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父無犬子,將門出虎子,介紹幾對人民解放軍中的父(女)子將帥,與友友們分享。

△賀龍,共和國元帥。

女兒賀捷生,少將,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部長。

△劉伯承,共和國元帥。

長子:劉太行,空軍少將,曾擔任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

△聶榮臻,共和國元帥。

女兒聶力,中將,曾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羅榮桓 共和國元帥。

兒子:羅東進,中將,曾任二炮副政委。

△徐向前,共和國元帥。

兒子徐小巖,中將,曾擔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陳賡,共和國大將。

兒子:陳知庶,少將,曾擔任甘肅省軍區(qū)司令員。

△粟裕 共和國大將

兒子:粟戎生,中將,曾擔任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

△李克農,開國上將。

兒子李倫,中將,曾任總后勤部副部長。

△張宗遜,開國上將。

兒子張又俠,上將,現(xiàn)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張震,開國中將,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兒子張海陽,上將,曾任二炮政委。

△秦基偉,開國中將,1988年被授予上將。

長子秦衛(wèi)江,中將,現(xiàn)任東部戰(zhàn)區(qū)副司令員。

次子秦天,中將,曾任武警部隊參謀長。

當然還有很多父子將軍,就不介紹了。歡迎大家補充、完善、交流。

最佳貢獻者
2

父子皆是載入史冊的名將的有不少,歷史上在戰(zhàn)爭中證明過自己的,比較出名的有這么幾對:

一、王翦、王賁(秦)

二、周勃、周亞夫(西漢)

三、陸遜、陸抗(漢末三國)

四、薛仁貴、薛訥(唐)

五、程名振、程務挺(唐)

六、李晟、李愬(唐)

七、曹彬、曹瑋(宋)

八、孟宗政、孟珙(宋)

九、張玉、張輔(明)

十、李成梁、李如松

這十對父子應該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父子名將了,之前在微頭條中有過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3

歷史上被載入史冊的父親名將共有三十二對分別是:1秦朝王翦王賁,2蒙武蒙恬,3漢朝周勃周亞夫,4李廣李敢,5三國蜀漢關羽關平,6張飛張苞,7涼州馬騰馬超、8曹魏文欽文鴛、9東吳朱治朱然,10南北朝檀道濟檀植,11斛律金斛律光、12楊忠楊堅、13賀若敦賀若弼,14隋朝史靜史萬歲、15楊素楊玄感、16裴仁基裴行儼、17韓雄韓擒虎,18唐朝屈突通屈突詮、19劉文靜劉樹藝,20薛世雄薛萬徹,21薛仁貴薛訥,22程名振程務挺,23郭子儀郭進,24五代十國蜀國郭崇韜郭廷晦,25宋朝楊業(yè)楊延昭,26狄青狄詠,27岳云岳云,28孟安孟林,29李寶李公佑,30明朝傅友德傅忠,31李成梁李成棟,32陸遜陸抗。

4

這個就得說說楊家將了,一門忠烈。楊繼業(yè),楊延昭,楊文廣哪個不是英雄好汗。還有關羽,關平忠肝義膽。

5

虎父無犬子,在軍事實力較弱的朝代更為難能可貴。

在北宋朝曾經活躍著兩家將門,其中一家是陜西府谷縣城東北的折家,也就是楊家將楊業(yè)夫人折太君的娘家,他們的功績主要是抵抗契丹。另一家是青澗城的營造者種世衡種家將。

折家將

第一代折家將:折從阮,原名折從遠,是折家軍的開山的重要人物。

其功績?yōu)椋焊菰谘嘣剖莸母钭尫秶鷥,折從阮率領折家軍的保衛(wèi)府州,使府州最終留在了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下。

后晉被契丹滅后,后漢建立,在府州建永安軍,折從阮出任節(jié)度使。第二年,折從阮入朝后,被任命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其子折德扆為府州團練使。

廣順元年(公元951年),中原王朝再次更替,后周建立。在后周統(tǒng)治期間,折從阮歷任宣義軍、保義軍和靜難軍節(jié)度使,討伐野雞族并收服了他們二十一個部族。折德扆出任永安軍節(jié)度使。

顯德元年(公元955年),折從阮被封為鄭國公。第二年,折從阮病逝,享年六十四歲,被朝廷追封為中書令。

第二代折家將:折德扆

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后,建立宋朝。第二年,折德扆歸附宋朝,并得到趙匡胤的高度認可。宋朝廷給予了折家世襲的特權,繼續(xù)鎮(zhèn)守府州。乾德年間,折家軍在折德扆和他弟弟折德愿的率領下,多次大敗北漢軍,可惜的是乾德二年(公元963年),折德扆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八歲,被宋朝廷追封為侍中。

折德扆之女折賽花,就是楊家將中著名的佘太君。

第三代折家將:折御卿

宋太宗期間,折德扆次子折御卿屢立戰(zhàn)功,歷任崇儀使、府州觀察使、永安軍節(jié)度使。

不久后,契丹韓德威率領萬余人妄圖通過小路偷襲府州,折御卿率領折家軍在子河汊痛擊契丹軍。此役契丹軍被斬殺五千余人,繳獲戰(zhàn)馬一千余匹,韓德威僥幸逃走。一年后,韓德威通過間諜探得折御卿重病在身,為了洗刷之前兵敗的恥辱,他再次卷土重來。折御卿帶病勉強出戰(zhàn),兩軍陣前,韓德威見到折御卿后竟然不敢向前。折御卿母親擔心兒子的病情,派人召回他。折御卿說:“折家世受國恩,邊寇沒有滅掉,是我折御卿的罪過,要讓我臨陣不顧士兵的死活,自己回去,萬萬不可,就算我死于軍中也是我的本分。請告訴太夫人,不要掛念我,忠孝豈能兩全?”說完后,他淚如雨下。第二天,年僅三十八歲的折御卿的就過世了。

第四代折家將:折御卿之子折惟昌繼承了他鎮(zhèn)守邊關的重任。

折惟昌去世時也年僅三十七歲,他弟弟折惟忠接任。

第五代折家將:折惟忠之子折繼宣為政苛虐被朝廷撤職,繼任的是他弟弟折繼閔。

第六代折家將:折克行是折繼閔之子

西夏攻慶州,折家軍由折克行率領,作為援軍在葭蘆川斬首西夏軍四百余人,收降千余人,奪取馬匹萬余。折克行御邊三十余年,愛護士兵,戰(zhàn)功卓著,被稱為“折家父“。

第七代折家將:折可適是折克行之侄,他鎮(zhèn)邊四十余年,一生與西夏交手數百次,被封為武安軍節(jié)度使。

靖康年間,折可求被金將威脅,被迫降金,為折家將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第八代折家將:折可適之子折彥質是文武全才,抗金名將卻生不逢時。隨康王南渡后,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逝世于長沙。

種家將

1、種世衡是種家軍的創(chuàng)建者

種世衡嫉惡如仇,他在任職涇陽知縣時,里胥王知謙犯法,按罪該流放,眼看事情敗露的王知謙卻望風而逃。待到大赦之時,他卻回來自首企圖逃脫責罰,種世衡知道如果把他送往州府,王知謙就會被赦免。于是種世衡在縣內杖責了他然后向知府請罪,知府李諮上報后免除了種世衡的罪過。

為了解決西部守備不足的問題,種世衡向朝廷建議,在延安東北的寬州故城進行舊堡壘改造。

見到宋軍建城,西夏軍多次前來騷擾,種世衡一邊抵御西夏的進犯,一邊修城。在修城的過程中,宋軍碰到了一個難題,此處雖險卻無泉水可用,大家都對修城的事心存異議,只有種世衡堅持己見。在種世衡的領導下,水井挖掘到一百五十尺才挖到石頭,工人氣餒不肯再往下挖,重賞之下,終于挖出泉水。城修完后,朝廷賜名為青澗城。

種世衡在青澗城開營田兩千頃,之后他升遷為洛苑副使、環(huán)州(今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知府。

在環(huán)州羌族部落,有位牛家族人名叫奴訛,有新知府到來,他向來不出來拜見。人的名樹的影,當種世衡上任時,他急忙前往郊外迎接。種世衡與他相約,第二天一起去慰問當地部落百姓,當天晚上大雪封路,雪深有三尺左右。種世衡手下勸他,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去少數民族部落太危險。種世衡卻說:“我剛到羌族部落,應該講信用,不能失信!坝谑撬半U前往,當他到達奴訛帳中時,奴訛還在床上琢磨,種世衡今天一定不會來的時候,屁股上挨了一腳。奴訛回頭看見種世衡,大驚道:”以前官員從來沒有到過我的部落的,您現(xiàn)在竟然不懷疑我!“,奴訛率領他的部族拜見種世衡,并從此聽命于他。

種世衡帶兵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套激勵機制,在他的軍隊中,如果有人犯錯,可以有機會用射箭來抵過,如果能射中目標,可免罪責。如果想請求某件事或者推辭某件事,也可以用射箭的中不中來決定。所以在種家軍中,每個人都精于射箭,敵軍數年都不敢靠近種世衡的轄區(qū)。

范仲淹當初令種世衡與蔣偕建筑細腰城,當時種世衡已經臥病在床,接到命令后他強打精神,率領部下日夜趕工,城建起來之時,種世衡卻逝世了,享年六十一歲。

種世衡將軍,作為種家軍的建立者,行事不拘泥于常法。

2、三種將軍

種世衡有八個兒子,最出名的是種詁、種諤、種診,被當時的人們稱為“三種“。

種詁,對科舉不太感興趣。人稱“小隱君”。在他父親過世后,被朝廷錄為天興尉,之后升遷為西京左藏庫副使、涇原路都監(jiān)、知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歷任西上閣門副使、環(huán)慶、永興軍路鈐轄、寧州知州、鄜、隰二州知州。享年七十歲。

種諤,曾受陸侁推薦出任青澗城知州。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因不滿其子夏惠宗割讓黃河以南部分土地歸宋,將他兒子囚禁,身為鄜延(今陜西延安)副總管的種諤上疏朝廷請戰(zhàn)西夏。經朝廷同意后,種諤帶兵攻打米脂,打了三天沒攻破米脂,西夏也派出了八萬援軍支援米脂。雙方在無定川鏖戰(zhàn),種諤利用伏兵將西夏軍截為三段,使其不能相互呼應,宋軍大敗西夏軍,米脂守將介訛遇投降。種諤留千人守米脂,繼續(xù)前往銀、石、夏三州,一路上并沒有碰到西夏軍的抵抗。班師后,種諤被升為鳳州團練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

種諤一直有占據橫山的打算,他派兒子種樸前往朝廷獻策,朝廷派徐禧、李舜前往鄜延與種諤商議具體事宜。徐禧意見與種諤不同,徐禧堅持己見修永樂城,并上奏朝廷讓種諤守延州。

永樂城后來被圍,種諤作壁上觀沒有及時前往救援,導致永樂城之戰(zhàn)大敗,由于種諤是守邊重將,所以宋神宗并沒有追究他。種諤五十七歲時,死于背疽。

種誼是種世衡的小兒子,他風流倜儻,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他出任岷州知州,吐蕃首領鬼章誘殺景思立后,聯(lián)合羌族部落準備聯(lián)合攻宋。種誼在得到這個消息后,上報朝廷請求出戰(zhàn),朝廷派遣游師雄與種誼商量對策,最終決定與姚兕共同出兵討伐。鬼章戰(zhàn)敗后,逃往洮州。追到洮州城下,正趕上大霧,種誼率軍攻城,生擒鬼章。種誼也因功被封為西上閣門使、康州刺史,之后出任鄜州知州。

當時在延安流傳著一句"得誼,勝精兵二十萬。"的傳言,可見種誼的能力之強!

3、老小種經略

種師道是種世衡之孫,種記之子。他原名建中,因為避諱宋徽宗年號,改名為種師極,后被徽宗賜名為種師道。因為得罪蔡京被貶職,還被劃入了元祐黨籍。十多年間不能被重用。

之后,種師道出任懷德軍(今寧夏固原)期間,西夏想重新劃定邊境,西夏使臣焦彥堅稱要收回原來的國土,種師道說:“如果說故地,漢唐時疆界,西夏的國土可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大。”

西夏使者無言以對。

宋徽宗召種師道入朝詢問邊疆情況,想要提拔于他,卻遭到了童貫的嫉妒。

種師道在渭州期間,西夏入侵,兵發(fā)葫蘆河,種師道陳兵河邊做出了決戰(zhàn)的態(tài)勢。暗中卻派遣偏將曲克出橫嶺裝作援兵,西夏兵聽說宋軍援兵已到,氣勢上就矮了一截,種師道的心理戰(zhàn)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又安排楊可世斷西夏軍后路,姚平仲正面迎敵。夾擊之下,西夏兵大敗。

種師道對童貫征遼存有異議,被迫辭官。金人南下,種師道被重新啟用。當種師道到洛陽時,完顏宗望已經到達開封。有人勸種師道屯兵汜水,他認為在金兵不知他虛實的情況下,應該大張旗鼓,這樣可以鼓舞開封軍隊的士氣。種師道的勤王兵馬號稱百萬,金人聽說后,稍有忌憚,將軍隊稍微北退,暫緩了開封的壓力。

當時,種師道年事已高,天下都稱呼他為“老種”,這應該就是老種經略的來歷。種師道到達開封后曾經勸諫宋欽宗與金軍決戰(zhàn),被欽宗拒絕。

種師道的兄弟種師中也是當時的名將,金人南下,種師中奉命支援中山、河間。完顏宗翰到太原后,周邊各縣相繼被困。許翰信的責備種師中延誤戰(zhàn)機,種師中倉促出兵,由于準備不足,以及約好的姚古、張灝失信沒有及時救援,種師中最終力戰(zhàn)而死。

太原失陷后,種師道曾經勸欽宗暫時前往長安,暫避鋒芒,卻被朝臣們視為怯戰(zhàn)。不久種師道病死,享年七十六歲。京城被金軍攻破后,欽宗曾經后悔,沒有聽種師道之言,以至于才有了靖康之恥。

京師失守,帝搏膺曰:"不用種師道言,以至于此!"金兵之始退也,師道申前議,勸帝乘半濟擊之,不從,曰:"異日必為國患。"故追痛其語。建炎中,加贈少保,謚曰忠憲。

總結:

折家將一直處于抵抗契丹的最前沿,種家將也在抵抗西夏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可以稱為虎父無犬子的典范,但是在重文輕武的宋朝,他們的能力卻被處處掣肘,沒能發(fā)揮到最大化,是一個時代的悲歌!

6

焚書坑儒秦始皇,

不可一世太張狂。

種下孽緣秦二世,

活現(xiàn)報應兩代亡。



7

歷史上的父子名將很多,孫堅,孫策父子兩代艱苦經營,方才稱霸江東,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成為了魏武帝曹操一輩子邁不出去的坎,阻擋了三國統(tǒng)一的步伐。楊繼業(yè),楊延昭,父子兩代抵抗遼兵,鎮(zhèn)守邊關,堪稱英雄。李淵李世民父子,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成為大唐王朝的奠基人,堪稱英雄。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立下不世功業(yè),打的蒙古不敢南下,堪稱豪杰。

歷史的優(yōu)秀基因總是會代代相傳,英雄的后代往往是英雄,翻開歷史的篇章,這樣的父子英雄人物事跡太多了,多的我們往往有時候來不及停下記錄的腳步,停下那歷史的畫筆。

南宋名將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堪稱虎父犬子,父子兩經歷多少場戰(zhàn)役,多少次搏擊,贏得了多少盛名,卻抵不過一紙莫須有,最終父子雙雙遇害,何其慘烈也!周勃周亞夫父子俱是英雄,父子二人沙場殺伐決斷,英勇無敵,然而由于生活閱歷不同,經歷不同,父子二人的命運也不咋相同,周勃壽終正寢,而周亞夫死于牢中,無它爾,性情使然也!載入史冊的父子名將數不勝數,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都像那耀眼的流星,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瞬間,留下了后人記憶的留念。

小時候看評書知道了薛家將,看里面薛仁貴,薛丁山父子英勇無敵,雖然長大后知道這是歷史虛構的,真正的是薛仁貴薛訥父子兩,皆為大唐名將,為大唐立下了不世功勛,實為父子英雄。父子英雄太多了,不勝枚舉,但英雄的事跡就如那演義故事般永遠記在我們心中!永遠永遠銘記!





8

雖然將門未必虎子,但歷史上虎父無犬子的事例比比皆是。秦國名將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皆為秦之名將,在統(tǒng)一六國和維護秦國邊境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漢初周勃是西漢開國大將,周勃和陳平又有誅呂安漢之功。其子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彪柄史冊。東吳名將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擊敗一代梟雄劉備,其子陸抗為東吳名將,善于治軍富有謀略,被敵國對手所忌殫。北宋楊業(yè)父子,抗遼保國,世代傳誦。明代沐英沐晟父子世鎮(zhèn)云南,威震邊陲。……如此例子不勝枚舉。

9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國歷史上名將不少,那么我們就細說一下歷史上有名的“父子兵”。

蒙驁,蒙武,蒙驁

秦朝時期,大一統(tǒng)時代到來,亂世結束,山河歸一。秦朝之所以可以橫掃六國,少不了帶兵打仗將軍們的功勞。其中有名的蒙恬將軍出身世家,父親蒙武,祖父蒙驁,都是秦朝有名的戰(zhàn)將,驍勇善戰(zhàn)。蒙武在戰(zhàn)國時期與將軍王翦率軍伐楚,斬殺楚國大將項燕,楚國滅亡,為秦統(tǒng)一六國立了大功。

其子蒙恬也不是等閑之輩,在秦統(tǒng)一六國后,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戰(zhàn)功赫赫,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后隨公子扶蘇駐守邊疆,保護秦朝一方百姓,使得秦朝一段時間內未受匈奴侵擾。

項燕,項梁,項羽

項燕雖然被蒙武斬殺,但其后人繼承了祖父之業(yè),一心復楚。秦二世而亡,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楚國舊貴族項氏家族后來居上,項梁集結各路英雄好漢,招兵買馬,為后來項羽發(fā)展賺足資本,后來西楚霸王項羽擁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威武。當然,項羽也是將門之后,楚國大將項燕之孫,繼承了其祖父勇毅的大將精神。歷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戰(zhàn)就是項羽同秦朝將軍章邯之間的對決。當時章邯帶領的秦軍有四十多萬,而項羽的兵力只有區(qū)區(qū)幾萬,對于項羽來說,敵眾我寡,要想致勝只能以少勝多。

事實證明,項羽不但做到了以少勝多,而且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戰(zhàn)役之一。項羽之所以能夠成功,和他本身英勇的性格是離不開的,當然,他帶領的幾萬士兵也是一只無敵的軍隊。巨鹿之戰(zhàn)前,項羽和士兵們把鍋砸破,過了河把船沉到河里,這也是著名的典故破釜沉舟的由來。項羽帶領士兵切斷后路,生死一搏,在困難面前敢于做出決絕,這種無畏的精神震撼著后人。

王翦,王賁

亂世出梟雄,戰(zhàn)國時期,猛將輩出,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將門世家,秦朝滅掉六國,少不了王翦王賁父子的功勞。我們之前提到王翦和蒙武將軍斬殺項燕,楚國滅亡,王翦之子王賁子承父業(yè),逐步滅掉魏國齊國,為秦朝大一統(tǒng)立下汗馬功勞。王翦也并不是有勇無謀的將領,在滅趙國這件事上也使用了小技倆,使得趙國內部重臣郭開聽信與己,為日后打仗省了不少兵力。

岳飛,岳云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在南宋時期收復鄭州,洛陽等失地,打擊金軍,令金軍聞風喪膽,并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岳飛在金軍面前的威懾力由此可見?上,就是這樣的名將,在秦檜和張俊的陰謀下冤死,其子岳云也一同被害,南宋痛失良將。

岳云從小被父親安排在張憲的軍隊里,從小卒做起,培養(yǎng)歷練,慢慢的有了他父親岳飛的作風,之后跟隨父親抗金,以鐵錘為武器,成為軍隊的先鋒,這個位置是危險的,但岳云絲毫不懼,打了不少勝仗,名將實至名歸。

10

歷史上最有名氣的父子將領很多,最有名的應該是下面這三對了:

像戰(zhàn)國后期的王翦王賁父子、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這些都是歷史上秦滅六國赫赫有名的將軍,為大一統(tǒng)立下汗馬功勞。

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以莫須有罪名慘死風波亭的岳飛岳云父子。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