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 > 請問“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想?

      請問“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想?

      2020-07-21 21:00閱讀(68)

      請問“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想?:《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

      1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這是明代文人楊慎所做的一首《臨江仙》,清初毛宗崗父子在對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重新修訂時,將此詞列為全書卷頭詩;它在1990年又經(jīng)王扶林導演在大型電視連續(xù)劇 《三國演義》中作為片頭曲,寫成了《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經(jīng)楊洪基老師的出色演唱,一時間紅遍全國,有不少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將這首歌稱為 “天下第一詞”。

      這首《臨江仙》分上下兩闋,上闋說歷史,下闋講現(xiàn)實。“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兩句說歷史,是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模仿。蘇軾寫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的都是歷史上無數(shù)英雄已消逝在那時間的浪光之中!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句為議論,通過對比告訴人們:無情的歲月淹沒了歷史上無數(shù)英雄,只有滾滾長江才能永存。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是寫現(xiàn)實,“白發(fā)”喻年齡老大,“漁樵” 表示平民身份;“秋”、“春”是指時間;“慣看秋月春風”是指閱歷豐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通過敘事來抒情,認為周瑜、曹操等盡管曾為“一世之雄”,最終不過是歷史上的匆匆過客,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臨江仙》的主題很明顯,就是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是非成敗。

      在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中,有一類人,他們的似乎受過老天爺?shù)奶貏e眷顧,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或出身名門 ,或天資超凡,很輕松就能在科舉中一舉奪魁,名揚天下。這首詞的作者楊慎,就是這樣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楊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的兒子,少負才名,七歲時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23 歲便考中狀元,可謂少年得志。明武宗死后無子,楊廷和等大臣迎立興獻王 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繼位。 嘉靖坐上皇帝寶座后,想追認他的生父為皇帝,這種舉動是違背封建宗法的。為了阻止嘉靖,楊慎聯(lián)合朝臣二百九十人在左順門“撼門大哭” ,嘉靖大怒,將參與者全部廷杖后盡行貶謫,這就是明朝著名的 “大禮議” 事件。事件的首要分子楊慎兩次遭廷杖后,被削籍貶戍云南永昌衛(wèi)。

      楊慎發(fā)配云南后,熹靖對楊鎮(zhèn)怨恨極深,時常問起楊慎在云南的情況。幸虧楊慎人緣不錯,大臣們在嘉靖面前總是說楊慎在貶所整日悔恨不已,以淚洗面,嘉靖這才沒有下死手。楊慎的后半生都是在云南渡過,三十五年漫長的流放后,于 72 歲時卒于云南。

      楊慎一生在三十六歲時發(fā)生了根本的逆轉(zhuǎn),由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士大夫,變?yōu)槌⒌那敉,遭受放逐,受盡屈辱。人生的這種劇烈轉(zhuǎn)折,使他原來支撐自己的人生方向被徹底地毀滅。 但是楊慎在貶滴戍邊中,并沒有喪失生活的目標,他廣泛閱讀, 寫詩作文,《臨江仙》 這就是在貶謫時創(chuàng)作的。

      要想理解 《臨江仙》的內(nèi)涵,就應該從寫作背景入手,來把握楊慎思想感情。這首詞是楊慎人生經(jīng)歷搶桑巨變、生命步入晚年的情況下,對人類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反思。

      楊慎在詞的開篇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把世俗中人們對英雄理想、 功業(yè)名利的追求放在一個宏大的 時空背景中,以“ 滾滾長江東逝水” 象征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流逝的歲月,使讀者強烈鮮明地感受到在永恒的宇宙自然面前,在飛逝的歲月中,人類的個體生命是多么的短暫和虛幻。 面對永恒的天地、自然和無盡的歲月的時空背景下,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死亡帶來的虛無,世俗的名利追求是多么的沒有意義和 價值!成為英雄又怎樣? 成就了功業(yè)又如何?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用短短七個字,把文人士大夫們普遍信奉的價值系統(tǒng)輕松地解構(gòu)、否定掉了。

      但是楊慎并不是絕對的虛無主義者,他否定的只是文人士大夫的價值觀念,并沒有否定生命本身的存在價值!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用永恒靜穆的青山和永不會消逝的太陽,來進一步襯托生命的短暫和死后的虛無,但沒有悲涼、哀傷之感,展示給讀者的是一種生命的從容、平靜、安詳和優(yōu)雅。

      楊慎所有的自信、平和、安詳都來對大自然的審美觀,來自青山、夕陽這些美麗自然的事物帶給他的審美體驗,讓他認識到人類的個體生命盡管短暫,但生命仍是有意義、有價值。至少可以在和自然的交融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能使人產(chǎn)生對生命和世界的愛。有了愛,生命就有了價值和基礎(chǔ),有了自信、堅強、高貴、尊嚴等一切美好的品質(zhì),人生也能從容、安寧、 優(yōu)雅。

      詞的下闕,楊慎以一個冷眼看世事的 “白發(fā)漁樵” 的形象,直接抒發(fā)了他鳳凰涅槃重生后的人生態(tài)度。 此時的楊慎將自己化身為一個生命已經(jīng)步入晚年的老人,一個隱沒在山林中的隱者,“ 慣看秋月春風”顯示的是這個老人經(jīng)歷過世事的搶桑,也曾有過遠大的理想,有 過成功的榮耀、 有過顯赫的地位,也有過失敗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難。

      “慣看秋月春風”是一種平各的精神面貌,是一個洞識了生命本相的智者應該具有的形象限。 這個智者知道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珍視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美好事物和美好感情,他的人生也充滿自信與超然 : 面對古往今來的是非成敗 、進退得失,能夠擁有歷經(jīng)滄桑過后的從容和平淡。而這種種情懷,又通過全詞結(jié)尾處“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兩句,做了輕松的表達。

      楊慎這首詩有著深深的人生反思構(gòu)成的思想內(nèi)涵, 所以能產(chǎn)生的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實際上,除了這首《臨江仙》之外,楊慎在《廿一史彈詞》里所寫的詠史懷古之詞,無一不都露出“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的道家思想,充滿了“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和“榮華富貴轉(zhuǎn)頭空,恰似南柯一夢”這樣大徹大悟的人生觀和歷史觀。在這些詞作中,楊慎都是以一個置身事外的“漁樵”形象,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古往今來的朝代更替,爭名奪利的“龍爭虎斗”一笑置之,表現(xiàn)了他對俗世人間榮華富貴的深刻參悟。但是楊慎又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骨子里并沒有放棄對儒家思想的追求。

      楊慎有一首《西江月》寫道:“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diào)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后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 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贊嘆!

      這首詞是楊慎在追溯歷史、抒發(fā)個人情志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對“齊家治國”理想的追求。 他不是一味地虛無超脫,他徹底否定的是自秦漢以來的眾多帝王將相及其英雄豪杰,也包括將他流放終生的嘉靖皇帝。他之所以在懷古詞中表現(xiàn)出如此達觀而超脫的道家心態(tài),只不過是傳統(tǒng)的古代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樣一種儒家信念的支撐罷了。

      2

      家國情懷------鳴穿古今的名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要想真正的體會這句詩的作者深意和情感,還必須全方位了解述說一番,大家交流碰撞,共同探尋為盼。

      一、從后世傳世的角度說

      小說《三國演義》的成功,使這首《臨江仙》倍增豪氣。而這四大名著這一《三國演義》的開篇曲,也非這《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莫屬。

      前人毛宗崗想必選擇了很多卷首詞,都無法與之媲美。有人在《三國演義》里讀到了謀略,有人讀到了兵法,有人看到了英雄豪邁,有人看到了兄弟情誼,而我想重點提的是那份深厚的家國情懷。毛宗崗為什么把這首《臨江仙》加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作為卷首詞,而且還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贊譽,正是因為它所表達的主旨與《三國演義》高度契合,完善無缺。甚至很多讀者都以為是羅貫中所作,《三國演義》原本就有的!度龂萘x》中無論朝堂之上,還是鄉(xiāng)野村夫;哪怕英雄豪杰,抑或巾幗弱女;就算山中草寇,些許微之末流。在刻畫其人物特征的同時,都宣揚了其家國情懷的一面。長江:中華文明,歷史長河,大勢所趨。浪花:一段段短暫的歷史時期。是非成。阂粋個歷史故事。英雄:昨天和今天左右歷史進程的人物,也有被歷史左右的人物。漁樵:關(guān)心憂心家國的志士,跳出遠離紛紛擾擾的,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智者。

      二、從作者楊慎的人生角度看

      楊慎可謂真正的狀元郞,殿試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任經(jīng)筵講官為皇帝講經(jīng)史。才學可謂名冠整個大明朝,明代三才子之首。唐伯虎大家都很熟悉,與其根本就不能并列。解縉也是響當當?shù)娜宋,八桂人也很仰慕他,因為在廣西當過很久的官,留下很多名篇及石刻,還只能屈居第二。

      楊慎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因朝堂紛爭,惹怒龍顔,受兩次廷杖,幾欲杖斃,后放逐滇南。雖顛沛流離,傷病纏身,六次大赦,終不得還,客死異鄉(xiāng)。但仍奮發(fā)有為,體察民風民情,為白族修史;寄情邊塞山水花草,抒發(fā)家國情懷,追求自己認定的正直的人格和理想。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顧個人安危,為民直書請愿,還能親自帶兵用計平亂。其“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的格言一直照耀后人。


      從上面兩個方面來看,作者想抒發(fā)和表達的是: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不能說因為渺小,就能忘記自己的責任。人生際遇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沒有時間自吹自擂或埋怨報怨。無論居廟堂之高,抑或處江湖之遠,要如青山一般,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堅守。不管風吹雨打,波浪濤天,為民,為國,為大義,為真理。青山如何能見夕陽為紅色,因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民一個,恩澤鄉(xiāng)里。不要計較身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利益得失,不要糾結(jié)轉(zhuǎn)瞬即逝過眼云煙的沽名釣譽。無論朝陽夕陽,一心為民為國,方能慣看秋月春風!驹瓌(chuàng)首發(fā)】

      圖為網(wǎng)絡(luò)圖片,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3

      答題:

      (1)“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的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在清初被毛崗父子置于《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句,因而更加有名。

      (2)“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意思是說自然界的青山常在,而自然界中的人和事是那樣的短暫和渺;即使是再偉大壯闊的事業(yè),也如落山的太陽轉(zhuǎn)頭即空;作者是以形象而神刻的語言表達了其豁達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話的確可以給我們帶來思考和啟迪。人的一生就尤如大海中的一個浪花兒一樣短暫,那么人生的意義、價值又是什么呢?個人以爲人生的意義,就像浪花兒一樣一代一代的延續(xù)。人生的價值則在于奉獻了多少,而不是所取了多少、得到了多少。

      (4)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guī)讜r閑?個人以爲人活著不能虧對人生,要有經(jīng)歷之后的豁達,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超然,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想要的自己。

      待我了無牽掛,從此歸隱天涯;

      深山茅屋爲家,遠離城市繁華;

      忙時修籬種花,閑時小酒清茶;

      感嘆人生如夢,修心合光同塵。

      4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創(chuàng)作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意思是: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滾的浪花般消逝,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舊日升日落。 江上白發(fā)漁翁,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好不容易與朋友見了面,痛快的暢飲好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青山依舊”指的是恒古不變,而“幾度夕陽”指的是世事多變。青山常在,江水不息,而一代代的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瞬即逝。

      這詩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操和豁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5

      這是明代,楊慎一篇《三國演義》開篇詞:作者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時代和人一代又一代,照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過去,人活著短短幾十年,飽經(jīng)甜、酸、苦、辣,風霜雪雨一晃而過。

      山水風光依舊在,歷代英雄代代相傳,但隨著時代和人不斷消逝,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都成了已過的往事。

      但大自然依舊永存,隨著時代一代又一代逝去照常運轉(zhuǎn),告戒人們珍惜短短幾十年生命,好好地生活。

      這僅是我的理解,不當請指教。

      6

      這兩句出自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的《臨江仙》,而楊慎的人生遭遇比起蘇東坡還要凄慘十倍。

      這兩句話主要表達了作者撫古思今時豁達而悲愴的天地情懷,呈現(xiàn)了作者‘忘小我而得大我‘的心胸格局。

      冰火兩重天的人生遭遇

      楊慎,字用修,其父親楊廷和是明朝四代朝廷元老,位至武英殿大學士。

      楊慎從小就才名滿天下,被其祖父許為:“吾家賈誼也!彪m少年得意,但楊慎從政的生涯卻是坎坷艱辛的。

      21歲參加會試因卷子在審閱后意外被燒,錯失榜首。23歲他卷土重來,狀元及第,一時‘春風得意馬蹄疾’!

      受其家族蔭庇,楊慎很快入朝為官,但由于其性情秉直,看不慣武宗朱厚照的種種荒誕行為,在多次勸諫未果后,一氣之下托病辭職。

      當他33歲的時候,那個最擅權(quán)謀的朱厚熜在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張皇后的極力推動下上臺了。明世宗即位后,授楊慎翰林院修撰,經(jīng)筵講官。

      楊慎以為終于遇到一個好皇帝,再加上自己父親這層關(guān)系,就經(jīng)常言懇辭切地教導朱厚熜?上,皇家無情更無義,鄉(xiāng)野來的朱厚熜不耐煩楊慎的說教,借著內(nèi)閣‘大議政’把恩人楊廷和楊慎父子趕出朝堂!

      最慘的是,楊慎再次上諫后,竟被朱厚熜下令廷杖至死,兩次廷杖兩次大難不死的楊慎,在蘇醒過來后被充軍至云南永昌衛(wèi),終生不得返鄉(xiāng)!

      這樣豐富而極端的人生閱歷,都給楊慎后來的頓悟提供了豐實的基礎(chǔ),最后在某個時段抓住契機,完成人生境界的超越

      堪比‘龍場悟道’的江邊頓悟

      自幼出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的楊慎,雖然自小嬌生慣養(yǎng),也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楊家一脈傳承百年的士族風骨早已深入其心,外物于他牽絆并不多。

      而在看透世間炎涼、皇家薄情后,心如死灰的他被押送去云南。

      途中,在一處江邊休憩的時候,楊慎忽然看到兩個老翁在江舟上對飲,意態(tài)悠閑,榮辱不侵。頓時,往事歷歷上心,榮辱功名和個人得失在這一刻忽然煙消云散。

      看著眼前的滾滾江水,再看看亙古不變的巍峨青山天道使墜的斜陽,榮辱已共的自身,超然塵世的老翁,楊慎心中感慨萬千,即刻讓押解官取來紙筆,一揮而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臨江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比較前人王陽明的‘龍場悟道’,楊慎的這一次頓悟終于讓他放開了心結(jié),解放了心靈,從此再也不受當時俗規(guī)世理的約束,更沒了對皇家的奴性敬畏,只有認清自和我堪透歷史迷障的灑脫,從此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此詞作后,楊慎一改頹廢之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百姓而用命,為圣學而竭力,被后人稱為明朝文史詩詞博學之宗!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含義及感觸

      楊慎的詩風開始比較受南北朝和晚唐時期的影響,但其復古卻不泥古,尚雅而不用雅。之前,他的詩風比較傾向于綺麗纏綿,所發(fā)幽思也相對空洞乏味。

      自其第一次辭官之后,他的詩風逐漸傾向清新自然、空靈尚道。

      而這一次貶謫,是其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也是詩詞風格涅槃重生的開始,逐漸轉(zhuǎn)向了悲壯低郁和凄婉深沉。

      這首《臨江仙》就是主要代表作之一。

      作者開篇首句使用了‘興起’之法,以‘長江水’為興起,而發(fā)‘逝者如斯夫’的哲理性時空感慨,隱約可以看出老杜‘不盡長江滾滾來’和孔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影子。次句的‘浪花淘盡英雄’則是化用自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群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作者跳出了自身的不幸,以壺口之小觀天地之大,體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不再、天地永恒’的古今反思,以此告訴世人這世間的主角并不是彈指而逝之英雄(此處主指將相王侯),而是山水之萬物!

      所以,后面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就無比自然地被牽引了出來。

      石光電火、蝸角道場,這些功名是非、富貴王侯,都不過是轉(zhuǎn)眼即逝的外物,都不過是局限于一隅的短視和名利。

      你再看那青山,再去看那夕陽?

      青山巍然,不爭不名,卻萬古長存。而那些功名利祿、富貴王朝,都要遵循‘日升日落’的天道規(guī)律,交相更替,無人也無任何一個朝代可以萬古永存!

      這兩句的構(gòu)思妙到巔峰。

      青者如初生,代表希望和永恒;紅者似熱烈,代表著曾經(jīng)激情的歲月,作者用自然之永恒來反襯人事之短暫,引發(fā)人們跳出紅塵、引導人們展開對人生價值的探索和思考。

      在詞的下片,“白發(fā)漁樵江渚上”化用了蘇軾《前赤壁賦》中的:“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則是化用陳與義:“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其中,“一壺濁酒喜相逢”是楊慎眼前的真實寫照,包含了作者‘歷遍紅塵、驀然歸真’的頓悟和欣喜。

      可以說,這首詞的意境、手法和化典用典的藝術(shù)高度和蘇東坡的那首《定風波》不相上下,堪稱詞牌中的巔峰之作。

      結(jié)束語

      楊慎的這首詞可以說是用半生的閱歷和心血來寫的,單純論哲理深度,還要比蘇東坡的《定風波》勝了一籌。

      這首詞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直以來都被后人用以激勵‘老而有為’。雖然我們現(xiàn)在引申的含義和楊慎的本意相比出現(xiàn)了差別,但并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詞的熱愛,更不影響我們汲取其中的養(yǎng)分,借此勘破世上紛擾紅塵,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

      若您想了解更多詩詞經(jīng)典,走近真實的古代詩詞圣賢,請關(guān)注西山詩詞客!

      7

      粗說兩句,每個人轉(zhuǎn)眼就是一輩,世間有多少代人都走了冥國,留下的村鎮(zhèn),土地,青山,縣城一切都是原樣不變,代代轉(zhuǎn)下幾千年,依舊在。

      8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整首詞在我看來就是表達“清空”與“看破”,借用個打油詩說下自己的想法:


      人生不過三萬天,成敗功名只等閑。

      恩恩怨怨任它去,身體健康是本錢。

      自古人間苦無邊,心理平衡境如仙。

      看破紅塵無惱事,開開心心每一天。


      凡事,如果只是糾結(jié)在眼前這點事上,實在是太過“目光短淺”,要知道,那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早已經(jīng)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對于永不停歇、車輪滾滾的歷史而言,得失、成敗算得了什么?榮辱、興衰不過是滄海一粟。

      “是非成敗轉(zhuǎn)成空”,功成名就也罷,失敗落寞也罷,最終都會消散,“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而已。

      青山依舊,太陽落升。這看似一動一靜的“青山、和日落”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也好,歷史也好,都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停止流動的步伐。

      當經(jīng)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看慣了人情冷暖、人生百態(tài),能有幾個說得上話的朋友,就已經(jīng)是件美事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像歌詞里唱的“前塵往事成云煙,消散在彼此眼前!睔v史上那么多英雄、實踐,如今怎么樣呢?不也就是在閑談聊天中談到的故事嗎?


      “是非成敗于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創(chuàng)作背景

      • 耿直的才子

      中國現(xiàn)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陳寅恪評價楊慎說:

      楊用修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楊慎,明朝著名文學家、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他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當然這樣的人在昏庸的皇帝之下,一定不會有什么好前途,所以,楊慎的政治生涯非?部溃罱K身死異鄉(xiāng)。


      24歲,狀元及第,在翰林院編修撰寫史籍文錄,參與編輯《武宗實錄》。

      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歡到處游玩。楊慎針對這種行為上奏章,指責武宗“輕舉妄動,非事而游”,勸皇帝停止這種荒唐行為,可皇帝完全不理不睬,最終楊慎忍無可忍,告假還鄉(xiāng)。



      • 被貶云南

      世宗繼位以后,楊慎復為翰林修撰,任御前講席講官。

      楊慎借著自己給皇帝講書的機會,經(jīng)常講治國明理的段落,希望能夠教化皇帝,可皇帝特別不愛聽,經(jīng)常中途打斷。

      慢慢的,楊慎既不討皇帝的歡心,還得罪了不少奸佞小人。

      37歲,因卷入“詮釋明武宗遺詔”問題的“大禮議”,楊慎父子都受到“嚴懲”,父親楊廷和辭職,而楊慎被抓捕,并被廷杖兩次,幾乎死去,最后充軍到云南永昌衛(wèi)。


      • 云南三十載

      在云南,楊慎并沒有因環(huán)境惡劣而消極頹廢。

      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為白族修史。

      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抒發(fā)政治熱情。

      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窮山絕域”而“絕世獨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贊山茶花不畏嚴寒,“綠葉紅英斗雪開”的傲然風骨。在詠物之中,寄寓著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


      • 身死異鄉(xiāng)

      按照明律,年滿60歲,可以返鄉(xiāng),但沒人敢受理楊慎的卷宗。

      66歲的時候,黔國公沐朝弼的幫助下,舉家遷蜀,寄寓江陽。但因人舉發(fā),又于71歲時被巡撫派四名指揮押回永昌。

      72歲的時候,楊慎在昆明病逝。




      后世學者,有人把楊慎與蘇軾歸為同道中人,如果從坎坷仕途的經(jīng)歷、文學造詣來說,確實有資格相提并論。

      楊慎經(jīng)歷過如此坎坷的人生,但在云南期間,寫出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頗顯其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END---------

      我是簡秋,感謝您的閱讀!

      9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詩人楊慎的古詩作品《臨江仙》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青山”句乃是寫自然,意為“萬般回首化塵!保挥星嗌讲桓!跋﹃枴本湟鄬懽匀,“幾度”謂“難得”,而“夕陽紅”象征人生中短暫的美好時光,它在橫亙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從全詞看,基調(diào)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滾滾長江,洶涌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個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yè),一轉(zhuǎn)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云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楊慎之所以能夠以這樣高遠而深邃的眼光看待歷史,產(chǎn)生出這樣令人觸痛的感慨,寫下這樣氣度宏闊的詞篇,跟他的個人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在明代文人中,楊慎的才氣學識與悲劇命運都是令人稱奇的。他的父親是太子的老師,家境優(yōu)越,他24歲就中了狀元,春風得意,成了眾口一詞贊美與羨慕的蜀中才子。然后為官十年,只是因為多說了幾句話,觸犯了“龍顏”,讓皇帝不高興,楊狀元和他的眾多位同事在宮門外被剝掉褲子和尊嚴,狠狠地打了一頓屁股,然后謫戍邊關(guān),在當時邊遠而落后的云南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暫。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數(shù)百載之后,猶自慷慨激昂。淡語深刻,絕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達到,但又非要憑借舉重若輕,漫不經(jīng)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這或許就是所謂“技進乎藝,藝進乎道”的境界! 

      楊慎不是生來命運多舛,而是曾經(jīng)那樣春風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富貴家學,生而擁有;功名愛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轉(zhuǎn)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再想回到從前平靜的生活,再想回到美麗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不可能。天賦的才華加之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擁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詞更加體現(xiàn)出淡語深刻,舉重若輕的渾然大氣!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quán)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感悟生命的本質(zhì)不一定要自己經(jīng)歷痛徹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難,借鑒別人的人生感悟有時候也會使人們豁然開朗! 

      10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楊慎《二十一史彈詞》中的“臨江仙”,全詞如

      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全詞以長江為背景,以漁樵之眼,看盡秋月春風、是非成敗,多少英雄人物都隨這滾滾長江而逝,只有那青山依舊,太陽照常起落,古往今來,無論大事小事,最后都成了口中的談資。

      作者楊慎(1488~1559),自幼聰穎,11歲作詩,12歲寫《古戰(zhàn)場文》,24歲殿試第一中狀元,30歲犯顏直諫,辭官回家,36歲因得罪世宗被發(fā)配云南充軍……

      他不僅讀了很多歷史書,也游走了許多地方,自己既有榮光也有灰暗,所以,他寫這首詞時,是用一種超然的心情,看待世間的是非成敗。

      同時,通過這首詞,也說明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是多么的渺小,即使英雄又如何?還不是被歷史長河淘盡!

      亙古不變的,只有日月山川!

      相關(guān)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