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蘭珠,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極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在孝莊文皇后嫁給清太宗近十年之后才嫁給了清太宗,卻一舉越過了孝莊文皇后等人,成為了崇德五宮福晉中地位僅次于孝端文皇后的“第二把交椅”!死后更是破天荒被清太宗追謚為了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是清太宗當初為自己的嫡母、清太祖努爾哈赤原配福晉佟佳氏專設的一個尊號,即便是清太祖的繼室大妃烏拉那拉氏(多爾袞生母)和清太宗的原配福晉鈕祜祿氏也沒能獲得這樣的待遇!換言之,彼時清太宗追謚海蘭珠為敏惠恭和元妃實際上是將其置于了“原配”的位置。海蘭珠憑什么獲得清太宗如此青睞呢?
政治聯(lián)姻說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說法,也是看似最能成立的一種說法。說是清太宗為了籠絡外藩蒙古各部,所以對海蘭珠鐘愛有加。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
蒙古科爾沁部是元太祖鐵木真胞弟哈撒兒的后裔,在蒙古帝國時期就是小宗旁支、地位并不高,實力也相對較弱,與象征著蒙古帝國正統(tǒng)的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因此,科爾沁部是外藩蒙古各部中最早歸附后金政權的。對于清太宗而言,蒙古科爾沁部只比蒙古八旗自家的奴才們“高貴”那么一點點,根本用不著刻意通過拉攏他們來籠絡外藩蒙古各部。更重要的是,彼時林丹汗的兒子額爾孔果洛額哲已經投降,不久之后清太宗還收編了林丹汗的嫡福晉娜木鐘。如果需要籠絡外藩蒙古各部,娜木鐘是首選,根本不需要科爾沁部!
清太宗之所以收編林丹汗的兩位福晉,其實就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因此,政治聯(lián)姻說根本站不住腳。吳克善之所以將這個妹妹送給清太宗,恐怕巴結清太宗的成分要遠比清太宗拉攏科爾沁部要大得多!更何況,彼時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已經嫁給清太宗了,而且孝端文皇后還是正室皇后,就算拉攏科爾沁部,足矣!完全沒有必要捎上海蘭珠……
母憑子貴說
在海蘭珠的兒子出生之后,清太宗大赦天下,這是清王朝正式開元立國之后的第一次大赦天下!按照明制,這是皇太子才有的待遇。換言之,清太宗已經將海蘭珠的兒子置于了“皇太子”的地位,于是便有了母憑子貴之說。
其實不然,在海蘭珠的兒子出生之前,清太宗已經有七個兒子了,其中還包括嫡出的長子豪格!而且,這段時期是清太宗子嗣的最后一個噴涌期,除海蘭珠的兒子出生之外,孝莊文皇后也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后來的清世祖福臨。剛剛被收編的娜木鐘也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后來的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太宗并不缺兒子,連享有優(yōu)先繼承權的嫡子都不缺!很顯然,母憑子貴之說恐怕也站不住腳。
實際情況很可能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清太宗對海蘭珠另眼相看,這才有了為兒子“大赦天下”的舉動!或許清太宗還真有過立海蘭珠之子為儲的打算也未可知,這一點從海蘭珠的謚號也能看出一二。只可惜,這位小皇子根本無福消受,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如果他沒死,還有沒有多爾袞與豪格爭位、有沒有后來的清世祖,恐怕就真的很難說了。
在排除了以上兩種說法之后,恐怕我們只能將清太宗對海蘭珠的另眼相待歸結于真愛了。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皇帝也是人!并不是所謂皇帝都是“色鬼”,也并不是所謂皇帝都喜歡年輕小姑娘,不是嗎?曹操父子就是出了名的“少婦控”,誰又敢說清太宗就不是呢?
再者說,清太宗的所謂崇德五宮,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是赤裸裸呢政治聯(lián)姻,娜木鐘和康惠淑妃巴特瑪璪同樣是政治聯(lián)姻!只有海蘭珠政治聯(lián)姻的味道沒有那么濃烈,她對厭倦了政治聯(lián)姻的清太宗而言,無異于是灰暗世界里的一抹亮色。加之性格上不爭強好勝、比較對清太宗的脾氣,清太宗喜歡他也就不足為奇了。反觀孝莊文皇后、娜木鐘……哪個是省油的燈?作為一個男人,您喜歡野心勃勃的女人,還是小鳥依人的女人呢?
海蘭珠去世后,清太宗的反應已經說明一切了。身處戰(zhàn)場的清太宗聽聞海蘭珠病重,想都沒想便扔下了軍隊跑回盛京探視。在回歸的路上海蘭珠便去世了,清太宗為此傷心不已,回到盛京之后抱著海蘭珠的遺體痛哭流涕!一個帝王,能夠做到這個份上,除了真愛,還能用什么來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