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問斬,特別是明清比較多。古人從四季還分析了一套說法: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春慶夏賞秋罰冬刑。古時一向重視立春日,有的地方甚至有立春大如年的說法。立春日迎春祭祀,是帝王的正式活動,大部分都是祭祖,而后還有籍田、迎春、貼春、送春等活動,有民間也有官方的。
夏賞,夏日是播種后生長的季節(jié),應該給予鼓勵,不應動刀動槍的。而夏季也是人們最忙最苦的時候,所以帝王有在立夏行賞封侯的觀點。
而秋罰冬刑,秋冬季樹木凋零糧食也收割完畢,這個時候就該找犯了過錯的人來算賬了。秋天也是在五行屬金,宜殺伐,因為糧都收了,可以去搶地盤了。
午時三刻,差不多中午12點,屬于每天最熱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死人變鬼不敢出現(xiàn)。