗”一笑置之,表現(xiàn)了他對俗世人間榮華富貴的深刻參悟。但是楊慎又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骨子里并沒有放棄對儒家思想的追求。
楊慎有一首《西江月》寫道:“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diào)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后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 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贊嘆!
這首詞是楊慎在追溯歷史、抒發(fā)個人情志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對“齊家治國”理想的追求。 他不是一味地虛無超脫,他徹底否定的是自秦漢以來的眾多帝王將相及其英雄豪杰,也包括將他流放終生的嘉靖皇帝。他之所以在懷古詞中表現(xiàn)出如此達觀而超脫的道家心態(tài),只不過是傳統(tǒng)的古代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樣一種儒家信念的支撐罷了。
要想真正的體會這句詩的作者深意和情感,還必須全方位了解述說一番,大家交流碰撞,共同探尋為盼。
一、從后世傳世的角度說
小說《三國演義》的成功,使這首《臨江仙》倍增豪氣。而這四大名著這一《三國演義》的開篇曲,也非這《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莫屬。
前人毛宗崗想必選擇了很多卷首詞,都無法與之媲美。有人在《三國演義》里讀到了謀略,有人讀到了兵法,有人看到了英雄豪邁,有人看到了兄弟情誼,而我想重點提的是那份深厚的家國情懷。毛宗崗為什么把這首《臨江仙》加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作為卷首詞,而且還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贊譽,正是因為它所表達的主旨與《三國演義》高度契合,完善無缺。甚至很多讀者都以為是羅貫中所作,《三國演義》原本就有的!度龂萘x》中無論朝堂之上,還是鄉(xiāng)野村夫;哪怕英雄豪杰,抑或巾幗弱女;就算山中草寇,些許微之末流。在刻畫其人物特征的同時,都宣揚了其家國情懷的一面。長江:中華文明,歷史長河,大勢所趨。浪花:一段段短暫的歷史時期。是非成。阂粋個歷史故事。英雄:昨天和今天左右歷史進程的人物,也有被歷史左右的人物。漁樵:關(guān)心憂心家國的志士,跳出遠離紛紛擾擾的,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智者。
二、從作者楊慎的人生角度看
楊慎可謂真正的狀元郞,殿試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任經(jīng)筵講官為皇帝講經(jīng)史。才學可謂名冠整個大明朝,明代三才子之首。唐伯虎大家都很熟悉,與其根本就不能并列。解縉也是響當當?shù)娜宋,八桂人也很仰慕他,因為在廣西當過很久的官,留下很多名篇及石刻,還只能屈居第二。
楊慎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因朝堂紛爭,惹怒龍顔,受兩次廷杖,幾欲杖斃,后放逐滇南。雖顛沛流離,傷病纏身,六次大赦,終不得還,客死異鄉(xiāng)。但仍奮發(fā)有為,體察民風民情,為白族修史;寄情邊塞山水花草,抒發(fā)家國情懷,追求自己認定的正直的人格和理想。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顧個人安危,為民直書請愿,還能親自帶兵用計平亂。其“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的格言一直照耀后人。
從上面兩個方面來看,作者想抒發(fā)和表達的是: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不能說因為渺小,就能忘記自己的責任。人生際遇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沒有時間自吹自擂或埋怨報怨。無論居廟堂之高,抑或處江湖之遠,要如青山一般,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堅守。不管風吹雨打,波浪濤天,為民,為國,為大義,為真理。青山如何能見夕陽為紅色,因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民一個,恩澤鄉(xiāng)里。不要計較身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利益得失,不要糾結(jié)轉(zhuǎn)瞬即逝過眼云煙的沽名釣譽。無論朝陽夕陽,一心為民為國,方能慣看秋月春風!驹瓌(chuàng)首發(fā)】
圖為網(wǎng)絡(luò)圖片,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答題:
(1)“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的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在清初被毛崗父子置于《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句,因而更加有名。
(2)“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意思是說自然界的青山常在,而自然界中的人和事是那樣的短暫和渺;即使是再偉大壯闊的事業(yè),也如落山的太陽轉(zhuǎn)頭即空;作者是以形象而神刻的語言表達了其豁達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話的確可以給我們帶來思考和啟迪。人的一生就尤如大海中的一個浪花兒一樣短暫,那么人生的意義、價值又是什么呢?個人以爲人生的意義,就像浪花兒一樣一代一代的延續(xù)。人生的價值則在于奉獻了多少,而不是所取了多少、得到了多少。
(4)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guī)讜r閑?個人以爲人活著不能虧對人生,要有經(jīng)歷之后的豁達,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超然,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想要的自己。
待我了無牽掛,從此歸隱天涯;
深山茅屋爲家,遠離城市繁華;
忙時修籬種花,閑時小酒清茶;
感嘆人生如夢,修心合光同塵。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創(chuàng)作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意思是: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滾的浪花般消逝,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舊日升日落。 江上白發(fā)漁翁,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好不容易與朋友見了面,痛快的暢飲好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青山依舊”指的是恒古不變,而“幾度夕陽”指的是世事多變。青山常在,江水不息,而一代代的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瞬即逝。
這詩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操和豁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這是明代,楊慎一篇《三國演義》開篇詞:作者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時代和人一代又一代,照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過去,人活著短短幾十年,飽經(jīng)甜、酸、苦、辣,風霜雪雨一晃而過。
山水風光依舊在,歷代英雄代代相傳,但隨著時代和人不斷消逝,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都成了已過的往事。
但大自然依舊永存,隨著時代一代又一代逝去照常運轉(zhuǎn),告戒人們珍惜短短幾十年生命,好好地生活。
這僅是我的理解,不當請指教。
這兩句出自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的《臨江仙》,而楊慎的人生遭遇比起蘇東坡還要凄慘十倍。
這兩句話主要表達了作者撫古思今時豁達而悲愴的天地情懷,呈現(xiàn)了作者‘忘小我而得大我‘的心胸格局。
楊慎,字用修,其父親楊廷和是明朝四代朝廷元老,位至武英殿大學士。
楊慎從小就才名滿天下,被其祖父許為:“吾家賈誼也!彪m少年得意,但楊慎從政的生涯卻是坎坷艱辛的。
21歲參加會試因卷子在審閱后意外被燒,錯失榜首。23歲他卷土重來,狀元及第,一時‘春風得意馬蹄疾’!
受其家族蔭庇,楊慎很快入朝為官,但由于其性情秉直,看不慣武宗朱厚照的種種荒誕行為,在多次勸諫未果后,一氣之下托病辭職。
當他33歲的時候,那個最擅權(quán)謀的朱厚熜在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張皇后的極力推動下上臺了。明世宗即位后,授楊慎翰林院修撰,經(jīng)筵講官。
楊慎以為終于遇到一個好皇帝,再加上自己父親這層關(guān)系,就經(jīng)常言懇辭切地教導朱厚熜?上,皇家無情更無義,鄉(xiāng)野來的朱厚熜不耐煩楊慎的說教,借著內(nèi)閣‘大議政’把恩人楊廷和楊慎父子趕出朝堂!
最慘的是,楊慎再次上諫后,竟被朱厚熜下令廷杖至死,兩次廷杖兩次大難不死的楊慎,在蘇醒過來后被充軍至云南永昌衛(wèi),終生不得返鄉(xiāng)!
這樣豐富而極端的人生閱歷,都給楊慎后來的頓悟提供了豐實的基礎(chǔ),最后在某個時段抓住契機,完成人生境界的超越!
自幼出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的楊慎,雖然自小嬌生慣養(yǎng),也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楊家一脈傳承百年的士族風骨早已深入其心,外物于他牽絆并不多。
而在看透世間炎涼、皇家薄情后,心如死灰的他被押送去云南。
途中,在一處江邊休憩的時候,楊慎忽然看到兩個老翁在江舟上對飲,意態(tài)悠閑,榮辱不侵。頓時,往事歷歷上心,榮辱功名和個人得失在這一刻忽然煙消云散。
看著眼前的滾滾江水,再看看亙古不變的巍峨青山,天道使墜的斜陽,榮辱已共的自身,超然塵世的老翁,楊慎心中感慨萬千,即刻讓押解官取來紙筆,一揮而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臨江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比較前人王陽明的‘龍場悟道’,楊慎的這一次頓悟終于讓他放開了心結(jié),解放了心靈,從此再也不受當時俗規(guī)世理的約束,更沒了對皇家的奴性敬畏,只有認清自和我堪透歷史迷障的灑脫,從此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此詞作后,楊慎一改頹廢之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百姓而用命,為圣學而竭力,被后人稱為明朝文史詩詞博學之宗!
楊慎的詩風開始比較受南北朝和晚唐時期的影響,但其復古卻不泥古,尚雅而不用雅。之前,他的詩風比較傾向于綺麗纏綿,所發(fā)幽思也相對空洞乏味。
自其第一次辭官之后,他的詩風逐漸傾向清新自然、空靈尚道。
而這一次貶謫,是其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也是詩詞風格涅槃重生的開始,逐漸轉(zhuǎn)向了悲壯低郁和凄婉深沉。
這首《臨江仙》就是主要代表作之一。
作者開篇首句使用了‘興起’之法,以‘長江水’為興起,而發(fā)‘逝者如斯夫’的哲理性時空感慨,隱約可以看出老杜‘不盡長江滾滾來’和孔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影子。次句的‘浪花淘盡英雄’則是化用自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群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作者跳出了自身的不幸,以壺口之小觀天地之大,體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不再、天地永恒’的古今反思,以此告訴世人這世間的主角并不是彈指而逝之英雄(此處主指將相王侯),而是山水之萬物!
所以,后面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就無比自然地被牽引了出來。
石光電火、蝸角道場,這些功名是非、富貴王侯,都不過是轉(zhuǎn)眼即逝的外物,都不過是局限于一隅的短視和名利。
你再看那青山,再去看那夕陽?
青山巍然,不爭不名,卻萬古長存。而那些功名利祿、富貴王朝,都要遵循‘日升日落’的天道規(guī)律,交相更替,無人也無任何一個朝代可以萬古永存!
這兩句的構(gòu)思妙到巔峰。
青者如初生,代表希望和永恒;紅者似熱烈,代表著曾經(jīng)激情的歲月,作者用自然之永恒來反襯人事之短暫,引發(fā)人們跳出紅塵、引導人們展開對人生價值的探索和思考。
在詞的下片,“白發(fā)漁樵江渚上”化用了蘇軾《前赤壁賦》中的:“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則是化用陳與義:“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其中,“一壺濁酒喜相逢”是楊慎眼前的真實寫照,包含了作者‘歷遍紅塵、驀然歸真’的頓悟和欣喜。
可以說,這首詞的意境、手法和化典用典的藝術(shù)高度和蘇東坡的那首《定風波》不相上下,堪稱詞牌中的巔峰之作。
楊慎的這首詞可以說是用半生的閱歷和心血來寫的,單純論哲理深度,還要比蘇東坡的《定風波》勝了一籌。
這首詞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直以來都被后人用以激勵‘老而有為’。雖然我們現(xiàn)在引申的含義和楊慎的本意相比出現(xiàn)了差別,但并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詞的熱愛,更不影響我們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借此勘破世上紛擾紅塵,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
若您想了解更多詩詞經(jīng)典,走近真實的古代詩詞圣賢,請關(guān)注西山詩詞客!
粗說兩句,每個人轉(zhuǎn)眼就是一輩,世間有多少代人都走了冥國,留下的村鎮(zhèn),土地,青山,縣城一切都是原樣不變,代代轉(zhuǎn)下幾千年,依舊在。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整首詞在我看來就是表達“清空”與“看破”,借用個打油詩說下自己的想法:
人生不過三萬天,成敗功名只等閑。
恩恩怨怨任它去,身體健康是本錢。
自古人間苦無邊,心理平衡境如仙。
看破紅塵無惱事,開開心心每一天。
凡事,如果只是糾結(jié)在眼前這點事上,實在是太過“目光短淺”,要知道,那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早已經(jīng)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對于永不停歇、車輪滾滾的歷史而言,得失、成敗算得了什么?榮辱、興衰不過是滄海一粟。
“是非成敗轉(zhuǎn)成空”,功成名就也罷,失敗落寞也罷,最終都會消散,“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而已。
青山依舊,太陽落升。這看似一動一靜的“青山、和日落”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也好,歷史也好,都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停止流動的步伐。
當經(jīng)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看慣了人情冷暖、人生百態(tài),能有幾個說得上話的朋友,就已經(jīng)是件美事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像歌詞里唱的“前塵往事成云煙,消散在彼此眼前!睔v史上那么多英雄、實踐,如今怎么樣呢?不也就是在閑談聊天中談到的故事嗎?
“是非成敗于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中國現(xiàn)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陳寅恪評價楊慎說:
楊用修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楊慎,明朝著名文學家、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他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當然這樣的人在昏庸的皇帝之下,一定不會有什么好前途,所以,楊慎的政治生涯非?部溃罱K身死異鄉(xiāng)。
24歲,狀元及第,在翰林院編修撰寫史籍文錄,參與編輯《武宗實錄》。
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歡到處游玩。楊慎針對這種行為上奏章,指責武宗“輕舉妄動,非事而游”,勸皇帝停止這種荒唐行為,可皇帝完全不理不睬,最終楊慎忍無可忍,告假還鄉(xiāng)。
世宗繼位以后,楊慎復為翰林修撰,任御前講席講官。
楊慎借著自己給皇帝講書的機會,經(jīng)常講治國明理的段落,希望能夠教化皇帝,可皇帝特別不愛聽,經(jīng)常中途打斷。
慢慢的,楊慎既不討皇帝的歡心,還得罪了不少奸佞小人。
37歲,因卷入“詮釋明武宗遺詔”問題的“大禮議”,楊慎父子都受到“嚴懲”,父親楊廷和辭職,而楊慎被抓捕,并被廷杖兩次,幾乎死去,最后充軍到云南永昌衛(wèi)。
在云南,楊慎并沒有因環(huán)境惡劣而消極頹廢。
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為白族修史。
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抒發(fā)政治熱情。
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窮山絕域”而“絕世獨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贊山茶花不畏嚴寒,“綠葉紅英斗雪開”的傲然風骨。在詠物之中,寄寓著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
按照明律,年滿60歲,可以返鄉(xiāng),但沒人敢受理楊慎的卷宗。
66歲的時候,黔國公沐朝弼的幫助下,舉家遷蜀,寄寓江陽。但因人舉發(fā),又于71歲時被巡撫派四名指揮押回永昌。
72歲的時候,楊慎在昆明病逝。
后世學者,有人把楊慎與蘇軾歸為同道中人,如果從坎坷仕途的經(jīng)歷、文學造詣來說,確實有資格相提并論。
楊慎經(jīng)歷過如此坎坷的人生,但在云南期間,寫出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頗顯其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END---------
我是簡秋,感謝您的閱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詩人楊慎的古詩作品《臨江仙》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青山”句乃是寫自然,意為“萬般回首化塵!保挥星嗌讲桓!跋﹃枴本湟鄬懽匀,“幾度”謂“難得”,而“夕陽紅”象征人生中短暫的美好時光,它在橫亙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從全詞看,基調(diào)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滾滾長江,洶涌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個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yè),一轉(zhuǎn)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云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楊慎之所以能夠以這樣高遠而深邃的眼光看待歷史,產(chǎn)生出這樣令人觸痛的感慨,寫下這樣氣度宏闊的詞篇,跟他的個人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在明代文人中,楊慎的才氣學識與悲劇命運都是令人稱奇的。他的父親是太子的老師,家境優(yōu)越,他24歲就中了狀元,春風得意,成了眾口一詞贊美與羨慕的蜀中才子。然后為官十年,只是因為多說了幾句話,觸犯了“龍顏”,讓皇帝不高興,楊狀元和他的眾多位同事在宮門外被剝掉褲子和尊嚴,狠狠地打了一頓屁股,然后謫戍邊關(guān),在當時邊遠而落后的云南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暫。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數(shù)百載之后,猶自慷慨激昂。淡語深刻,絕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達到,但又非要憑借舉重若輕,漫不經(jīng)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這或許就是所謂“技進乎藝,藝進乎道”的境界!
楊慎不是生來命運多舛,而是曾經(jīng)那樣春風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富貴家學,生而擁有;功名愛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轉(zhuǎn)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再想回到從前平靜的生活,再想回到美麗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不可能。天賦的才華加之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擁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詞更加體現(xiàn)出淡語深刻,舉重若輕的渾然大氣!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quán)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感悟生命的本質(zhì)不一定要自己經(jīng)歷痛徹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難,借鑒別人的人生感悟有時候也會使人們豁然開朗!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楊慎《二十一史彈詞》中的“臨江仙”,全詞如
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全詞以長江為背景,以漁樵之眼,看盡秋月春風、是非成敗,多少英雄人物都隨這滾滾長江而逝,只有那青山依舊,太陽照常起落,古往今來,無論大事小事,最后都成了口中的談資。
作者楊慎(1488~1559),自幼聰穎,11歲作詩,12歲寫《古戰(zhàn)場文》,24歲殿試第一中狀元,30歲犯顏直諫,辭官回家,36歲因得罪世宗被發(fā)配云南充軍……
他不僅讀了很多歷史書,也游走了許多地方,自己既有榮光也有灰暗,所以,他寫這首詞時,是用一種超然的心情,看待世間的是非成敗。
同時,通過這首詞,也說明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是多么的渺小,即使英雄又如何?還不是被歷史長河淘盡!
亙古不變的,只有日月山川!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生離校時,校領(lǐng)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nèi)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實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